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你想过的生活(101个让你幸福的方法)》是超级畅销书《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全新力作!
101种高效简单的方法,帮助你过你想过的生活,获得超级的幸福。
继超级畅销书《幸福的方法》后,泰勒·本-沙哈尔博士对幸福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在于我们做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决定我们的生活品质。所以,通过选择,就可以创造出我们想要的生活。在书中,他提出了101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包括做出改变、立即行动、宽恕,找到自己的使命、冥想等,帮助我们转变思维模式,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从内而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从而做出明智、正确的选择,改变自己的人生。
《过你想过的生活》是对《幸福的方法》更深度的解读,每个读者都可以从这101个秘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从点滴做起,改变自己,拥有幸福。
选择就是创造。
决定去选择,就是决定去创造。
通过你的选择,你创造了你的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疲于奔命,为工作、为家庭、为各种琐事忙得焦头烂额,我们很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生活中的幸福,而是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压力甚大……
作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专家,泰勒·本-沙哈尔继超级畅销书《幸福的方法》后,带来了这部《过你想过的生活(101个让你幸福的方法)》。沙哈尔博士认为,人生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的。我们只有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些“选择”不仅指重大的人生选择,而且包括生活中那些细微的貌似不起眼的选择。作者通过阐述101个简单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主动寻找并创造人生中的各种可能性,同时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积极改变,从而拥有真正的幸福。
是的,你的生活你做主!
你可以选择
要知道,拥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是一种神圣的特权。使用它。活在无限的可能里。
——奥普拉
最近我注意到,似乎大部分关于如何应对现代生活压力的话题都在建议,我们应该停止焦虑,不要太拼命,应该顺其自然,过好当下的生活就好了。有时这些建议不错,既然很多事情的控制权并不在我们手中,那么担忧、焦虑也是徒劳的。同时,过度关注未来,只会使我们无法享受当下的美好。然而,此类建议却存在严重的缺陷:“过好当下的生活”有可能使我们忽略自己最神圣的特权,也就是选择的能力。“过好当下的生活”看似能把我们从压力和挣扎中解救出来,实际上它有一个不良后果,那就是会阻止我们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活出美好。
当“过好当下的生活”之类的劝诫成为我们不去选择的许可证时,他人的选择就成了我们生活的主导:一如既往地生活,被动地过日子,而不是主动地创造我们真正想要的生活。实际上,若要拥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必须主动选择走那条有选择的路——这是一切选择的基础。我们首先需要相信,生活中的可能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然后努力探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都有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或许很不情愿为一个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老板工作,但由于我们需要那份工资,而且找工作也不容易,导致我们别无他法。我们的亲密伴侣或许已经让我们感到冷漠、陌生、缺乏爱,但由于我们害怕孤独,所以一直走不出来。
当然,还有许多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因素。我们或许认为自己的生活还不错,无论是个人还是事业,但同时又感到似乎还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我们或许会发现许多值得感恩的事情,但同时又感到这种领悟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内心并没有感到兴奋或受到激励。最终,无论是身处负面环境还是鸿运当头,我们都会感到困惑,并且无法从中挣脱出来。
但是,在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更要走那条有选择的路,更要努力地找寻改变生活的新方法——我们只能从内心找到打开,心灵牢狱之门的钥匙。这样的环境也会让我们发现,或许客观限制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我们的思维模式也有无法推卸的责任:选择的可能性总是有的,所以我们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方法,或多或少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对选择的探寻,也就是对改变的探寻。
