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只想和你谈谈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小飞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

这一次,张柏芝出现在影棚里,一如既往地美艳、专业。

她有浓烈、复杂的过往和勇敢、幸福的当下。

她是许多人心中的女神,也成为许多女性心目中独立的楷模。

但她自言不是清纯玉女,不是大明星,只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这个出道第17年的女子,在每一道时光里,都展现着最好的自己。这一次,我们通过书信的方式来和张柏芝交心,听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娓娓道来,与你分享。

2

亲爱的柏芝,

生日快乐!

今天是你34岁的生日,转眼已是你出道的第17个年头,而你的面庞却似乎并未受到岁月的考验,但我知道你的心里已经具备了时光的重量。

现代人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去写一封像样的信函,这一次和你通信,让我感觉到一种平实的喜悦。时代的脚步太过匆忙,演艺圈的步调则更是快上加快,我等追赶不及。有时候人们仍沉浸在你上一个新闻或者作品中,你却早已赶赴下一个片场或旅程了。

遥想当年第一次看到你,惊为天人,那张脸如同画中人,逼得人不敢直视,却又每每都要多看一眼。从《喜剧之王》的初见,再到《星愿》中被你的美所彻底收服,当年的我不过是个未谙世事的中学生,你也是还带着婴儿肥的新一代玉女张柏芝,生活还未及在你的身上和心中刻下什么。那一年,你才18岁。

如我这般的凡夫俗子,18岁尚在校园里做白日梦,不晓得世事流年,只感叹岁月太慢,太多抱负无处施展;而你已经回到香港,打拼在水深火热的演艺圈。那时你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命运为你安排了如此之高的起点。

香港距离我们太过遥远,张柏芝也像仙女一般高悬在天边,一如后来你演的《蜀山传》中的孤月,似梦似幻。那时候你还不常来内地,资讯也不发达,网络也不似现在这般疯狂,所以我们都在娱乐杂志和音乐画报上搜寻你的消息。那时没有铺天盖地的八卦,没有那么多恶语中伤的评论。时代在进步,但时代也在摧毁一些纯真。内地有个作家叫木心,他说:“到现代、近世,传播出版发达,坏的容易传播,好的不易流传。人类文化的悲哀,是流俗的易传、高雅的失传。”你再清楚不过这些。我们有看到你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地传播正能量,做一个勇敢、坚定、优雅的张柏芝。时光在你身上的沉淀,渐渐从骨子里透出,经由你的表达而传递。我想告诉你,这些讯息,我们接收到了。

近来大家都在疯传你1999年的专辑写真《任何天气》,真是太好看!十几年过去,那歌词根本就是你的演艺之路的写照:“你根本不需担心这世间怎想你,其实我说你已经够完美……我很清楚世间终于有天欣赏你,期望你信我我总有道理。无人会这一世站原地,如若想飞更不可泄气……”

一开始,他们都说你是新一代玉女掌门人,希望你甜美、乖巧,就一直这样笑就好了,他们知道观众喜欢这样的你,好比《星愿》当中的白衣天使,不可有一丝瑕疵。但是你却用沙哑的喉咙对着世人大笑:“我从15岁就开始抽烟,我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玉女,我也没有故意去骗人,也不介意人家怎么看我。”

你这样的个性,我怎能不喜爱?!你就是传说中天使与魔鬼的化身罢。是的,青春玉女是你,不良风波也有你;最佳女主角是你,金扫帚奖最失望女主角也是你;轰轰烈烈恋爱是你,令人心碎再次别过也是你……

出道17年,回过头去看当年的自己是何样的心情?你要对当年的自己说些什么呢?

那时候我自私地以为,没有一个男子可以与你相配。生活似海,爱如潮水。你纵身前往,全力以赴,每一次都决绝而热烈。我热爱这样的张柏芝,热爱如此纵情活在当下每一个艰难缝隙中的美丽女子。

当年你与谢霆锋在一起,人们纷纷赞叹:我又相信爱情了;当你们六年的婚姻结束时,仍是那些人,落寞地感慨:再也不相信爱情。

你看,你的一举一动,一次爱情和别离,都被众人围观、点评,似乎你是一个商品,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称呼你为“女神”,而不是女人。又说既然进了娱乐圈,何必真的在乎这一切呢?

