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青、钱秋海、姜山主编的这本《糖尿病》旨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介绍与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获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和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减轻自身痛苦及社会负担。全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识病、知病、治病、养病和防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糖尿病/健康进社区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
作者 | 倪青//钱秋海//姜山 |
出版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倪青、钱秋海、姜山主编的这本《糖尿病》旨在为广大糖尿病患者介绍与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获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和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减轻自身痛苦及社会负担。全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识病、知病、治病、养病和防病。 内容推荐 《糖尿病》内容分为识病篇、知病篇、治病篇、养病篇、防病篇五个部分,其中“识病篇”集中介绍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些基本概念、早期征兆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以期让读者具备初步辨识糖尿病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知病篇”立足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预后等基本常识的介绍,旨在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了解;“治病篇”是全书的重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糖尿病的系统治疗,内容涉及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养病篇”则从饮食、运动、起居、护理等多个方面告诉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调养;“防病篇”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角度介绍了糖尿病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由倪青、钱秋海、姜山主编。 目录 第一章 识病篇 1.从糖尿病的病名说起 2.你被糖尿病盯上了吗 3.别拿“三多一少”当标准 4.糖尿病与尿糖到底啥关系 5.糖尿病到底如何诊断 6.认清你是哪一型 7.什么是LADA 8.并发症——及早筛查不宜迟 9.知晓并发症,发现要趁早 10.糖尿病性心脏病早知道 11.警惕糖尿病脑血管病 12.表现多样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3.手脚麻木不一定是糖尿病神经病变 14.糖尿病让膀胱罢了工 15.糖尿病患者的“便秘”之苦 16.糖尿病让男人威风扫地 17.不容忽视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18.糖尿病也会引起骨质疏松 19.别让糖尿病夺走你的“快乐” 20.糖尿病患者须谨防低血糖 第二章 知病篇 1.胰岛素知多少 2.都是胰岛素抵抗惹的祸 3.是谁引爆了“高血糖” 4.糖尿病的病因之谜 5.中医眼中的糖尿病 6.糖尿病有原发、继发之别 7.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8.糖尿病低血糖是怎样发生的 9.为什么月经期血糖水平会升高 10.糖尿病患者什么时候需要住院治疗 11.糖尿病患者要定期体检 12.糖尿病“根治”信不得 13.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14.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 15.相信自己,胜任工作 16.莫让糖尿病耽误了学业 17.糖尿病患者照样能长寿 第三章 治病篇 1.“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2.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 3.糖尿病患者的3种饮食“套餐” 4.糖尿病饮食方案DIY 5.儿童糖尿病饮食治疗小贴士 6.教你战胜饥饿感 7.注射胰岛素患者的饮食治疗 8.糖尿病肾病的饮食治疗 9.运动疗法作用大 10.糖尿病运动疗法三原则 11.运动治疗莫盲目 12.制订糖尿病的运动处方 13.运动与热量的换算关系 14.运动治疗须“瞻前顾后” 15.糖尿病运动治疗小贴士 16.运动强度如何确定 17.糖尿病患者的强化运动 18.肥胖糖尿病患者的减重治疗 19.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运动治疗 20.口服降糖药物的大家族 21.磺脲类降糖药应用须知 22.忘记吃药如何补救 23.正确认识胰岛素治疗 24.哪些人适用胰岛素治疗 25.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26.使用胰岛素的“时空”概念 27.胰岛素应用小贴士 28.胰岛素治疗须具体年龄具体分析 29.胰岛素注射不求人 30.胰岛素也会失灵 31.胰岛素也有副作用 32.胰岛素类似物知多少 33.低血糖了怎么办 34.平稳降糖是上策 35.降血糖勿忘控“三高” 36.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37.妊娠糖尿病的防治 38.糖尿病监测全攻略 39.糖尿病患者的必备品——血糖仪 40.不容忽视的糖尿病教育 第四章 养病篇 1.多种多样的糖尿病康复理疗 2.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越冬 3.糖尿病患者的节假日自我管理 4.糖尿病患者的旅行养生 5.糖尿病患者的“性”福生活 6.讲究卫生,严防感染 7.糖尿病康复离不开精心护理 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9.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调护 10.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养护 11.糖尿病肾病的全面护理 12.糖尿病眼病的日常护理 13.打开糖尿病患者的“心结” 14.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自我调节 第五章 防病篇 1.哪些人最该采取糖尿病预防措施 2.把糖尿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3.养成好习惯,远离糖尿病 4.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5.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意外的预防 6.糖尿病非老年人的专利 7.糖尿病患者的“婚姻大事” 8.莫要上了“无糖”的当 9.制作糖尿病患者的“救命卡片” 试读章节 19.别让糖屎病夺走你的“快乐” 近年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精神抑郁的情况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会导致血糖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一些悲剧的发生,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糖尿病是怎样夺走患者的“快乐”,使他们患上抑郁症的呢?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普遍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这些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其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在5~10年内就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使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另外,糖尿病患者在心理应激的情况下,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反过来使血糖升高,血糖更难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lc)、并发症的数目与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因女性患者情绪波动更大,患抑郁症的危险性是男性的1.7倍。