认识选择的力量。坐下来,好好回想、分析、思考一切可能性。对自己提一些尖锐的问题:我要做什么才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我要去哪里?我要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把你的选择写下来,然后和你信任的人讨论。对“我别无选择”这种答案说“不”。
选择并不容易。选择除了需要努力,还需要勇气。选择需要慎重和策略,而不只是顺应潮流;选择是去探索未知的领域,而不是满足于曾走,过的路径;选择是愿意去奋斗和尝试失败,而不是沉迷于安全和熟悉的舒适区。新的选择并不一定可以消除你的困惑,或是其他问题,但主动挖掘新选择的心态可以提升你找到方法的机会,并且帮助你发挥更大的潜力,让你变得更成功、更幸福。
你的选择是什么?你只想“过好当下的生活”,被动地屈服于困境,还是会选择主动创造你想要的生活?这是一个你随时都在面临的选择,而这个选择也决定了你能否受益于本书,以及书外无限的可能性,帮助你打造你想要的生活。
P1-3
十余年来,我一直教授积极心理学课程,并撰写积极心理学书籍。在此期间,这门“幸福的科学”深深地影响了许多大学生、高危人群、企业高管以及政府官员。一路走来,我自始至终坚持一个目标,那就是将社会科学中高深的研究转化为易理解、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个人、组织和社会更好地发展。
我最初之所以对积极心理学感兴趣,是因为我想过上更幸福、更令人满足的生活。对我而言,幸福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经过多年的练习,我似乎已经找到维持这种平衡的方法。而就在这时,金融危机爆发了。
银行相继宣告破产,一度兴盛的企业变得难以为继,各项目资金短缺,人们失去自己的房子和工作。对那些未受到严酷冲击、相对幸运的人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也慢慢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信心,这个世界似乎不再稳定和安全。与过去相比,我的客户更需要积极心理学,培养他们的抗挫力,保持前进的动力,以支持个人和团队渡过难关,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发现潜在的机会。
我发现我很难对这些深陷危机的人说“不”,于是我之前尚能维持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就这样被打破了。我在巴黎为某家高科技公司做咨询,在香港为医生群体举办工作坊,在纽约为高中生讲课,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参加一个有关市场变化的头脑风暴会议。基本上,当时哪里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哪里就是我和积极心理学的战场,甚至我回到家后也经常熬至深夜,进行各种跨时区的电话会议。
经过一年多无休止的忙碌之后,我终于筋疲力尽了。一天晚上,我猛然意识到我已经被耗尽。那天我在准备一个为期三天的课程,课上有一个环节,要求我尽力调动学员,去发现现实与乐观之间、承认眼前困苦与展望美好未来之间微妙的平衡。通常,此类挑战会让我兴奋,但这一次,我居然一点儿精神都提不起来。我完全无法想象,未来几天该怎么度过。
我尝试进行一次积极的自我激励,可是这次毫无作用,以前奏效的方法和技巧,这次都不管用了。我没有了精力,没有了动力。当时看起来,如果我继续这个项目的话,似乎只有强迫自己挺过去。我之前也这么干过,并且还可以再干一次。我只能这么干了,我真的别无选择。
因为有了这个“破罐子破摔”的念头,我上床睡觉时感觉更糟了。一想到未来几天的窘况,我的心情就很差,而且我对于自己无法想出一个有效激励的方法也感到无比沮丧。我无法解决问题,而是向问题俯首称臣了。接着,就在我昏昏欲睡时,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现:“不,这不是真的!我并非只能痛苦地熬过接下来的几天,我有其他选择!”
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未来三天如何度过很大程度上由我自己决定。我可以选择苦熬几日,也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即从热情的参与者那里获得力量,沉浸在自己深信的课程内容中,唤醒我内心的使命感——“通过教育使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这些都可以赋予我力量!选择痛苦承受还是热情享受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我做出选择,我便改变了关注点。改变了关注点后,我的感受就改变了。就在几分钟之前,我还一筹莫展,而现在已经为未来几天感到兴奋不已。我的热情被激发了,接下来的几天,我给出了迄今为止最充满热情的表现。
一旦我意识到自己的选项是什么,我就会在几秒内做出决定。但是,我发现关键点在于,意识到自己有选择可能比选择本身要难得多。换句话说,做出一个可能的选择,而且是一个明显的选择,只有在觉知到自己“真的可以选择”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我们通常会认为决策是最难的部分,其实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出哪些选择才是更难的部分。
实际上,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存在一些隐而未见的选择。
