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创研部认为,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作者不会忘记许多著名选本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作者也希望这套选本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黎安、向继东选编的《2015年中国杂文精选》收录了本年度的优秀杂文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5年中国杂文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作协创研部认为,优良的文学选本对创作的示范、引导、推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读者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除了示范、引导价值,它还具有文学史价值、资料文献价值、培育新人的价值等等。作者不会忘记许多著名选本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作者也希望这套选本能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黎安、向继东选编的《2015年中国杂文精选》收录了本年度的优秀杂文作品。 内容推荐 这套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每年一套,准备长期坚持下去。 中国作协创研部的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作者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黎安、向继东选编的《2015年中国杂文精选》是该套书之一。 目录 世相 老外傻不傻? 谁能“一步登天” 杀母自杀扯开的社会之伤 “感动”之外的寻思 别扰了余秀华的适意栖居 不敢接电话 不想当环保局长 人性的黑洞 一个县委书记为什么能“带坏一座城” 劝你不要任性 杂文界的败类 不知道你信不信善恶有报 《平凡的世界》最初何以受差评 如此“旗”“马” “指出”和“搬出” 国人不成熟的表现 公共恶俗“染脏”社会 错案是怎样炼成的? 怎么当个好医生 沉渣再泛起与精神雾霾症 中国范儿 杂感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健康强迫症(外一篇) 鲁迅和“吃人” 镜子 说“开会” 从“掷瓦砾”到“放鞭炮” 现在只剩一把尺子? 谁杀死了我们的幽默细胞 国民趣味,可别“沙化” 汪曾祺居大不易 “情感匮乏”与职务犯罪 猪价与题价 不囿专业的梁启超 鲳鱼的名声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愚蠢的修饰词(外一篇) “爱国”还是“误国”? 变异与突变 枪口的方向 “唱廉”何如“守廉” 麻将人生 石斋闲言 随想 走在别人的路上。 做个有“祖”的人 所谓“规范” 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告别虚伪才能拒绝平庸(外一题) 感动与思考 慢慢写 小说家的历史担当 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非洲 今天为什么很多人不理解巴金? 诚信不是一个人的事 治统的大肠 看重“自发” 历史学家是知识的侦探 中国人的生命气象 回到纯粹的历史叙事 “绝顶便宜” 与儿子一起读《人生三部曲》 感恩与宽容 留有余地与“留人余地” 人的一生应该是反省的一生 和氏璧及其他 温故 张集馨的“反潮流” 抄查琦善 读史二题 王夫之一字评三国君主 萧铣这个人 朱熹不是状元 吕思勉遭遇“危害民国罪” 遗恨终天之“默” 傲慢的铁匠和他的邻居 朱德熙与高明 周作人的挽联 曹雪芹为什么迁居西山 盛世才送礼 纳粹时期的爱因斯坦 卡扎菲和他的“小绿书” 历史上的偷书贼 县州养罪羊 永远的遗憾 个人文本的历史价值 秦始皇与“泡菜” 《兰亭序》的白璧微瑕 将军坐在钱眼里 殷洪乔轶事 光绪皇帝学英语 视点 我们需要仪式化的“忠诚”吗? 凡事都想国产化是一种病 应该研究生态破坏史 世上只有两种语言 笑话的社会功用 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 不管多大风浪,唯有文化是海 大地不是改造对象 比愚蠢更可怕的是甘于愚蠢 富裕该如何定义 稻草的捆绑术与山头的帮派圈 “稻草的价值”的价值 吁请科幻进课堂 废科举何罪之有 “他怎么可能不晓得?” 一代人的精神性死亡 试读章节 杀母自杀扯开的社会之伤 相信温州老城区的霓虹灯,曾照耀过叶文楠(化名)的背影,但依旧没有照亮她的未来。4月24日凌晨,她在市区的河里结束了自己悲苦的生命。 相比叶瘦弱的肩上曾扛下的离婚、下岗、父亲中风、母亲瘫痪等遭遇,她充满悲剧和荒诞意味的后半段生命,写到留给孩子的纸上,只有寥寥5个字:妈妈在河里。 我读了20年书,从没有读到比这更悲惨的一句话。 一个多月前,她亲手闷死了自己82岁的母亲,“为了‘解脱’重病停药后极度痛苦的母亲”。母亲在被送院时,除了腰椎骨折的陈旧伤,还忍受着褥疮、低钾血症、营养低……心脏、肺等器官都面临衰竭。 生活太不易,特别对那些生活缺乏保障,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中老年人。 