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县长升迁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姬晓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蜘蛛网般密植的红血丝在刘忻县长的眼珠子上静静地编织起足有半个多月,却依然没有消退的迹象,而黑亮浓密的头发又凑起了热闹,以每次笔帽般大小的面积开始脱落,甚至明目张胆地和主人闹起了别扭。平素,在上班的奥迪A4专车上,刘县长总是忙里偷闲地拿出犀牛角梳子来管理这群浓密的头发,叫它们始终保持着一丝不苟的俯首听命模样。但是闹起别扭的头发们,就不再像过去那样任凭他在任何位置上的摆放也无怨无悔了,这些看起来细软的家伙们仿佛是有组织地和他斗争,奋力地与犀牛角梳子挣扎,拿出一副你是县长不怕你、看谁离不开谁的泼皮相。犀牛角梳子在和软塌塌的头发较量中,也真像犀牛一样勇猛顽强有些不识好歹地去战斗,可结果呢就对不起啦!看似战败的头发们干脆躺在梳子上不下来,完全和县长智慧的脑袋脱离了关系。当然,它们之间的战争对于作为主人的县长刘忻来说才无暇顾及呢,他顶多把那些逃脱的头发,迅速地从梳子上捋下,随意扔到汽车里、办公室的地板上,交给司机、通信员去收拾。

这一两天里,犀牛角梳子不再耀武扬威了,因为刘忻县长把梳子装在衣袋里没有强行指挥梳子去动武。而头发们当然不知道日理万机的县长忙碌得昏天黑地,它们仿佛是受到经常在县政府门口上访的那些群众的鼓励和感染,不仅我行我素继续脱离且大有变本加厉之势,它们更加成群结队地脱离了县长的脑袋。即便是那些残留者们似乎也受到了鼓舞,再不愿意按部就班地呆在一个地方,而是张牙舞爪跳跃着去串联,好似因为梳子的级别太低则爱搭不理的,专等县长亲自来谈判,要给它们落实一定的待遇,比如满足涂抹进口高级护发素、生发精,或者是为了舒服而叫县长减少染发次数等等方才罢休。

头发们是一厢情愿地瞎胡闹,它们压根不知道工作繁忙的刘县长在这段时间脸都拉长了,脑袋似乎都小了一号。谁都知道,一个人连自己的脑袋都顾不了的时候,那是出了大事,别说管理属于脑袋部件的头发们啦,就是它们全部掉光,也没有人理它们!不过,刘县长的圆脸吊长、脑袋缩小的变化以及头发们大规模脱离脑袋的上访行动,被贤惠的刘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只是不敢去轻易招惹它们,而当头发们越来越多、肆无忌惮地脱落到枕头上时,刘夫人终于知道这不只是简单地和主人闹不团结的问题而是它们要搞政变。于是,当在那个一绺足有二十几根头发集中懒散地躺在刘忻的枕头上昏昏大睡的早晨,她再也沉不住了气,拎起这些闹事的家伙给坐在马桶上的刘县长上课,说了一二三四条理由,系统地证明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正忙于痛快地排泄的刘忻对此有点不屑一顾,戏谑地连说真是妇人之见,在当今这个各种资源大开发、各类人才大流动的时代里,又有多少头发愿意长久地留在男人的头上呢?不是有句老话说,好山不长草,好头不长毛嘛!噎得妻子一时语塞。

其实,和当今社会上众多秃顶先生们一样,刘县长的头发日益见少不是身体哪个部件出了问题,而是和这些天连续繁忙又棘手的工作有直接的关系。说繁忙,那是指这些天接二连三地从省里到市里不停地下到县里来了大批的领导,所有的都需要认真接待;说棘手,那是这些来的客人不是过去那种进行一般性的工作检查,都是处理非正常死人一类的安全事故。这年头,啥事都能摆平,唯独就是这些死人的事情麻缠!只要属于安全事故这类非正常死亡的事情,哪怕只是死了区区一人,也要在规定时间里逐级上报,能花上二三十万元安抚好死者家属,把事情处理得消停了,真是领导们修来的好造化。

