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言(漂族)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格言杂志社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格言杂志社编著的《格言(漂族)》是一份以“开启语言智慧”为主题的全彩版文摘杂志,创刊于2003年底,其宗旨是把自己办成青春语言的家园,从而提高读者语言智慧,提升语言修养。该刊所摘作品,内容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和青春气息,语言风格个性鲜明,特别是以“颠覆”传统认知的手法撰写的《格言新说》常常能给人一种有益的启发。

内容推荐

当今国内文摘类期刊大有泛滥之趋势,这样就必然会鱼龙混杂。在众多的文摘类期刊当中,由格言杂志社编著的《格言(漂族)》(月刊,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虽然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却格外吸引人们的眼球。原因很简单,就是定位准确,同时《格言(漂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目录

工笔·万象

 带着村庄上路

 地下的美好生活

 土耳其奇遇记

 美给自己看

 故乡的炒米

 小清新的世界地图

 行者无疆

 都市“钟摆族”

 80后留美学生日记

 流浪汉的“微”力量

 穷游天下

 不靠谱的驴友

 火车火车慢慢跑

 异乡记

 北漂小妹

 超越自我

 一个白领的一天

 歌典:现实如蚁,梦想成蝶

 最好的夏天

 坐公交车去旅行

 在西贡

 骑自行车环游世界

 台词:为了相遇的奇迹

 138天的生死漂流

 待烧浪子

 只做特殊的旅客

 来北京的第一天

 热帖子:一把吉他闯江湖

 东坡的旅游线路图

 不买房,去买梦想

 走,边工作边旅行

写意·浮光

 谁人黄河青山外

 假如你相信爱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故乡的麦子

 蝴蝶曾经飞过沧海

 漂泊

 一个听众的演奏会

 流浪人生的N张面孔

 与你偶遇在孤单的旅程

 小偷与乞丐

 云的南方

 我们去江南吧

 老去的故乡

 影子旅行

 远方

 选段:火车承载的诗与记忆

 月圆之夜

 只是想说一声谢谢

 没有故乡的人

 台词: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睡在大地上的兄弟

 记忆像铁轨一样长

 何人煎出春意长

 家在途中

 超市里的中国老人

 歌典:边走边唱

 谁来陪护我们的感情

 原乡

 哪个城市可以安放我们的爱情

 旅游的实质

 亲情的河流

 回家或者打个电话

泼墨·豪情

 世上没有走不完的路

 周云蓬:卖唱是一种交流

 背上厨具走天下

 说不尽的万水千山

 中关村男孩的梦想

 她们。一直在路上

 借个背包就出发

 有脚不怕山高水长

 骑行者的选择

 大泽的航海梦

 在漫长的旅途中

 孔子的“求职简历”

 面具下的悲喜人生

 在流浪中寻找自我

 我在流浪

 出逃

 请问,西藏怎么走

 台词:漂洋过海来爱你

 我要从云缝中跳过去

 有一种人生没有为什么

 奇迹源自激情

 民国时期的“北漂”

 以温柔敦厚的胸襟去实现梦想

 足迹遍天涯

 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人生

 “日本鬼子”北漂记

 是的,还是要旅行的

 没有归程的南极之旅

 与梦想相遇

 书屋:背包客的背包圣经

 一个人的毕业仪式

 美国打工记

 酥油女孩

白描·微语

 行走的仪式

 年轻的旅行者

 朝圣西藏

 晚安,所有孤独的旁听生

 台词:找自己。去远方

 那些流于香醇的时光

 巴黎街头的阅读

 老家

 选段:温一壶乡愁下酒

 大地无乡

 麦穗留给流浪人

 火车上的时光

 远在他乡的故乡

 看看大海,看看浪花

 忘记目的地

 带着玩偶去旅行

 在路上

 旅途的终点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舌尖上的家乡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逃

 热帖子:打城里来了个土老帽

 一壶漂泊

 尺八

 游荡的人最富有

 很远很近的地方

 流浪的艺术

 背包客行动指南

 独自旅行

 流浪的小屋

 幸福就在缓慢里

 故乡在远方

 21世纪10年代

活力人生十大印记之八:拽

试读章节

我那时以为这一生大概只会做一件事:离开村庄。

我并非在村庄里过得不愉快,那里的水土很适合我,只不过村里人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认为离开村庄才有出息。我只能让自己有出息点儿。

我选择在一个夏天离开,那是一个炎热的晌午,人们都在打瞌睡,我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了,为了不让他们以为我有什么留恋,以为我带走了村庄的什么东西,我要走得有出息,能留给他们的全留给他们。

后来我发现我是自欺欺人,路上累了歇脚的时候,把行囊打开,里面装的是一整个村庄。我很羞愧,我曾想在城市的某个角落把它们抖掉,但在人生这段漫长的路上,想要的东西还未得到时,拥有的东西就无法舍弃。

