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生主编的《历史岁月回首》一书,反映了浙南地区从第一次国内大革命以来,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些片段,经过在浙南工作过的同志回忆、收集、整理和撰写,汇编成册并出版。
本书从温州第一个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的建立开始,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止,记述了浙南地区在民主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中的许多人和事,读起来引人入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历史岁月回首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云生主编的《历史岁月回首》一书,反映了浙南地区从第一次国内大革命以来,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些片段,经过在浙南工作过的同志回忆、收集、整理和撰写,汇编成册并出版。 本书从温州第一个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的建立开始,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止,记述了浙南地区在民主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中的许多人和事,读起来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林云生主编的《历史岁月回首》通过在浙南工作过的同志们对自身经历的回忆和相关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了浙南地区自第一次国内大革命以后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些历史资料。书中着重记述了温州独立支部、红军第十三军、浙南战时青年服务团、浙南地区游击队等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的爱国革命组织在民主革命的历史时期中的杰出事迹和突出人物,从历史背景到几件小事,多侧面生动地重现了浙南地区的民主革命进程。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浙南党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掠影 1.慷慨悲歌迎朝晖——纪念温州独立支部成立90周年 2.浙南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温独支” 3.血写的历史——简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 4.浙南革命的发源地——永嘉五鵣村 第二章 抗H救亡运动与北上入编新四军 1.温州青年学生为先声的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下半年至1936年底 2.浙南战时青年服务团——从“七七事变”到1938年 3.浙南红军游击队北上入编新四军 4.新四军先遣支队和卫岗歼敌纪事 5.陈毅司令员诗《卫岗初战》 6.在江南敌后抗战 7.“皖南事变”突围纪实 8.坚守浙南: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在抗日反顽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9.隐蔽在清港小学 1O.抗战中后期浙南特委与浙东区党委交往的若干史实 11.日本鬼子在玉环县的罪行 12.抗日战火中的东方小学 第三章 山门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1.游击战术讲授提纲 2.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创办的经过 3.关于抗日救亡干校的一些回忆 4.回忆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5.回忆新四军流动宣传队 6.回忆在浙南救亡干校的学习与战斗 7.山门抗日救亡干校 8.引导我们进入革命行列的一把火炬——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的片段回忆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的浙南游击队 1.当年鏖战急——回忆括苍游击根据地的武装斗争 2.交警第一总队覆没记 3.英勇善战的浙南游击纵队独立大队 4.浙南电台工作回忆片段 5.浙南游击纵队文艺活动纪实 6.培训革命知识青年的摇篮——记括苍(乐清)中心县委历届青训班 7.会师前后——浙南游击纵队与二十一军会师经过 8.从桐丽乡中心小学到括苍游击支队的纪事 9.死而复生笑泯恩仇 10.浙南游击纵队解放温州和浙南全境记 11.解放初期财经工作的特殊使命 12.从游击队战士到书画家 第五章 历史人物研究 1.龙跃同志光辉的一生 2.蛟龙得水的龙司令——纪念龙跃同志百年华诞 3.浙南革命的先驱——记郑恻尘胡识因伉俪 4.蔡雄——第一位在浙南牺牲的共产党人 5.以身许党,仗义处事——记黄先河革命一生 6.人格高尚忠诚的共产党人——怀念叶龄银同志 7.历史的误会——多彩而悲壮的郑伯永人生 8.启蒙老师董仲升 9.怀念父亲龙跃 10.粟裕大将四进泰顺 11.漫漫革命路,关山度若飞——忆革命前辈黄耕夫 后记 试读章节 不久,中央召开了八七会议,决定秋收起义,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时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郑馨,原温独支党员游侠被派回浙南重建党组织。