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透半边天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几乎成了老少咸宜的国民电影。许多年轻的孩子看了这部电影拼命讨论,因为那正反映了他们对爱情的冲动与憧憬;许多年长的男女则放在心里回味,因为那似乎是我们都曾有过的回忆。
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有一个潜意识的投射效应。原本功课不好、调皮捣蛋的男主角,为了爱情变成一个考上名校的高才生;而原本面无表情、做事严肃的模范生女主角,却因为爱情而变成一个愿意犯错、开怀大笑的可爱女生。
心理学上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两极”(两种极端相异的特质)。拿个常见的例子来i兑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自卑的,有时又觉得是自傲的。也许这部电影挑起的,正是爱情所蕴藏的那种动力——能激发人的内在潜能,从原本的样子,成为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处事圆融、行事得体,是师长眼里的乖宝宝。不只朋友们佩服她,连我们的妈妈都公认她是“一定会带人向上的必交朋友”。
十多年前,她在网络上认识并爱上一个完全不同于她的男人——也就是她现在的先生。男人在人前显得狂妄自大,老是挑着眉看人,却深深地吸引了她。
我朋友的穿着原本都是简单、干净、舒服的风格,一如她一向给人的感觉。但她先生说,这样的她是被灰尘蒙住的钻石,鼓励她尝试与突破。于是,她穿上能露出雪白肌肤的服装,戴上能衬托细长脖子的饰品,从一个大家眼中的清纯邻家女孩,逐渐展现出她艳丽的一面,变得时尚、有品味。
朋友们都不得不承认,当她和她那狂妄自大的先生站在一起时,两人的确显得出色而登对,但是她的父母却不这么想。当她第一次染发的时候,简直快要把她妈妈给气疯了。
因此,这段恋情完全不被人看好。大家都觉得,即使外表登对,也根本是两个“个性不合”的人!
“不要因为爱情,就忘记你自己是谁。”她那极力反对的父母如是说。
可我的朋友,却连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都还没搞清楚。
在心理学中,“寻找我是谁”的这个任务,是生命中必经的阶段。有心理学家认为,这段寻找从我们大约十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任务。
有些人可能很快就摸索到答案,有些人则可能一辈子都在寻找。而这个过程,往往是透过自我的“觉察”得来的:透过省察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情感、自己的心,我们逐渐和内在真实的自我靠近。
而我认为,“爱情”正是一个开启自我探索的最好机会,因为爱情总是那么强烈地冲击情绪,常常免不了要同时面临片刻相聚的美好与分离的忧伤,这种时而美丽、时而缺憾的起伏,往往激发出人们内在最真实的一面,也帮助人们体会,内在那个原本自己不认识的特质。
就像我这位朋友,她妈妈说艳丽的她其实不是她,男人却说那艳丽的她才是最真的她;她妈妈又说,她是谈恋爱所以被带坏了,男人却说她是谈恋爱所以成熟了……有好长的一段时间,她几乎无法分辨什么是对的以及怎样才是最真实的自己。P12-15
作者序:重新经营你的爱与人生
春 透过相遇相知,才能看见最真的自己
01.双人床上的六个影子
02.爱就像季节慢慢变化着,这样也无妨
03.选择多了,却不会带来更多的幸福
04.别让“有缘无分”,成为你害怕失去的借口
05.幸福,要从爱自己做起
06.与人分享,也是爱情的一部分
07.真正的相爱,不会从悲哀开始
08.缺角的幸福,也是一种幸福
夏 爱情里的磨合与冲突,都是相知相守出的考题
01.挫败感,让人成了爱情逃兵
02.从“我们”到“我”,爱情悄悄换季
03.两性间的差异,其实是审视爱情的一把尺
04.在冲突里“不退让”,反而能让两颗心更靠近
05.爱情与面包的完美比例
06.情人眼里,不能没有沙
07.用对的方式表达爱,别让爱互相伤害
08.诉说与倾听,是爱情的特效药
秋 若即若离之间,放不放手都是最好的选择
01.爱情的第一片落叶,不是“争吵”而是“懒得吵”
02.接受自己的阴暗面,爱才会完整
03.“若即若离”不等于“永远分离”
04.当爱变成了习惯,是很有杀伤力的
05.捆绑身边的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
06.打开“情绪性记忆”的抽屉,让爱重生
07.女人的皱纹不怕长在脸上,怕刻在心上
08.“只能同甘,不能共苦”的“恩爱夫妻“
09.明白不能失去什么,生命的价值才在爱中出现
冬 在爱情里每阵亡一次,你就重生一回
01.当你的心绑架了大脑,究竟谁才是受害者﹖
02.全然体验爱情的幻灭,也是自我疗愈的过程
03.你的伤痛不是因为失去某个人,而是失去了自己
04.爱情的难题是:一个人变了,另一个人却不愿意改变
05.真正的痊愈,从处理过去的伤痛开始
06.爱情往往暗藏着求生的本能
07.失恋,也是一种力量
08.悲伤是身体的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09.允许爱情进入冬眠,让它走往该去的方向
10.等待,也得设个停损点
身为一个心理工作者,我有幸参与许多人的生命故事,体会他们人生中最爱、最痛、最深刻的经验,并感受人生百态。
