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狼千百度
屈原的小秘在对掼蛋严重失去兴趣后,踏破铁鞋,誓死要觅一只狗狗养,狗狗的标准是样子像狼但不是狼。
打上成功人士标签的屈原的小秘突然对狼抛橄榄枝,甚至认同作家姜戎先生认为的,狼或许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图腾,其释放的信息应该是:狼的形象正在或已然走向正面。
与一杯红酒说起狼,他一双智慧的小明眸突然被点亮了,说,小学时就读到中山狼,东郭先生冒死救了它,可刚把它从布袋里放出来,它就要吃掉先生,真是忘恩负义。
被洗脑的一代,果真废了,至今仍抱着小学生逻辑。知道狼是这样的东西,为毛要救它呢?就如同蛇不是个好鸟,为毛要把冻僵的蛇放在温暖的怀里?这不是调戏人家吗?难道就看着人家小花蛇窈窕,楚楚可怜?这不明摆着要考验它的意志吗?饿得快咽气了,有道美味在嘴边,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
直到鲁迅的时候,浙江有个青年妇女人称祥林嫂的,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叹息说:人生的路哇,为毛越走越窄?刚说完,儿子就被春天的老狼叼走了。
写狼最生动的要数蒲松龄,《狼》是这样写的:
有一个屠夫,做完生意晚归,走着走着遇到狼了(那世道,很生态)。
两只狼,一公一母,谈对象呢。谈情完毕才发现时间过得真快,饿了。就尾随屠夫,不一会儿就到城郊结合部了(城建规模很小,估计人口不足10万)。
屠夫怕了,就扔骨头,狼吃完了还是跟随。很明显啊,两只恋爱中的大胃狼要干一票大的,把屠夫吃了(可怜的,屠夫本来想把剩下的骨头熬汤给孩子娘补身子的)。
读者朋友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这故事,在这里集体温习一下。
屠夫坐到草堆旁,喘着粗气,小心脏怦怦直跳。母狼坐在屠夫面前,含情脉脉,想着屠夫心肝的味道,想得忘了神。屠夫突然跳将起来,拿着杀猪刀,瞬间就把男狼的心上狼捅死了。他又转到草堆后,发现男狼正在打洞。
蒲先生讲的是寓言,事实是,男狼为了讨好心上狼,是不会等到屠夫放下担子才下手的。
如今的职场界,正在流行一种培训,主题是:如何训练出一支狼性的团队。
求职服务类节目《脱颖而出》,可谓场场步步惊心。最近两期播出的是30万年薪招聘明星女保镖,一时惹得媒体热议。
17位美女应聘者在魔鬼训练中,上演了一部现实女版《冲出亚马逊》,选手之间的争斗与互踹又分明是一部活生生的《宫心计》。
在三亚海滩,女孩子们突然穿越到人类直立行走之前的时代,四肢爬行,爬慢了,即有咬牙切齿的男人用大头靴直接踢过来。一系列训练与测试,匪夷所思,惨无人道。美女们终于变成了号叫的母狼。
有个湖南女娃,身板小但狼性足,在海中一块漂浮的木板上要把身大力不亏的选手撞下水,湖南女娃就像疯牛似的用头顶着人家的肚皮,使足蛮力,为小组出线赢了一票;在双臂被反绑,用嘴啃咬烤乳猪的环节,有的女娃只咬下一小块皮,但湖南女娃咬下了一只蹄子,又赢了一票;在8人组团解救人质时,只有她一人是卧底,直到解救人质接近成功的最后一秒,她像潜伏在羊群中的狼一样跳出来,把人质扔进了海里。
职场,等同于硝烟弥漫的战场。
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确到了惨烈的程度,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梦寐以求,想找到狼一样的员工,单打独斗稳准狠,协同作战强有力。渐渐成为职场主角的“80后”杜拉拉们,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渐渐培养起了沸腾的血性,懂得爱拼才会赢,认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相信他人即地狱。
三国时,安徽亳州人曹操写了一首《短歌行》,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声。因为得不到贤才,他就天天喝酒,还坐马车到城门外,搂着一棵树招魂一样地喊:贤才,你在哪里?不要犹豫啊,到我这里来吧!要位置有位置,要几斗米有几斗米。 曹先生浓浓的人情味把自己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一现代企业领导也要觅人才,他在表达心声时说:一个团队要发展,没有狼的贪、残、野、暴的精神,在残酷的竞争中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败下阵来。团队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在浪谷中图发展。
狼啊,知道不,满世界都是召唤你的声音。
狼啊,就当你是个老朋友哇,也让偶心疼,也让偶牵挂。
狼啊,回来吧,回来哟。费翔回到春晚深情呼唤。
满耳朵都是,猫听到头疼。员工们全被整成狼样,然后狼群去公关。想想吧,假如一枝黄花要买份保险,可爱的小母狼像万能胶一样粘着,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日,一枝黄花会迅速崩溃的;假如丁卯湿人要办一张美容卡,本来也只是想祛斑,结果小母狼为了扩大业务,让她减脂、削脸、开双眼皮、挖酒窝,以丁卯湿人这么有主见的“白骨精”,她不拂袖才怪;又假如一杯红酒要改善住房条件,才到售楼处,一群母狼心怀狼胎地趋前、紧跟、前后包抄,一杯红酒一定落荒而逃。
倘若只知像狼一样,把服务对象当做草原一样去征服,当做美味一样去夺取,失去了真诚,缺少了人性,结果将是任其变数种种,终逃不脱徒增笑耳的结局。
P00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