分散各地的共产党人陆续回来了,其中有参加黄埔军校并任北伐军《前线日报》编辑的林平海,曾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金贯真,参加南昌起义的陈文杰,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以特派员身份回浙南工作、四一二政变时隐蔽他乡的王国桢、张培农,蛰伏各地的各县委,农运领导人林去病、叶廷鹏、吴信直、陈卓如、杨德芝等。他们包扎了心灵的创伤,奠祭毕死去的同志,从黑夜中走了出来。他们以更高昂的斗志,传播革命思想,开展农工运动,纷纷组织游击队、赤卫队。从1928年到1929年间,发展党员(主要在永嘉、瑞安和平阳)500余人,农民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有的还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30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永嘉成立红军指挥部,后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下设三个团。红军作战。t00多次,十分英勇,攻平阳,克缙云,战火波及温、台、处(丽水)、金华十几个县。红军一度发展到近6000人。 但当时中央推行的是“立三”路线,把“赤化浙江”、“攻打城市”作为主要目标,单纯军事观点和流寇思想严重,带有中国历史上浓厚的农民革命色彩,思想工作薄弱,没有把支部建立在连(中)队,没有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结果正如黄炎培先生所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建军不久,政治委员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两根顶梁柱相继牺牲,军长胡公冕长期在外,使得红十三军没有统一的指挥。中央曾派原红四军政治委员潘心源来红十三军任政委,但颓势已定,潘又不熟悉乡土民情,无力回天,不久便被叛徒出卖牺牲。一年内军部解体,部队牺牲减员严重。1931年初,浙南特委书记王国桢亲赴主力一团重振军心,收拾残局,但天不假年,不久又牺牲了。少数红军将士退守山林海岛苦苦挣扎。1932年团级干部全部牺牲,成建制的红军不复存在。至此红十三军先后牺牲1700余人,特委、县委包括基层党组织和上面提到的独立支部成员林平海、杨德芝、林去病等皆死于敌人屠刀之下。 红十三军的历史是悲壮的历史,它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革命斗争的宝贵经验,镌刻在党的历史上。红十三军将士慷慨悲歌,虽死犹荣,为我们后人所敬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温独支和红十三军虽遭灭顶之灾,但它留下的革命种子仍然具有生命力,特别顽强,在极其恶劣的严寒和狂风恶浪的气候环境中,顽强地发芽破土。这颗种子就是1926年入党的温独支党员、农民出身的叶廷鹏。他在大革命时期遭反动政府通缉,1930年攻打平阳县城时受伤,逃往一孤岛,用土法疗伤,吃野菜活下来了。 他矢志不渝,以身许党,他对前途信心满怀,他团结平阳敖江小学有志青年教师陈阜、黄先河、朱程、梅康等,先后介绍他们入党,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极其困难的时刻,会同温独支成员陈卓如、徐岩夏、黄先河和陈阜成立了“浙南委员会”,建立红军游击队。不久陈卓如、徐岩夏牺牲,叶廷鹏毫不退缩,他派陈阜、朱程打入南京军政部、学兵队和铁路护路队开展兵运工作。他时刻不忘党的领导,千方百计寻找党的组织,他同黄先河一起南下福建,北上沪宁,无功而返,仍毫不气馁,后又派黄先河多次到沪宁寻找党组织,都一一落空。1935年,黄先河找到同乡的有志青年杨进、黄耕夫,动员他们回乡参加革命。通过坚持不懈的寻找,在曲折艰辛的过程中找到了中央特科的潘志康,从此打通了浙南党与中央联系的渠道,随后陈阜在南京联系的陈铁军等五名青年到了浙南,参加了游击队。 和中央特科接上关系后不久,浙南派往上海特科的杨进带回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中央红军致南京政府的停战议和和一致抗日的通知》等文件。于是刘英密函中央,要求上海方面转呈中央,浙南方面选派了年仅十七岁的游击队员林秋侠(后改名林心平)担当此任。林虽年轻,但革命意志坚强,思想敏锐,工作负责,并且在平阳师范学校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经过了斗争的考验。林不辱使命,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把信件交到中央驻沪办事处。领导十分满意,即留其在沪工作。林秋侠被誉为女中豪杰,在她短暂的人生道路上,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光辉灿烂的篇章,她是当前国家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英烈中的浙南籍烈士,是浙南人民的光荣。 于是,叶廷鹏领导的队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他们在平、瑞边境建立了一块15平方公里的根据地。游击队攻敌分散据点,歼敌警察所,惩办冒充共产党的惯匪,人数一度扩充到100人左右。1936年8月,他们在葛藤湖与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一部会师了。粟裕在《回忆录》中对此作了详细记载,双方都很兴奋。会师后,叶廷鹏为首的浙南方面主动表示接受临时省委、中央工农红军挺进师的领导。从此,双方结成了相依相生的命运共同体。 