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地心游记/凡尔纳经典科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国)儒尔·凡尔纳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儒尔·凡尔纳早期著名的科幻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苦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

在小说中,凡尔纳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巧妙地穿插在小说的情节及对人物的刻画上,在向读者描述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展示曲折生动、饶有趣味情节的同时,又让读者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感受人类征服自然的坚强意志。

内容推荐

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塞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苦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地面。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象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试读章节

我跟他去了。他在写字台的一头坐下,我则坐在另一头。

“阿克赛尔,”他温和地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在我感到绝望、准备放弃的时候,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否则我不知道要枉费多少心机!我不会忘记这件事的,孩子,你将和我分享我们一起获得的荣耀。”

行了,我想,他心情不错;该和他讨论一下所谓的荣耀了。

“最重要的,”叔叔继续说,“我提醒你要绝对保守秘密,懂吗?学术界有许多嫉妒我的人,他们中有很多人都想做一次这样的旅行,但他们必须等我们回来之后才能知道这个秘密。”

“你认为,”我说,“真有这么多勇敢的人吗?”

“当然!有谁会在这样的荣耀面前犹豫不决?要是这封密码信被公开,会有整整一个军的地质学家去追寻阿尔纳·萨克努塞姆的足迹!”

“我不相信,叔叔,因为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这封密码信的真实性。”

“怎么!那么那本书呢?我们是在书里发现这封信的。”

“我相信那些话是这个萨克努塞姆写的,但这并不说明他真的做过这次旅行,这张古老的羊皮纸会不会是在故弄玄虚?”

最后一句话有点冒失,我几乎后悔说了它。教授皱起了浓眉,我担心会搞砸这场谈话。幸亏没什么事。我这位严肃的对话者嘴上露出一丝微笑,回答我说:

“我们以后会知道的。”

“啊!”我有点恼火了,“请允许我把有关密码信的所有不同意见说完。”

“说吧,孩子,别不好意思。你有发表意见的自由。你已经不是我的侄子了,你是我的同事。说吧。”

“好,我首先要知道约库尔、斯奈菲尔和斯卡尔塔里斯是什么意思,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些词。”

“这个问题太容易了。最近,我在莱比锡的朋友奥古斯特。彼德曼送给我一张地图;它来得太及时了。你把书橱第二栏第四格Z字头的第三本地图册拿给我。”

我站起身来,根据这个明确的指示,很快找到了所需的地图。叔叔打开地图,说道:

“这是冰岛最好的地图之一,是安德森绘制的,我想它能解答你所有的疑难。”

我俯身看着地图。

“你看这座由火山构成的岛屿,”教授说,“注意这些火山都被称为约库尔。这个词在冰岛语里意思是‘冰川’,由于冰岛纬度很高,所以那里的火山爆发都必须穿过冰层,因此约库尔就被用来称呼岛上所有的火山。”

“那么,”我答道,“斯奈菲尔是什么呢?”

我希望这个问题得不到回答。可是我想错了。叔叔继续说:

“你沿着冰岛的西海岸看。看到它的首都雷克雅未克了吗?看到了?好。在受到海水侵蚀的海岸线上,有着数不清的峡湾,你顺着这些峡湾往上,把你的目光停留在北纬六十五度不到一点的地方。你看到什么?”

“一座半岛,形状就像是一根被去掉肉的骨头,顶端犹如一块巨大的膝盖骨。”

“比喻得非常贴切,孩子;现在,你在这块膝盖骨上看到什么东西没有?”

“看到了,有一座看似伸进大海的山。”

“对!这就是斯奈菲尔。”

“斯奈菲尔?”  “正是,它高达五千英尺,是冰岛最著名的山峰之一,要是通过它的火山口能直抵地心,那么它一定是整个地球上最著名的山峰了。”

“这是不可能的!”我叫着耸了耸肩,表示反对这种假设。

“不可能!”李登布洛克教授严肃地回答。“为什么?”

“因为火山口肯定被熔岩和滚烫的岩石堵着,所以……”

“要是这是一座死火山呢?”

“死火山?”

“对。目前地球表面处于活动状态的火山总共只有三百座左右;大量的火山都是死火山。而斯奈菲尔就属于后者,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它只喷发过一次,那是在一二一九年;此后它便逐渐平静下来,不再属于活火山了。”

面对这番肯定的论证,我哑口无言;只好把话题转到密码信的其他疑点上。

“斯卡尔塔里斯是什么意思?”我问,“它和七月又有什么关系?”

