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上小学》(作者孙若珈)的目标读者是全国三线以上城市的学生家长、在校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者及社会读者。
在这一目标读者群中,存在着众多家庭殷实,追求西方教育的父母以及向往自由、快乐学习的中小学生,他们想要了解的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孩子在最该快乐的年龄是什么样子的……本书正是为了这个庞大的读者群而倾力打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美国上小学 |
分类 | |
作者 | 孙若珈 |
出版社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在美国上小学》(作者孙若珈)的目标读者是全国三线以上城市的学生家长、在校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者及社会读者。 在这一目标读者群中,存在着众多家庭殷实,追求西方教育的父母以及向往自由、快乐学习的中小学生,他们想要了解的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孩子在最该快乐的年龄是什么样子的……本书正是为了这个庞大的读者群而倾力打造! 内容推荐 《我在美国上小学》小作者孙若珈用她那略显稚嫩但流畅、活跃、明快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从学前班至六年级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儿童俚语、社会交往及各种传统节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现了美国小学课堂的概况,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异同。阅读中慢慢就会发现小作者那颗纯朴诚挚的童心和阳光积极的心境跃然纸上…… 《我在美国上小学》以留美中国小学生的独特视角,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对我们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 课堂学习 一、英语课 二、社会课 三、数学课 四、科学课 五、体育课 六、选修课 七、课堂纪律和自由活动时间 八、换班记 九、课后补习班 十、我的老师们 第二章 校园生活 一、安全第一 二、学校的一天 三、就餐 四、衣着 五、校车 六、我的美国同学们 七、族裔 八、同学们的兴趣爱好 九、俚语和网络语言 十、卖学校彩票 十一、毕业年活动 第三章 校外活动 一、读书的乐趣 二、学下国际象棋 三、夏日的乐趣 四、黄石公园之行 五、美国孩子的节日 六、自己动手 七、美式快餐 八、阳光中文学校 第四章 北京一年 一、“同心结”之旅(我与奥运之一) 二、迎奥运英语演讲比赛(我与奥运之二) 三、升旗、观赛和参加闭幕式(我与奥运之三) 四、“希望号”奥运星搭载活动 五、十渡之行 六、秋游记趣 七、购物和拍大头贴 八、中队委和课代表 后记 试读章节 到了“召唤”阶段,英雄所在的“世界”里发生了什么问题。这时,英雄想去帮忙,但是自己也做不了什么。一般都在这里介绍故事中的坏人。 在“门槛”阶段,主人公会离开自己的“世界”,走进另外一个他们没有去过或者不太熟悉的“世界”。有时,他会真的跨过一道门槛。 在“挑战”阶段,主人公就会面临各种障碍。一般他都会遇到两三个障碍,一个比一个难,但是这些都不是最大的挑战。最困难的应该是“高潮”阶段。 在“高潮”阶段中,主人公一般会直接面对坏人。这是书的最高点,要很生动。通常,在“高潮”阶段,主人公会面临着被谋杀的威胁。有时,他真的会“死”,或者是别人会认为他死了,但是最终都会复活的。比如说在“白雪公主”中,白雪公主就死了,后来又复活了。主人公逃出了危险,“高潮”就结束了。 接着是“决定”阶段。这时,主人公必须要做两个选择:第一,他们究竟要怎么处理坏人。是把他杀了,还是把他送到监狱里,再给他一个机会。第二,他们是要待在他们当时所在的“世界”中,还是回到自己原先的“世界”。 最后一个阶段是“结局”。讲的是他们做出选择后,生活又是什么样子。 在我们的漫画书里,“英雄的旅途”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画在两面纸上。虽然,老师已经把篇幅给你定好了,但是有些部分(比如说“挑战”)的内容很多,不容易把整个阶段挤在两面纸上。其他的阶段(比如说“门槛”)可能短一点,两面纸又好像多了一点。所以你必须提前计划好每一面纸上的画和故事都是什么。 老师给我们定了一个时间表,平均每三四天需要画完“英雄的旅途”的一个阶段。我们正式画最终版之前,必须要:(一)把“剧本”写出来。这个“剧本”里必须要说明,什么时候哪个人物在哪幅图画里说什么话等细节;(二)在纸上先画一个草稿。画草稿,可以帮助你掌握需要画多少幅图画以及每一幅图画的大小。如果你不提前画草稿,直接画最终的版 ’本,可能最后纸上的位置不够了,或者是有了太多的空地。 我知道写书是很累,但是在做那部漫画书之前,我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辛苦的项目。写每一阶段的“剧本”可能就花了我半个小时,画一幅草稿又是半个小时。在最终版本上,为了让我的图画看上去好看一点,我会放学后一回到家就开始画(一般我都是下午3点到家),一直画到吃晚饭。晚饭后接着画,直到晚上10点。画两面纸上的内容,需要花六七个小时的辛劳呀! 