P4-6 序言 《历史岁月回首》一书,反映了浙南地区从第一次国内大革命以来,整个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些片段,经过在浙南工作过的同志回忆、收集、整理和撰写,汇编成册并出版,是很有意义的。 浙南革命斗争的历史,在浙南各市县党史部门收集出版的书籍中有详细的记载。但是他们是以全局性大事为主线的,反映了革命进程中主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本书中的文章,虽然只是反映一地一事,一人或一个群体,汇集起来却成为对已经正式发表的材料的补充,从而更全面地反映浙南革命斗争的历史,应该是弥足珍贵的。 本书从温州第一个党组织“温州独立支部”的建立开始,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止,记述了浙南地区在民主革命各个历史时期中的许多人和事,读起来引人入胜。特别是记述了在游击战争时期,我与之共事多年的一些同志,他们赤胆忠心、谦虚谨慎、居功不傲、忍辱负重、诚恳待人、勤于学习的故事,至今令人难以忘怀。本书中还有几篇文章对历史上有争议的一些事件进行了描述,这在以往浙南党史研究中少有论述,也从一个侧面提供了资料。本书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记叙了大量“小人物”的事迹,文字朴素,事迹生动,可圈可点。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随着岁月的流逝,革命先辈的光芒渐渐远去,人们也许会渐渐淡忘。然而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更要记住先辈们如何走过那苦难的岁月,认真思考今天如何才能使先辈们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薪火相传,使我们能信心百倍地沿着党指引的正确道路走向未来。 邱清华 2015年5月1日 后记 2014年12月是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成立90周年的日子。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东浙南分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举行了“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大会”。期间,我们决定将2014年3月就酝酿及始编写的,反映浙南党和人民英勇战斗事迹的文集——《历史岁月回首》放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出版。 历史犹在,岁月如歌。浙南地区(历史上包括温州、台州、处州[丽水]、金华及福建省东部、北部的部分地方)由于“温独支”的建立,唤醒了民众,广泛开展了国民革命,在浙南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使得以后的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出现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浙南革命的这一段历史知之甚少,有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已经永远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我们在叹息之余,深感有责任借此机会,着重宣扬浙南革命的历史,记载浙南革命的重大史实,讴歌浙南地区的革命先辈,缅怀他们的音容笑貌,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薪火。正所谓: 忆金瓯一片兮,叹烽烟四起①。 惟慷慨悲歌兮,奠忠魂万千。 遣狂飙天落兮,拨浮云见日②。 以历史为鉴兮,梦中华腾飞。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上级组织和许多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原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前浙南游击纵队老领导——邱清华同志为本书作了序。他是一位九十六岁的老人,一直身体力行,富有热情。宣传浙南革命的历史,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以及对事业的关怀和对浙南人民的爱。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惊悉邱老驾鹤西去,我们万分悲痛,惟愿邱老一路走好。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对本书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审阅了全部书稿:许多老同志提供了珍贵的文稿和史料,如董南才同志,主动选取了他自己撰写的几篇回忆文章给予登载;许多老革命的亲属与后人,如郑伯永同志的儿子郑国惠、叶龄银和关少娴同志的女儿叶卫红、董南才同志的儿子董炯等等提供了文稿、照片及部分史料;还有许多同志对本书的编写与出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使我们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我们研究会的许多成员甚至还慷慨解囊,为本书的出版解决了主要经费问题,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敬佩与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在整理、编辑、校对的过程中,可能有所疏漏,而且由于各方面提供的史料及素材可能不尽相同,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