作为艺人,你所经历的是常人的许多倍,在你34年的成长中,也许已经活了许多个来回罢。

时间的河流中,许多人走散了,再也没有回来。而你,经历过情变、伤害,坦白自己做过错事,勇于承担,但你坚持相信爱,真的在感受、经历。在那些艰难的时刻过后,你又绽露出迷人的笑容,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你登上娱乐和时尚杂志,坚强的姿态令人动容。这几年来,你用充满正能量的实际行动“堵住”悠悠众口,尽管风浪依旧,却也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挺你。

当然,你也说过,是夜晚的眼泪换来了白天的笑容。所以我想问:你幸福吗?你现在还会怕吗?会担心自己的不足吗?

幸福的人有幸福的理念,不幸之人有其不幸的苦衷。但其实生活并非这样简单,不是一个“是”或者“否”便可回答一切。生活总是来得更为复杂,更加值得我们观察、了解和实践。我们一直觉得,你是生活的实践者,因此我渴望了解你的生活、故事以及你的思想。

今年初曾有网站作出一个最受娱记欢迎的艺人0,你榜上有名,你听过大家这样讲你吗?你一向是不在意外界的非议,那么对待这样的褒奖你是怎样的态度呢?

出道时即凭《星愿》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后来你又因《忘不了》而斩获影后桂冠,你自己最为骄傲和偏爱的创作是哪一部?最想要塑造的角色又是什么呢?我们一直在等待你更为优秀的作品。P16-21

后记

后记:就像一壶酒,那么辣,又那么美

当一个人足够专注的时候,他是最具有力量的

掐指一算,我正式做自由撰稿人已经是第七个年头。2010年夏天,第一次采写时尚杂志的封面故事,就是为《时装L'OFFICIEL》采姚晨。那会儿,她是微博女王。

这个起点很高,国际版权杂志,封面,女王,除了我以外,团队中的所有人——摄影师、造型师以及编辑都是大腕级的人物。

上天眷顾我,因此我格外用心。那会儿家里没有打印机,我端端正正手写了满满四页纸的采访提纲——这是编辑和我提前沟通了多日、推翻了几个版本之后的精华版。(我至今都感谢当时的编辑王韶辉先生和文字统筹陈于薇女士,以及介绍人、我的老同事刘恋女士。)

经纪人、宣传以及姚晨本人见了,都很感动,她夸我字写得好,准备功夫做得足,还多夸了一句“好花生的撰稿人”。我问“花生”是什么意思,她解释说就是Fashion的意思啊!大家就都笑了起来。

也许是因为这句玩笑话,也许是因为她被我打动之后的笑容足够亲切,我开始不紧张了。

从此以后,我见到再大的“腕儿”都没真的紧张过。不是我心态够好,也不是目空一切,而是我学会了专注。

专注使我忘记了其他,只在意工作本身。

当一个人足够专注的时候,他是最具有力量的。

这份专注,补充了我在阅历以及表达方面的不足,即便并不是每一次采访都表现优秀,也不是每一篇文字都值得夸赞,人家看到我这份认真与专注,也会多给几分情面,多一些体谅大度。

这一篇写姚晨的采访,我发在了博客里,之后被新浪的编辑放到了新浪网首页,得到了七万多的点击率。这让我在兴奋之余,对撰稿人这个身份多了一份信心。

审视自己,然后建立真正的自信

在采访姚晨之前,我写的都是些不成器的豆腐块,偶尔发表在我早已刻意忘掉名字的报刊中。

我对写字是有一定追求的。但我当然还不够好。

我以前所受过的采访及写作训练,是学院派的、电视栏目范儿的,难免有些刻板迂腐。幸好以前学主持人专业的底子帮了很大的忙,教会我如何作准备,如何让采访更具备现场感,如何与人交流,如何察言观色。加上我自己的对话风格基本较为亲切、诚恳,愿意聊一些内心的东西,大多数人对我还算不错。

