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杨绛传(附笔记本完美典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罗银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绛传(附笔记本完美典藏版)》呈杨绛先生亲自审阅:了解时代精神标杆杨绛,这一本足够。

作者罗银胜在阅览了大量杨先生口述的一手资料后,用丰富翔实的细节,刻画了杨绛形象的各个方面:与钱锺书志同道合的“书虫”和“隐士”,技艺精湛的文坛宿将,慈爱包容的贤妻良母,随分自持的智者……生动呈现先生一百多年的人生轨迹,书稿呈杨绛先生亲自审阅。

内容推荐

罗银胜创作的《杨绛传(附笔记本完美典藏版)》以温暖的笔触叙写了杨绛的百年人生,包括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历程,以及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尽现其博学、睿智、宽容、韧性的纯德名媛风范。

杨绛是一个从容优雅的精神贵族,她对抗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的态度,堪称生命的正能量;她经尽人生起起落落,依然平静、充实、恬淡、知足又不卑不亢地生活着,她的传记值得所有人静下心来一读。

目录

第一章 故里家世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负笈英法

第四章 孤岛岁月

第五章 步入剧坛

第六章 艰难时刻

第七章 定居京华

第八章 流年沉浮

第九章 十年尘世

第十章 著译尖峰

第十一章 笔耕不辍

第十二章 生活侧影

第十三章 抵抗不幸

第十四章 文化担当

第十五章 年方百岁

第十六章 拍卖风波

第十七章 死者如生 生者无愧

第十八章 生命之火

后记

试读章节

此时,杨荫杭应邀在上海申报馆当主笔,在启明女校上学的杨绛曾去位于汉口路的申报馆看望父亲。

按启明女校的规矩,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称“月头礼拜”。到了“月头礼拜”,住本市的学生都由家人接回家去。她们都换上好看的衣服,开开心心地回家。留校的小鬼没几个。留校的杨绛她们真是有说不出的难受。管饭堂的姆姆知道她们不好过,把饭堂里吃点心剩余的半蒲包“乌龟糖”(一种水果糖)送给她们解闷。可是糖也安慰不了她们心上的苦,直吃得舌头厚了,嘴里也发酸了。直到回家的同学一批批又回学校,她们才恢复正常。

大约又过了几个“月头礼拜”,杨绛的大姐姐有一天忽然对她说,要带她和三姐到一个地方去。她把杨绛的衣袖、裤腿拉得特整齐。

杨绛跟着两个姐姐第一次走出长廊,走出校门,乘电车到了一个地方,又走了一段路。

大姐姐说:“这里是申报馆,我们是去看爸爸!”

到了申报馆,杨荫杭招呼女儿坐下。杨绛坐在挨爸爸最近的藤椅里,听姐姐和爸爸说话。

后来杨荫杭说:“今天带你们去吃大菜。”

杨绛只知道“吃大菜”就是挨赳,不是真的吃菜,真的大菜杨绛从没吃过,她生怕用不好刀又。杨荫杭看出她的心事,安慰她说:“你坐在爸爸对面,看爸爸怎么吃,你就怎么吃。”

父女以步行到附近青年会去,一路上杨绛握着爸爸的两个指头,走在两个姐姐后面。她爸爸穿的是哔叽长衫,她的小手盖在他的袖管里。他们走不多远就到青年会了。爸爸带她们进了西餐室,找了靠窗的桌子,杨绛背窗坐在爸爸对面,两个姐姐打横。杨绛生平第一次用刀叉吃饭,像猴儿似的学着爸爸吃。不过她还是吃错了。她不知道吃汤是一口气吃完的。她吃吃停停。伺候的人想撤她的汤,她又吃汤了。他几次想撤又缩住手。

杨荫杭轻声对杨绛说: “吃不下的汤,可以剩下。”

回家路上,爸爸和姐姐都笑杨绛吃汤。爸爸问她什么最好吃。杨绛太专心用刀叉,没心思品尝,只觉得味道都有点怪,只有冰激凌好吃。她们回到申报馆,爸爸带她们上楼到屋顶花园去歇了会儿,杨绛就跟着两个姐姐回校了。

杨荫杭当时同时又重操律师旧业。他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职业可做,一是医生,二是律师。他不能做医生,只好当律师。

