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于1907年创作的《亚威农少女》是第一张被认为有立体主义倾向的作品,是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名杰作。它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这幅画在以后的十几年中竟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至还波及到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等其他领域。《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毕加索与勃拉克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在阅读郑清荣编著的《毕加索》这本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记时,人们会从书中理解他的思想和为人,净化心灵,增加心灵,增加智慧,发掘出有教益的思想精华。
郑清荣编著的《毕加索》将带领我们走进毕加索的内在世界,同时,让我们得以窥见在画布包裹下真实的的毕加索。
《毕加索》多为简历式的的介绍和事件的记叙与说教式叙述,多从日常生活曲折有趣、多姿多彩、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中传达伟人不同的特质及取得成功、成就的道理,把传主不平凡的一生经历,全面、立体、多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于愉快轻松阅读中吸取养分,得到启示。
举家迁居拉科鲁尼亚
一八九一年,马拉加当地的博物馆决定关闭,由于他们本不富裕,父亲一旦没有工作,生计马上捉襟见肘。不过路易斯很快在拉科鲁尼亚谋得一份教职,于是,他们举家迁往这个位于西班牙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这时,父亲才发现毕加索几乎目不识丁。
“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字都不认得?”
毕加索支吾了一下,说:“可是我会写啊!”
原来他真正有兴趣的只是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字形,至于那个字代表什么意义,他完全不懂。每天上课,他把课本搁一旁,便自顾自地画着野牛或鸽子。有时盯着窗外发呆,直到老师喊他,他才如梦初醒地转过头。
他不是个爱读书的学生,坐到教室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盯着时钟等下课。外面的世界着实比教室里头生动有趣多了。他渴望被释放,可是通常他并不会捣蛋,只静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许因为他从不干扰别人,因此就算有时站起来,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大家也习以为常。
小毕加索不识字,也不会算术,这样的事在他的家乡马拉加似乎没什么关系,因为老师亲友们都可以通融这个特别的孩子。然而,要在拉科鲁尼亚的学校入学,就得通过当地的入学考试,至少也得提出一张入学鉴定书才行。这时以毕加索的基本学力,根本不可能通过新学校的入学考试,除了绘画,其他科目他一概不会。
“这可怎么办呢?”他父亲焦急地问着。
苦思之下,好不容易想出一位能开具入学鉴定书的朋友。
他父亲去找那位朋友,那位朋友告诉他:“没有问题,不过形式上还是得考一考。”
毕加索就这样取得考试资格。考试当天,主考官问了他许多问题,他一道题也解不出来。主考官以为他太紧张了,便问他一道数学加法题,并告诉他:“你慢慢算,不用急。” 毕加索盯着那些数字,根本弄不清楚它们的意义。主考官只好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顺手放在显眼的地方。毕加索默记了那些字形,再把它们一个个填在答案纸上。在这位朋友的通融和护航下,毕加索终于拿到了入学鉴定书。他们一家就在那年的夏末秋初离开了故乡马拉加。
那时正值葡萄成熟、甘蔗高壮的季节,阳光照在他们打包的行李上,让他们的心情特别畅快。没想到抵达拉科鲁尼亚的时候,天气一下子变得很糟,不仅时常风雨交加,即使无风无雨时,也是灰雾蒙蒙;偶尔太阳露一下脸,还会把被风浪冲上岸的海草晒得发霉,招来成群嗡嗡响的苍蝇……
毕加索对这一切感到新鲜好奇,但最让他惊讶的是,街上的人竟说着不同的方言。这是他第一次有孤立、困惑的感觉。
面对不同的文化,他只好缩在自家二楼,看着外面的雨打着窗户。这座城市只有马拉加的三分之一大,除了海港、沙滩和岩岸,就是杂乱的房舍,其中稍稍吸引毕加索的,只有城中的斗牛场和一座被称作“英雄之塔”的罗马式灯塔。还好毕加索可以用画笔描绘灯塔和拉科鲁尼亚的景色,才稍稍化解了他的寂寞。
搬到拉科鲁尼亚之后,毕加索开始上文法学校,也就是接受如何使用优雅工整的方式写文章的教育。第二年,上课之余,他还到父亲任教的贝亚斯艺术学院注册上课。
他想和马拉加的亲戚联络,却又不喜欢写信,因此发明了一种最便捷的方法,那就是自创一份《拉科鲁尼亚小报》。他运用绘画的方式,将每周的生活点滴画在小报上,加上一些小小的报道和注解,譬如:
“最近北风开始吹了,吹得本地寸草不留。”或:“最近开始下雨,我看夏天结束前是不会停止的。”
P10-12
每个人对周遭的事物都会有感受,有人用文字、有人用音乐、有人用色彩来记录,也有更多入用漠视来遗忘;而毕加索选择用艺术来诠释。
这个连拼音、算术都学不好的人,虽然不曾在课堂上好好听过课,却也不曾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不时用眼看、用心想、用笔如实呈现内心的感受。
他在巴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艺术环境,那里的人文思想让他年轻、善感又热情的生命有了抒发的管道。他深信艺术不应拘束在时间的框架里,一味承袭前人,就无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因此,他虽具备深厚的传统素养,却又勇于打破一般人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不断地探索,开创出影响现代艺术甚巨的立体画派;甚至在陶瓷、蚀刻、雕塑、油毡浮雕等方面也都有杰出的表现。
毕加索关怀的对象如果只限于自己或自己身边的人,便不可能被称为当代最成功的艺术大师。他的成功不只因为技巧纯熟或勇于突破,更在于他能反映对社会底层的悲天悯人、对亲友的真挚、对同胞的使命感以及对暴政的控诉。透过艺术创作,他的心境得以升华,作品也得到观赏者的共鸣。
他曾告诉朋友:“当你一败涂地时,别忘了,你还有你自己。你就是个太阳,你的肚子里有万丈光芒。其余的根本不算什么。”
或许正因为他的自信,才能让他孤独地、不停地燃烧自己,绽放出傲世的光芒。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