并非要夸耀自己,其实这一点是我在观摩了别的撰稿人的采访之后才领悟到的。

有一次,我去探一个明星朋友的班,顺便在化妆间里“学习”了一下。以前我只知道有一些我的采访对象很喜欢和我的对话,我并没有去深究原因,这一次,听到了某位糟糕的撰稿人采访的全过程,他那些毫无准备而“愚蠢”的问题把好脾气的朋友给惹得几乎快要发飙。我在一旁如坐针毡,替他着急。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否也有类似这样的问题?每次采访的准备工作是否都充分?每次面对采访对象是否足够真诚和对等?写稿时候的心态是否正确?于是赶紧自省一番,看看自己是否也如那位“糟糕的撰稿人”一样不争气。

审视自己好一阵,又询问了很多人之后,我的自信才真正建立起来。

原来,我还成。

于是有了更多次的采访经历,见到了许多传说中的大人物。

大人物不好做,他们也是人

他们一个个鲜活靓丽,光彩照人,要么是话题界的泰斗,要么是文艺青年的大神,要么风趣幽默,要么冷艳高贵,要么善于沟通,要么惜字如金,要么大摆腔调,要么亲民如己……

这些人,无论是明星、名人还是艺术家、IT精英,他们所带给我的印象,都绝对深刻。

很早的时候,我在电视台上班,去片场采访宋丹丹。这个腕儿太大,缺乏经验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我实在感到紧张,录像之前去了好几趟厕所。

影棚里过于明亮的灯光使我眩晕。等了两个钟头,摄像机开始工作的红灯一闪,我大脑却空白一片。丹丹老师大气地说,哎呀没关系,别紧张。然后我磕磕巴巴地进入了角色。虽然采访最终完成得还不错,这事儿却让我一个星期都没能抬起头来——除了摄像,没其他人知道这事儿,可我就是抬不起头来。一来我觉得自己给节目组丢人,二来我可是在这么大一腕儿面前掉链子,对人家也是不够尊重,第三我深知掉链子的原因都在于准备工作不充分。只好从此以后对自己再狠一点。

采访李冰冰那次,也是绝对的印象深刻。

不光因为那天是我的生日,也不光因为那天的天气实在太好了,主要是因为,面前的这位清瘦而疲惫的影后,着实让我心疼。她身上多处带伤,“多年患病的颈椎是好不了了”,面前的饭盒里装的都是素得不能再素的食物,旁边的一大盘药盒里塞满了花花绿绿的维生素……因此我在文中写道:“明星就像一条鱼,冷暖自知。没有人比他们更懂得付出的代价有多么昂贵。”

这些年,我采访、合作了许多明星、名人、艺术家、设计师、造型师、经纪人、企业家以及媒体人,他们大多带着光环走向我,而我偏偏要去看他们光环背后的平凡。

随着我做的采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顺、越来越“职业化”之后,我发现,那些大人物们,无论哪一个,只要是采访,他们也许比我还紧张。被问的永远比问话的要更加在意。当我提问时,他们的脑子一定转得飞快,生怕说错一个字,表错一个意。而大人物身边的工作人员更是紧张,生怕我问错一个问题,把采访对象“带沟里”,或者采访对象一个不留神就露了“原形”,遇到脑子不好使的,还恐怕TA说太多,脱离了原本练习多次的“提纲”。

于是我明白,没有什么人是真正高高在上的,即便是天皇老子,他也日夜担惊受怕,因为龙椅不好坐。

明星、名人也不好做,他们也是人。褪去光环,他们在生活中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也许还不如普通人,他们也许不懂烧菜,不懂熨衣,不懂用电器,不懂用网银,甚至不懂如何在ATM机上取款……也许有些人没怎么上过学,平日里也甚少读书,工作量常常超出负荷却仍要强颜欢笑……

我只需要挖掘他们相对真实的一面就好,当然,如果是采访明星,就要做好一种“接受他们所给予的‘真实’”的思想准备,一般来讲,明星的“真实”总是掺杂了些许包装,就好比他们见人前总是要给脸蛋扑上厚厚的粉底,不愿那几颗沉淀的黑色素、几颗经年的痘印和几丝过早出现的皱纹曝光于世。这基本可以理解,甚至相当理解。