叔叔思考了一会儿。一时间我感到了希望,可这希望转眼即逝,因为他马上回答我说:

“你眼中的疑点对我来说是非常明白的事情。这说明萨克努塞姆希望以一种巧妙的方式把他的发现告诉我们。斯奈菲尔由好几个火山口组成;因此有必要指明其中通往地心的那一个。那位聪明的冰岛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他发现,将近七月的时候,也就是在六月的最后几天里,这座山的一座山峰斯卡尔塔里斯的阴影会落在那个火山口上,于是他就把这个现象写进了密码信。还能有什么比这个提示更加明确呢?这样,当我们到达斯奈菲尔山顶的时候,就不用为应该走哪条路而犹豫了。”

总之,叔叔解答了所有的问题。我明白,要想就这张古老的羊皮纸的内容难倒他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不再在这方面向他施加压力,不过我还是必须说服他,所以就提出了一些学术方面的不同意见,我觉得这些意见更有说服力。

“好吧,”我说,“我不得不承认,萨克努塞姆的话非常明白,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我甚至同意密码信是完全真实可靠的j这位学者真的到过斯奈菲尔火山的底部;也真的看到过斯卡尔塔里斯的阴影在七月即将来临的时候落在火山口的边缘;他甚至真的从他那个时代的传说中听说过这个火山口可以通往地心;不过,至于他本人是否真的到过地心、到了地心之后是否还能生还,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

“为什么?”叔叔带着特别嘲讽的语气说。

“因为所有的科学理论都证明这样的旅行是办不到的!”

“所有的理论都能证明吗?”叔叔装出一副天真的样子问道。“啊!可恶的理论!它们真是碍手碍脚!”

我发现他在揶揄我,不过我还是继续说道:

“不错!大家都知道,从地球表面往下,每下去七十英尺,温度就会上升一度;如果温度和深度的这种比例关系恒定不变的话,那么由于地球的半径是三千七百五十英里,所以地心的温度要超过二十万度。因此,地球内部所有的物质都是以炙热气体的形式存在着的,即使是金属、黄金、白金和最为坚硬的岩石,都不能抵御这样的高温。所以我完全有理由问:到这样的地方去,这可能吗?”

“这么说,阿克赛尔,是高温令你感到困惑了?”

“是的。只要我们下到二十五英里的深度,就会到达地壳的尽头,因为那里的温度已经超过一千三百度了。”

“你害怕被熔化了?”

“这个问题还是留给你回答吧。”我发着脾气说。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李登布洛克教授带着高人一等的神情反驳道,“鉴于人类只是勉强了解了地球半径千分之十二的情况,所以你和任何人都不清楚地球内部所发生的事情;因此科学有待完善,所有的理论都在不断地被新的理论所打破。在傅立叶之前,人们不是一直认为星际空间的温度是在递减的吗?而我们今天却知道,宇宙间最低的温度不会低于零下四十到五十度。那么地球内部的温度为什么不也是如此呢?在某个深度上,它完全可以达到一个极限,而不再升高到某个足以使最为耐热的金属都被熔化的温度。”

既然叔叔把问题放到了一个假设的领域,我也就无话可说了。

“我告诉你,一些真正的学者,包括布瓦松在内,他们已经证明,如果地球内部真的存在二十万度的高温,那么被熔化的物质所产生的炙热气体就会具有一股地壳所无法抵挡的弹力,地壳会像锅炉的外壳在蒸汽的作用下那样,发生爆炸。”

“这仅仅是布瓦松的看法罢了,叔叔。”

“不错,可这也是其他著名地质学家的看法,他们认为,构成地球内部的既不是气体,也不是水,更不是我们所知道的沉重的石头,否则地球的重量会比现在轻两倍。”

“啊!数字可以证明一切你想证明的东西。”

“事实难道不也一样吗,孩子?自地球诞生至今,火山的数量不是一直在减少吗?难道我们不能由此证明,即使地球内部存在热量,它也在不断地减弱吗?”

