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童话,像春天里的花朵,开在孩子们清澈的瞳仁中;又像天空中摇曳的纸鸢,带着孩子们的梦想飞翔。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优秀的童话,更没有理由拒绝能给孩子们创造快乐的机会。《长头发狮子》是著名童话作家冰波的童话自选集,能干的狮子王和美丽的狮王后一心想让即将出生的小狮子拥有一头漂亮的金色长头发,所以尝试了很多方法。但事情往往过犹不及,生出来的小狮子像小怪物一样,让他们烦恼不已……
小狮子一出生就非常特别,有着特别长的金色长发。这头长发总让他摔倒,而且总被别的动物们当成是一团干草,引发了一系列好玩的事情。但这头长发也让他帮助了很多小动物,他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这是著名童话作家冰波的系列童话自选集,收录的作品均为作家积淀多年的系列童话代表作。
《长头发狮子》作品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
1.狮王后怀了小宝宝
狮大王很想有一个儿子。
他忽然想起来:“咦,我差点忘了,我还没结婚呢,没结婚怎么生儿子啊?怎么把我的头发遗传下去啊?我得先结婚。”
有一天,狮大王和一位美丽的狮姑娘结婚了,他们举行了非常盛大的婚礼。
过了不久,狮王后肚子里怀上了小宝宝。
每天,狮大王除了批阅公文,剩下的时间,就用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我的儿子长出漂亮的长头发呢?”
猩猩老臣说:“陛下,你可以试试‘胎教’,这是很管用的。”
“对呀,真是个好办法!”狮大王说。
狮大王把他的相册和画册都找了出来,抱到了狮王后的面前。这些相册和画册里,全是狮大王一头长发的照片和画像。
狮大王说:“亲爱的,你每天什么事也不要做,就看这些相册和画册。”
“好吧……”狮王后答应着,心里想:“我每天都看到狮大王,这还不够,还要看相册和画册里的狮大王……”
虽然总这么看很腻,但是,狮王后还是乖乖地看着。因为,她也希望生出来的儿子最好也有像他父亲那样的长头发。
有一天,熊大臣也献上一计:“陛下,你应该给王后多吃一点细细长长的东西。”
“对呀,这也是个好办法!”狮大王说。
狮大王吩咐宫廷里的厨师,每天要给狮王后做长长的面条、粉丝,还有细细的豆芽菜,还有一种很像头发的发菜。
狮王后起先乖乖地吃这些东西,但是,天天都吃这些,她实在是太腻了。
有一天,她对狮大王说:“我想吃肉包子。”
狮大王说:“不行,肉包子看起来那么短。等你生出儿子以后再吃肉包子吧。”
狮王后没办法,只好继续乖乖地吃那些细细长长的东西。
“好恶心啊……”狮王后说。
2.生发油和护发素
为了让小狮子能长出长头发来,狮妈妈只好每天都看狮大王的相册和画册。
“要注意多看我的头发。”这是狮大王以前吩咐的。
可是,不知为什么,狮妈妈总会去看别的。比如,她总是会去看狮大王的鼻子或者嘴巴。
“我现在才发现,狮大王的鼻子太大了,大得有点难看。还有他的嘴,怎么好像有点歪啊?”狮妈妈想。
但是,这样的想法对狮大王是很不恭敬的,狮妈妈不敢想下去了。
狮大王来了,他手里端着一个盘子,里面装的好像是草。
“来,吃点新口味吧。”狮大王说。
“天哪!这是什么?我可不想吃草。”狮妈妈说。
狮大王说:“这可不是一般的草,它是玉米穗,吃了它,可以让儿子长长头发呀!”
“哎,没办法,只好吃了……”
狮妈妈只好又皱着眉头,拿起了叉子。
“慢,还要加点佐料。”狮大王突然说着,拿出了一个瓶子。
“这是宫廷厨师们特制的一种油,它叫生发油,拌着玉米穗吃,可以让宝宝多长头发。”
这种“生发油”的味道闻起来有点辣。
狮妈妈刚要吃,狮大王说:“慢,还要加点护发素。这也是宫廷厨师们特制的护发素,可以保护已经长出来的头发。
这种“护发素”的味道闻起来有点酸。
“真恶心……”狮妈妈只好硬着头皮吃下去。
“加油,加油!”狮大王在一旁直鼓劲,“再吃一大口,就吃完了。”
狮妈妈一连吃了好多天生发油和护发素拌玉米穗。
她发现,自己的头发亮了许多,长了许多。
那么,狮大王的儿子能长出金色的长头发来吗?
