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的八本投资典籍,完整撷取了1857年以来,横亘三个世纪的华尔街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勾勒出近现代西方资本市场的百年风骨!
本书立意汲取前人的智慧,以最为鲜活的语言,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必定有助于投资者循着各个时期世界资本的脉络,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价值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投资存亡战/世界资本经典译丛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杰拉尔德·M.勒伯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汇添富基金·世界资本经典译丛”的八本投资典籍,完整撷取了1857年以来,横亘三个世纪的华尔街各个时期的历史风貌,勾勒出近现代西方资本市场的百年风骨! 本书立意汲取前人的智慧,以最为鲜活的语言,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必定有助于投资者循着各个时期世界资本的脉络,从中发现惠助当下的谋略与智慧。 价值恒久远,经典永流传! 内容推荐 本书提出了许多关于投资的、前所未有的观点。在这个被投资大师们描述为“拉据战”式的、起伏不定的市场中,该书的作者,以切身的经验,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告诉投资者如何获利,如何避免损失。 本书是一本在证券分析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没有拼凑一些火同小异的观点,也不是充斥着毫无意义的信息,而是以作者从事投资行业多年的积累经验和观点出发,详尽描绘出长期熊市如何影响股民,如何影响其心理和行为习惯,让人受益匪浅。 目录 总序 前言 导言 1.知识、经验和眼光不可或缺 2.必要的投机心态 3.完美的投资存在吗 4.新手的问题 5.如何让投资增值 6.投机VS.投资 7.投资者的良好账目 8.为什么不能随便交易 9.证券投资中的“禁忌” 10.企业报告中能看出什么 11.“消息”的利与弊 12.买什么,什么时候买 13.正确择时的重要性 14.统计分析、市场趋势和大众心理 15.价格波动以及其他市场行为因素 16.技术分析进阶 17.重视从技术面分析市场——对它的理解以及它的重要性 18.打短线的好处 19.“快动股”还是“慢动股” 20.买得“好”还是卖得“好” 21.优秀投资者和投资顾问的素质 22.承受损失才能获利 23.赚钱不必未卜先知 24.收益策略 25.流动性强的账户 26.实事求是看债券 27.矿业股的优势 28.投资多样化 29.在游历中学习投资 30.关于投机的思考 31.投资与消费 32.投资与税 33.投资与通货膨胀 34.历史案例 35.基金:大众的投资方式 36.避税意味省钱 37.散户也不总是错的 38.关于股票,女人应该了解什么 39.给投资者的建议:随时记录 40.哪个更好:入袋为安VS.再投资 41.立遗嘱要谨慎 42.股价至关重要 43.谨慎的投资者寻求高质量的管理 44.投资要与年龄相称 45.为未来的市场波动做好准备 46.如何应对亏损 47.关于市场的几个谬论 48.你跑得够快吗 49.牛市如何影响投资理念 50.不要因为税务问题给投资策略留下阴影 51.谨慎运用止损指令 52.分红会使新公司增长放缓 53.折中策略让投资者避开股市谬论 54.华尔街上的格言靠不住 55.新产品的投资 56.消息和股市 57.每个人都要有一些投资常识 58.不要指望廉价管理 59.异想天开的投资计划 60.步骤程序 61.双倍红利 62.外行看建筑 63.投资经理的难题 64.不是我卖——而是别人来买 65.从市场报告中赚钱 66.理想的客户 67.长期收益 68.什么成就了“好”股票 69.一美元的故事 70.在新股信息中去伪存真 71.给新手的忠告 72.更多地解读市场行情 73.看盘的意义 74.股权投资的重要性 75.冷门股 76.更好的投资效果 77.切忌盲目接受观点 78.如何让你的投资收益最大化 试读章节 在有人开始怀疑我这里的建议之前,首先应该明白,这些建议只是给那些初出茅庐的普通投资者或是投机客的。就像不管未来的厨艺有多好,也应该把煮鸡蛋这样的事情作为下厨的最初尝试,而不是一开始就做火焰冰激凌。同样,恰巧看到这些建议的经验丰富的投资老手们,也许会联想到那些承受二级市场之外的风险进行证券投机而获得的收益,因而质疑这里的讨论。不可否认,赚钱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我们在此就暂且不谈了。 我个人认为,首先必须在实践中通过交易活跃的龙头股来学习成功操盘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必须控制个人的情绪——对失败的恐惧或者对巨额利润的贪婪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大多数人的判断,更会让人损失惨重。