因为我一直都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很讲究服饰,所以,有时就是在挑选到底给书中的人物们画什么衣服上就花了N多个小时。首先我会画出大概三四个衣服的选项,然后让我的朋友们投票选择自己喜欢哪一件。 最气愤的是,每一次我进行这种投票,我的同学都会挑出不同的他们喜欢的服装。第一次,我设计出了四件主人公变成超级英雄后的伪装服的选项,分别是A、B、C和D,结果坐在附近的杰米选择了B,艾丽选了A或D,爱娃选了C。后来,我又设计了三件封面服装,杰米选了B,艾丽选了A,爱娃选了C。唉!早知道还不如不让他们投票了呢。这不仅没有解决我的问题,而且,我如果按自己的想法选一套衣服的话,总会使没有被选上的两个人不满意。 我的漫画书是关于一个叫珍玛的女孩。有一天,她的姑姑送给她一个含有超级能力的戒指。她必须用这种超级能力来保护村民们。除了故事,我的这本漫画书里还有封面、目录、主要人物介绍、作者简介和名词解释。 我用来做这部漫画书的最终版本的时间大概有整整两天。虽然我觉得某些图可以画得更好。但是总的来说,这本书做得还是很成功。 这些作业很有意义,可以让我们发挥想琢力。虽然辛苦了一点,但是当你看到自己完成的作品,会觉得很骄傲。 社会课在美国叫Social Studies。我在华盛顿上一年级到四年级时,社会课上学的是一些美国社会的知识。在纽约上五年级时,我们学的是一些别的国家的地理知识。不过从一到五年级,老师们并不太重视社会课。 到了六年级就不一样了。社会课变成了我们的一门主科。我们开始学古代的文明。我们学了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苏美尔)、印度、中国、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和文化。 从星期一到星期四,我们每天下午都上社会课,星期五是上午第二节课上。社会课教室在114教室。114教室就是社会课法扎卡斯老师的基地。是我们同学们去找他,而不是他来我们的教室。我们每次来到教室时,社会课老师法扎卡斯先生都已经站在教室的门口等我们了。 在我看来,那时班上同学们最盼望的课,除了选修课之外,就是社会课了。我们在社会课上学习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我们学习的方法很有乐趣。 法扎卡斯先生一般都不怎么讲课,他就喜欢让我们做文章概述。而在许多情况下,同学们听说又要做文章概述就很烦,因为我们才不想动笔呢!但是在社会课上,我们也不烦了,拿起笔就写。那是因为概述做完后,我们就可以玩各种游戏了。社会课变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门课,就因为法扎卡斯先生经常让我们玩与学习有关的游戏。P18-20 序言 我和孙若珈小朋友认识是从2003年开始的。当时我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若珈随同被派往驻美国大使馆工作的父母一起来到华盛顿。到了美国后,若珈就到当地学校上学前班,课余时间在我参与创办的“驻美使馆中文班”里学习中文。 说起“驻美使馆中文班”(后改为“阳光学校”),它是我国驻外使馆创办的第一所中文学校。2002年底,在外交部和驻美使馆领导的关心以及教育部、国家汉办的大力支持下,驻美使馆为解决驻外人员子女的中文教育问题,建立了这所学校。学校根据国内九年制义务教育大纲的要求,结合中国驻外人员子女的特点,设置校外中文教学课程,使这些在美国的“小留学生”们(一至九年级)得到与国内同步的中文教育,确保他们回国后与国内的教育衔接,避免因父母工作的关系而影响他们回国后的发展。 作为驻美使馆中文学校的创办人之一,我是看着若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她是中文学校的早期学员,在那里学完了一至五年级的全部语文课程,打下了良好的中文基础。许多和若珈一样从驻美使馆中文学校走出来的孩子在回国后都顺利进入国内的中、小学就读,并很快跟上了学校的教学进度。特别是若珈在国内没上一天小学的情况下,2008年随同父母回国并进入团结湖小学后,居然还当上了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这些都说明,随父母常驻国外的孩子接受系统的中文教育,对他们回国后同国内教育顺利衔接是多么的重要,也说明驻美使馆中文学校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 2010年暑期,我再次看到若珈时,是她二度随父母去美国上学后回国休假。她给我看了根据她在美国学前班至六年级学习生活经历写成的这本《我在美国上小学》的初稿,并请我写序。作为看着她长大的长辈,作为在她早期中文教育过程中发挥过一定作用的我,欣然接受了她的要求。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稿的。若珈用她那略显稚嫩但流畅、活跃而明快的语言,详细介绍了美国学前班至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美国小学校园环境和儿童俚语及各种传统节日等,也包括了2008年她在北京参加奥运宣传活动的一些精彩片段。她那颗纯朴诚挚的童心和积极的阳光般心境跃然纸上,深深吸引了我。 更令我感动的是,一个12岁的孩子写出18万字的书稿,她为此付出的心血、克服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是一个长期在国外学习生活的“小留学生”。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故事,有的是若珈平时在使馆中文学校和在北京小学写的作文,有的是日记、周记,更多的是她专门为本书精心准备、刻苦撰写的文章,通过点滴积累最终汇集成了这本书。