我明白,所以尽量不问得太犀利,也尽量尊重他们的隐私。即便遇到自己并不感冒的艺人,我也尽全力做到一个职业撰稿人的本分。

省时间一点地说,谁都不要为难谁,都是工作。

只不过,他们远远不能了解我的忧伤。

就像一壶酒,那么辣,又那么美

自由撰稿人的处境其实相当尴尬。

十年前,稿酬300元/千字,现如今大多数杂志仍是这个标准(有甚者千字100、200元)。物价飞涨的十年里,撰稿人的身价不涨,不涨便是降。而且800元起步、20%的个税也是醉了。更不用说现如今很多人对待文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尊重。

虽然人人都知道撰稿人的稀缺与重要性,却并没有多少人真正为这一群体着想过。而且,采访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间还要自己出路费,起早、贪黑,受到Dead Line的一再摧残,并且在稿件成型后还要忍受许多不专业、不讲道理的合作方的逼迫,进行非必要的删改,把一些原本具有深度的访问变成娱乐通稿。不改,难以向媒体交代;改吧,对自己又有所亏欠。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地改了。这就是现状。在一些只顾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明星面前,强势媒体也难免需要做足面子,更何况,整个行业都越来越像是一种“生意”。你懂的。

工作最密集的时候,一天出一篇稿,同一个下午采访两三个人也是有的。最快的一次约稿,是第二天一早采访,夜里才得到通知,结果第三天就要出稿。这明显是临时搬救兵。救场如救火。

但一些不靠谱的杂志也有让人头疼的时候。

杂志上市后,经常有媒体拖欠稿费,遇到糟糕的编辑,连基本查询都不帮你做,只能干等,等上一年半载是常有的事儿,甚至最终杂志倒闭不了了之这种事也不是没发生过。一些编辑也根本不会自觉反馈版面信息,有时撰稿人连一本实体杂志都得不到,还得自己上街去买,还落埋怨。

采访和写稿也是颇费心力的一件事。常常是,做完一个冗长的采访(大部分时间是在片场的漫长等待)之后,我仿佛被掏空一般,精疲力竭。

因此,轮到我做编辑时,我一定尽力照顾到合作的各方,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愿人家能够明白我的一番苦心。能够替撰稿人争取的利益,我也一定会努力争取。自己人不团结,就更说不过去了。

要谨记在撰稿人的前头还有两个字:自由。既要享受一定的自由,就要吃下常人得不到的苦头。

做撰稿人有时很痛,有时很过瘾。这就像一壶酒,喝下去那么辣,又那么美。

目录

序/有一种默契叫“我懂”

自序/献给所有拥有梦想的人们

张柏芝/我没有故意去勇敢

张亮/专注于现在,做一个随遇而安的人

白百何/明白了生活的真相,不跟自己较劲

黄晓明/成熟,就是看清了事物的本质,但不失望

吴秀波/希望60岁的时候去流浪

邓超/如果你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就可以了,这是最好的状态

李冰冰/不多解释,直接行动

冯绍峰/快乐就是不要让自己有那么多的不满足

闫妮/你不过就是一个人

范冰冰/有想不通的问题,把它放一放

陈坤/如果你的心告诉你现在还不是时候,那就不应该强求

王珞丹/好心情可以随时来,坏情绪随时走

田原/新鲜感和不确定感让人着迷

方大同/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事业成功的开始

杨幂/好的爱情让你的世界更宽广

张亚东/最享受的时刻,是回到家里坐下来一句话都不说的时候

赵又廷/除了自己内心的安定和强大,除了加倍努力,那些外部的东西不能帮到你

姚晨/做好分内的事,其他交给命运

吴亦凡/永远有更多的东西去体会、去学习

孙俪/够了,可以了

袁泉/时间会安排好一切

后记/就像一壶酒,那么辣,又那么美

感谢的话

序言

说实话,没有为谁写过序,有点无从下手,但真的也为小飞高兴。在他软磨硬泡之下只好勉为其难,但真不知道该怎么写既能保持姿态还不失格调。

时间真不禁过,认识小飞已经六年,初识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没记错的话,那应该是2010年夏天,我们相识在摄影师娟子的影棚,当时我还在《时装L’OFFICIEL》担任副主编,当天要拍摄刚刚蹿红的姚晨的封面。

当我知晓小飞是编辑约来采访姚晨的作者,就主动过去和他打招呼,那时候他还很腼腆,没有太多场面上的话,打了个招呼就各自忙碌去了,虽然没有太多交流,但他这个内向、略显稚嫩的文艺小青年却让我记住了。