身为一个女人,我有幸经历爱情中的高低起伏,在十年的爱与婚姻磨合当中,不断重省“爱”对生命的意义。
于是,我重新温习脑袋中那些来自过去尚未整理的思绪和记忆,那些来自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们中,令我印象最深、也最动容的部分,并记录下这些对爱情具有独特意义的片段。同时,也邀请你一同整理那属于爱情的苦涩与美好,那存放于心灵深处许久的记忆。
如果要问,爱情是美好还是苦涩?我想,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因为情感就像四季的变换一样,即使在美丽的春天也有春雨,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温暖的太阳。不管你的爱情正处于哪个季节,相信你和我的感受一样,都认同爱情的历程总是交织着喜怒、冷暖。这本书的内容,便是捕捉情感中这些令人感受深刻的片段,从中认识、觉察、体会,何谓真正的自我。
春天象征爱情的开始,虽然充满温暖与美好,却仍面临“相爱”中不可避免的各种问题。爱情虽然唤醒我们最真、最单纯的感受,却也会发现自己那些敢爱和不敢爱的时刻。最终我们体会到,爱情的春天,原来是一个透过相遇,来帮助我们看见内在自我的季节。
夏天象征爱情的冲突,我们发现即使两人再怎么相爱,仍不免因为相处而发生各种关系中的“撞击”。在那些难解的爱情习题背后,原来受到许多连自己都尚未认识的感受所牵引。最终我们体会到,爱情的夏天,是一个透过差异,来帮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的季节。也许,在这些认识中,你会更清楚究竟该不该,以及如何和眼前这个人继续走下去。
秋天象征爱情的若即若离,虽然令人感到惆怅,却似乎是一段在关系中难以避免的历程,而这原来可能来自我们心里未曾过去的瓶颈——也许是依稀记得的童年往事,也许是年少时期曾经受过的伤害……最终我们体会到,爱情的无法捉摸,正是要促使我们去面对自己,并好好摆放那颗心。
冬天象征爱情的分离,虽然在相爱时,我们都难以想象爱的远去,但当它终究来临,却还是得学习处理那内心的复杂感受,留下好的回忆与学习,转换成前行的动力,消化不堪的伤痛与过去,发现其实这具有独特的生命意义。最终我们体会到,爱情的冬天,原来是透过此刻的分离,来疗愈过去的自己,然后开启新的人生与爱情,甚至是更长远的关系。
也许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存放着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许每个人的性格,都来自一个记忆鲜明的背景。期待透过这些爱情四季变换的故事,我们都有机会重新一层一层地去了解自己性格背后的那颗心。
或许,会产生一些共鸣,接着回头思考原来,我也是这样在爱里生活着。然后,不管现在的你,是处于爱情的春、夏、秋、冬,还是正体验爱情的难舍、爱情的炙热、爱情的惆怅、爱情的失落……我都希望,透过这本书,能让你更踏实地走下去。因为,这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会发生的事。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问世,最大的推手是用心的编辑群。没有团队的讨论与回馈,这么棒的点子不会诞生,这本书也不会被赋予如此深刻的灵魂。这第一次的合作,我真的收获甚多。
另外,要感谢在我求学背景中,几乎己被淡忘的中文系训练。我犹记得成大风凰花开时,和大学同窗在系馆成功湖畔的合影,那年的文学奖、那年的剧展,是我们共同的回忆。也因为过去那些文字和语言的训练,我开始在心理工作中找一个不同的自己。
最后,要谢谢最近出现在我周围的几位前辈。虽然他们的年纪都比我大,但我还是好想称呼他们为天使,因为他们总能告诉我最真的话,让我更清楚前行的方向。
谢谢我的家人,让我有回忆、有故事。
谢谢所有让我参与你生命中深刻记忆的人,你们的回忆与故事将更深刻地触动我们,在这爱情四季的变换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许皓宜编著的《在爱情的四季里你依然可以做自己》是一本深入浅出、叙事生动的恋爱心理学读本。有人说,当爱说出口的那一瞬间,爱已成稍纵即逝的碎片……爱情的确就像四季更迭,不会永远停留在某一段处境里。然而大多数人,对季节的流变习以为常,但对爱情冀望的依然是永远的幸福与甜蜜。恋人、夫妻之间的相处,难免磨合、冲突、觉得委屈,甚至感到若即若离的难受,或相处不来而分手……如果你对爱情有这样的体会与认知,能够接受恋情的多变性,那么,你必然可以像一名情感园丁一样,处理自己的冲动,耕耘自己的怒气,因为你知道,每个人在感情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其来有自,可能是童年时期受过的创伤、成长过程中未完成的遗憾,或是内心的伤痕与需求没有得到适时抚慰。
作者许皓宜在《在爱情的四季里你依然可以做自己》中,将透过故事的分享与专业的心理学剖析与提点,不管现在的你,是处于爱情的春、夏、秋、冬,正体验爱情的难捨、爱情的炙热、爱情的惆怅、爱情的失落……你都能透过这本书,让自己更踏实地走下去。当一段感情正在质变时,不妨把它当作是一趟四季之旅,不要执著一定要停在什麽样的节令裡,不要有任何的强迫力,不要给自己设计太多的镣铐与框架,接受它的无常与变化吧!如此一来,在捉摸不定的爱情季节裡,你依然能够充分欣赏这趟旅程之美,拥有做自己的快乐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