生活中的很多压力,诸如工作状况、收入等综合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中年人在社会中承担了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中年组抑郁症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样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的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要相对更大,抑郁症的患病率要更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尤应注意是否合并抑郁症等心理疾患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在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境低落,与周围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有些老年患者可出现严重失眠、便秘、腹胀、食欲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前区疼痛,还会出现诸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而且患者服止痛药也无济于事。当家人或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状况时,要特别警惕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生。 “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干预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疑虑与担忧,大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疾病的信心,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病情较轻的患者,家人和内分泌科医生即可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首先让患者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明白只要较好地控制血糖就能减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更方便有效的方法来治疗甚至根治糖尿病,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到最好,等待新方法的到来;另外要让患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经常跟患者聊天,尽量转移其对糖尿病的过度关注。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家人要及时带其到心理科就诊,心理科医生会用更专业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糖尿病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分对症治疗和抗抑郁治疗:对有些便秘、失眠的患者可对症给予促进胃肠蠕动及小剂量地西泮甚至安慰剂治疗;抗抑郁的药物有三环类药物和选择性5-羟色胺抑制剂,三环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和高血糖,目前应用已经较少,5-羟色胺抑制剂能改善抑郁和血糖,不受年龄、肥胖和肾功能影响,副作用较小,可作为糖尿病首先的抗抑郁药物,其代表药物是百忧解(盐酸氟西汀胶囊)。但使用上述药物必须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服用。 最后,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糖尿病抑郁症,让阳光驱走心灵中的黑暗,让快乐永驻心间,最终战胜疾病,获得身心的健康。 20.糖尿病患者须谨防低血糖 长期慢性高血糖使身体内发生很大的变化,当血糖快速降低后,血液渗透压减低,血液中的水分向周围组织转移。可出现眼球屈光度发生改变,引起视物模糊;皮下组织水分增加可表现为轻度水肿等。一旦出现低血糖还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脑负担,严重的低血糖有可能是致死性的,因此,降糖速度过快有可能招致严重后果。如何掌控降糖速度,应当引起医生及患者的高度关注。我们的脑组织主要依靠血液中的葡萄糖供给能量,低血糖会影响大脑的营养供应,导致自主神经代偿性反应和神经缺糖性损伤,以致脑细胞死亡。长期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可导致认知功能损害,引起患者性格变异、精神改变等。低血糖还有可能诱发心律失常,诱发心肌梗死及猝死。所以千万注意避免低血糖,这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重要。 低血糖会有哪些表现呢?由于个体的差异,轻度低血糖的症状多样,但典型症状有头晕、无力、烦躁、心慌、心跳加快、多汗、颤抖、饥饿感、面色苍白、视力模糊等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等。部分患者可有发生低血糖的前期预兆,包括不舒服感、焦虑、心神不定、醉酒感以及情绪低落感等。重度低血糖可有预兆,患者可出现某些反常行为,如多话、无故惹事、动作不协调、语言障碍等,均提示患者马上要发生低血糖,最终发生意识障碍。后期则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烦躁不安、定向失常、语无伦次、哭笑无常等,严重者可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P25-28 序言 当今社会,“糖尿病”的的确确算得上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病种之一。这样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患病率在近几十年来急剧上升,给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ration,IDF)的统计,在200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数已达到1.51亿,而仅在1 0年之后这一统计结果就已增至2.85亿,按此发展速度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上糖尿病!也许此时还有人把糖尿病视作传说中发达国家的“富贵病”,殊不知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占到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然而时至今日,糖尿病仍然是一种人类无法完全治愈的疾病,这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目前的现状却是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得不到有效的健康管理。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除了与社会医疗卫生条件和个人经济状况等有关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对糖尿病本身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 本书的写作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而进行的。我们旨在通过此书为广大糖尿病患者介绍与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获得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接受治疗和进行科学有效的健康管理,减轻自身痛苦及社会负担。 本书内容分为识病篇、知病篇、治病篇、养病篇、防病篇五个部分,其中“识病篇”集中介绍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一些基本概念、早期征兆和典型的临床表现,以期让读者具备初步辨识糖尿病的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知病篇”立足于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预后等基本常识的介绍,旨在让患者对糖尿病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了解;“治病篇”是全书的重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糖尿病的系统治疗,内容涉及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及教育等各个方面;“养病篇”则从饮食、运动、起居、护理等多个方面告诉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调养;“防病篇”则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角度介绍了糖尿病预防方面的相关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未尽翔实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编者 2012年11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