杂志上市,文章写得精彩,姚晨本人对文章也是赞不绝口,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小飞第一次写时尚杂志的封面人物,《时装L’OFFICIEL》作为法国版权合作大刊,对于合作伙伴有非常高的要求,所以编辑当时选小飞来采访堪称一次尝试和冒险。而小飞则格外用心,认真准备,手写了满满四页纸的采访提纲,来应对他的“大刊处女采访秀”。

后来小飞就基本成为了《时装男士L’OFFICIELHoMMEs》和《时装L’OFFICIEL》的御用作者,由此缘分又持续撰写了很多炙手可热的明星、名人和艺术家。本书中自会看到小飞妙笔下的众星百态。

在2014年,各种偶然,小飞加入《时装男士L’OFFICIELHOMMES》担任专题总监,我们成了同事。此时的小飞已经羽翼丰满,今非昔比,几年的磨砺,无论是人脉还是文字能力和组织能力各方面都可谓游刃有余。

也许就是一种默契,小飞对于文字风格及专题定位的想法,恰好和我对于杂志的定位不谋而合,所以对于他策划的人物及专题我尽可能地给予足够的空间和信任。

在小飞担任专题总监的一年里,他带着团队操作做了几个成功的大专题,从畅销书、民谣、诗歌节做到音乐剧话题。让《时装男士L’OFFICIEL HOMMES》的人物和专题版块呈现出一种清新、自省的文艺味道。当下有些人认为“文艺”是一个贬义词,其实我觉得在一个物欲泛滥的时代还能胸怀“诗与远方”也是一种难得的情怀。

在2015年的一天,也是小飞《时装男士L’OFFICIELHOMMES》入职一年的时间点上。他突然来到我的办公室,貌似漫不经心地说道: “主编,我打算辞职了。”

……

小飞并不苛求真正“看透”一个人,何况通过一个采访就把一个陌生人“看透”也不现实。他跟明星对话。他需要正常、清醒地思考,要利用技巧、能力去执行一个职业撰稿人必须要完成的目的。  《时装男士L’OFFICIEL HOMMES》2016年2月刊再度邀请小飞为本刊在上海采访了封面明星孙俪。

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

闹归闹,他们在家里时很像知己,会跟对方聊理想,知道对方想做什么,并且会适时地互相鼓励。还有一个“挤牙膏”的细节,令我很感动:因为二人工作的缘故,作息时间经常对不上,因此,谁先回家,就为对方把牙膏提前挤好,这个小举动,就代表了一句“晚安”。

文字看似平淡无奇但又直指人心,小飞对待明星,就像我们每个人去了解一个新朋友的过程一样。只不过,“这个人’’未必会成为他的朋友。但撰稿人和明星之间的这种微妙的关系及对话,会让明星所展现出来的样貌更为独特,更加鲜活。

最后借用蔡康永的一句话:如果只看合乎自己口味的书,那你永远只能知道你已经知道的事。所以,有空看看小飞的《我只想和你谈谈人生》,来了解一下你不知道的事!

王韶辉

2016年3日6日

内容推荐

程小飞编著的《我只想和你谈谈人生》介绍了,大人物不好做,他们也是人。

他们一个个鲜活靓丽,光彩照人,要么是话题界的泰斗,要么是文艺青年的大神,要么风趣幽默,要么冷艳高贵,要么善于沟通,要么惜字如金,要么大摆腔调,要么亲民如己……

他们大多带着光环走向程小飞,而他偏偏要去看他们光环背后的平凡。

编辑推荐

倾听,是最好的方式,真正值得一读的明星书,透过光环,感悟人生,谁不曾尝过,等待、失望、和遗憾的苦味……

谁又不曾享受深夜的寂静,感受过每一丝清风的美好……《奔跑吧兄弟》等明星真人秀节目大火,这本程小飞编著的《我只想和你谈谈人生》,是一本来自纸面的明星真人秀。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明星的访谈。孙俪、邓超、吴亦凡等。每一个明星,都有自己的成长历程,经历过挫折痛苦,本书着重访问的是人生感悟,让读者更能受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