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这只野鸟,在你的双眼中找到了天空。
——《园丁集》
我飘忽不定的眼神和迷失在孤独里的空虚,都在你出现的一瞬消失得毫无踪影。
我汇集世界上所有的文字,但我能说的只是——邂逅你,是谜一般的魔力。
——歌曲《心醉神迷》
这里有两幅牛奶色的叶子形窗帘,下摆边缀着一排卷曲而浓密的黑色流苏。
隐隐约约的花纹映在窗帘上,如同用发丝蘸着淡绿色的水墨,轻柔地勾勒出蜿蜒纤细的线条。
窗帘中好像有什么东西微微鼓了起来,接着向上一滑,像是一枚亮晶晶的袖珍圆纽扣,从某人捏紧的手中被挤了出来。
突然,窗帘迅速地自动上卷,速度快得仿佛冷不防被一只小飞虫亲了一口。
两扇并排的圆形玻璃窗露了出来,表面覆盖着银白色的雾,如同圣诞节的飘雪喷绘。
渐渐地,白雾从两扇圆形玻璃的边缘开始,从外到内一圈圈逐渐散去,只留下了一个如宇宙般深邃的黑色小圆点。
随着雾气的消失,玻璃窗也展现出其原本透亮的抹茶色,看上去像是两泓星光下的湖水。
然而不一会儿,在那清澈的墨绿色深处,分明开始漾起一种犹如迷蒙月色般的——眼神。
它们是多么像——
一双美丽迷人的——
眼睛。
门被“砰”的一声关上了。
蕾丝吃力地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一头蓬松散乱的碎卷发垂在腰际,如同一条悬挂的银河。
她梦幻的长发是一种自然的银白色,准确地说,是那种掺有微量金粉的白瓷色,闪亮而并不刺眼,如同融化的白巧克力般丝滑柔顺。
她有着又长又卷的乌黑睫毛,如同没有修剪过的栅栏,在眼睑下方投映出暮光般浅浅的阴影;睫毛下方是~双墨绿色的大眼睛,仿佛明亮的翠绿色青草丛上盖了一层霜。 尽管眼眸的颜色显得有些忧郁、灰暗,但在她目光的深处,却无声地跃动着闪闪波光,像是一团细小的蓝色火焰,化作水晶般的蝴蝶旋舞在虚空中。
显然她昨晚的睡眠状况不怎么好,眼袋罩在黑眼圈里。她的脸颊还带着点婴儿肥,草莓色的厚嘴唇线条优雅而撩人。
总的来说,她真的很美,像是精灵们挥动魔法棒后的杰作。
蕾丝用力地敲了敲脑袋,拼命回想昨晚的“梦’’中发生了什么。她现在全身酸痛,脑袋像是即将炸开的蜜瓜。
按照惯例,她现在应该躺在斯特莱城堡的某条走廊上。
可是此刻她正坐在——
蕾丝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气。
这里显然不是她的卧室——气派的拱形橡木天花板,精巧细致的埃及雕刻,高大的意式四柱床上挂着沉甸甸的金色帷幔,晃得人睁不开眼,柔软的蚕丝被上铺着一床金丝羊绒毯,壁炉旁立着萨拉森式的金香炉;简直像是刚从皇陵里掘出来的。
看样子为了将这间套房布置得接近完美,女主人斯特莱夫人一定费了不少心思。
毋庸置疑的是,斯特莱夫人绝不可能把象征财富的金色,滥用在仆人的寝室里。她一向认为那样的行为是对家族的不敬。
更不可思议的是,壁炉上方居然摆着~架索尼超薄液晶电视机——要知道在斯特莱城堡,电子产品这类符合二十一世纪生活方式的东西,几乎和大熊猫化石一样稀有。
那么,这个房间的主人会是谁呢?
蕾丝正想着,突然听到房门那边有声响。于是她提起睡裙,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
“快去找玛尔塔太太,快!”
一个男人喊道,声音带着浓烟般的焦急。
“是,少爷。”
另一个声音颤抖地说。
接着就是“咚咚咚”的跑步声,逐渐变得越来越弱。
少爷?