3.生下一个小怪物
过了几个月,狮妈妈就要生小宝宝了。
一天夜里,狮妈妈突然肚子痛起来,她大喊:“哎呀,肚子好痛呀!”
狮大王赶紧叫大臣们把狮妈妈送进了森林医院。
狮大王没有时间去医院看狮妈妈,因为他和大臣们要连着开好多天的会,商量国家大事。
几天过去了,狮妈妈要出院了。
狮大王开着车去接她。
一路上,狮大王一直在想象着儿子的模样:“他一定长得很威风吧?他一定有一头金色的漂亮头发。”
到了医院,看见狮妈妈抱着小宝宝走了出来,狮大王急忙迎了上去。
“我的儿子漂亮吗?”狮大王问。
狮妈妈把手里的宝宝交到狮大王手里: “你自己看吧。”
狮大王接过来的是一堆金色的头发,乱蓬蓬的一大团。
狮大王说:“我要看儿子,你把这么大一堆头发给我干什么?”
狮妈妈说:“他就是你儿子。”
“什么?我的儿子是一堆头发?他的脸呢?”
“你找找看吧,脸就在里面,会找到的。”狮妈妈说,“他的头发实在是太长了。” 狮大王翻来翻去,终于把头发撩开,露出了小狮子的小脸。
“瞧,儿子在里面呢!”狮妈妈爱怜地说。
“以后,如果我要看到儿子,都得在这堆头发里找吗?”狮大王说。
“看来,只好给他梳一根辫子了。”
狮妈妈说着,把长头发小狮子的头发扎起来,梳成了一条辫子。
……
P2-9
冰波的意义
班马
某些人的存在,是会具有历史价值的。
某些人则是不一定的。
我这篇短文的预设阅读对象是文学界的成人,如果儿童读者也看一下的话,那我在这里谈的是关于冰波叔叔的童话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性艺术价值——历史?满大的嘛!不错,有的作家及其作品就是必须把它放在一段历史、一个特殊的时代之中去看它的意义。那么,冰波童话,就与郑渊洁童话相对应而特别地峙立于当代大陆儿童文学的时代风景之中,同时,我认为这两位所分别代表的童话之意义将最具有童话史的历史价值。这种所谓的“历史价值” 是什么?就是现在的人们心里已经很明白,以后的人们一谈到也必将就提到他(和他们)。也就是,或许会省略掉很多人,而某些人的意义和价值则会日益清楚的。
(因为“现实”有时一片糊涂。)
比如我认为“冰波的意义”,也是可以这样来说:假如这个时代没有冰波这样一个作家和他的冰波童话,那事情就会有点不对。或者说,这个时代幸亏有冰波的存在。有的人存在不存在,是有历史意义的——妥是这个时代只有郑渊洁和他的“热闹派”童话,而没有了冰波和他的“抒情派”童话,那就不见得是好事情。实际上,当代的好事情正在于有着这两者的对应结构,幸亏“热闹派”童话的对应面还有着“抒情派”童话,否则,中国儿童的情感结构(及阅读结构)将有缺失。
某种重大的缺失是什么?