即便如此,这个只有一米六的小个子女人还是希望母亲能活着。哪怕是老人已经处于“植物人状态”,她依然不同意接母亲回家,生怕有何闪失,直至在医院建议下签署“拒绝或放弃医学治疗告知书”。 老人被停药后,仅维持静脉营养,“还有一周或更长”。她两次问能否让母亲安乐死,医生均给了否定的答案。 生而不得,死而不能,叶文楠陷入一个悖论,关乎伦理和现实。 类似的故事和纠结每年都会在网络上呈现,而更多的挣扎和无奈,则隐藏在这个社会各个不同的角落,可能是在高墙背后的阴影里,可能就在闹市炫丽的霓虹灯下。 每当这样的社会悲剧一次次上演时,人们不得不问,是否存在一种可以兜底的社会救助机制?它存在于伦理与现实的矛盾之外,只是为了救助生命,或者让生命善终。 叶文楠显然不知道,也无力追问。她只想给母亲有尊严的死亡。 凌晨的黑夜里,叶文楠决定由自己来解开这个悖论。她拔掉母亲的氧气管,看到母亲呼吸痛苦,又用枕头蒙住老人的脸,直至呼吸急促,直至四围陷入一片平静。她打来水,给老人擦干净,整理好衣服,坐在床边等待天亮。 谁也不知在那个夜里,这个中年女人内心有多少充满痛苦的斗争,但是她周围的很多人看到,她照顾中风的爸爸6年,伺候瘫痪的妈妈4年,一天要打几份工,疲于奔命,“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严重打击”。 面对来查房的护士,叶只是轻声说,“我把妈妈闷死了”,然后等待医院报警,等待被警察带走。进入4月,在亲戚的请求下,警方将她由刑拘改为监视居住。叶文楠回到那个一个月只用3块钱电费的小黑房子里。 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她选择投河自杀来为自己“解脱”。 坚持照顾父母10年,已属不易;杀母以及自杀,也是无奈,旁人很难说清对与错。作为母亲,不希望拖累女儿,而作为女儿,哪怕有一点点希望,也要母亲活下去。而叶自杀的考量,除了内心对母亲的愧歉外,或许也是希望孩子不要再跟着她、更不要因她受苦受罪。 她并不害怕去坐牢,只是承受不了这个结果,受不了一直在社会最底层的阴影里苟且地生活。那种照顾父母的力量荡然无存了,生命逝去本身的无力感也作用在自己身上。 从家人重病,到一个家庭的几近毁灭,给社会留下的痛是沉重的。这一幕家庭的悲剧,何尝不是一道社会之伤。 讨论安乐死合法化,讨论医疗服务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应更为健全,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对叶文楠和母亲而言,已无意义。唯希望当中国独生子女一代的父母老去时,不会有太多这样的社会悲剧发生。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如果国家富强了,国民应该感到幸福;国家向前发展,阳光应该照在每一个中国公民身上。 抛开这些宏大议题,我更关心叶的孩子该怎么办。一个月内失去了两个至亲至爱的人,他的心中会留下什么。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5年4月29日P7-6 序言 连续九次为这本年选作序。 这年头,做一件事,坚持九年,且始终如一,是值得自我安慰的。九年对一个人,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了。人生不就是那么几十年嘛! 九年里,眼见得起高楼,眼见得宴宾客,眼见得楼塌了。世事无常,浮生如梦呵。 有朋友著书《当代杂文30年》,从1984年《杂文报》创刊写起,写到2014年《杂文报》停刊。这30年,关于杂文的事,点点滴滴,他写了近30万字,梳理了30年来杂文生存之状况,鸟瞰杂文界,视野之开阔。如果-照他的写法,我这九年的见闻,至少也得写几万字。经历过那么多,记下“立此存照”,也许有益于来者。 可我没有朋友那么用心,也没有那么多准备,我只记得切切实实的一件事,就是《杂文报》的停t4。那些年,自己做副刊编辑之余,也偶尔写一点。本来自己有阵地,真名不便多发,起个笔名发也是可以的,可稿子送上去总是被删,有时甚至删得面目全非,于是就想到给《杂文报》投稿。《杂文报》英年早逝的李恩柱兄,以及刘晶、李确兄等就曾发过我不少稿,还得过他们的一个什么奖。《杂文报》停刊消息发布后,不少作者在网上撰文为其送行;我虽有所感,当时却未有回应。而今在此提及,也算是向远去的《杂文报》致意。 还有,风风火火的《杂文选刊》,从月刊到半月刊、旬刊,最后又悄然回归月刊,也是这些年的事。其鼎盛时期有“专版撷英”,当时鄙人主持的副刊老被相中,让我写过多次“编辑手记”配发——虽有一次约我写了,却并未发出来;但不能怪他们,只怪自己分寸没拿捏好。那时,《杂文选刊》还多次邀请我外出参加活动,可因忙于公务,竟然一次也没有去成,错过了结识杂文界各路豪杰的机会。可《杂文选刊》创刊15周年笔会,我参加了。记得曾应约写了几百字,题目有点大,甚至大得有点吓人——《革命、全球化与杂文》;也许还没跑题,这么多年来没看到与我“商榷”者,倒见有人引用鄙人的话论证其主张。二十世纪的潮流是革命,二十一世纪的大潮是全球化,或者叫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在这种大背景下,杂文何去何从?杂文人又该坚守什么?确实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当然以历史的大眼光看,结局或开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愿杂文不要缺席。 2015年12月2日 于羊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