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本书记录了蒋光鼐追随孙中山先生,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抗日英雄,一生爱国爱民,追求民主进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走上与共产党合作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进而成为新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书中尤其突出描绘了在日寇侵华、国土沦陷的危急关头,蒋光鼐奋起抗日,率国民党十九路军孤军杀敌,在淞沪之战中为救国救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本书还详尽介绍了蒋光鼐在十年浩劫中的经历,以及晚年生活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地悠悠(我的父亲蒋光鼐)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庆渝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本书记录了蒋光鼐追随孙中山先生,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抗日英雄,一生爱国爱民,追求民主进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走上与共产党合作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进而成为新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书中尤其突出描绘了在日寇侵华、国土沦陷的危急关头,蒋光鼐奋起抗日,率国民党十九路军孤军杀敌,在淞沪之战中为救国救民作出的卓越贡献;本书还详尽介绍了蒋光鼐在十年浩劫中的经历,以及晚年生活情况。 内容推荐 本书由蒋光鼐之子蒋庆渝撰写。作者曾奔波于海内外等地的文史馆和图书馆查阅有关史料,并寻访亲历者详尽收集资料。 本书记录了蒋光鼐追随孙中山先生,由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抗日英雄,一生爱国爱民,追求民主进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毅然走上与共产党合作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进而成为新中国纺织工业部部长。此书许多有关蒋光鼐的史料为首次发表,弥足珍贵。 目录 第一章 从辛亥一兵到孙中山警卫团营长 一、家世渊源 二、投笔从戎 三、辛亥一兵 四、江西讨袁 五、流亡岁月 六、痛失良师 七、出任大总统警卫团营长
第二章 铁军儒将 一、讨陈东征 二、中山剿匪 三、单水口之战 四、北伐武昌 五、凯旋马回岭铁军扬名 六、宁汉分裂相煎何急
第三章 碧血干戈统一梦 一、重建十一军回师广东 二、以德治军驻防北海 三、拥护中央为统一而战 四、保卫广州花县血战 五、粤边告急北流喋血 六、衡阳大捷痛失良将
第四章 血戮中原 一、统领十九路飞兵克济南 二、挥戈鲁豫新郑哀思 三、统一梦断赤城西 四、霏霏暮雨意蔼蔼晚霞情
第五章 “一·二八"淞沪抗战 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方针 二、十九路军的抗战决心 三、一月二十八日午夜的枪声 四、从闸北巷战到死守吴淞 五、被绑住手脚的战斗 六、第五军参战 七、第三任日酋“中央突破”计划的破产 八、从孤军奋战到全线撤退 九、心力憔悴擐甲哀鸣 十、被歪曲的历史
第六章 “红荔黄蕉是吾乡" 一、悠悠故乡情耿耿赤子心 二、己立立人 三、筹建虎门医院 四、还愿六榕寺
第七章 闽变 一、激流勇退却欲罢不能 二、无奈的抉择 三、修明政治建设模范省 四、矛盾重重的“闽变”前夕 五、知不可为而为之 六、孤立无援昙花一现的“福建人民政府” 七、附记
第八章 抗战岁月 一、无官一身轻 二、回国参战 三、痛哭暮雨 四、香港沦陷 五、逃难 六、胜利光复
第九章 西山夕照 一、北上 二、血夜嘶声 三、部长生涯 四、送子参军 五、又是月圆时
第十章 念天地之悠悠 一、红色风暴 二、上海求医 三、我和父亲在一起 四、叮咛 五、独怆然而涕下 六、永别 七、后记