蕾丝的心呼地向下一沉,就好像吞了一个水银鸡蛋。
天啊,难道说她莫名其妙地闯进了斯特莱夫人最疼爱的、偶尔回城堡看望她的独生子一奥斯维德·弗兰克·斯特莱的房间?
从蕾丝十五岁左右来到斯特莱城堡起,就被迫听说了少爷的各种英雄事迹——他是城堡里女仆们永不过时的话题。比起关心什么时候涨薪水,她们好像更在乎奥斯维德少爷什么时候能从美国返回布里斯托。
“哦,奥斯维德可真是个傻孩子,明明按照他父亲的意思,成功申请到了哈佛商学院,可这孩子偏偏要去和朋友们组建一个什么‘探险队’,一心想当飞行员。哎!一定是他的那些朋友逼他这么做的……
一、以梦为马的小小幻想家
“我是谁?”这个问题,也许曾困扰过你很多个白天黑夜,不管你是年轻还是年老,男人还是女人。但你为此着迷过,或者像本书的小作者那样对它展开过深入调查吗?你真正清晰地反观过自己评价过自己吗?很棒很了不起的是,有这么一个好奇的中学女孩——确切地说,在她还是一个初中女生的时候——她就对此做了一番幻想家一般的探寻,以梦为马,以文字为钥匙,一路往内心的魅惑离奇处穷究,最终帮我们解开了诸多隐藏在生命世界里的密码。
初中,这个独特的天地,原本像诗歌般透明干净,那里始终散发着初夏阳光的味道,就连心事都是纯蓝或者洁白。然而,这一切或许只能是我们给“初中”定义的一种理想状态。在具体而真切的现实生活中,初中生其实一样浸染于滚滚红尘,一样要经受物质主义消费文化商业浪潮的洗礼,一样要在群体组织人情世故中左右周旋,一样要在矛盾困惑迷惘中且行且思,慢慢长大——这应该是他们为了抵达成人礼的加冕仪式,不可或缺不可回避的生活奠基。
日月轮转,天地嬗变。仿佛只是一次海上生明月般的幻境点化,川西平原的锦官城里,一朵幺——一名十二岁的爱做梦的小女孩,因为受到内心某种力量的召唤,恍惚领略到生命的某一丝曙光,便顺着灵感的蔓延,用初中三年的零碎时间,写出了她人生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月光下的蕾丝》。呈现在你眼前的这本,仅是该说系列中的首部《黯影幽寻》。
这部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完全摆脱娱乐、游戏和快餐型的低级商品文学趣味,用轻灵清丽的文字自觉担当起高尚沉重的哲学命意和神圣责任感;书里的内容没有任何对现实负面的影射、揭露和批判,有的只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探秘、对人世组合的好奇和揣测、对世界存在的质疑和叩问、对内心经验的观照和锤炼。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全是简单明媚,真诚善良,纯粹美好。
要把如此宏大厚重的主题、神秘纷繁的场景、智慧理性的哲思,交给一个初中生小女孩,让她通过人物安排、故事架构、情节设计、时空穿越、修辞变化等文学技术手段,美轮美奂地完成她的表达,这本身就是对一个初中生作者的巨大考验,也是读者对作者身份和水平能力的最大惊异和悬念。
这是小作者用梦幻、离奇、神秘等艺术材质为我们搭建的一座3D式的绮丽的文字迷宫,各种璀璨炫目的空间交织变换,比如现实世界之外的神灵世界、精灵世界、幽灵世界,相互之间不断发生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空间里面充满了穿越、铺垫、伏笔、悬念、设密、解密等新颖刺激的环节和过程,它们环环相扣,曲折尽变;行到水穷,又看云起。
一次次阅读它,就像一次次探险,一次次悬疑,又像一次次幻游。主人公多次涉入似梦非梦的境地,很可能是因为梦境的虚幻性、象征生、超越性、理想性、批判性的特征,让梦境区别于其他精神现象,独具美学价值。在穿插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世变故后,书中说:“也许这就是命运女神的工作——将万事万物用隐秘的丝线连在一起。它们总有一天会显现在你面前,牵引着你迷迷糊糊地不断探寻。”
更重要的是,时时处处的阅读,不断有浏览星空的浩瀚之感和惊艳之叹,也不断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审美体验,但它又时时处处把你从文字的“象牙塔”和“白玉楼”的圣境中,拉回到理性的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对人自身的发现和洞悉、对生命以及精神境界的拷问。
二、生命花园秘密呈现,令人心驰神往
越是蔚然大观的树木,越能清楚地摸索到它的根脉,不管它有多么节外生枝。