那就是当代中国儿童情感的“粗糙”。
——冰波的意义,就在于有一位作家以他的艺术心灵和童话美感来滋润着童话世界及读者,呈现着一种童话梦境,引导着一种精致的感觉系统,以至于影响着儿童读者的感觉器官的审美敏锐性和美感的丰富性。我认为,这就是冰波童话的一种纠偏一个“粗糙”儿童情感世界的文学意义。这种价值,置于历史中将更为重大。
我对冰波童话的评价一直极高,可以说是相当早期的时候就特别推崇,例子之一就是在1987年有一本《探索作品集》的“总论”之中,我已曾有“最有艺术荣耀”的观照点。我正是针对于时代而言。这个时代有很多作品并不能从“艺术”上去看取。在儿童文学中体现了一种“艺术性”,这才是我对冰波童话的最大好感和推重。其实我不太认同仅以“抒情派”来指称冰波童话,我觉得本质是在“艺术性”,以及一种“艺术感觉力”的传达。
而这,对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来说都是十分的缺乏。缺乏到大家都不大敢提它了,要提,也常是走歪了的,比如,所提的其实是社会性、历史文化感、教育功能等等。我理解,有时候“艺术”就是“艺术”,而不是什么别的。 ——因此。当时我们一些艺术同仁也曾有过将冰波童话誉之为“唯美”的,把握于一种“新感觉主义”,也就是想凸现出这种“艺术气息”,虽不尽周全,但其意义在此。回想1986年、1987年际的中国大陆“江南”的儿童文学艺术探寻气息,我是不会忘记的,朋友们曾“驰奔”杭州参加第一次冰波作品研讨会,所谈的“美感”“感觉”“密丽”与“精致”等等话题,其话语背景无不正是针对于时代儿童之精神格局和心灵感觉的简单、粗糙的状况。我们这一代作家自我之冲动极想去感染一代少年儿童。
冰波创造出的一系列童话梦境,就是一种重大的表现力之呈现。是的,“梦境”,冰波的童话梦境,出现在一大片大吵大闹、笑得要死、稀奇古隆的童话世界之中,这个世界才可以让孩子们去肆意与狂放地闹腾,因为不怕,我们还有另一片美感梦境存在于孩子们的面前,“世界’将不至于突兀变形。
“风格?”,其实是相对应才具有意义。
但令人遗憾地看到,这个时代的评论界喜欢制造这样的判断误区,那就是常常造成“美感”的不如“热闹”的有阅读效应、“艺术”的不如“现实”的有文学市场这_误导,我说这是误导。因为事实远非如此。冰波童话正是驳难这种判断的一个事实。童话梦境的潜入程度,敏锐视角的心理感触性,冰波那种“氛围”的慑人感……已获得极强的阅读感染力。真要说市场的话,那叫人不得不想要说出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那便是某种只有热闹、当时现实感的作品在时光之流中出现消淡、远去的命运,而长生的将是艺术性作品。
冰波并没有看低过其他有如热闹型的童话,因为他本人也能大写这类童话。我也没有看低过,原因是我们都可以把握它,大写一通没什么难的。这里,我有点挑战性观念——纯热闹型的作家很少能进入感觉型的创作,而反之的创作现象却具有事实。其实我并不想挑战什么,而只是想凸现一点这个意思,即如冰波这种“艺术性”的创作心灵更值得艺术评论行为去推重。我们这个时代不能亏待艺术行为。
冰波童话从来是被好评的。
我只是推出它还会在历史中更被凸现。
我变,故我在(代后记)
我写的童话,向来是被归入抒情一派的。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
这是对我的创作比较典型的美誉。
然而,上述美誉只说了我的优点。全面地说,后面还应该有一个“但是”。
“但是,他的作品由于上述原因,故事性相对较弱,可读性不强……”
这是事实,也是我的苦恼。
更深的苦恼在于,当时我对自己早期的抒情童话已经开始不满意了,有个别篇什或者一些段落,颇有为抒情而抒情的味道。我开始追求有内涵的、有意境的抒情童话,而避免频繁使用甚至堆积华丽的辞藻。然而这种追求非常之难。
当我再读一遍自己写的那篇《夏夜的梦》,不禁连连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写了,不能再这样写了,得变变。
于是,我写出了长篇童话《狼蝙蝠》。这真的是我倾尽心力写的一部作品,到现在自己仍然满意。不知道可不可以这样说:这部作品,既保持了我的抒情风格,又具备了较强的故事性。它获得了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这是多年之前的事。
我一直希望能在童话创作上有新的突破,央视的动画片剧本给了我这个机会。一百三十多集动画片剧本,写得我天昏地暗。两年时间,几乎都在写剧本。写剧本的初衷是我想改变原来的创作思路的一种方式,另外还想强化训练一下我的“故事性”,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回到“原味’的文学创作中去。剧本和文学性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思路。
等到剧本全部弄完,坐下来想再构思童话,意外地感到,原来轻灵飘选、玲珑剔透的童话意境居然已荡然无存。脑子里除了情节还是情节,我好像找不到别的感觉了。
这种感觉是很可怕的。就如同被一下砸昏了,等到苏醒过来,发现自己的手没了。
我需要恢复。
我开始停下来读童话,同时我要思考一下童话到底应该怎么写。
我当然读到了一些好作品,但是,我也读到了一些不好的作品。好作品在这里就不说了,我想提一下所看到的一些不好的作品。
有的童话,故事是随意胡编的。情节的发展不在一个结构框架里,矛盾可以随时出现,也可以随时解决,中间不需要任伺销垫。——读这一类作品,我想象不出作者是“走脑子”在写的,常常会令我读到后面就忘记前面是怎么说的,那么,作者本人真的很清楚自己所编故事的脉络吗?