附录一 蒋光鼐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蒋光鼐诗文选 2-01 七律:悼朱执信(1920) 2-02 五绝:肇庆夜饮即席赠真如、向华(1925) 2-03 武昌围城之役经过概要(1928年) 2-04 旅长张公行状(1930年) 2-05 挽旅长张世德联(1930年8月) 2-06 祭旅长张世德诔文(1930年8月) 2-07 悼十八团团长蒋光鲁联(1930年8月) 2-08 筹办虎门医院募捐小启(1930年12月) 2-09 致粤某要人密电(1931年6月26日) 2-10 在十九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1932年) 2-11 “一·二八”淞沪抗战密令、通电、文件选(1932年) 2-12 1932年1月29日致粤后方电 2-13 复沪救国团体电(1932年5月7日) 2-14 为苏州淞沪抗战阵亡将士追悼大会所题挽联(1932) 2-15 七律:寄真如、孝悃、贤初诸君(1932) 2-16 1932年9月20日对福州各界代表和记者就职讲话(1932) 2-17 《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序(1932年) 2-18 福建民国日报元旦增刊题词(1933年元旦) 2-19 普及识字教育委员会成立大会致辞(1933年2月20日) 2-20 挽方纬(1932年) 2-21 七绝:登文远台(1933年) 2-22 题广州十九路军陵园先烈纪念馆(1933年) 2-23 挽孙中山联(1933年1月1日) 2-24 反对与日妥协通电(1933年) 2-25 军纪良窳关系军队存亡十九路军补充师成立典礼讲话(1933年8月1日) 2-26 对福建省自治训练所学员训话(1933年8月26日) 2-27 团结、互信、刻苦出席欢迎筹开省代表大会专员蒋憬然大会演词(1933年8月29日) 2-28 政府应以不离群众为原则福建省府会议上关于省防治安的报告(1933年9月4日) 2-29 筹办虎门医院征信录弁言(1933年) 2-30 五律:韶关十里亭(1942年) 2-31 抗战建国六周年纪念《中山日报>(韶关版)1943.7.7 2-32 发挥精神力量《中山日报》(韶关版)1944.3.12 2-33 题上沙乐安亭联(1946年) 2-34 七律:和陈真如(1946年) 2-35 七律:答陈真如《赠别蒋憬然》(1947年) 2-36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发言(1949.9.25) 2-37 十九路军淞沪抗战回忆(1962.1.28) 2-38 对“十九路军与福建事变”的补充(1964年) 2-39 七律:上海怀旧(1967年)
附录三 蒋光鼐珍藏名家字画 陈白沙钱宝 何绍基苏长春 王铎声杨千里 区大原居正 邓尔雅 徐悲鸿柳亚子 鲍少游 梁鼎铭 陈铭枢 香韩屏陈济棠 汪蓉叶宝仑
编者后记 试读章节 二、中山剿匪 1925年6月1 1日,直辖县中山的横档乡发生了一起震惊全省的大惨案。中山县第九区最为凶残的匪帮“汉明”在英国浅水炮舰“罗便号”的炮火配合下,首领梁金敖、林才亲率所部匪军,对横档乡进行抢劫和焚烧,打死、打伤和抓走的有一百多人。 如果这仅仅是一桩匪案,倒也单纯,但是梁、林二匪在案发前已由驻防中山的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吴泽理所收编,委梁为第二统领,林为第二帮统。所以这是一桩由军人勾结外国军队共同作案的案件,而且案发后林才还不知羞耻地以第二帮统自居,在《现象报》上刊载启事,直认不讳;第三警备司令吴泽理也承认此案为其部下所为,但对此胡作非为却不作任何惩处;中山县县长卢家驹,则有意隐瞒案情,迟迟不向省里报告,使惨案一直得不到查处。 鉴于横档乡案情节重大,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和广东省农民协会一再函请国民政府严厉查办。7月中旬,农民部部长廖仲恺为此致函国民政府,请“迅速向英国领事提出严重抗议,以维国体;一面令行军事部刻日解散匪军,严缉著匪林才等归案惩办。” 此案惊动了国民党中央。7月20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决定,组织一个调查委员会,由军事委员会派得力军队随同前往中山调查,相机处理。 这就是父亲受命率部赴广东中山县剿匪,并查处横档乡惨案的背景。与此同时,原驻军吴泽理部也接到了调防广九路石滩站的命令。 8月12日,父亲率领所部两个营乘船抵达中山,由于吴泽理部仍未开拔,父亲的第二团未即时登岸,而是泊于石歧长洲一带。这时,各界团体闻讯纷纷赶来向父亲控诉吴部罪状,请求解散吴泽理部。 8月14日,父亲得到情报说,吴泽理在广州已派员将数干元开拔费带回中山,所部将于16日晚开拔。于是就放出消息,说将率领一营多部队前往黄梁都一带剿匪,仅留下少数部队看守船只。然后真的率领部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吴部闻第二团主力已经开拔,十分安心,在15日晚准备了几艘民船,泊在隆都码头,并通知该部差遣舰新江、伏涛等三艘轮船准备开拔。 不料,8月16日晨5时,父亲突然率部由黄梁都回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头把县城里的吴泽理部驻地包围缴械,将兵匪一家为祸中山的吴泽理部一举扫除。 