“叔叔,如果你总是做假设的话,我和你就没什么可谈的了。”

“但我必须告诉你,我的看法得到了许多资深学者的赞同。你还记得著名英国化学家亨弗里·戴维一八二五年对我的拜访吗?”

“当然不记得,因为我是在那次拜访后十九年才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的。”

“亨弗里·戴维路过汉堡的时候拜访了我。我们谈了很久,在众多问题中,我们也谈到了地球核心是否有液体的假设。我们一致认为这种液体不可能存在,我们的根据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科学理论能驳倒。”

“什么理由?”我有点惊异地问。

“因为这种液体会像海洋一样,受到月球引力的影响,这样,地球内部每天就会产生两次潮汐,潮汐在掀动地壳的过程中,会引起周期性的地震!”

“可是,地球表面曾明显地发生过燃烧,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地球的外壳最先得到冷却,而内部则还蕴藏着热量。”

“错了,”叔叔回答说,“地球变热是由于表面的燃烧,而不是其他原因。这层表面由大量的金属物质构成,比如钠和钾,它们只要遇到空气和水就会燃烧;当大气中的水蒸气以雨水的形式降到地面时,这些金属物质便会起火;雨水逐渐深入地壳的缝隙,引起了新的燃烧,造成爆炸和火山喷发。这就是为什么在地球形成的初期会有如此众多的火山。”

“多么聪明的假设!”我情不自禁地叫道。

“亨弗里。戴维用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证明了这种假设。他用我刚才提到的两种金属做了一个圆球,代表地球;当他把一小滴水珠落在球的表面时,后者立刻发生膨胀、氧化,形成一座小山;山顶裂为一个火山口;火山爆发也随之发生,并且把热量传到整个球体,以至于球烫得无法用手去拿。”

说真的,我开始被教授的论据所动摇;何况这些论据由于他惯有的激情和活力而变得更加具有说服力。

“你看,阿克赛尔,”他补充道,“地质学家们对地核的状态有着不同的假设;关于地心存在热量的说法也没有得到任何证明;在我看来,这种热量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再说,这一点我们以后会知道的,我们会像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一样去搞清楚这个问题。”

P26-31

序言

儒尔·凡尔纳于一八二八年二月八日出生于法国南特的一个律师家庭,一九○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亚眠。他自幼喜欢旅游和航海,酷爱科学和幻想。他一生写了上百篇科幻小说,其中长篇小说六十四部,中短篇集两卷,总字数达七八百万,作品被译成五十四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

凡尔纳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代,也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的作品既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又是那个时代的一面镜子,表达了人们对摆脱手工式小生产、实现资本主义大生产的渴望,也反映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思想领域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多以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完成的探险旅行为主题,有的在时间轴线上展开,穿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有的在空间轴线上展开,涵盖了天上地下、地球内外;更多的则是二者兼而有之。这一特点,我们单从他一些代表作的书名中,便可窥一斑,比如《气球上的五星期》、《从地球到月亮》、《昨天和明天》、《神秘岛》、《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等。

《地心游记》同样也有着上述的特点。凡尔纳创作于一八六四年,是他早期的科幻小说之一。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德国科学家李登布洛克教授受前人阿尔纳·萨克努塞姆一封密码信的启发,偕同侄子阿克赛尔和向导汉斯,进行了一次穿越地心的探险旅行。他们从冰岛的斯奈菲尔火山口下降,一路上克服了缺水、迷路、风暴等各种困难,终于在一次火山喷发中从西西里岛的斯德隆布利火山回到了地面。全书除开头的七章用于情节的展开之外,其余内容可分为准备(第八至第十六章)、探险(第十七至第四十三章)和新生(第四十四至第四十五章)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儒尔’凡尔纳夸张地渲染了冰岛的贫穷、落后和凄凉,故意把探险的准备工作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下,令读者不由自主地对主人公们的命运产生担心。第二部分是小说的重点,叙述了地心探险的全过程,以紧凑的笔法记载了主人公们的艰险经历和种种奇观。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阴沉凄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人公们在经历了地狱般的旅程之后,突然回到了阳光明媚、泉水清澈、鲜果丰美的天堂。整部小说就像凡尔纳以后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文笔幽默流畅、情节波澜起伏,而且有着浪漫而合乎科学的非凡想像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幻想世界。

