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万花筒/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英国)依列娜·法吉恩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依列娜·法吉恩的故事往往娓娓道来,文中的主人公安东尼,其实也是依列娜自己。她喜欢将想象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连在一起,故事往往是由现实世界发生的事情推动着在奇幻世界中发展。《万花筒》按照安东尼的成长进行叙述,生动、活泼又不失严谨的描写了发生在安东尼周围的神奇的事件和有趣的人物,其想象力天马行空,令人叹为观止,她笔下的图景让我们再一次用孩子般真纯的心去看身边的世界。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十分娴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内容推荐

依列娜·法吉恩所著的《万花筒》是1956年首届安徒生奖获得者,讲述了安东尼住在一个美丽的山村里,他爸爸称那个地方为“地球的眼睛”。在那里,安东尼喜爱的地方就是磨坊池塘。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万花筒,他觉得磨坊池塘也是一个万花筒。安东尼是一个单纯、聪慧且十分爱幻想的孩子,他跟家乡的许多人打交道,都能在他们身上发现一些特别之处,于是他的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个奇幻故事。等到他年纪大了,才发现生活就是一个万花筒,它是那么绚烂多姿,而人们所追求的东西就在这个万花筒中……

目录

第一章 地球的眼睛

第二章 咩咩和啦啦

第三章 银闪闪的新玩意儿

第四章 会扇风的树

第五章 变来变去的花花筒!

第六章 太阳山

第七章 雅各的梯子

第八章 假装吃饭的人

第九章 安东尼去采黑莓

第十章 一人受伤,别人也疼

第十一章 跳跳大娘

第十二章 找蘑菇的人

第十三章 神奇的大钟

第十四章 修道院院长的厨房

第十五章 安东尼走去上学

第十六章 穿两件大衣的娇宝宝

第十七章 美丽的米勒

第十八章 听见树生长的人

第十九章 罗马木偶戏

第二十章 在路上

第二十一章 万花筒(钻过大树)

第二十二章 万花筒(穿过大门)

后记 关于“万花筒”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地球的眼睛

安东尼是在地球上最美丽的地方长大的。爸爸总是说,那里是地球的眼睛。安东尼第一次听爸爸说这话时,年纪还小,没觉得其中有什么特别的意思。有些发音对他来说,已经有了可理解的意思。比如,“喵——”的意思是小猫,在很长时间里,这声音都意味着某种像小猫咪一样软绵绵的东西,如柔软的沙发垫子,或妈妈袖套上的海豹皮。勺子敲在餐盘上的声音,表示要开饭了。非常轻柔地哼小曲儿的声音,表示该睡觉了;如果哼的声音稍大一些,则表示在某人的膝头颠上颠下。泼溅水花的声音,表示正在洗澡。但是,安东尼第一次听见爸爸说“亲爱的,这是地球的眼睛”时,还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当时他在妈妈怀里,妈妈和爸爸站在半山腰的家门口,看着下面山坡上的果园和远处的磨坊池塘。那是一个春天的日子。宏伟起伏的山峦沉人山谷,又拔地而起,山谷那么幽深,充满了一种静谧而孤寂的气息,同时山谷又是那么开阔,到处洒满了阳光。在看不见的山顶上,有几条大路,然而这些绿茵茵的、鲜花盛开的草坡,看上去既陡峭、又平缓,柔和的曲线互相交叠、重合,把一个个谷底隐藏起来,使那些棕色的小溪流拐了七七四十九道弯儿——这些气势恢宏的山坡把尘世隔绝了,却并没有把天空遮挡在外。山坡上没有大路,只有一些羊肠小道,连接了一道道山谷,并把山谷边的小村落和农庄串联在一起。山峦实在太高了,这些村庄中那些的最高的屋顶、最高的树梢,都无法呈现在天空的背景上,它们的后面只是大片大片的草坡,一直往上、往上,直到与蓝天和白云相接。从一个山坡往另一个山坡眺望,远处的村庄看起来就像聚集在山坡上的一簇簇蘑菇。在安东尼家后面的半山腰上,就坐落着这样一个村庄。一条小路从村庄蜿蜒而下,通向那座孤零零的石头房子,下面是长满了果树的果园。果园就在那个平缓的山坡上,山坡脚下是一片平地,长长的,窄窄的,然后陡直地坠人下面溪流潺潺的山谷。这片果园下的平地从这头到那头几乎都是波平如镜的池水。从来没有哪一座磨坊池塘像这样静谧和熠熠生辉。这一方池水镶嵌在鸢尾花的花瓣和金凤花的叶子中间。偶尔会有很小的一簇亲水灌木,里面藏着一窝水鸡。池水从小路边延伸开去,很快就缩减为一道美丽的、分岔的溪流,上面那支唱着歌儿流进了孤独的山丘,下面那支汩汩地分成几道小瀑布,落入山谷。由分岔的溪流构成的这个V字形区域,地势高高低低,有的地方是干的,有的地方浸在水下,被树木掩映着,树根间交织着数不清的涓涓细流,泛着泡沫,缓缓流淌。这是一个充满了危险、魔法和险情的区域。而且,在静止不动的磨坊池塘里,也藏着一个永远不会破解的魔咒。磨坊池塘静静地躺在那里,如梦似幻,守护着一千个沉睡的秘密,似乎随时都可能受到惊扰。中了魔法的公主——她是水边那朵金色的鸢尾花,还是那只灵巧敏捷的水鸡?银光一闪,掠过水面。