战斗结束后,父亲立即发出安民布告说:“……该警备司令所部媚外勾匪,蛊毒同胞,天日为昏。现已派队将该部缴械解散。凡我父老昆季,须知该部实为包庇盗匪渊薮,本团此举实为整饬国家军纪,及保障中山县人民生命财产起见,祸原既除,匪氛可戢。” 当日,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也发出宣言,全文如下: 夫军队所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维持地方治安,关系至为重要。我邑自建国粤军第三警备司令吴泽理驻防以来,常离职守,任用参谋长李朝彦、参谋兼补充营长李维汉,对于地方,毫无保护实力。且收编匪党梁金敖、林才等,籍军队之美名,行劫掠之举动,四出招摇,骚扰地方,焚烧横档乡,惨杀农民。且暗设机关,私铸军械银毫,包烟庇赌。近则私运粮食出口,接济外人,无恶不作。此等败类军队,简直是反革命派。经于本月十六号晨刻,由建国粤军第一师部,将吴泽理部军队悉数缴械解散。现在地方如常安靖,且第一师部军队,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诚恐各界未明真相,特此宣言,务望我亲爱之同胞,即日照常营业,幸勿自相惊恐,是为至要。 布告和宣言一出,全邑欢腾,标语满街,各团体烹羊载酒慰劳者络绎不绝。为报告事件经过和处理收缴的枪械,父亲在8月17日召集全邑各团体代表在崇义祠开会。 参加会的有县党部和各界30多个团体。下午1时,父亲不带卫兵,从容与会,独自一人来到会场,充分表现出送枪的诚意,得到与会人员的赞许。大会由老绅士刘浣坡主持。父亲首先起立发言,他潇洒幽默地说:“昨日拂晓,因收缴第三警备司令所部枪械,致扰各位清梦,甚为抱歉。此次缴械主动者,全出人民。敝团与吴司令个人并无私怨,不过以武力奉行公意而已。我们第一师军队是由邓仲元师长组织起来的,一向所干的都是革命事业,故有昨日缴械之举。盖此事有两种重大意义:第一是武力与人民结合。所有动作,皆依人民意思,以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一洗向来军阀但图私利不干公事的积习;第二是革命须用非常手段。即如横档乡一案,若非以这种手段解决,则何日能办?现在解散已完,所得枪械三百杆,敝团不欲留为自己扩张势力之用,特扫数送与中山人民,务请大众悉心讨论保管及运用方法,以免散失,而防流弊。” P25-27 序言 六十年代初,我就听说文史单位一再要求父亲写个自传,后来我也在信里询问过父亲进展如何。但他总是回答说心情欠佳,还未动笔,直到辞世。 子女给自己父亲写传,并非最恰当的选择。亲情、偏见常常会影响记述的客观和公正。特别是像我这样的情形。在我出生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走过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岁月,而当我长大成人之际,历史环境又使父亲对旧事不愿多谈。 1970年,当我从一个大学教师成为一个农场工人之后,一种十分单纯的、想更多了解自己前辈的欲望,使我开始了搜集与父亲生平经历有关资料的工作。在父亲去世将近十年之后,我第一篇有关父亲的文章“‘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蒋光鼐将军”,发表在1986年第二期《纵横》杂志;1987年《民国春秋》第六期又发表了我的另一篇短文:“从辛亥一兵到孙中山警卫团营长——记先父蒋光鼐早期革命活动”。 从那时开始至今,又将近二十年过去了,上述两篇文章的资料反复出现在不同作者所写的我父亲的传记里,我也陆续完成了记述父亲征战生涯的短文“铁军儒将”、“碧血干戈统一梦”;发表了“蒋光鼐与福建事变”(《北京政协》1993年第二期)、“虎门医院筹建纪实”、“张景陶回忆蒋光鼐”(《东莞文史》第三十二期)等数篇有关文章。 二十年来,鉴于接触资料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使我对一些史实能有机会重作分析与思考。尽管我始终不满足所掌握的史料,但是岁月催人,时不我待。我有一种要将手中这些散乱资料作一次归纳的急迫感,好留给家族后人,也以告慰在天的父母。 后记 六八年翘哥被打成反革命,六九年国哥锒铛入狱,七○年我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六八年定粤妹妹发配到解放军农场劳改,后定为反动学生,集中沙城改造思想。其间妈妈多次因心脏病突发送医院抢救。妹妹定穗七。年分配到张家口种子站,每天拉着大粪车颠簸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上。自此,父亲去世三年之后,我们家就已经沦落到社会最低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