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代即以小说响誉文坛的老作家的最新奉献。车轮草,古代也叫它飞蓬草,它是带着种子向前滚动的一种草。对于端木蕻良先生来说,散文创作好比那车轮草,虽只是副业,但这些副产品却依然流露出他几十年颠簸生活的体验和深邃的思想、识见,并将知识性与抒情性有机融会,将历史与现实相互贯通。书名为“车轮草”则谦取其积少成多之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车轮草/三味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端木蕻良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30年代即以小说响誉文坛的老作家的最新奉献。车轮草,古代也叫它飞蓬草,它是带着种子向前滚动的一种草。对于端木蕻良先生来说,散文创作好比那车轮草,虽只是副业,但这些副产品却依然流露出他几十年颠簸生活的体验和深邃的思想、识见,并将知识性与抒情性有机融会,将历史与现实相互贯通。书名为“车轮草”则谦取其积少成多之意。 内容推荐 端木蕻良是现代文学史上东北作家群中的主要成员,特别是致力于"红学"研究,并著有很多专著,是东北最著名的红学家。其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是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十年浩劫后,端木以更大的热情和更勤奋和更勤奋的创作加入了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历程,先后写出了一批散文和文化随笔。本书便是他随笔杂文集,鲜明地体现出端木蕻良的独特文风。 目录 桥 科学头脑浮想 贵在发现 天堂音像馆 冲向世界 北国牡丹 夜半钟声 有今天才有明天 保护眼睛 友声 保护创作 衷心的希望 我愿做个牧鹅人 回晌 为好事说几句话 值得研究的中国玉文化 印钮艺术 一片绿叶 绿色天使 一位有“大法”有“大笔”的画家 红学与女性 九龙醉 不借天风自展旗 泰山观日出分享记 致老友 忆鲁彦 《草鞋脚》·《竹骡记》·《何凤元集》 《王森然画集》的启示 荒烟的木刻 记陈迩冬 怀念药眠 金受申到市文联 怀念舒模 我的邻居 不能忘记 我脑中的早期好莱坞 “生物学会”在南开 “五四”和我 我的笔 打屁股 我的买书与藏书 可爱的石头 闲趣 砚癖 说猫 笔架山子 立鸡蛋 南极石 停车坐爱枫林晚 漫谈“桃花诗” 书法艺术小谈 文人画 “弦歌声”的价值观 向冰灯致敬 说“穿” 戏说“流杯亭” 双春双喜 春天,你好! 鸡年“斗鸡” 春雨 信息 “款”的联想 窗外一瞥 警惕历史重演 试读章节 桥 传说蔡襄造了洛阳桥,是因为感动了观音大士,所以大雾迷漫中,洛阳桥终于建成了;赵州桥,是因为涵孔的设计出色,招来了张果老骑驴在上面压了一趟沟,而被老百姓歌唱到今天。 古代秦淮河上的桃叶渡口,也有人修造一座小桥,便利行人,但被后人毁掉。因为居住在渡口的人要借机生利,用摆渡往返送人,可以坐收买路钱,所以桥就从此建不起来了。 可见,桥也有不同的命运。 茅以升当年从国外回来,在钱塘江上架设了铁桥。在历史上有名的钱塘江潮中涌现出来这座金桥,茅以升就和詹天佑一样,成为祖国人民尊敬的现代科学家,是他们采用真材实料堵住外国人的嘴。 茅以升苦学强记,天资聪颖,他能记住圆周律小数点后的许多位数,而且背诵如流。他在美国,同时读两个大学,两校相距甚远,他每天都要奔走在公路之上。想的都是如何用桥把祖国大地联接起来。 他把自己当作一座桥。他学成回国就在西方和东方之间以自身架起一座桥梁。 我每见到这座桥时,都要多看上两眼。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却是茅以升的教学方法。每去授课时,他都要学生们向他提问,而不是他向学生提问。他要求提的问题越难越好,要能问倒他才是最好的学生,他给这种学生的分数也就最高。这种教学法,简而易行,应该推广。它叫做“茅以升教学法”。 茅以升生前在客厅里挂着同窗老友王羽仪为他画的一幅《赵州桥》写生画,文化大革命时被诬成黑画。后来,我请近九十高龄的王羽仪也照样为我画了一张《赵州桥》,我每看到这幅画,都感到人生的最高意义,不就是为了人类修桥铺路吗? 科学头脑浮想 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到亲历一次观察洪水的经验。 他看到洪峰汹涌,奔腾而来,忽然涌进一座废城就停滞不前了。废城因为地势低洼,居民早已迁移他处。