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爱阅读·学作文”丛书依据教育部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中小学课外阅读要求,为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量身定做而成。
丛书拥有强大的作者阵容,包括《读者》《青年文摘》签约作家、中小学优秀教师、青少年励志导师等,并邀请权威教学专家就每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和思想价值进行详细、精准的点评,是一套兼顾课外阅读与作文学习的优秀青少读物。
丛书由自信卷、处世卷、奋斗卷、成长卷、理想卷和智慧卷六个分册组成,内容涵盖六大励志主题,有益于青少年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感悟生活、了解世界,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丛书适合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阅读;可作为中小学语文课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辅助教材、语文试卷阅读题选文;推荐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社区图书室馆藏。
本书为其中一册《情义无价与做人之道(语文新课标处世卷)》,由张爱国编著。
处世是人生的必修课。能者,逢山念路路顿开,遇河想桥桥即成;不能者,屋漏偏逢连阴雨,逆流又遇顶头风。
人生在世,若一首首真情的赞曲,亲情、友情、世间万情,尽显情义无价;如一曲曲美德的颂歌,善良、宽容、知恩图报,尽在做人之道。
《情义无价与做人之道(语文新课标处世卷)》中融会精巧构思与精彩内容,真情实感与真知灼见,朴实自然与幽默俏皮。请静心聆听,慢慢品读。
《情义无价与做人之道(语文新课标处世卷)》由张爱国编著。
父亲不累
那天,父亲从地里挑回一担山芋,倒到地上,正要挑起空筐走,我跑过去一屁股坐进一只筐里,要他挑我到地里。父亲捏捏我的小胖脸蛋,从门口搬来两块土坯,放进另一只筐里,挑起来。于是我在颤悠悠的箩筐里和着父亲“哼哼唧唧”的小调儿,张开翅膀,飞了起来。
我老远就站在筐里挥着手,跳跃着,高叫着,向母亲炫耀,我是想让母亲来和我一起分享我的快乐。不料母亲却阴下脸,骂我太不懂事太不像话:“你爹都挑了一天了,不累?”我疑惑地看父亲,父亲向我撇撇嘴,斜斜眼,又笑了笑,摇摇头——哦!他不累呢!我白了母亲一眼,跑到一边捉蚂蚱去了。
回来的路上,扁担在山芋的重压下,发出沉闷的“吱呀吱呀”声。我一会儿挥着山芋藤在父亲身后“驾!驾!”学他犁田驱牛时的动作大叫着,一会儿又跑到父亲面前做鬼脸,使绊子。想到母亲刚才骂我的话,我求证似的问:“爹,你是不累吧?”扁担下的父亲乜了我一眼,挤出一丝笑意:“不……不累!”我一听,一蹦老高,心里责怪母亲不懂父亲:“我爹不累呢。”
我跑去向一位小伙伴传达我坐在箩筐里让爹挑着的美妙感觉,当然,我没忘了极力向他炫耀我爹不累。小伙伴终于抵挡不住享乐的诱惑,以保证以后不再欺负我为条件,我答应让他也坐坐我爹的箩筐。
父亲正站在水缸边用葫芦瓢“咕噜咕噜”地喝着井水。我坐进一只筐里,示意小伙伴也坐。小伙伴瑟瑟地不敢坐。我怂恿他:“不要紧,我爹不累。”父亲走过来,瞪了我一眼。我撅起小嘴,乜着他:“不是呀?你刚才说了,你不累的,你不累的!”父亲龇了龇嘴:“嗯,不累!”他擦擦额头的汗,挑起担子,我和小伙伴在筐里打起了“石子仗”。
到了地里,母亲走过来就给我两个耳刮子,骂父亲:“牛啊?累死倒也罢了!”父亲擦着脸上的汗,憨憨地说:“娃子乐呢,不累!”我心里狠狠地骂母亲多管闲事:“打人的手要是被蛇咬一口就好了!”
