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编著者李学斌。
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篇目的确定上,我们基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考虑国别的涵盖面、文体的多样性,同时又注重篇章的经典性、代表性。不仅如此,针对同一作家不同译本的名篇佳作,我们基本倾向选择名家的译本。比如,苏联作家巴尔托的儿童诗《第一堂课》,选择的是韦苇先生的译本;英国作家A·A·米尔恩的《如果我是国王》选择的是任溶溶先生的译本;美国作家西尔沃斯坦的《爱心树》则选择的是朱自强教授的译本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李学斌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编著者李学斌。 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篇目的确定上,我们基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考虑国别的涵盖面、文体的多样性,同时又注重篇章的经典性、代表性。不仅如此,针对同一作家不同译本的名篇佳作,我们基本倾向选择名家的译本。比如,苏联作家巴尔托的儿童诗《第一堂课》,选择的是韦苇先生的译本;英国作家A·A·米尔恩的《如果我是国王》选择的是任溶溶先生的译本;美国作家西尔沃斯坦的《爱心树》则选择的是朱自强教授的译本等等。 内容推荐 《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编著者李学斌。 《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高等师范院校教材)》》将呈现以下特色:一、吸收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最新研究及出版成果,以开阔的视野统览儿童文学文体现状,以此呈现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应有的审美范式、艺术品格;二、结合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及语文教育趋向,力图将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和语文能力培育融合起来.,在选文标准、导读示例等方面加强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联系,以期直接或间接成为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三、立足当下,突出教材的“当代性”及“未来意识”。具体说来,就是在尊重中外儿童文学历史变迁的同时,倾向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外儿童文学创作、研究成果,力求将儿童文学作:品的“历史感”与“当代性”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以往一些教材不同程度存在的“新瓶旧酒”面貌。 目录 儿童诗 摇篮曲 第一堂课 给你写信 我的王国 就我一个人的时候 地球 如果我是国王 进城怎么走法 弟弟看过马戏回来 童话 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存目】 笨耗子的故事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存目】 英雄 民间故事 快乐人的衬衣 老靴匠和小老鼠 小手套 愚蠢的鬼 一寸法师 玛莎和大黑熊 儿子和老牛才知道 童 话 大萝卜 等信 熊爸爸回家 大象骑自行车 一个变两个 妈妈,生日快乐 最最奇妙的鸡蛋 伊慕琴的鹿角 田鼠阿佛 给小鸭让路 小黑孩桑博 爱心树 七色花 找尾巴 笨汉汉斯 鱼首领 换嗓子 流浪汉查利 银鼻子 不肯长大的小泰莱莎 活了100万次的猫 狐狸的窗户 盗贼来到花木村 沙漠里的水井 小老鼠斯图亚特【存目】 吹牛大王历险记 女巫 寻宝寻到个比比扬 寓 言 北风和太阳 四重奏 狮子和标签 莱辛寓言四则 知了和蚂蚁 野兔和猎人 儿童故事 李子核(外一篇) 蓝色的树叶(外一篇) 煎饼帽子 苏珊的帽子 我给奶奶送阳光 一封信 为什么要说“谢谢”(外一篇) 摩尔根又掉井里去了 埃迪找不到大象 西摩和奥珀尔 小马季一天画到晚 交朋友 蝶泳第三名 儿童小说 幻想家 爸爸骑坏了我的自行车 两个小洛特【存目】 诺言 爸爸的陪住人 遗物 优点单 圣诞节礼物 西蒙的爸爸 一条街人人打喷嚏 洛洛贝贝装狗记 绿山墙农舍的早晨【存目】 小红马【存目】 皮皮上学了 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 寻找宝藏【存目】 狐狸的母爱 达尔 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隐身人 儿童散文 遗憾永存 另一种形式的补偿 我的问讯处朋友 林中小溪 为我唱首歌吧 生活是美好的 小鹌鹑 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日子 秘密小巢 困倦的街 儿童纪实文学 投有胡子的一票 走向南极 生命之线 附:世界儿童文学长篇经典篇目 试读章节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故事。 