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当代名家散文书系:风筝点灯》是刘心武先生的随笔集,包括“别生春天的气”“阳台上的蝴蝶”“又被咖啡永远热”三个部分,集子中既有作者对自己的早年回忆,也有与师友交往的记述、追忆,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性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品读和感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筝点灯/儒者当代名家散文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心武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儒者当代名家散文书系:风筝点灯》是刘心武先生的随笔集,包括“别生春天的气”“阳台上的蝴蝶”“又被咖啡永远热”三个部分,集子中既有作者对自己的早年回忆,也有与师友交往的记述、追忆,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性文字,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品读和感悟。 内容推荐 《风筝点灯》是刘心武先生的随笔集,集子中,既有作者对自己的早年回忆,也有与师友交往的记述、追忆,还有关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思考性文字。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写于近两年,部分篇目为首次公开面世。《风筝点灯》文字生动细腻,真切感人,文风严谨,读之为美的享受。 目录 辑一 别生春天的气 炸酱面 不是妄想 风中黄叶树——关于逆境的随想 我的心理保健操 别生春天的气 福斯特戒酒 慈禧照相 为人所厌 哥本哈根奇遇 话堵话 糖猪儿 春冰 水红的舞扇 辑二 阳台上的蝴蝶 风筝点灯 拐弯的手势 冬日看海人 救心电话 阳台上的蝴蝶 摘青果 告别一座垂花门 事实沉默在时间里 藤萝花饼 怒绿 王府喉掸 人在风中 墨黑的山谷 换季诗 辑三 有杯咖啡永远热 健康携梦人 麻雀圆舞曲 萧红的神秘魅力 野薄荷 “杜丝”莫问邻 有杯咖啡永远热 美瓷不碎 红故事 听得见冰吼的小屋 编后记刘克定 试读章节 炸酱面 人饿极了,脑子里就要浮现出最想吃的东西来。我问过一位老同志,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屈蹲了七年的大狱。他让我猜他饿极了或勉强咽着极糟糕的食物时,脑子里热腾腾香喷喷地浮现着的食物是哪样。我起头净往山珍海味上猜,因为这位老同志本是搞外事工作的,想必灯红酒绿的宴席上的佳肴,最能勾起铁窗中的他的浓酽的回味。他坚决地否认了。看我总猜不着,他便提醒我说:就是北京人平日常吃的好东西。我便猜烤鸭子、涮羊肉,他还是摇头。后来他告诉了我谜底:炸酱面。 去年秋冬在美国访问,时间过了一个月以后,就开始想家。家是最具体的东西,具体到厨房里油锅热了,妻子把生菜倒进锅里,所发出的那么一种特有的难以形容的声音,然后还有锅铲碰撞锅底敲击锅帮的声音。吃了美国朋友破费招待的英式煎牛排、法式烤龙虾、德式烩羊腿,以及许多中餐馆的各式风味菜,自己一路上也掏腰包吃了无数“麦当劳”及其他快餐连锁店的汉堡包、三明治、意大利比萨、墨西哥煎饼、日本寿司、印度尼西亚抓饭,胃口总算不错,也时时发出“值得一品”的感慨。但越到后来,心里头就越想家里的饭,脑子里不禁活脱脱地浮现出最怀念最向往的食物,哪一样?说来莫怪——恰恰也是炸酱面。 我本是四川人,但八岁就来北京定居,三十多年过去,我在生活习惯上已大体上北京化了。烤鸭子和涮羊肉固然是北京的代表性美食,一年中吃的次数不算太少,但毕竟不是日常的食物。像豆汁、炒肝、炸糕、切糕、艾窝窝、驴打滚、豌豆黄、芸豆卷……更只是偶一享之的小吃,不可能正经当顿儿的。日常如同汽车进了加油站,郑重其事地补充能源,大口大口吞食的,往往还是炸酱面。 仔细想来,在美的事物中,给予人最持久的享受的,还是常态的美。炸酱面于我便饱蕴着生活的常态之美。人在沙漠中渴望生命之绿,头脑中未必浮现出风景名胜地的修林茂竹,倒很可能油然地显现着家乡最平凡然而也最生动的一角绿野。我在纽约夜里独宿思念北京时,头脑中似乎并没有凸现出天安门城楼或万寿山的佛香阁,倒是我度过童年时代的那条灰色的胡同,以及胡同中那株皮瘤累累、绿冠摇曳的老槐树,在我脑海中沁出一派温馨。 在旧金山的唐人街,也曾巴巴地寻到一家卖炸酱面的中国餐馆,搓着手咂着舌要了一碗炸酱面。但端来以后,看不中看,吃不中吃,总觉得是赝品。的确,炸酱面这类家常便饭,必得由家里做、在家里吃,才口里口外都对味儿。所以炸酱面里实际上又凝聚着一种家庭之美,亲情之美。 就我所知,许许多多的北京人家庭,一年四季里的家庭快餐,主要便是炸酱面。炸酱是一次炸一大碗,乃至一大钵。一般用黄酱炸,也有用甜面酱炸的。汉民炸酱里一般都放肉丁。炸酱里不兴放净瘦肉肉丁的,那样炸出来拌进面里反不好吃,一般是肥瘦兼有,炸酱放凉了后上头可以汪着一层油。回民及一些怕荤腥的汉民则时兴往炸酱里搁鸡蛋或虾皮,油不那么重,炸得放凉了不汪油,看去很像美国人爱吃的巧克力酱。炸酱面的面条最好是和面来自己抻,或擀成薄饼状再切成一条条的,当然现在双职工居多,难得自己弄。