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顺治帝托孤 辅臣怀心思
1661年春季的一天,本就肃静的故宫被阴霾覆盖,沉浸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中。
原来是顺治帝心爱的妃子董小宛去世了,她的死,将顺治皇帝的灵魂也一起带走了。原本励精图治的一国之主忧思成疾,像是老了几十岁。
每每想起自己的爱妃,顺治就伤心欲绝,小宛的身影总是萦绕在顺治的脑海中,这让他的身体也日渐消瘦下去。他自己也知道,再这样下去恐怕是没多少时日了,自己可以随爱妃而去,但祖宗的宏业不能付之一炬,所以要在自己的皇儿中选出一个有能力继承大统的人才。
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养心殿里,一个娇小的身影在顺治的眼前不断闪现,就是三皇子——玄烨。
两年前,顺治就曾问过自己的皇儿们将来要做什么的问题,年纪尚小的玄烨斩钉截铁地说:“将来我要做像皇阿玛一样的人。”
虽然已经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皇三子玄烨的这句话依然时刻萦绕在顺治耳边。
此时此刻,在养心殿这样一个空荡荡的大房子里面,皇三子玄烨的这句话,就显得尤其响亮。顺治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双手伸出去,好像是要摸摸玄烨的头,但是手伸过去了,却什么也摸不到。
顺治再一次回想起,董妃卧病在床的这些时日,除御医们外,进出储秀宫最多的就是这位皇三子了。皇三子还曾亲自喂董妃喝药,在顺治流泪的时候,皇三子便默默地为他擦去,就连今天下午的时候,皇三子也是一直待在储秀宫内,只是顺治眼见董妃就要奄奄一息,实在不忍心让皇三子见到这种生离死别的场面,才命令奴才们带着皇三子离开储秀宫的。
这样看来,皇三子的确具备做君王的潜质,他不但拥有勃勃雄心,而且聪明宽厚。只是有一点是顺治最为担心的,那就是皇三子年纪尚小,朝中的众位大臣,又不乏阴险狡诈之辈,若是从此大权旁落他人之手,那岂不是愧对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
想着想着,顺治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不过,当年朕即位的时候才刚刚六岁,现在的皇三子已经有八岁了,比起朕当年还要略长两岁。只要处理得当,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
想到这里,顺治便慢吞吞地从床上起来。他准备去慈宁宫走一趟,然后将自己的意思和母亲说清楚。他知道只要有母亲在,大清王朝的权柄就不会落入他人的手里。
此时的顺治感到心里莫名的轻松。是啊,现在的他才算是真的无牵无挂了。现在的他完全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了。此时的顺治一心只想着早一点见到自己的董爱妃,在心灵的深处轻唤了一声:“董爱妃,朕马上就要来陪你了……”
顺治带着几个太监,径直向慈宁宫走去。顺治的母亲博尔济吉特氏,太宗皇太极的孝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皇太后,就住在慈宁宫内。
顺治只身走人慈宁宫的时候,迎面碰上了老太监赵盛。这赵盛自人宫之后,一直在慈宁宫内侍奉着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平日对他也比较尊重。见赵盛跪地给自己请安,顺治忙言道:“赵公公请起。烦赵公公入内禀报朕的母后,说朕有要事与她老人家商谈。”
赵盛应诺一声,躬身而退。顺治每次来慈宁宫,总是先叫人通报母亲,然后再人内相见。由此不难看出,顺治对他的母亲是十分尊敬的。
很快,一个少女打着灯笼迎住了顺治。这少女的声音就像裹着蜜糖似的那般甜润:“皇上,请随奴婢来。皇太后正在佛堂等皇上。”
顺治知道这少女叫阿露,是去年才调至慈宁宫来的。由于她手脚麻利又诚实可靠,很快就博得了吉特氏的信任和欢喜。 因为顺治几乎每天都要到慈宁宫来给母亲请安,所以对慈宁宫内的一切非常地熟悉。他紧趋两步,抢在了阿露的身前,直向佛堂而去。慌得阿露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提着衣服的下摆,跟在顺治的后面一溜小跑着,口中还连连呼道:“皇帝,道路不大平,千万要小心脚步……”
吉特氏早已在佛堂门口相迎:“皇上,已是深夜,何事这样紧急?”
顺治躬身下拜:“母后,孩儿想立一个太子……”
虽然顺治以前曾在吉特氏的面前提起过立太子之事,但他的爱妃刚死,他便又提及此事,吉特氏就多多少少地感到了有些不寻常:“孩子,你真想……现在就立一个太子?”
顺治肯定地道:“是的,孩儿想立玄烨为太子,母后意下如何?”
吉特氏颔首道:“在诸皇子之中,我最看重的也是玄烨。不过,你年岁尚轻,春秋正旺,过早地立下太子,恐会产生许多弊端……”
顺治意味不明地笑了一下:“母后,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到了那个时候,孩儿连太子都没有立下,岂不是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弊端?”
吉特氏不由得一怔:“孩子,董妃去了,你可不要胡思乱想……”
顺治摇了摇头:“孩儿请求母后答应一件事情,孩儿这里先行谢过!”说着话,顺治伏地,恭恭敬敬地给吉特氏叩了三个头,然后缓缓地爬起。
吉特氏的眼睛直直地盯着顺治:“孩子,你究竟……有何事求我?”
顺治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言道:“母后,孩儿的意思是,如果孩儿有了什么不测,希望母后能像当年扶持孩儿那样地扶持玄烨,以确保大清江山的安定与繁荣……”
吉特氏惊讶道:“这个自然,只是,你如何说出这种话来?”
“母后,孩儿只是未雨绸缪而已,”说到这里,顺治暗暗地咬了一下牙齿,“母后,如果你没有什么别的吩咐,孩儿就不多打扰了……”
顺治离开了佛堂。对吉特氏来说,顺治这一回是永远地离开了。
实际上,顺治离开佛堂之后,一切看起来都还很正常。
他很正常地回到了养心殿。甚至,他还很正常地喝了一杯浓浓的茶。只不过谁都不知道,他在那杯茶里,放了一样东西。这使他在喝过茶之后没多久,呼吸顿时困难起来。慌得那几个太监和宫女,忙着便要去宣御医。但被顺治制止了。
顺治斜倚龙床,呼吸虽然困难,面色却还从容。他吩咐执事太监道:“把议政王各大臣、内阁各大臣……还有……六部各大臣,统统叫来……要快!”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最高的中枢机构。
议政王大臣人数不多,全由满族的王公贵族充任。内阁大臣又称内阁大学士。雍正皇帝执政前,大学士的官阶不高,仅为五品,但却掌有很大的实权,地位当在“六部”之上。
“六部”,指的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每部设有满员、汉员尚书各一人,满员、汉员侍郎各二人,还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属官。而实际上,无论“六部”中的哪一部,权力都掌握在满族人之手。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