在这些个人情绪影响下,就会有人从我所建议的龙头股转移到其他版块(假如有人这么做,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还是能接受我的意见)。但是,如果真的认为普通股民可以游刃于各种银行股、保险股、新股、暗箱操作的股票以及各种时下的热门股中,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可笑,而且多数轻率尝试的人都缺乏专业知识。 因此,广大冒险者进入华尔街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择正确的方向,从而确定要交易的股票。 首先,要限制交易成本。这是一个大原则,这不仅是指股票买入价和发售价的差额,也包括佣金。按照规定,在委托经纪代理时,佣金公开、固定,而且数目不大。买入价和发售价的差额根据股票的折现能力而变化,但是,在实际的发行中这个差价很小。 购买新发行股票的代价要比老股的佣金和差价高很多,有时甚至高得太多了。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行的新股往往有惊人的认购和配售费用。除非经纪人能够从原始持有人处购买低价股保证盈利,而实际上股票为了能够让散户看到利润,必然首先掩盖巨大的发行成本。 新股发行中存在着另一个引发潜在损失或盈利的因素,那就是错误地估计了新股的发行价值。我认为,低估新股价格的情况极其罕见,即使确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配股量也往往太少,不会有太大的利润。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最好避免这样的风险投资。那些投机倒把、哄抬股价、欺诈交易的企业,大多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例如,可能会被限制交易量,而且最终必然会依据相关政策被逐出市场。 另外,没有经验的股民很难区分所谓的二次发售、特殊发行及二级市场上的活跃交易。二次发售是一种净价发售,是由销售人员以直销方式竭力推销的股票或者债券。股票交易价格作为确认净价交易的基础,有时也包括了注册发行。股票可以被“锁定”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允许的价格水平上发售。为什么应该了解上述这些?为什么应该控制对特殊发售的热门股的操作,对外行来说,其中的真正原因也许太专业。 证券配售的第三种方法是净价的场外发行,其中,净价是由发行的“要价”加上佣金组成的。 显然,股民们理应避免因不当的交易方式而产生的损失,也应改变对未来事态发展方向上认识的缺乏。但是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就是有这样一种趋势,商人更愿意给客户卖出自己想卖的,而不是卖给对方想买的。换言之,主动地去买东西,比接受别人上门推销要好(虽然,很不幸,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被卖”给顾客的),也比那些接受模棱两可的建议进行投资要强。经纪人不会放着一只能赚钱的股票不推荐,而让投资者去买一只他赚不到钱的股票,也不可能推荐太烂的股票而让自己少赚佣金。 活跃的流通股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每天跟踪它的动态变化。它的价格在股市中的风吹草动是最快的“风险指向标”。许多场外发行的股票,甚至是不太活跃的上市股,它们的问题一旦被发现,总是为时已晚。后两种的价格只是书面形式甚至只是“口头”形式上的报价,但是,至今还没有出现买家能在这样的交易中事先预测到风险的先例。 在现行的规则下,证券经纪和他的销售人员做大他们的业务。他们中的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对债券感兴趣的,会招募专业人士组建金融机构,并且能够以合法的方式在合适的时间内实现他们的目标。而另一些人已经早早地在资金运作上取得了成功,并且在其他更为广阔的领域里有所建树。还有一些客户会成为精明的专家或者消息灵通的投资家,能够在价格上涨之前就挑出并买入一些被低估的廉价股。然而,我建议还是把这些具有偶然性的生财之道留给那些职业冒险家们吧! 在时下各种投资风格中,集中化的趋势很明显。这种理念适用于资本运作。只选择掌控单一投资品种远胜于那些广泛涉足于房地产、境外交易、产品贸易、非公开发行股票、境外债券等的多元化投资方式。 除了那些列在交易量排行榜上活跃的股票,把其他的都卖掉,就可以规避许多风险。 我想大概有些人会问:如果每个人都去追捧热门股,那么那些小的或新的企业又怎样筹措资金呢?那些遍及全国的小经销商和他们的团队又会如何?我根本不相信仅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小公司能跑赢活跃的行业领导者。 那些在龙头股上成功的人,将会因此总结出成功投资的普遍规则。许多人后来都会倾向于集中化投资。例如,一个人可以研究可转换债券,然后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而机构总是有自己的团队去调查新企业,然后在比较合适的时机以合适的价格进入。 我们所关注的就是保存资本的手段。只有少数人赞同上文的观点,而用这些方法在实践中成功的人则少之又少。如果有足够多的人转向“只投资龙头股”的话,那么,这只股票的价格将背离最近的市场趋势而加速上扬。