一般都是在粮店买现成的切面,实在没有切面,则挂面、方便面,也都可以拌炸酱吃。只要面煮得热腾腾的,炸酱就是凉的也无碍。当然讲究一点的,还是顿顿都把炸酱熥一下再吃。 P3-5 序言 应邀编就了这个散文随笔集。 是从历年发表过的上千篇文章里选出来的。 有的文章写得虽早,现在读来似乎并不过时,而且,现在再把那感触发挥,未必能那么“童言无忌”,也未必能那么如云舒卷。其中最后一篇《听得见冰吼的小屋》写在七十岁时的二〇一二年,里面却引用了一九六二年二十岁时发表的两篇文章,可见在写作上,我也算是个马拉松长跑运动员了。 好文章要见作者真性情,而且最好能为时代留下真痕真影,能努力地去探测人性,却又不因时间的推移而霉变,甚至还能与最年轻一代的某些读者隔代共鸣。 我自称在写作上是“种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树”“《红楼梦》研究树”,“四棵树”里,“散文随笔树”树冠最大,挂果最多,采摘时,甘苦自知,愧疚与欣慰交织。 希望拿到这个集子的读者,能随便翻翻,设若有那么几篇能引出您的一叹一哂,一粲一颦,心弦徽颤,思绪缱绻,我就满足了。 刘心武 二〇一三年岁末 后记 刘心武一九七七年发表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受到读者欢迎,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他的散文随笔同样很有成就,在读者中,特别是年轻读者中广为传读。 这本散文随笔集《风筝点灯》,是他从历年发表过的上千篇文章里选出来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好文章要见作者真性情,而且最好能为时代留下真痕真影,能努力地去探测人性,却又不因时间的推移而霉变,甚至还能与最年轻的一代的某些读者隔代共鸣。”在他写作上的“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建筑评论树、《红楼梦》研究树)里,“散文随笔树”树冠最大,挂果最多,“采摘时,甘苦自知,愧疚与欣慰交织”。如《风中黄叶树——关于逆境的随想》中,就有着强烈的思辨性,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人生的哲理,这些哲理是那样地精粹、光彩熠熠,发人深思,使读者大受裨益—— 人生终究是波诡云谲,难以预料的。“风中黄叶树”般的逆境后,很可能是“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悲剧结局。 然而,勇者必将在逆境中奋争,尽管是不免“白了少年头”,但那前景,却更可能是“老树春深更著花”!(刘心武:“风中黄叶树——关于逆境的随想》) 刘心武有许多平民朋友,“大巴掌”就是一个,在《风筝点灯》这篇随笔里,他用细腻、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像“大巴掌”这样的“弱势群体”的达观、坚韧,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大巴掌他们那个社会群体,其实比我所在这个涂有丈化徽号的社会群体,失落得更多。但他们的韧性,却大大超过我们。 不知道那些坐在凉风习习的豪华空调轿车里的“成功人士”们,当你们驶过安定门立交桥时,是否会发现这风筝点灯的景象。他们多半不会。他们真该看到,并有所憬悟。这样他们再到天元俱乐部一类地方一掷万金时,也许心态上便多少会有些调整。那些用公款到俱乐部夜总会消磨者,更应注意到大巴掌们坚韧的存在。(刘心武:《风筝点灯》) 还有对看海人的描述,倾注了作者的满腔深情。他所描写的这位来自远方、带着积蓄了五年的五千元风尘仆仆来看海的年轻人,甚至连相貌都已淡忘,但看海人的闪亮的眸子、一身大海的气息、对大海的向往和挚爱,却深深地镌刻在了作者的心里,那执着追求的火把时时在怍者和读者的心里闪烁。那质朴、毫无雕琢的语言使人读后心灵震撼,不忍释卷—— 冬日观海的人离开北京,坐硬座车回那遥远的地方去了。他没有在北京久留,他只游览了天安门,没去颐和园、长城什么的,他说一来他没剩多少钱了(为了看海他花光了五年来所有的积蓄约五千多元),二来他圆了看大海的梦,心满意足了! 我只是偶然地见了他一回。他走后,我甚至已不大能形容出他的相貌了,唯有他闪亮的眸子,还有一身大海的气息,长久地萦绕在我心头,使我憬悟:每一个最平凡的小人物,只要以敬业精神点燃执著追求的火把,都能使自己的人生闪烁出童话般的美丽灵光!(刘心武:《冬日看海人》) 刘心武是多产的作家,多产是要有深厚积累的,这积累源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源自不断累积的学问,大至宇宙、人生、历史、东西方文化,小至一片树叶、滴水、片云、潮汐、音乐、小屋,甚至风吼、鸟鸣……他都能找到切入点,加以生发,涉笔成趣,给读者以启发。语言质朴、真诚、典雅,行文大气,有厚重感,思想敏锐。可以说,这本随笔集,是作者学识、思想、智慧、情感的结晶,读罢掩卷深思,回味无穷,诚为不可多得之佳篇。 今晚又吃炸酱面。这些年来吃过的炸酱面,陆续化为了脑的腿的手的力,化为了一些文字。今晚所写下的这些,该也对得起今晚的一大碗炸酱面吧?(刘心武:《炸酱面》) 回味刘心武的随笔,真是比炸酱面更温馨,更有韵致。 刘克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