这天晚上,刘忻代表县委、县政府在山梁县招待所设晚宴招待市里下来的一个精神文明考评团,这是在连续半个多月里正式接待的第二十五批客人。本来,像精神文明考评团这类部门的客人不属于他的接待范畴,因县委书记董波在省委党校青干班学习,作为县委副书记兼任县长的他,自然要礼节性地出席接待活动以及座谈会、应酬等事宜。这般官样文章,大凡各级官场中人都知道明白一二三四,其中的游戏规则对于好多领导来说玩起来更是轻车熟路。大家知道,在每项工作检查评比中,除了汇报材料要写得精彩,念起来朗朗上口以外,当地领导对于检查组的热情态度,也在人情分的考评打分中占着极大的比例。所以,聪明的接待者在上级例行工作检查之外,一般都会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作好陪同和工作汇报上,只要有时间都要亲自陪同检查、亲自认真汇报,竭尽全力地表现出谦虚认真、看得起上级的态度,在无声中体现出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在细微之处抬举每个检查团成员。离开会议室走到宴会厅时,领导的态度更要和蔼可亲,在谈笑风生中觥筹交错,然后放下一县之长的架子,跟大家开着玩笑,讲一些半荤半素的笑话段子。如此热闹的气氛中,考评的结果也已深深印在大家的心中了,答案不消说谁也明白是优秀。所以,作为官场“老江湖”的刘忻自然深谙此道,只要能抽出丁点的时间,他总是身体力行,无论省里市里哪个行业的考评团、检查组,只要属于政府这边接待的单位和部门,肯定是要亲自出席陪同接待,即使一下子来了几个检查团令他在时间安排上发生冲突,也要尽可能地按照官位的大小、部门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合理安排,然后像那些演艺界的人物,走穴般地陪同这家下乡检查,参加那家的汇报会,等到了招待宴会时,成了串台小姐,发挥他的好酒量和好口才,到这桌给大家敬几杯酒,走那桌讲几个笑话和段子,彼此沟通感情拉近距离。仅此一举,便在上上下下、方方面面,赢得平易近人的好口碑。

官员的好坏名声都是用自己的行动换取的。一掷千金的官员身边经常围绕着的是款爷,自然傍大款的名声落到了身上;有事没事偷偷摸摸地和下属谈天说地,喜欢明示或者暗示许愿的官员,不用查也知道在拍卖乌纱帽。坏官员太多了,老百姓对于好官员的标准就降低了,宽容度也大了。在县里,只要看到书记、县长能经常深入到基层,了解民生民情、体察百姓疾苦,甚至和群众一起掉泪,干了本属于自己本分的工作,人们便普遍认为来了一个平民县长,更是老百姓贴心人。如果再能合出身子干点事情,评价更好。前年,刘忻带着县财政局的几位部下到市里要经费,工作汇报完后请市财政局的领导在市里最好的九州红大酒店设宴。P3-5

后记

当年 我的陕北同乡、著名作家柳青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倡导黄土高坡上要大栽苹果发展产业。还在上中学的我对产业化的概念懵里懵懂,倒是对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里集体农庄堆成山一般的苹果充满了渴望。但在当时的现实中,我和大多数国人们,对能吃上苹果却是一种“望梅止渴”般的奢望。

参加工作后的近30年里 由于工作性质与“三农”有密切的关联,自然便目睹了农民因发展短期产业获得一点效益后的欢呼雀跃,也更多地看到了这些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朋友,听着基层政府干部的鼓噪 带着要在黄土地里“刨个大金娃娃”的豪情投入到产业化建设里,却惨遭失败的沮丧和无奈。

我曾多次扳起指头,回味着亲历过的各种农业产业化进程,从种植苹果、发展烤烟到红枣西移、蔬菜大棚……算算有数十种之多。当年柳青老人倡导的苹果产业,因黄土高原的干旱缺水 加之品种老化、果子品质差等原因很快萎缩,以至于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出现了苹果混在土豆里售卖的尴尬事情;10年前,一位农民朋友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将自己千辛万苦搞工程赚得的几百万元资金投资在毛乌素沙漠的几百亩荒地里,建起高标准蔬菜大棚并引进以色列滴灌设备,办起一座现代化的大漠蔬菜公司,曾吸引过包括数位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各界人士视察。看着毛乌素沙漠里现代农业的迅猛发展,受到感染的我也冲动地叫嚣着绿色无公害蔬菜时代在毛乌素沙漠已经到来,于是写了几篇鼓吹文章(包括一篇《大漠蔬菜进北京》)。然而 不幸的是,该公司仅仅红火了短短三四年就悄无声息地倒闭了,更为惨烈的是,这位农民也因欠下巨额外债躲到外地,至今杳无音信。

反思那些失败的产业 差不多都与一些领导主张、基层政府号召、乡村干部强力执行脱不了干系。为何有领导支持、有专家论证、有资金投入、有政策扶助的产业却屡遭失败的命运呢?答案是:领导主张的产业化,往往是急功近利、过多地考虑了他们的政绩;而农民自己发展并取得成功的产业,却是紧密地围绕着“赚钱第一位”目标,根据市场的需求自主培育起来的,并经受着市场经济的风雨洗礼。