洪峰来到,轰然注入城中,如同进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蓄水池。沈括看见了,便想到了蓄洪,要用今天的术语,就是用蓄洪湖来分散洪水的强大破坏力。 恰巧,在《历代散文选注》上有节录《石油》的一段文字,沈括是这样讲的:“鄜县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石油这个名字是沈括定下来的。经过亲自实验,他认为可以代替松烟,不致滥伐森林资源。他预见“石油制品后必大行于世”。沈括确有超前意识,现代人已经处处离不开“石油”了。 关于我国的采集草药的时间,沈括也提出科学的合理意见:掌握时机,以期不受“二、八月”的约束,寻求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最佳时刻。沈括说:“古法采草药多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皆不可限以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 白乐天的诗,咏的是花,实际上写的是人。寓意做人必须涵养功力,才能保有后劲,赢得独占风光。 当然,沈括是位大科学家,他具有超前的科学思想,观察事物当然具备科学性。而白居易一些诗人,也都具有科学头脑,所以他们不管是观察社会、人物,还是考察自然景观,都是深刻的,能见到人所不及的一面,像宋代杨万里的诗句:“元不黏天独自行”,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例子。一般人都是说月亮是附着天体运行着,而杨万里看到月亮是在自己运行。 在《全唐诗》里,有一位晚唐诗人胡玢,他给后人留下的诗不多,但我认为这位不大有名的诗人,为后人留下的启示可不算小。他有一首《桑洛州》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洛州。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峰崩欲尽,平沙张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事更悠悠。” 桑洛州,在那时已出现在江水的中心。它在江西省九江市东北的长江河道中。江水总是冲刷着原来的河岸,把河岸向后赶,然后,又使从上游和岸边的泥土和砂石在江心沉积下来,日久成为沙洲。如果你走过大江大河,常常会看到有许多江心岛都长着青葱的丛树。唐代诗人胡玢看到这种地形为水势改变的现象,就了解了沧海桑田变换的过程。所以他说:“莫问桑田事,但看桑洛州。”依我想,“桑洛州”在当地人的口语中,很可能是“砂落洲”,后来被写成“桑洛州”。它形成的道理,大概和嘉陵江心的沙坪坝形成的过程是可以互相印证的。但是在唐代诗人的眼里已经从中理解到海田换位的道理来了。 另外,清代曹寅作的《铜鼓歌》中,也可以看到他有独立思考的头脑。他在此诗的小注上说:“鼓面若仪器,四纽峙立,疑可测验水土,以待知者。” 这个小注虽然只有几句话,但可以看出曹寅没有顺着别人的说法去复述。最普遍的说法,是说铜鼓是从诸葛亮开始的,打仗时为军队助威的。曹寅对这种说法,持不相信的态度。而用敏于探求的思索,寻求新的答案。疑心铜鼓是测验水土的仪器。时至今日,似乎还没有人来认真作研究,铜鼓究竟是作什么用的。近代郑师许作的《铜鼓考略》中,也没能明确地回答。而曹寅的眼中已提出了疑问。曹寅提出问题来,这种精神是富有科学性的。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大胆怀疑,有这一点精神,就是具备了科学头脑。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是问号。”敢于提出问号,就是具备了科学头脑。 P1-P6 序言 端木蕻良,这位从30年代起就驰骋文坛的老作家,至今仍孜孜不倦在写作。《曹雪芹》已出版上卷和中卷,报章上还常见他的散文。他经历新旧两种社会,从东北以至华南和香港四处奔波,二十岁上就以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显露头角,并参加左翼文学活动。他当过报纸副刊主编和大学教授,过过流浪生涯。在生活浪潮中颠簸多年,写出的文章,自会流露出他几十年来对生活的体验和深邃的思想、识见以及所知之渊博。看他的长篇小说《曹雪芹》可见其深厚的历史知识和文学修养。读他的散文,所得亦不寻常。我也常写文章发表,自以为还不错,读了端木先生的文章,首先感觉是自惭学浅。我想,青年读者也会有同感的。 方成 1994年9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