虽然《地心游记》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但它的诞生是和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分不开的。一方面,欧洲殖民者出于建立各自殖民地帝国的目的,掀起了一股探险狂热,在短短的时间里,他们相继征服了尼罗河的源头、撒哈拉沙漠、非洲大陆、南北两极,地球上人迹未至之处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特别是考古学和地质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地心游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这部小说中,儒尔·凡尔纳不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科幻故事,而且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明了他在一个贯穿整个十九世纪的重大科学争论中所持的立场。众所周知,当时的生物学界在对于世界的看法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生物不变论,另一种是生物进化论。前者鼓吹地球上的生物从被创造的那一天起就是一成不变的;后者则认为所有生物都会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演变。这种观点上的对立,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是愚昧和科学的对立、是落后和进步的对立。尽管当时许多考古学的最新发现遭到了不变论鼓吹者的污蔑、打击和诽谤,但是儒尔·凡尔纳仍然勇敢坚定地把这些发现写进了他的《地心游记》里,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物演化过程图,有力地传播了真理,支持了科学。

儒尔·凡尔纳是一位敢于坚持科学真理的勇士,更是一位善于刻画人物的文学大师。《地心游记》的主要人物共有三个,他们性格鲜明、栩栩如生。书中的“我”——阿克赛尔起初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优柔寡断的大孩子,在叔叔李登布洛克教授的逼迫下,他不得不离开了自己在汉堡的温暖的家,糊里糊涂地踏上了地心探险的征程。那时候的他是一个地道的叛逆英雄,脑子里除了吃和睡之外,没有任何其他想法,更谈不上为荣誉和真理而献身了。他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像小说第三十二章所提到的原始海洋里的盲鱼一样随波逐流。但是,在经历了晕眩、饥渴、黑暗、迷路、炽热等一系列考验之后,他逐渐成长了起来,并且从最初对叔叔的惟命是从,逐渐发展到与他平等地讨论问题,最后竟然对他发号施令起来。阿克赛尔的这种变化有着典型的象征色彩。尽管小说的三位主人公最后没能到达地心,但是凡尔纳却达到了他的目的:整个地心探险的过程,也就是阿克赛尔历尽磨难、重获新生、终于成长为一名男子汉的过程。

李登布洛克教授是一个精力充沛却又性格急躁的人物。儒尔·凡尔纳利用他的性格、学术能力和地位,巧妙地借他之口完成了大段对自然科学原理的枯燥阐述。如果说阿克赛尔在探险开始之初还只能算是一个毛孩子的话,相反,李登布洛克教授却早已经是科学界的泰斗了。他急躁、专制的性格使他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三人探险小队的首领,我们甚至可以把他看成是十九世纪唯科学主义漫画式的象征。但是,这位固执得有时显得可笑的教授,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他相信科学、相信数字,尽管有时他也会犯一些低级愚蠢的错误。小说中的幽默素材,大多都来自于李登布洛克鲜明的个性。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教授这个人物使原本可能是严肃的科学幻想主题,变得更加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冰岛向导汉斯是李登布洛克教授的对立面,他冷静、平和,对一切都显得漠不关心,甚至连说话都简洁到了极点。他参加探险的动机与他的同伴们毫无相同之处。如果说后者进行这次探险纯粹是为了知识,那么汉斯则是为了谋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即使是在最艰难、最危险的时刻,他也会雷打不动地向教授索取自己三块银币的周薪。但是,正是由于这个人物的出现,儒尔。凡尔纳才能轻松自如地解决所有在探险旅途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故事得以顺利地继续下去。

当然,小说还多处提到了另一位人物——尽管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正式出现过,他就是第一个到达地心,又从地心返回地面的十六世纪占星术士阿尔纳、萨克努塞姆。儒尔·凡尔纳对萨克努塞姆的描写是间接的,而且篇幅也不大,但这个人物总是指引着主人公们的探险旅程,在推动故事情节、把握小说节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小说《地心游记》里,儒尔·凡尔纳为我们塑造了一群科学勇士和先驱者形象的同时,他自己则当之无愧地被看做是科幻小说的先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今天,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是受到了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的。甚至还有人这样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现的过程而已。”凡尔纳去世后,人们对他做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既是科学家中的文学家,又是文学家中的科学家。”凡尔纳正是把科学和文学巧妙结合起来的科幻文学之父。

译者

二○○○年十二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