在远离京都的一个偏僻的村子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可是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个小男孩的身高,据说只有成年人小手指头那么长。 就是这样,小男孩的爸爸妈妈还是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神明赐给他们的宝贝。他们给小男孩起了个名字,叫一寸法师。听说,他们对他还十分关怀,百般疼爱。 但是,这个一寸法师,光长岁数不长个儿。话说有一天,一寸法师爬到一棵大树上四下一望,让他大吃一惊: “哎呀,真棒!” 他头一回看见这么开阔的景致。所以,当天晚上,他就问父亲: “那座山的后边,有什么呢?” “后边有什么……那儿是京都。京都啊,有一座座的公馆、寺院,有一个个出色的武士,还有无数衣着漂亮的女子……” 一寸法师瞪着大眼睛听着。等父亲刚一讲究,他就“腾”地站了起来,大声喊道: “我要去京都!到了那儿,我一定当个出色的武士。” 于是,一寸法师以麦秆为鞘,针为刀,筷子当桨,碗当舟。准备完毕,便向年迈的双亲辞别。 “路上多加小心,祝你一路平安!” “是!好了,我走了。” 一寸法师满怀豪情地开船出发了。他告别了故乡,摇摇荡荡地,朝着京都,顺流而下。 遇到急流险滩,一寸法师也浑身是劲,嗨哟嗨哟嗨哟,冲破险阻,摆脱困境。 一寸法师矮小的身材里,怀着远大的抱负。他的理想,大大地膨胀起来了。 从乡间出来,经过十天光景,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京都。 “哎呀,这就是京都……” 京都,比一寸法师想象的还大,还好。 并且,一寸法师找上去的公馆,就是在京都,也是最雄伟、最阔气的。 “好,就在这家。选定了!” 一寸法师打听的公馆,是三条大臣家。三条是一位出色的武官。 三条大臣一见一寸法师,感到吃惊,因为个儿太小了;但是,他一看一寸法师浑身是劲儿、精神抖擞的样子,便说:“哼,这小家伙,蛮有意思!”据说,一寸法师在三条大臣公馆里党仆人的事,就这样被批准了。 一寸法师被安排为家臣,侍奉大臣没出嫁的女儿春姬。 “法师啊,我叫春姬,多多关照!” “别这样,我才该请您多多指教。” 于是,一寸法师在美丽的春姬身边,专心攻读,苦练书法,认真学习剑术。 为了成为一个出色的武士,并且为了实现更远大的抱负,一寸法师奋发努力。 转眼之间,几年过去了。 京都城里,春意正浓。 有那么一天,春姬决定前去清水寺参拜。不巧,这时候京都城正在闹鬼,风言风语说,鬼时常出来,很吓人,专抢年轻漂亮的姑娘。 三条大臣为了单身女儿不被抢走,便从众家臣中,挑选身强力壮的武士,跟随在小姐身边。 啊!一听说这个,一寸法师也不甘示弱。他自告奋勇: “我也去!我也算一个随从!” 就这样,春姬他们朝清水寺出发了。此刻,正是春光明媚、樱花吐香的季节。 凡事顺利。参拜完毕,回来的道上,春姬他们刚走上一条山路,凭空呼呼地刮起了一股邪风。不知不觉地,天空骤然阴暗起来。果然不出所料,随之出现的就是可怕的赤鬼! 赤鬼咆哮如雷: “这个姑娘,我抢走了!” 哎呀!可不得了。这时候,武士们虽然身为家臣,却吓得腿都软了,一点用处都没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寸法师大喝一声: “慢着!还有我呢!” 谁喊的?在哪儿喊的?赤鬼全然不知。 “你这老东西,东张西望地干什么?仔细看看你的脚下,我一寸法师跟你见个高低!” “哈哈哈哈,小矮个子,你吹牛皮!” 赤鬼见了一寸法师,只管大笑,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更不用说交战了。这可惹怒了一寸法师。他使出全身力气,与赤鬼奋战,可是,仍然不是赤鬼的对手。 “出出溜溜地,真讨厌!吃了你,也填不饱肚子……”赤鬼说完,就抓起一寸法师,一口就吞下去了。 “好了,那个讨厌的家伙已经没命了。这回,这个姑娘,我就不用客气了,哈哈……” 赤鬼狞笑着向姑娘扑去,可是,它突然惨叫起来: “疼啊,不行了!” 怎么了?原来是一寸法师在赤鬼肚子里,拿着用针做的尖刀,上下翻滚着,不住地点刺。 这样,就连赤鬼也不得不告饶。 一寸法师在赤鬼肚子里大声喊: “怎么样?敢不敢在京都城里横行霸道了?” “绝不敢了!请饶命吧……” 一听这个,一寸法师昂首挺胸地说:“好,想饶命,张开嘴!”于是,完全败北了的赤鬼,乖乖地把嘴张开了。浑身是劲儿的一寸法师纵身跳将出来。 “小姐,没受伤吧?” 春姬心神安定了,笑眯眯地朝一寸法师跑过来了。 “法师啊,谢谢你!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感恩不尽。” 一寸法师被说得美滋滋的,不知说啥好了。春姬安全无恙,他就感到尽了随从的责任。 且说春姬和一寸法师亲亲热热地刚要往回走的时候,忽然发现地上有件东西。那是什么呢?是谁丢的?一定是赤鬼落下的。 “啊,这是如意锤呀!” 春姬把那个锤一拿到手,就温柔地对一寸法师说: “法师啊,这个如意锤,是个绝妙的宝器,它有求必应。你有什么心愿呢?” 一寸法师想了一下说: “我盼望有一个魁梧的身材!” “明白了……哎,如意锤,让法师变成一位年轻、出色的武士!” 春姬说着,摇了摇如意锤……是怎么回事?奇怪了!转眼间,法师身体长高了,成了一个又年轻又英俊的武士。 “法师呀,你真好!” “是吗?春姬……” 俩人高兴得手拉着手。 就这样,一寸法师离开家乡,不知不觉又几年过去了。据说,后来他成了京都城里有名的好武士,名字改作堀川,娶了春姬,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出处、作者: 可参见高帆编《拇指小人童话精选》,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作者不详。 作品评析: 有关一个拇指大小的小孩的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流传。如格林童话中的《大拇指》和《大拇指的旅行》、贝洛童话中的《小拇指》、安徒生童话中的《拇指姑娘》等。美国民俗学家汤普森把这类故事归为“拇指大的汤姆”(类型700),这一归类只限于拇指大小的小人离家的历险经历,其他小神仙、小精灵的故事不在此列。这类小人的故事对后世作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伟大的拇指娃娃汤姆》、佐藤晓的《谁也不知道的小小国》、玛丽·诺顿的《借东西的地下小人》等。 这类故事的主题一般都指向成长,《一寸法师》也是这样。一寸法师就是孩子的象征,只是它同一般孩子有所不同,他只有成人的拇指大小,而且时光只能增加他的年龄却无法使他的身高增长。P46-P48 序言 在多年的“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内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重”文体理论而“轻”作品阅读的倾向相当普遍。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一方面固然能从文体层面为大学生的儿童文学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但另一方面,这种仅局限于理论层面的课程结构久而久之却也将大学生儿童文学课程学习引入了一个“误区”——对语言鲜活、形象生动、情节新奇、蕴涵丰厚的儿童文学诸多体裁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感性的文体鉴赏及创作能力。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以为,这固然和传统的儿童文学课程观、教学模式不无关系,但其中也有不容忽视的原因——相对匮缺精要的儿童文学作品选读类教材。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当前儿童图书市场上,各种版本的儿童文学作品选名目繁多,但它们大?多是动辄八本、十本一套的丛书或系列,根本无法在课程中为我所用。而且,即使偶有单本的“作品选”,也大多是编者个体所为,选目为个人视野、观念、喜好所限,颇多偏狭之处,以典范、全面、精粹计,也并不特别适宜教学应用。 鉴于此,经过周密筹划,我们集中编写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和《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两本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材,并计划在国内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相关专业内逐渐推广使用。 我们深切期望,通过这样两本“导读”,能在现实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引导教育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掌握儿童文学鉴赏方法、技巧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大量阅读各种体裁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由此,进一步加深对儿童文学的理解、认识;与此同时,通过大量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熏染,不断提高未来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让学前、小教或中文专业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渐培养经由儿童文学阅读理解童年、认识童年、把握童年的良好意识。