本书的故事,被作者设置在当代英国某小镇,一个名叫斯特莱的世代居住的家族城堡里。这部糅合了多重世界、多重空间和多个层次的纸上3D电影,就从这里徐徐展开。
英伦古堡。沉沉黑暗。一条走廊仿佛没有尽头。年轻的女主人公蕾丝身影飘飘,端着烛台,烛光映照着她的目光,把走廊前方微微照亮,也把女主人公欲要探究命运的心事照亮……
随着这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一一展开,主人公越来越深地陷入到几个形而上的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对两度失去记忆的蕾丝来说,不管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找回自己”始终是第一要义。但那个本真的“自己”,原来的“自己”,也许“宛在水中央”,却被其他世界的很多力量控制着、纠缠着,因而她的寻找过程注定了“道阻且长”。
蕾丝的所有思考和行动,就是“精神回到故乡”的举动,也是灵魂追本溯源的一次艰辛之旅。是她牵引着我们,得以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哲学世界里转悠,才让我们不至于错过了这一次顺便审视自我的机会。
这是一部“答案隐藏在问题里”的、神秘难测的奇书。
由于故事情节多在人间、天堂、地狱、神话、童话的世界中穿梭往复,连文中的主人公都被这中间的诸多深奥搞得晕头转向,由此抛出了一系列关于世界、人生、自我、命运等的疑虑和追问。其实,那些关于“灵感”、涉及“梦境”的情节,没有多大的逻辑性可言,也许更多意义上它们只起到一个“暗示”的作用;反倒是那些“问题”的缠绕,进一步加重了我们的思考。
随着阅读向纵深处发展,我们不得不一边揪心主人公,一边又在不断地对照着我们自己:请问,我,应该是怎么回事?
小说让我们惊异的地方还在于:它不仅仅提示作者自己的癖好和特性,而是向这个世界提供了她所把握的一些秘密知识,这些秘密平时未经触动,都只是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中,只有敏感纤细的文艺作品才能替我们表现出来……
三、文字八阵图,处处设雷区
“句句夜深得,心从天外归”。作为一个天才萌动的小说作家,这部书的诞生,是给小作者顽强劳动之后颁发的最高奖赏。当人们在那里高谈着灵感之类的东西时,她却烹文煮字,像首饰匠打金项链那样含辛茹苦地劳作着,把点点滴滴的神思非常巧妙地联缀起来。书里的乾坤开阔宏大,可是作者的年龄却那么小,那么小,就像书中那句话说的:“少女平静地说,温柔中透着超越其年龄的淡远。”
应该感到深深震撼的是,也许纯粹出于偶然的闯入,一种久违了的文学风格——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写法,在小作者笔下再次焕发出华彩。
一方面,是作者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有着个人癖好的认识、理解和欣赏,由此产生了对这种艺术风格的迷恋与缱绻,所以在相应的章节中多能找到这种影子;另一方面,在阐释客观现实时,她更偏向于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尽情书写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想象奇特而瑰丽,语言润泽而闪亮,手法大胆而夸张。在写男女主人公互生好感、写萤火虫的集体飞翔、写天庭的深邃广袤、写月光下的水底世界、写古希腊神话、写十二星座演变等,无不表现出文笔华美,场面盛大,情节诡异,引人人胜。
文中说:“生命是一份最美的礼物!”我们不妨把这句含义丰满、别有深蕴的话,视为这部小说的壮丽宣言,以帮助我们无限靠近小说想要努力实现的主旨。它首先意味着,万物之中,“生命”是至高无上的,由“生命”创造出的形态是至美的。作为“礼物”的“生命”,是天地、世界的馈赠和恩赐,因而在面对生命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是:敬爱、珍惜、感恩。
正如文中人物艾米所说:“历经干百轮回,每个生命的意义,以及其对整个灵魂世界的价值,永远无法衡量。也许我们因不同使命而获得不同的命运,也许我们最终的贡献有所差异,也许我们的灵魂有生生世世近乎永恒的时间来兑现誓约,但今生今世,永远只有一次,不再重演。”
这,恐怕是小作者想要为我们宣扬的一个大命题。如果每一个人都能想明白生命的意义,那这个世界会怎么样?