磨坊就在果园下面的小路边,水车的大轮子湿漉漉的,布满苔藓。房子之问那片漆黑的小树林里,总是寒冷刺骨,水车就静静地藏在那里,黑黢黢的水箱滴着水,有时翻转搅动,有时静止无息,每个水箱都带着自己的秘密。安东尼自打开始懂事儿之后,就琢磨着,这魔法水车一定是巫师的,而不是仙女的。大水车在阴影里滴滴答答,看着有点儿令人害怕。安东尼不敢在那儿逗留,赶紧朝磨坊旁边的那道门走去,门的那边是长方形池塘旁的那片平坦的草地。你可以顺着池塘,在这片平坦的草地上漫步。对一个孩子来说,绿色小径的那头就是一道悬崖,陡直地扎在镶嵌着溪流的山谷中,每到春夫就开满了蓬蓬勃勃的报春花——当然还有别的花,但最热闹的就是报春花了。磨坊的大门是给大人们进出的。一棵开裂的柳树挤靠在门的铰链上,支撑着大门。树根上有一道巨大的裂缝,空洞的树干上有两个正在腐烂的豁口,但这并不妨碍柳树长出新叶。孩子们从裂缝挤进去,夏天,柳树叶在他们头顶上闪烁微光;到了冬天,柳树看上去就没有这么友好了。万一哪一天柳树把你牢牢抓住呢?安东尼很小的时候,钻树洞时偶尔会冒出这个念头。但是想要接触磨坊的魔法世界,只能用这种办法进入。如果走大门,肯定会错过什么的。

到了这个时候,安东尼常常听爸爸念叨着:“这是地球的眼睛。”

在他完全明白之前,“眼睛”这个词对他来说已经有了新的含义。妈妈看着他以及他看着妈妈时的那个清澈的、亮晶晶的小点就是眼睛。爸爸站在房间门口,说“这是地球的眼睛”时,包括了他所看到的一切。不仅包括果园——那里有芦花鸡在啄食,黑斑小粉猪在拱土,鸭子们摇摇摆摆地从山坡走向水边;还包括镶嵌在金色和紫色花丛中的一方池水——水鸡像流星一样在水面上急速掠过;还包括磨坊池塘后面和下面的一条条溪流,以及许多欣欣向荣、郁郁葱葱的小岛;还包括家里拥有的那几亩肥沃的土地。爸爸说这话时,是包括了整个山谷以及两边山坡上的那些村庄,还有纵横交错、点缀着鲜花和小动物的山间小径。

P1-4

序言

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

玛丽亚·耶稣·基尔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奖(以下均简称安徒生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的最高荣誉奖项,其宗旨是表彰获奖者为青少年儿童文学事业做出的永久贡献,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过程中,提名作家和插画家的所有作品都要经过筛选。随着儿童文学的不断发展,安徒生奖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自1992年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成为这一奖项的最高监护人;从2009年起,韩国的南怡岛株式会社成为该奖项的赞助机构。

颁奖典礼在隔年举行的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以下均简称IBBY)世界大会上举行,获奖者会被授予一枚刻有安徒生头像的金质奖章和荣誉证书。安徒生奖于1956年首次设立儿童文学作家奖,并于1966年增设了插画家奖。此后,许多作家和插画家因获得这一奖项而永载史册。