我们相信,一旦这种意识养成,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实践中不断超越“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局限,自觉将儿童文学审美纳入语文教育范畴,由此进入教育技能提升、教育实践展开的更大空间、更高境界,从而为现实中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丰厚的精神滋养。 源于上述思虑,在教材编写中,我们力图解决以下问题:第一,规避以往“儿童文学”课品,这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选目的主体部分。主要分两部分。一是1980年伐一2000年代,作为中国儿童文学中坚力量的作家如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常新港、梅子涵、沈石溪、董宏猷、吴然、薛卫民等的代表性作品;二是1990年代至今,已经逐渐成长起来的作家作品。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作家作品,多以获得全国性大奖或普遍认可作为入选依据。 而在《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篇目的确定上,我们基本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既考虑国别的涵盖面、文体的多样性,同时又注重篇章的经典性、代表性。不仅如此,针对同一作家不同译本的名篇佳作,我们基本倾向选择名家的译本。比如,苏联作家巴尔托的儿童诗《第一堂课》,选择的是韦苇先生的译本;英国作家A·A·米尔恩的《如果我是国王》选择的是任溶溶先生的译本;美国作家西尔沃斯坦的《爱心树》则选择的是朱自强教授的译本等等。 还需要说明的是,出于篇幅考虑,一些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采取了存目形式;此外,当一个作家有多种篇目入选,最终以该作家篇幅短小的优秀篇目为主。 基于这样的教材体例、内容结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和《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既可以单独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赏析”、“儿童文学名著选读”等课程的主导教材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儿童文学概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文体论”等课程及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配套运用。 参与本教材编写的人员主要由全国师范院校中文或教育专业从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构成。他们当中,既有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也有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崭露头角的学术新秀。其中,李学斌担任主编,全面负责教材的策划、组织、协调、统编、统稿工作。李芳、王蕾担任副主编,分别参与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的统稿工作。其他编委则分别担任了不同文类从“出处、作者”、“作品评析”到“研习与思考”等附件的撰写工作。具体分工如下:《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教材——儿歌:于树漫;儿童诗:王晶;儿童生活故事:杜传坤;童话:余雷;儿童散文:陈冬兰、张国龙;寓言:王冰;儿童小说:李学斌、郑利萍;儿童纪实文学:徐丽鹃;儿童科学文艺:王晶;儿童戏剧:徐丽鹃。《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导读》教材——儿童诗:李芳;民间故事:李芳;童话:王蕾、陈蕊、李芳、李学斌;寓言:王冰、周英;儿童故事:杜传坤、王冰;儿童小说:李利芳;儿童散文:陈冬兰、张国龙;纪实文学:余雷。 本教材在策划和编写过程中,先后得到了浙江师范大学韦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朱自强教授、《文汇报》“笔会”主编刘绪源先生等多位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学者的支持和鼓励,这充分体现了学术前辈们对于儿童文学学科发展和教材建设的殷殷关切之情。本教材的编撰还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优质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与改革项目”的资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