小说取名《黯影幽寻》,这四个字,恰到好处地象征着:隐秘地探察生命和人世的真相!末尾那个动词“寻”字,生动地反映了“探察”这一动作过程。这种表达效果可以说棒极了。
阅读本书可能需要小心翼翼,因为文中处处暗藏有玄机。
比如,“蕾丝”这个词,既是主人公的名字,有些情况下又单指那种针织镂空织品。像这种不同语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述方式,有时可以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主人公在前面经历了一系列玄妙莫测、匪夷所思的事情,到后面都会柳暗花明、水落石出。为此,作者用心良苦地特别设置有不同字体的文字标识,它们那么狡黠地闪烁着你期待的种种暗示和隐喻,是字里行间有意埋下的一枚枚“地雷”,你的目光所及就是引线,等你亲自引爆那些“文字炸弹”,你一定会收获到真相像烟花一样炸开、“一切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的最过瘾的阅读快感。
你一定也曾感慨过作者的文字功夫了得。那些清词丽句,有如纯美的精灵,处处闪耀,让文章熠熠生辉。那些比喻有如拈花微笑般妙手偶得,显得那么自然熨帖,感觉到位。这种驾轻就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她博览群书之后浑然天成的结果。
作者认为:空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世界”这个词语的范围很小。我们不妨暂且把最大的地方定为宇宙。宇宙中并非只存在一个世界。人类所处的世界只占据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世界,比如精灵世界、神灵世界、幽灵世界,甚至星灵世界,等待着有心人去探索。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天地浩瀚深奥,但一朵幺用她潜心的写作,企图帮我们逐一揭开人世的幽微和隐秘。
一朵幺的《月光下的蕾丝(黯影幽寻)》主角少女蕾丝·柯露安十五岁时在一场车祸中成了孤儿,至此完全失忆。
从她来到英国的斯特莱城堡当女佣起,每个月的月末,在残月当空的午夜,蕾丝都会进入一个古怪的“梦”,第二天却全无记忆……
两年后,十七岁的蕾丝意外邂逅了化名为“蓝诺”的斯特莱少爷,两人一见倾心。随着他们对“梦”的深入调查,竟发现了隐藏在勒托森林湖底的另一个世界——月影之城,那里生活着一群守候着今生挚爱的亡灵,而蕾丝的双胞胎姐姐艾米,正是月影之城的开启者……
在一步步找寻自我的过程中,一系列关于精灵、星座、神灵等多个平行世界的惊人秘密逐渐揭开谜底,蕾丝和蓝诺也不得已被卷入了缘起于希腊诸神的恩怨漩涡中……
《月光下的蕾丝(黯影幽寻)》的故事,被作者一朵幺设置在当代英国某小镇,一个名叫斯特莱的世代居住的家族城堡里。这部糅合了多重世界、多重空间和多个层次的纸上3D电影,就从这里徐徐展开。
英伦古堡。沉沉黑暗。一条走廊仿佛没有尽头。年轻的女主人公蕾丝身影飘飘,端着烛台,烛光映照着她的目光,把走廊前方微微照亮,也把女主人公欲要探究命运的心事照亮……
随着这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一一展开,主人公越来越深地陷入到几个形而上的问题,即: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对两度失去记忆的蕾丝来说,不管是逆流而上还是顺流而下,“找回自己”始终是第一要义。但那个本真的“自己”,原来的“自己”,也许“宛在水中央”,却被其他世界的很多力量控制着、纠缠着,因而她的寻找过程注定了“道阻且长”。
蕾丝的所有思考和行动,就是“精神回到故乡”的举动,也是灵魂追本溯源的一次艰辛之旅。是她牵引着我们,得以在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哲学世界里转悠,才让我们不至于错过了这一次顺便审视自我的机会。
这是一部“答案隐藏在问题里”的、神秘难测的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