热门股持续上涨,进而市场运动被抑制。而那些不太热门的股票就会下跌或者震荡,从而吸引那些喜欢买低的股民买入。对龙头股的渴望,也许还会使促进兼并重组的增加。谁也没必要去质疑本文中所列的一些原理。总之,不管别的,我们的第一原则就是向上市的活跃个股集中。 综上所述,请远离所谓的机构传真、几毛钱的廉价股、有着好听名字的新股或者垃圾邮件的免费建议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 序言 此次再版增印《投资存亡战》有两个原因:首先,读者对此书依然有稳定的需求,第一个精装版本就售出20余万册;另外,各类读者对上版所予以的高度评价也促使我们此次再版。这个精装版本是在对1957年版本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这个版本的所有内容。由于1964年税制改革,因此相关内容做了相应调整,但是此书的基本思想体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本书的部分章节早在1935年便已写就,又分别在1943年、1957年和1965年进行了三次修订,不过这些观点仍和当年问世的时候一样令人信服。并且,此版还加入了大量的补充材料。 在早先的讨论中,—位读者曾经问道:“你书中提到的理念你都实践过吗?”我对此的回答是,书中这些理念本身就是我实践的总结。 不管是否愿意,也不管是否能意识到自己正在投资,一个人只要努力去赚超出支出之用的钱,都可以被称为投资者。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储存当前购买力以供将来使用就是投资。比较普遍的方式有现金、政府债券、银行储蓄、不动产、大宗商品、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合法投资的钻石、黄金。 投资的真正目的是将当前过剩的购买力储存起来,以供未来之需。譬如,某个人砌一天砖能赚48美元,假如他当时存下了这48美元作为投资。当某天他也想盖房子而需要雇一个瓦匠的时候,可以把他存下的48美元作为报酬付给瓦匠。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况,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略有不同。货币的购买力会上下波动,几年后雇一个瓦匠工作一天的花费不可能正好是48美元,也许能省点儿钱,但是更大的可能是要多花钱了。所以只是把这48美元束之高阁是不行的。从开始着手写这本书的时候到现在,劳动力的价格始终在不断上涨。 事实上,抵御通货膨胀、生活成本的提高和货币贬值是投资的首要原因。 要把用于未来的物资储藏起来,一般需要支付存储费用和保险费用。但是人们在贮存的时候不仅不愿意付费,反而希望别人利用这些现金并为此付给自己利息或者红利。如果他觉得有不能保本的风险,就会想得到额外的利润——更高的收益比例或者潜在资金回报。总之,人们总是期望太多而为此付出太少。 上述这些归结起来,就是有必要以实际购买力衡量投资的回报与现金储蓄的回报哪个更高。你必须赚回足够多的钱去弥补由于物价上涨而损失的购买力,或者在价格下跌时保持尽量高的现金比例。我这样说,是因为通常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投资总会获利(但是并不是充分条件),往往在价格下跌时出现亏损,这样的情况相当普遍。 1921年,当我开始从事投资时,市场还相对平静。但到了1943年,我就开始把股市称为“战斗”,而很多人早在1929~1932年期间就已经习惯了这种状况。1957年,股市已经成为一场“战争”,并且危险还在不断加剧。 比起那些半路出家的仓促入市者,在投资前从各个角度仔细研究过股市的种种风险和机会的投资人更可能获得成功。 不管你信不信,一些人在股市上总是赢家。不过,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但是,我相信这些人中大多数的成功范例在本书中都有描述。成功的投资者能得到什么,最终将取决于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拥有本金的多少、投入时间的长短、能够承受风险的大小,以及市场环境的好坏。我敢肯定,依据我在股票投资领域上的专业分析,书中提出的经验、想法、指导、方案以及原则都将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们的投资收益。 正如之前所说的,早先的几个版本中写到的几乎所有观点在今天仍然适用。但是,我又增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新观点,补充了一些关于日趋复杂的投资形势的讨论,目前正是这些观念支配着我的投资行为。 前几版的读者们一直认为本书在投资多样化这一主要前提上是自相矛盾的,他们对此非常关注并将热情延续至今。但实际上这并不存在矛盾:对新手来说,投资多样化很有必要;但另一方面,投资者真正美好的未来源自专注。你的经验越丰富,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独立决策的能力也更强,进而在投资上也就更少地依赖多样化。 杰拉尔德·勒伯 1965年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