书中展现出一个在驻外使馆中文学校学习的孩子所掌握的祖国文字水平,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她长期刻苦钻研、顽强学习中文的结果,也是我驻美国使馆中文学校为若珈打下坚实中文基础的展示,真是可喜可贺! 《我在美国上小学》这本书以留美中国小学生的独特视角,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对我们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我真诚地向大家推荐此书,相信它一定会赢得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喜爱和欣赏。 乐爱妹 2010年8月6日 后记 2009年元月,北京小学放寒假期间,我和妈妈去纽约看望在那里工作的爸爸。整个寒假一个多月,每天不用上学,在爸爸纽约那温暖明亮的家里,我开始动笔写我这本书。 2009年4月,我离开北京,再次来到美国上小学。在这一年的暑假里,每天早晨吃完早饭,我就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上敲字写作。因为是假期,所以不分周日还是周末,我天天写。有时写得顺,有时写得不顺。写得顺时,一天能写3000多字。写得不顺时,就像遭遇了“写作墙”,思路被挡在“墙”的这头,怎么也翻不过去,我就给正在上班的爸爸打电话诉说。爸爸总是鼓励我、启发我,于是,我就坚持。这个题目写不下去了,我就换一个题目写。有时换了一个题目还是写不下去,我就停笔,去做点别的事,回过头来再试着写。两个多月的暑假结束时,我大概写完了七八万字。 2009年9月,6年级开学了。除了繁忙地上学、写作业外,每个周末我给自己定下写2000字的目标。一眨眼,2009年年底到了,美国的寒假只有圣诞节到元旦前后十来天。在这段时间里,我每天写2000字甚至更多。2010年4月份,美国学校放春假(也是十天左右,这是国内学校没有的假)。这期间,我也是每天写2000字左右。 今年6月28日,6年级结束,放暑假了。爸爸给我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要在7月12日回北京休假以前完成全部的书稿。写完的部分要整理修改,没写完的部分要补写。7月10日,我终于彻底完成了全部书稿。爸爸把我写的书稿分四章打印出来,厚厚的四大沓书稿摆放在我面前时,我感到自己辛苦了那么长的时间,总算见到结果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写书有苦有乐,但一定是先苦后甜。我懂得了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坚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结果。 从逐字逐句地写作到这本书最终顺利地出版,我心里对太多爱护我、教导我和帮助过我的人充满了感激之情!首先,我感谢爸爸妈妈,他们的鼓励、启发和深沉甜蜜的爱自始至终伴随着我成长和写作的每一天。我衷心地感谢我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中文学校学习时的校长乐爱妹阿姨,她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中抽出宝贵的时间亲自为我这本书写序,鼓励我、肯定我,这将鞭策我不断努力,以取得更多的成绩来回报。作为一名七年中有六年(包括学前班)在美国上学的小学生,我能用中文写出这本书,并受到广大小朋友和家长们的喜爱,我由衷地感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阳光中文学校的乐爱姝校长、谢淑敏校长和所有教过我的老师给予我的中文和祖国文化的教育。 最后,我还同样真诚地感谢黑龙江教育出版社,感谢他们为出版这本书付出的大量工作,使我最终光荣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作家”。 孙若珈 2010年10月10日于纽约 书评(媒体评论) 我是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稿的。若珈那颗纯朴诚挚的童心和阳光积极的心境跃然纸上,深深吸引了我。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阳光中文学校创始人、第一任校长乐爱妹 12岁的小作者孙若珈,用她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现了美国小学从学前班到六年级的全景画面。读时趣味盎然,掩卷启发良多。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高级官员张国忠 教育和文化向来是中外交流的渠道。小作者孙若珈用《我在美国上小学》一书,为这条清渠增添了一道绮丽的风景。 ——教育部国际司处长方庆朝 美国小学生怎样学英语和数学?美国小学生如何健康快乐成长?美国小学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小作者孙若珈以在美国上小学的亲身经历栩栩如生而又妙趣横生地解答了这些问题。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丽荣 在两个伟大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赋予了孙若珈与众不同的视野:同一双眼睛,追寻同一个真理,却有着两个不同的角度。 纽约市第194初中校长理查德·伽利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