或许,这种醒悟并不该让我如此惊讶。毕竟,相关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40%的幸福感来自于我们的选择,即我们所选择的想做什么和做什么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感受。
比如说,在失去了晋升的机会或是创业失败的情况下,我可以把这些经历看作永远无法翻身的致命一击,也可以把它们看作一种提醒——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如果我一味地从负面看待此事,我的自我感觉会很差,并且对未来持悲观态度。但如果我把挫折看作一种提醒,我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还能提升对未来的期望。意识到“我有一种选择”不仅可以提高日后的成功率,还可以在当下使自我感觉好起来。
在罗伯特·弗罗斯特著名的诗作《未选择的路》中,他描述,当自己站在岔路口,被迫在两条路中二选一时,他选择了那条更少人走过的路,它是一个对漫长的人生来讲“令一切与众不同”的选择。
弗罗斯特面对两难选择时——选择一条对长远的未来更重要的道路是如此困难,它让每个读者都产生了共鸣。我们都曾身处这样的困境:是否要下定决心走进婚姻,大学该选择什么专业,要不要接受另一个城市的工作职位……在这些困难的时刻,我们期望做出正确的决定,还要尽力不在这个极其重要的决策面前崩溃。实际上,有时不做选择本身或许就是一种意义深远的选择。
生命中那些所谓的“重大决策”,也就是人们定义的那些少之又少、影响一生的决定,并不应该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人的一生中其实事事处处都面临选择。在人生中的每个时刻,我们做出的每个微小的选择,日积月累对人生产生的影响,其实一点儿也不亚于那些重大决策。我可以选择挺直腰板,或是弯腰驼背;可以选择友善待人,或是消极冷漠;可以选择为自己拥有健康、亲情、友情而感恩,或是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可以选择“我可以做出选择”,或是对潜在的选择视而不见。对个人来说,这些选择看似没那么重要,但它们如一块块砖石,铺成了我们自己的人生之路。
更重要的是,这些选择产生的连锁效应(比如一系列小事件和当下的感受)创造了一种生命状态,这种生命状态往往更深远地影响我们的人生,超越了做决定的那一刻我们可以预见的影响。比如说,如果我一大早就感到苦闷和焦虑,便可以通过深呼吸、微笑,或是把人生目标带入我在做的任何事情中,以此改善我的情绪。以上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连锁效应,让我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度过这一天,并且在工作和家庭中触发其他积极的体验。同样,当我第一次与一个朋友坐下来进餐时,如果我选择用心并真诚去倾听朋友的心声,就可以提高整个交流的质量,还会增进双方的友谊。
通常,由于我们意识不到自己正处在岔路口——事实上存在更多选择,因此我们往往无法享受最佳选择带来的好处。亨利·福特曾经说:“无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不行,你都是对的。”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我们的选择:无论你认为自己有选择还是没有选择,你都是对的。换句话说,当你认定自己没有其他选择时,这就将成为你的现实。在我授课的前一晚,当我感到疲惫不堪、无精打采时,我能看到的唯一出路就是挣扎着挺过接下来的几天。我原本有其他选择,但我完全被自己当时有限的洞察力制约了。
当我们察觉不到自己每时每刻都有选择权时,就相当于放弃了能够改善生活的控制权。比如,我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感受只能如此、无法改变了;我们会对别人的行为做出自动的反应,完全考虑不到或许我们还有其他选择;我们会一次又一次用同样的方式应对同样的情形和问题,就好像其他方式都不存在似的。我们会假设自己的想法、行为以及感受是不可避免的,继而否定了其他选择的可能性。
在《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一书中,丹·米尔曼讲了一个他从老师那里听到的故事:
午餐的哨声吹响后,所有工人坐在一起用餐。每天,山姆打开饭盒后都抱怨:“该死!又是花生酱和果酱的三明治。我讨厌死
花生酱和果酱了!”他日复一日对着他的午饭发牢骚。直到有一天,一个同事终于忍不住问他:“山姆,如果你这么讨厌花生酱和果酱,为什么不让你老婆做别的呢?”“我老婆?”山姆回答,“我还没结婚呢,这些三明治都是我自己做的。”
我们经常无意识地做同样的事,就像每天都在为自己用一成不变的材料做着不合口味的三明治。生活给我们的原料是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外部条件,比如身体特征、原生家庭、全球经济的波动,或是由他人选择而我们没有发言权的一些决定。然而,即使限制和约束如此之多,我们选择哪种原材料、如何使用它们,其实绝大部分仍取决于我们自己。
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可以有意识地努力发掘外在环境或自身的潜力。当我们抛开惯有的视角时,往往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美味的原材料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三明治。对于选择原材料的自由,与应对各种环境一样,我们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决策者。
所以,你想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现实呢?你自己做的三明治好不好吃?实际上,这都取决于你自己,你有更多的选择!“你的生活你做主”,开始选择吧!