但是律师职业的风险远比医生厉害,面对黑暗的社会,律师要依法伸张正义,真是谈何容易。杨荫杭嫌上海社会太复杂,决计到苏州定居。

由于租赁的房子只能暂时安身,而执行律师业务则需要有个事务所,所以杨家急需房子,此时有一所名为“安徐堂”的大房子待出售,于是便买下了。  这一建筑还是明朝的房子,都快倒塌了,里面有一间很高大的厅已经破落不堪,当地人称之“一文厅”。

这“一文厅”颇有来历:据说明代大阉魏忠贤当道横行,有人奏称“五城造反”,苏州城是其中之一。有个“徐大老爷”把“五城”改为“五人”,保护了苏州的平民百姓。“一文厅”便是苏州人为感谢这位“徐大老爷”而建造的,一人一文钱,顷刻募足了款子,所以称为“一文厅”。

杨荫杭以一大笔人寿保险费买下了这座没人要的破宅院,修葺了一部分,拆掉许多破的小房子,扩大了后园,添种了花木,修建的费用是靠他做律师的收入。

其实,杨荫杭是反对置买家产的,买“安徐堂”的房子,实在出于无奈。他反对置买家产不仅是图省事,他还有一套原则:对本人来说,经营家产耗费精力,甚至把自己降为家产的奴隶;对子女来说,家产是个大害。他常说,某家少爷假如没有家产,可以有所作为,现成可“吃家当”,使他成了废物,也使他不图上进。所以杨荫杭对杨绛等人明明白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够自立。”P16-17

后记

杨绛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记得第一次接触杨绛先生的-作品,还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她的散文《干校六记》一纸风行,倾倒了包括本人在内的众多年青学子。后来,曾因为写作《顾准传))来京采访的机缘,在与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交谈中,悉知“文革”中“五七干校,,的气氛其实是相当肃杀的,知识分子在那里的日子是非常难熬的。可是,杨绛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大家风格,留下的印象依然难以忘怀。

在对文化昆仑钱锺书先生的一片喝彩声中,唯独听到夏公(衍)发出的“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的声音,不啻是对杨绛先生的莫大肯定。本书的写作,当是对夏公呼吁的一声微弱的回应。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师友和知情者的无私帮助,在此一并请他们接受作者真挚的谢意。

本书手稿曾呈杨绛先生过目,并有书信来往。这里,出于对杨绛先生的尊重,信文恕不公开。当她提着两大包原稿、书写信封,步履蹒跚地去邮局寄回拙稿,这是多么地不容易!想到此情此景,我真的于心不忍!我给杨绛先生添麻烦了!在此,真诚地向杨绛先生表示深深的歉意!并由衷地祝愿杨绛先生生命之树万古长青!

二○○五年末,《杨绛传》有幸被全国妇联和中国版协评为‘‘第四届全国优秀妇女读物”全国妇联推荐作品。对此荣誉,我深感赧然。不过我没有放弃钻研,对拙作又作了修订补正,尚祈广大读者继续不吝指正为幸。

拙作初版于二○○五年初,二版以《百年风华:杨绛传》之名出版于二。一年四月。本书经修罅指谬,推出《杨绛传》典藏版。由于作者的见识、阅历所限,书中的错失之处有待读者的批评指正。

著名画家、上海书画院执行院长乐震文先生,应约为新版《杨绛传》题签书名,为拙作增色多多,在此深表谢意!

值此新版《杨绛传))出版之际,谨向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表示感谢!

衷心感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领导李世平、朱坚强、万峰、许玫、周国明、李延绍、何佩莉、李延均、刘永琴、邬敏懿、窦瀚修、黄雁雄等同志以及我的家人,对我一以贯之的无私帮助与大力支持!

二○一五年九月三日胜利日于上海圣扔书屋(1ys601@sina.com)

书评(媒体评论)

你们捧钱钟书,我捧杨绛!

——夏衍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

——周国平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黎戈

杨绛称自己是“万人如海一身藏”。她静悄悄地隐身,又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不理世事,袖手书斋,躲在人群背后,读书写字做学问,这样安静舒张的心,这样绝尘的精神生活,是我们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

——读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