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一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领导干部读历史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王超华 |
出版社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一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内容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自身修养提出的实际要求。 本系列图书就是按照不同的学科;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式的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经典著作提供指引,让党员领导干部原汁原昧地体昧经典中的精髓。 目录 资政史鉴篇 《尚书》——中国最早的官方史书 《国语》——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著作 《左传》——独占千古的史学经典 《战国策》——完整记录战国政治斗争的历史散文 《吕氏春秋》——“一字千金”的传世巨著 《过秦论》——富有艺术表现力的政论佳作 《史记》——贯通古今的史学典范 《三国志》——至今流传的三国史书 《贞观政要》——历代推崇的资政手册 《史通》——中国最早的史论专著 《通典》——中国历代典章制度集锦 《资治通鉴》——资于治道的警世之作 《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以“事”为纲的本末体史书 《帝鉴图说》——古代帝王的启蒙教科书 《明夷待访录》——民主思想的启蒙之作 《读通鉴论》——传统史论的不朽杰作 《国史大纲》——“明治乱兴衰之所由”的中国通史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近代历史研究的旗帜之作 《大宪章》——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石性文件 经济谋略篇 《管子》——先秦经济的宝贵总结 《盐铁论》——古代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论战 《钱神论》——影响深远的货币短论 《齐民要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 《农政全书》——纯技术性的“农政”纲领 《荒政辑要》——古代中国的赈荒案头书 《治平篇》——古代中国的“人口论” 《经济论》——西方最早的经济专著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西方近代重商主义的“福音书” 《经济表》——重农学派的扛鼎之作 思想文化篇 《道德经》——中国哲学史的第一面旗帜 《论语》——流芳百世的儒家经典 《孟子》——经久不衰的仁政范本 《墨子》——朴实无华的一家之言 《苟子》——人定胜天的宣言书 《韩非子》——集权专制的理论著作 《商君书》——先秦法治理论的宣言书 《论衡》——坚持唯物主义的“异书” 《四书集注》——最权威的儒家经典注解 《日知录》——包罗万象的“治道”之书 《理想国》——系统的理想国家治理方案 《上帝之城》——基督教思想的传世之作 《神学大全》——西方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君主论》——近代西方君主的治国“圣经” 《政府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 《人口原理》——最具争议性的人口学著作 军事科技篇 《山海经》——富于神话色彩的最古老的地理书 《孙子兵法》——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瑰宝 《黄帝内经》——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医学著作 《九章算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算经 《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奇书 《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海国图志》——放眼世界的世界地理 《几何原本》——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作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意在训世的西方史学杰作 《法兰克人史》——“西方中世纪最出色的史籍” 《马可·波罗游记》——欧洲探险家的必读教科书 《天体运行论》——近代天文学诞生的标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划时代的物理学著作 《罗马帝国衰亡史》——世界流传的近代史学经典 《物种起源》——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 试读章节 《尚书》记录了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还有以人名为标题的,如《盘庚》;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 《尚书》规模宏大、内容广博,所记载的时间范围横跨整个奴隶社会,包含这一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说和历史事件,比如尧舜禅让、鲧禹治水、太康失国、盘庚迁殷、周公摄政、成康之治等,比较可信地反映了上古时代我国的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情况,具有不可否认的文献价值。全书还涉及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官制、礼仪、刑法等广泛领域,反映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奴隶社会的矛盾和斗争,以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宗法思想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自汉代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古代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 该书的精华部分是对历史上著名事件和人物的记载。《虞书》中的《尧典》反映的是尧舜时代的政治历史,记录了几次议事会的情况。尧在一次会上提出了三项议题,即讨论主管历法、政务、治理洪水的人选,于是,四方酋长展开讨论,最终决定了几项重要的人事安排。《尧典》反映了原始共产主义时期的民主议事制度。 《夏书》中的《禹贡》和《甘誓》主要记载了大禹治水和夏王伐有扈两件大事。《禹贡》在记述大禹治水的传说之外,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古代地理知识。比如,文中详细地记载了当时人们活动范围内的山水、物产、土壤等方面的情况,也记载了当时以冀州为中心,将全国划分为九州的行政区划情况,这对于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誓》反映了夏王伐有扈的战争情况,表明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已被废弃,战争代替了民主协商,这表明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制度已经开始显示出演变的特征。 《商书》5篇(《汤誓》、《盘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记载了商王朝的由兴到衰的发展过程。《汤誓》记载了商王朝的建立;《盘庚》、《高宗肜日》记载了商王朝的中兴;《西伯戡黎》、《微子》记载了商王朝的衰亡。其中,《盘庚》尤为重要,它的主要内容是商王盘庚在迁都问题上的三次谈话,完整地记叙了迁殷的经过及其在迁都问题上存在的各种矛盾。因此,这篇关于殷商的最原始资料就成为人们今天研究殷商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文献。 《周书》19篇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周王朝建立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此后王室所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在书中,周朝历史上有名的事件,诸如灭商战争、平定武庚禄父及三监的叛乱、周公执政、周公还政于成王、成王之死与康王受命等都有记载。通过《周书》,周王朝由兴而盛的全部过程全面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P5-6 序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使人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些至理名言发人深省。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读书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经之路。 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勤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统领发展全局、创造发展业绩,离不开读书学习。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领导干部要将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 读书要读好书。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领域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读书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方能进入美好的境界,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