“是什么”与“不是什么”
工作坊前夜那个灵光一闪的时刻,让我意识到,我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更积极地创造一种我想要的生活。静下心来,从容地发现之前曾被自己忽略的可能性,就像为一个充满机会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一个小小的观念的调整却为我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这正是我决定写这本书的原因。
本书介绍了三种类型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做的微小选择,比如微笑或深呼吸;第二种选择是我们在某件事发生时做出的选择,比如对失败的反应,或者是否要赞美一位成功完成项目的同事;第三种选择是生命中的重大选择,比如我们追求的职业道路,或者是否该从事某个公益项目。这本书主要关注前两种类型的选择,第三种类型的选择也会提及,并贯穿全书。
这不是一本关于道德决策的书,也不是帮你进行困难决策的书。这本书涉及的大部分选择,即我们生活中面对的大部分选择,我将其称为“不是选择的选择”。换句话说,这些选择中有哪些是正确的决定通常显而易见。比如,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清楚该如何选择:什么坐姿是正确的?怎么走路更为得体?面对失败或成功如何反应更有益?哪种与孩子和伴侣的沟通方式是适宜的?然而我们却常常拒绝已知的正确选择。苏格拉底说过:“知道才能做到。”不幸的是,他说得并不对。这本书并不是关于“知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而是关于如何“做到”正确的选择。自始至终,我有两个目标:第一,帮助你成为一个有觉知力的人,意识到在每日、每时、每分、每秒,你的生命中都存在选择,让你有机会做正确的选择;第二,鼓励你在做出最佳选择后采取行动,也就是“知道”并“做到”。
这本书是由一系列选择组成的,大部分是那些“不是选择的选择”。每个选择后面都有一段引言,来简要说明这个选择,同时用一个故事描述这个选择。这些故事包括个人的奇闻逸事、假想的故事、心理实验的介绍、历史人物的记述,或者是电影或文学著作中虚构人物的经历。这些故事的意义在于激活你的思路,让这些选择变得更易懂、更接近现实生活。之后,由你自己决定是否将一些例子举一反三,应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如果某些例子是和工作有关的,你或许可以思考一下,看看这个特殊的选择方式是否可以应用到家庭中;如果一个例子是关于你和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的,你也可以看看,在和上司或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否有相似的情景。
你可以轻松阅读本书,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练习册,即针对每个选择反思和行动。为了帮助记忆,如果你写下自己所关注的选择,并摆在醒目的位置——电冰箱上、办公桌上、口袋里或是设置成手机或电脑的屏保,将对你有很大帮助。我个人觉得,最有效的提醒方式是在手腕上系一条简单的小带子,它能帮助我固化一个选择行为,使它成为我的第二天性。在接下来的一周至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戴着这个类似腕带的东西(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称,养成一个新习惯需要21天)。我现在所戴的腕带每天都会提醒我,要以幽默和轻松的心态面对周遭的一切,而之前一段充满压力的时期,我所戴的腕带则在提醒我,要更有耐心地对待我的孩子们。
在读本书时,你可以尝试不同的选择。在某次思考或实验之后,如果一个特定的选择无法与你产生共鸣,你可以先跳到下一个,或是重复之前的练习。过一段时间,你再回到那些跳过的选择,看看是否对你有所触动。
你也可以选择几个主题,与读书俱乐部成员、你的家人和朋友一起讨论。在工作场合,针对各种选择进行的有益讨论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还可以化解并削弱扼杀创新性的固化思维。将选择如何改变了自己生活的故事与他人分享,往往可以成为激励他人行动的巨大力量。
我在这本书里提供的选择,有一些来自我个人、朋友以及客户的经历,有一些则是基于心理学家、哲学家以及全球商界和学界领袖的相关研究。
你会发现,书中有些选择会出现一些重叠。这是我特意安排的,基于两个原因:第一,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应对同样的问题时,可能更有助于改变自己的习惯;第二,如果我们想确保改变的持久性,那么不断重复就至关重要了。
感谢你“选择”这本书。
在本书中,沙哈尔博士用101个短小精悍的章节将幸福的元素分别进行了阐述,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利用行动获得自己的幸福。
——格雷琴·鲁宾,著有“Happiness Project”
这本书不仅能让你改变思维模式,还能告诉你如何选择幸福的生活方式。
——玛茜·施莫芙,著有“Happy for No Rea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