晚上,蚊子的嘴里像是安插了一把开矿的钢钻,插进肉里绞得人一阵痉挛。我蜷缩在父亲怀里,享受着他蒲扇挥舞下那一块“无蚊区”的安全与宁静。但偶尔,父亲或许是偷懒了——蒲扇高高地举起,到了空中却慢慢地停了。蚊子抓住这个机会,偷袭了我。迷迷糊糊的我在父亲的怀里拳打脚踢起来,嘴里“咕咕噜噜”地骂着:“你不累,还不打蚊子!”这时,父亲就触电般“哦”了一声,蒲扇也跟着夸张地舞动起来。我模模糊糊听母亲说道:“累了,我来吧。”父亲喃喃地说:“不累……”
如今,我也成了父亲。人到中年,总是有着永远都做不完的事,整日奔波在外,回到家常常连饭碗都懒得端,但还必须耐心、虔诚地面对儿子无休止的各种问题和游戏。一段时间里,儿子喜欢上一种叫“将军骑马”的游戏,一到家,就缠着我和他一起玩。多少次,我精疲力竭,腰酸背痛,但面对儿子兴致勃勃的样子,我立刻就不觉得累了,低下大,趴到地上,撑起两手,撅着屁股。儿子拍一下我的头,耀武扬威地跨上我的背,挥鞭打一下我的屁股,“驾——驾——”地驰向战场……
一天,妻子对儿子说:“宝宝,爸爸累了,歇会儿吧。”
儿子像是想起了什么,斜过头,像将军对良马的爱抚似的,小手揪起我的一只耳朵:“爸爸,你累了?”
我侧着头,见他满脸的失望和沮丧,连声说:“不……不累!”
儿子一听,对他母亲鄙夷地乜一眼,说:“哼,爸爸不累呢!”接着“驾”的一声,冲锋陷阵去了…… 这时我才明白:男人做了父亲,就不再累了。P8-10
作为一个热爱读书和写作的文艺女青年,我经常会由衷地感谢年少时的阅读时光,正是那些温暖精湛的作品给了我最初的文学启迪,也使我拥有了更丰富、更开阔的生活。我因此显得比同龄人早熟,而文字则慢慢成了我表达自己和记录生活的最佳途径。
在生活和工作中,每当我有机会与青少年朋友聊天,我总是特别关注他们在读什么书,是否有写日记的习惯。这关切的心情,是因为我为自己年少时爱上阅读和写作深感幸福和幸运,希望他们也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多读书,多练笔,青春不留白。我还会与他们分享我的感受,阅读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奇迹般地将“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呈几何级放大、拓宽、变深,让我们的视线抵达古今中外,纵横世界各地;让我们的心灵触摸悲伤,也感受快乐;让我们的大脑领略智慧,也了解差异;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大、更美、更精彩、更多元的大千世界。
当我与青少年朋友关于阅读的交谈继续深入时,他们对“读什么”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困惑。读父母推荐的中外名著,他们经常似懂非懂,因此难免囫囵吞枣,品不出味道;读自己喜欢的“小清新”读物,总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支持,说娱乐大于学习。他们的困惑激起了我为此奉献一份心、一份力的心愿。那么,作为图书编辑的我,该拿什么样的读物来奉献给他们呢?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道安全、营养、色香味俱全的阅读美食,提供文从字顺、内涵丰富、有启发性的文学作品,同时也能满足新世纪的口味,符合新一代的审美;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篇篇能够体现文字之美、文学之美的好文章,让青少年读者真正领略到文字的风采,为文字的神奇组合而惊叹,为文字的丰盈隽永而陶醉,在文字构成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个读者、作者与编者互动的图书产品,以图书为载体,使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作文指导老师来到青少年读者身边,使他们在日积月累中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希望,我们奉献的是一本青少版的“365夜”,内容多样、耐读、有趣、有益,经得起时间和读者的考验,成为历久弥新的经典读物。
如果,有青少年读者读完一个精彩的故事后,兴奋地要与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分享心得体会;或者因为读到了一篇令自己心动的文章而灵感进发,亟不可待地写下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那么,我想告诉他,这就是我和我的作者们最希望奉献给你们的——体会阅读的意义,领悟写作的真谛。
崔姜薇
“用心雕琢文字,用爱编织故事;让文字点亮心灯,让故事温暖人生”,这是我一直坚守的写作观。
写作需要大量阅读,需要用心观察,需要持之以恒。作为一名写作者,一名中学教师,我一直梦想着能与广大中小学生朋友分享自己的文字,这也是我的义务和职责之所在。
本书凡90篇作品,均是从近年来我公开发表于国内外数百家报刊的400余篇作品中精挑细选出的。遴选时,我努力做到:以“真情与处世”为主线,以“拓展中学生知识视野,丰富中学生课外生活,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提升中学生写作水平,培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中学生处世技能”为宗旨——但愿我的努力实现了我的初衷,如若不然,万望读者见谅。
最后,我要记下一串我每每想起就如沐春风、倍感温暖的名字:黄代平、夏伯根、丁天来、何苗送、谢学标、李春林、李征、侯晓勇、李发武,感谢他们多年来的支持和鞭策!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崔姜薇女士的大量工作和辛勤付出!感谢此刻手捧这本书的您!
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