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明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刘晓峰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明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编著者杜尚侠等。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内容推荐

《清明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编著者杜尚侠等。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今天海内外中国人的节日生活中,清明节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是扫墓祭祖,追怀祖先。而这一节俗和中国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相连。

《清明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文化品格、墓祭习俗、节日文化等内容。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清明节的由来/1

清明节名称的由来/1

清明节——中国人生活智慧的宝贵结晶/5

第二章 从寒食到清明/11

寒食节的起源/11

寒食节的流行/17

寒食的奇特节俗/23

从寒食到清明/31

第三章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39

孝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39

中国人的祖先崇拜/44

清明节的文化品格/52

第四章 清明节与墓祭习俗/55

扫基/55

纸钱/64

当代民众生活中的清明节/69

第五章 清明节的节日文化/73

踏青野游与插柳戴柳/74

风筝、秋千与其他/80

节食/88

第六章 历史上的清明节/91

1937年民族扫墓/91

第七章 清明艺文志/101

清明的桃花/101

苏东坡黄州寒诗帖/107

第八章 清明节——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111

清明节与民族文化/114

站到未来看清明节/116

试读章节

说到寒食节真正的起源,发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其中一条我认为是和古人的星辰信仰有关。按照古代中国人的观念,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州郡是有对应关系的,古人对此称为“分野说”。寒食节的产生与天空中的参星和大火星有密切关系。大火星在古代又称龙星,春天出现于东方。又名心星、商星。山西古称晋,这个地方古代是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地。历史记载叔虞得到这块封地非常偶然。据说,周成王当年灭掉唐国后,剪了一枚桐叶,递给武王少子叔虞说,把这个封给你吧。于是大臣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选了一个日子把唐地封给叔虞,即今山西太原、晋阳一代。

按照分野说,与山西相对应的星辰,是主水的参星。而关于主水的参星,有一个著名的传说。《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从前古帝高辛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做阙伯,一个叫做实沉。这两个孩子相互合不来,见面总是打架。后来高辛氏就把阙伯迁到商丘,主管辰星,把实沉迁到大夏,主管参星;并让它们永世不相见。因此说主水的参星和主火的商星,是水火不相容的仇敌。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天文学上,辰与参两星因为位置上的关系,不会同时出现在天上。

既然参星为晋之守护星,又与大火星有互不相容的关系,所以,在大火星发生变动的时候,晋地的人做出的反应,是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的。当大火星入春一天天变盛的时候,山西人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畏惧火过盛。那正是天人感应的思想普遍流行的上古时代,于是山西人采用断火寒食的行动,来减弱越来越盛的“火”。这正是山西这个地方最早出现寒食节的特殊原因之所在。我曾经把有关寒食节最早的记载都查过一遍,最早的关于寒食的记载无一例外都是出于山西,我想这绝不是偶然的。并且寒食的日期,也不相同,有隆冬、冬中、五月五日、冬至后百五日等多种。用周朝的改火之俗对从隆冬、冬中实行的寒食加以解释,显然是行不通的。如果把晋人信仰主水的参星这一因素考虑进来,古人到介子推庙求雨、到晋祠求雨的记载,《荆楚岁时记》的“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的“疾风甚雨”,就都有了可以理解的地方。

简而言之,按照古代的星辰崇拜观念,山西太原地方相对应的是属水的参星。但是到了春天,火属性的辰星力量变强,一天天变得明亮,这对于山西太原一带人自己的属星显然不利,所以,他们纷纷采取断火的手段来削弱“火”的影响,增强自己水属性参星的力量。这是山西太原地区最早而且也是长时期最流行寒食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这个地区后来能产生介子推的传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P14-16

序言

人生活于文化之中,正像人离不开空气一样。《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无论汉语“文化”一词是否由此而来,这段话至少说明,我们的祖先向来对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极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确乎是人之所以成为人、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根本标志。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创造了人,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人是文化的动物。

从文化本身来说,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的传统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对地划分为两大分流,即所谓上层文化(或称高层文化、雅文化、精致文化……)和下层文化(或称基层文化、底层文化、低层文化、民间文化)。

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最古老的文化,因为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发展的初始阶段;民间文化同时也是最年轻的文化,因为它仍然活生生地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口碑之中。民间文化还是整个社会文化的基础,并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上层文化往往是对民间文化选择、改造和精致化的结果。

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是民间文化中最富色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人类创造的一切艺术中,生命最活跃,涉及最广泛。它以古朴纯真的艺术手段,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理想和追求。它的无数珍品,是当之无愧的美的典范。没有了它,人类将失去多少童真的回忆;没有了它,人类的爱祖国、爱家乡将会缺少多少实际可感的具体内容;没有了它,人类的欢乐、悲伤也将变得干枯而平淡;没有了它,人类将会失掉多少生活的甘美和幽默……

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举措。我们作为受到农民兄弟哺育和培养的知识界、文化界,有义务用学来的知识回报衣我食我的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这不仅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们的荣耀。

中国民俗学会在这项重要活动中,承担有关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约50种图书的撰写工作。我们组织了学养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员在内的专家队伍,来完成此项写作任务。他们在相关领域里,学有所长,业有专攻,所有作者都以光荣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生动活泼的文字,把相关的准确而丰富的知识,呈献给农民兄弟和城镇社区的读者。完成这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写作编书任务,是我们人生当中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急遽变化的时代在淘洗着传统的民间文化。在当今时代,我们尤其有必要对我们丰富淳厚、历史悠远的民俗传统立此存照,将其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间文化之花越开越鲜艳,为我们祖国、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一个永恒的春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9: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