看着那么多的农民朋友,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不停地折腾,心痛着的我,就产生了用文学的形式反映产业化的想法,但一时无从下手。

2007年,我有幸到南半球旅行。那时,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在和煦的海风吹拂下 沿着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飞来飞去十多天 所到之处我总被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碧水黄沙式的美丽风光所陶醉着,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也可看到,澳洲奶牛、美丽奴羊和袋鼠等这些家养的、野生的动物们,散懒放松舒适的生存状态。这一切,无不勾起我对国内一些动物生存恶况的联想:囚在铁笼里机械地下蛋而一生无法展翅的母鸡,浑身戴着铁甲、嘴上套着笼头、日夜从伤口里流淌胆汁到死的黑熊……

回国后不久,央视播出了北方某市奶农含泪贱卖的近十万头奶牛惨遭宰杀的新闻,看着那些还处在泌奶期的奶牛被牛贩子收购并送进屠宰场时,我的心如天崩地裂般受到了震撼,像一把尖刀刺在了心头。真的不解啊,动物世界也有高贵与贫贱之分,幸福与苦难之别!

此时,我产生了强烈地创作冲动,一挥而就写出了几万字的《澳洲买回一群牛》,故事情节相对简单,除了奶牛几乎没有雌性角色。后来,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又加入了产业化的内容,加之是官场小说且通篇贯穿着主人公刘县长的升迁轨迹,同时为了能在图书发行后取得“书产业”的效益,就改成了《县长升迁记》。

在当今茂密的“作家林子”里,知道自己是几斤几两的我,从不敢化作一只老鸟栖息在那片不属于我的林子里。我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掌握着组词造句技能的一般手艺人,竭力用所认识的三千个左右的汉字,努力编织着比较好听的故事。我永远懂得,一本没有故事的小说无疑是一本天书,而仅有故事没有思想的小说则是故事会,既有思想又有故事的小说才算得上有意思,才能赢得读者朋友的喜爱和社会的认可。为此,我努力着,如果能做到的话,则心满意足矣!

有了以上创作杂感,读者诸君自然不难理解下面的慎重声明:

故事纯属虚构,诸君轻松阅读,如有情节雷同,实属有缘巧合,对号入座无聊,自寻烦恼伤身。

姬晓东

2010年5月22日夜

目录

一、县长脱发

二、出国散心

三、空中噩梦

四、安全事故

五、美丽南半球

六、乔治牧场

七、引进澳洲牛

八、得胜回营

九、奶牛机构

十、村村进澳牛

十一、全民迎澳牛

十二.县长下乡

十三、秧歌词与产业化

十四、“三干会”

十五、牛舍评审会

十六、记者晚宴

十七、引资出变故

十八、醉翁之意不在酒

十九、牛舍招标

二十、改造招待所

二十一、盛大仪式迎澳牛

二十二、阎老汉的风光

二十三、澳牛进村

二十四、阎老汉的故事

二十五、环保的澳牛

二十六、收奶站

二十七、舆论造势

二十八、市委书记视察

二十九、两张字画

三十、商人田地

三十一、如愿升迂

三十二、奶牛急煞人

三十三、奶牛配种

三十四、牛场调研

三十五、澳牛戴奶罩

三十六,奶牛上访

三十七、市场的无形之手

三十八、工资换奶票

三十九、小牛添堵

四十、归宿屠宰场

尾声 路在何方

后记 产业化心痛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的官场小说。山梁县县长刘忻到澳大利亚旅游被澳洲奶牛吸引,他一拍板花费三千万元引进千头奶牛,来作为县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和自己升迁的筹码。谁料,村村进奶牛工程的产业化效果很不明显,着急的刘忻县长一方面组织新闻采访团大造舆论、以赢得市委书记赏识的同时,一方面给奶牛戴眼镜、戴奶罩、听音乐,引发出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而来自省城的商人田地看穿刘忻急功近利想谋取政治资本的空当,打着投资办大型养牛场的幌子,投机取巧地套取了山梁县大片的黄金地皮,办起了狩猎场。

当山梁县的奶牛产业宣告完全失败,成群结队的大批奶牛们泪涟涟地被送进屠宰场宰杀时,善良的奶农们方才发现,那个引进奶牛的县长早已被提拔到外县做了县委书记……

编辑推荐

本书责任编辑,曾编辑过畅销小说《大宅门》《驻京办主任》等作品的作家出版社的副编审王宝生称,该书是“一部具有黑色幽默的官场小说”。

《县长升迁记》讲述了山梁县县长刘忻为了升迁制造出一系列颇有滑稽意味的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