在县城读书,我不能舍弃我的贫穷。在寄宿的同学中,我的伙食比许多人都要差,一般我只买个小菜,另外吃自己带的家乡菜:咸鱼、坛坛菜、鲊辣椒。这几道菜都是干的,耐放,很下饭。肚子饿了,就用炒米茶充饥。炒米茶是母亲亲手做的,先炒米,炒黄豆,炒芝麻,炒熟后,用石磨磨成粉。用开水一冲,加点儿红糖,很香。在我陶醉于母亲说的营养时,喝着麦乳精的同学都用同情的眼光看着我。

在省城读书,我以为离村庄越来越远了,却又无法摆脱家乡话的困扰。我既说不好普通话,也说不好省城的方言。说普通话,边音和鼻音、卷舌音和翘舌音分不清;说省城话,走在大街小巷,别人一听,都嗤之以鼻。我为企图抬高自己而装腔作势感到难受。我开始很少说话,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上品位地交谈,只有上厕所时,会冷不丁骂出一句家乡的脏话。

在机关里办公,我摆脱不了家乡老土的做派。走路还没学会挺胸亮脖子,说话还没学会慢条斯理,办事还没学会大刀阔斧,我常常怀疑同事是不是私下里议论我是个乡巴佬。老乡来时,我打肿脸充胖子招待他们,我怕他们说我小气,说我忘恩负义,我瞧不惯他们的心眼儿,同时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我为此感到忧戚:难道真的就抛不开村庄了吗?

在我尽力掩藏村庄时,村庄却如影子一样照看着我,照看着像我一样从村庄出来的许多人。

我毕业后被安排到这座城市,得感谢利叔。利叔和我是同村人,出来许多年了,混出了一点儿名堂,他常常为帮不了村庄而揪心。给我办事使他找到了寄托,他说他不是在帮我,只是在帮村庄。

在城里我单身了许久,和乡下女子相处惯了,和城里的姑娘总有点儿格格不入。后来我遇到一个叫莲的女子,她的一切都具有村庄的风韵。她不在乎我的家底,却看上了我身上农家孩子的勤劳和朴实。接受她的爱情,我知道又等于接受了村庄的一笔恩惠。

后来,父亲母亲跟着我进了城,开了一家土菜馆,贴补我的家用,曾经令我害羞的家乡菜,全部端在了大桌上。家乡菜全部来自家乡,别有一番滋味。母亲喜上眉梢地来回奔忙,有时为了应急,母亲会拿假土鸡冒充,算账时偷偷打点儿折。借助土菜馆,我发了一点儿小财,我真的离不开村庄了。我开始懂得,我们这些出门在外的人,永远都是村庄的骄傲,也永远都是村庄的累赘。我们把她的善良播撒,也把她的丑陋翻新。 不知从何时起,我开始把村庄像糖一样含在嘴里,稍不留神,香甜就脱口而出。我走到哪里,村庄都扑面而来。村庄的竹器、村庄的粮食、村庄的花卉,全都进了城,我感到这一切似乎都是跟着我进城的,这种感觉很亲切、很贴心、也很自得。我们这些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在一起聚会,在街道、在集市、在公园旁若无人地侃起村庄,就好像是在村庄的某个田亩说话,高昂铿锵。当人微言轻时,我们害怕提到村庄,怕由此引起人们的歧视;当功名趋盛时,又总期待他人提到村庄,让人知道我们付出的努力;当我们贫穷时,总为村庄感到羞涩;当我们富有时,又拿村庄来调味。我们永远在把村庄当做铺垫,当做背景。

总感觉对村庄有所亏欠,总是不想爽爽快快地承认。终于有一天,我的灵魂在不断地拷问中,把名利修炼成淡、成轻,这时,我的村庄才真实地凸现出来。走吧,回吧,从村庄出来的人,常常希望回一趟村庄,回一趟家,干点儿什么,或者什么也不干。

村庄最初不认识我们,但等我们一开口,就知道我们是谁了。在这块土地上,我们毕竟曾赤身裸体地摸爬过,村庄还残留着我们的呼吸。然而,正当我们想再次缩短和村庄的距离时,村庄似乎却又在一点点远去。村庄的风物,村人的思维,常让我们寡言少语,我们走近亲近,又走近了陌生。我们对村庄难以有什么回报,在那里久久徘徊,似乎还是在寻找什么东西。是因为过去我们带走太多,所以总认为取之不尽,我们走的时候,不是带走了一把铁锹、一把斧子,那些东西对我们没有用,我们带走的是别的东西,尽管两手空空,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这似乎只有我才知道,而我又只有独自在夜晚书写文字时才真正知道。

而我那时疏忽了的是,我的文字又把村庄打扰了。我这后半生还有一个最大的愿望要实现,那就是什么时候,要让村庄打个盹儿,我要带着它上路。P8-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1 1: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