推举候选人的任务由IBBY各国家分会承担。安徒生奖的评委会委员由各国家分会推荐,再由IBBY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评委们来自世界各地,均为儿童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我有幸在2008年和2010年当选为安徒生奖评委会委员,并在2012年当选为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我认为这是一项充满意义的工作,因为评委会必须通过两年严谨细密的调研,从来自世界各地申请评奖的作品中,选出美学与文学兼备、原创与创新并存的作品。在评选工作中,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评委会都会根据文学和艺术的评选标准,独立自主地作出裁决。

因此,当我获悉中国的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将要出版这套“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时,惊喜之余备受鼓舞:有了这套书系的出版,千百万中国少年儿童就获得了一把金钥匙,去开启由世界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共同建造的艺术圣殿。

最近,我曾两次受邀前往中国,考察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情况。途中,我参观了多所小学,切身体会到阅读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众所周知,阅读是一项高水平、高要求的脑力活动,它能拓宽思维,激发创造力,培养独立意识,等等。益处不胜枚举,而儿童阅读能否成功推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是否具体落实,故学校教育可决定儿童的未来。

另一方面,出版社,特别是主要读者群为儿童及青少年的出版社,肩负的社会责任十分巨大,因为他们需要配备一支文学和美学素质兼备的专业编辑团队,以严谨的态度,在浩瀚的童书市场中,挑选出不随波逐流的精品图书。他们还应具备准确判断年轻读者需求的独到眼光,以培养读者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为出发点,对作家和插画家提交的作品进行最精妙的编辑。通过高屋建瓴的编辑工作,原创文本和插图甚至能够锦上添花,而且更加切合读者的品位。此时,阅读的过程,也正是因为编辑的努力,不知不觉间升华为一种美妙的享受。

综上而论,文本可帮助人拓展思维,增长知识,解放思想;出色的插画可帮助人提高审美能力,走近艺术,认识世界。因此,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的成长意义十分深远。

最后,我想借这篇短短的序言,衷心感谢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这项庞杂的出版工程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我确信它将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令人永远铭记的里程碑。

后记

关于“万花筒”

在我更多是为成人写书而不是为孩子写书的时候,我有一位比我大十岁的男性朋友。我们经常聊起早年的时光以及相关的轶事。我讲我在伦敦的童年,他讲他在萨默索特的童年。我们讲述的东西差别很大,不仅因为他的记忆比我的早,是小男孩的记忆,而我的是小女孩的记忆,还因为我在城里长大,他在乡下长大。他记得的那些事情,是在有着山丘、草地和清清水面的环境中经历的,他生活中认识的人们都是村民,他们的知识和信仰也都是在那种环境中形成的。小男孩的父亲是他们的牧师,一个精通学问和人情世故的人。他的布道中充满了智慧和单纯的人们所能追随的真理。一个星期日的上午走出教堂时,小男孩最好的朋友——村里的木匠说:“啊,乖乖,你老爸真是个俏皮的人。”他的“俏皮”指的不是幽默,而是智慧。这话令小男孩的父亲高兴,他对语言的挚爱深埋在为英国语言培育鲜花的根基中。从还在摇篮里开始,小男孩在家里就能听到好的道理和好的诗歌。它们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相互交织,对他来说,这两样东西同样真实。他在中年时对我讲述的,往往不只是他童年的故事,而是童年中那些兴高采烈和满怀期盼的时刻,或是极度烦恼或大失所望的时刻。因为他从出生就受到诗歌的熏陶,所以他说的一切都染上了诗歌的魔力。这些感受强烈的时刻留在了我的想象中,从它们的种子中长出了我写的题为《万花筒》的那些故事。

这些故事构成了一本小书,自成一体,但在发表之前,我试图把它们与另一组幻想故事合并在一起。那组故事其实与我朋友的回忆或他本人都毫无关系,是源自于消逝的、被忘却的成人经历。童年的经历不会消逝,而是像一年四季那样循环再现。在《万花筒》绝版前,我就知道它的两部分根本合不到一起。如今我毫不犹豫地只保留我朋友留给我的那半部。顺便说一下,他的名字不叫安东尼。我们曾约定他的本名应当保密。

不过,我曾对他的身份给出了一条线索,跟他最熟的朋友可能由此认出他来。这个秘密现在可以说了。他三岁时的一个夏日,“安东尼”找不到了。全家人焦急地到处搜寻,最后在菜园的豌豆架间逮到了他,他正在从藤上捋嫩豌豆,连同豆荚一起生吃呢。从那天起,“豆荚”就成了他在家中的外号,这至今都是我们这些爱他的人记起他时首先想到的名字。

依列娜·法吉恩

1963年,汉普斯特德

(马爱新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