这类童话的误区:谁敢胡说八道、漫无边际地编故事?小说它敢吗?报告文学它敢吗?我敢,因为我是童话。
有的童话,想象是没有道理的。想上天就上天了,想入地就入地了,完全没有逻辑可言。比如,我很难苟同这样的想象:有-一天电脑里的病毒变成一只凶恶的大鸟从屏幕里飞出来了。
误区:想象本来就是无中生有的东西,既然是想象,咱拼的是一个大胆,只有做不出来的,没有想不出来的。
有的童话,人物是没有个性的。或许作者想要告诉孩子的意念太多,而活生生的人物因为它不具有直接的故事元素,而常常被忽略。而正是这被忽略的人物个性,恰恰是整个文学最灵魂的特质。
误区:孩子们不就是要听故事吗?编就是了。
也可能是时值童话创作最不景气的时候,也可能是童话作家实在太少了,仅有的童话作家又太忙了,不少童话读了之后,我获得的感受是一个字:赶;两个字:太赶。
上面说的这些,很带些情绪。实际上,这些情绪也是针对自己的,我需要反思自己的作品中也同样存在的问题。
我没有能力系统严密地来表述童话到底是什么,只是朴素地想:童话,它是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就该有感染力,就该当时读了心里会有一动,以后又可以经久回味,回味时仍然心里会有.一动。
这里,要借用方卫平教授在演讲时常用的一句生动之极的话,他常常在读感人的作品时,会稍作停顿,然后喃喃地说:“……读到这里,我的心都碎了。”此时,台下的听众也全体“心都碎了”。
让我们为之“心碎”的童话,真是太少了啊……
几年前,关于童话,我想的就是这些。
我想,假如我来写童话,它应该有这几个要素:
结构。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结构,它是_篇童话的骨架。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有它内在的合理性。情节的每一环,应该像关节那样,紧紧套住却又能灵活转动。情节的发展,它是一种有节奏的、自然的脉动。
逻辑。想象以及故事情节必须具有逻辑性。之所以这样,一定是因为那样。正因为那样,所以才这样。我“疯狂”地认为:没有逻辑的想象,它与神经错乱者何异?
幽默元素。幽默是一种智慧。幽默可以增加阅读快感,同时,也可以启迪想象力的发展。语言的幽默,是机智的细节,而人物行为的幽默,则是通过结果来造成幽默效果的情节。
反映现实。童话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或者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现实。只有反映现实,才能更有效地获得读者的共鸣,也更具有在娱乐的同时起到教育的作用。
这样,我写了《阿笨猫全传》。 我想我做到了自己想做到的。
朱自强老师曾经评价我的《阿笨猫全传》是重复式的故事。这评价真让我窃喜:重复式的故事,其开头和结尾,几乎是清一色的,是一种模式。要在这种模式里变化出种种不同,其实难度会更大些。非常感谢朱老师给我鼓励。
安武林曾经赞扬这本书的智慧价值。
孙幼军曾经赞扬这本书的幽默价值。
至此,我已暴露无遗:我对《阿笨猫全传》的故事性得意不已。
然而,就在这·瞬间,我的心又猛地一沉:
“……其创作风格抒情、细腻,语言优美、恬淡,讲究作品的结构、气氛和意境……”——这些原本属于我的风格,现在它又在哪里了呢?
我想我又得再“变”了。
我爱童话,或者说,我也只会写童话。追求童话的境界,永远是我的情结。
我的下一部作品正在写作中,我敢斗胆说:它将会以一种全新的风格出现在大家的面前,敬请期待。
冰波于杭州
冰波的诗性童话,在语言上,从来都是反复润饰、斟酌再三,在表达上,注重语言的张力,跳脱、含蓄,给读者留下较大的空间,读起来舒缓、有韵味;戏剧性的童话,更注重语言的浅近,率真、质朴,给读者明快流畅的语感;读起来酣畅迅疾,率意而动,让人惊喜。
——金波
我把《阿笨猫全传》读完了。幸亏你给了我这部童话,让我了解到你童话创作的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在这里,你抒情之外的风格也有了充分的展现。你的幽默、诙谐,你想象的奇特让我目不暇接!你脑袋里怎么会有那么多新奇的点子7唉,就是拿刀逼着,我也想不出那么些新奇的玩意儿来!
——孙幼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