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100首古诗学会为人处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仁珪
出版社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仁珪编写的《读100首古诗学会为人处事》由著名书法家、文史学家启功先生曾倾情推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仁珪先生精心打造的重磅之作,助你站在同一起跑线并赢在终点!

品诗品时品事品人生,修心修德修性修才气!

中国式身心修行课,传承华夏5000年的为人处事智慧经典!

一部值得一生珍藏的经典佳作,引起千万中学生口耳相传,最想与友人分享的青少年读物!

读100首古诗,改变自己就能飞!

内容推荐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楚辞》,中经“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20世纪的白话新诗,几乎每个时代都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中国向来有诗教传统,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学诗、做诗、用诗是人们学习文化知识,甚至是立身做人的重要途径。在当前这个社会,我们的物质丰富了,生活方式变得多元化,生活节奏也大大加快。在这样一场不可逆转的现代转型中,我们也正在远离甚至丢失一些宝贵的传统,其中包括中国的诗歌。

赵仁珪编写的《读100首古诗学会为人处事》选取的100首古诗,堪称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诵读、鉴赏这些经典的诗歌,讲述诗歌之外诗人及其生活时代的故事,品味学习其状物、写景、抒情和写意之法,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文学、文化修养和写作素养,还可以让读者洞察为人处事的真谛。

目录

人生卷

去郊外听听虫鸣——陶渊明《归园田居》读解

阴晴圆缺事难圆——李白《月下独酌》读解

沉醉中的豪放自信——李白《将进酒》读解

伟大的痛苦——杜甫《登高》读解

活出自己的精彩——杜甫《旅夜书怀》读解

诗与往事的清明——杜牧《清明》读解 

风雨人生路,潇洒自在行——苏轼《定风波》读解

让生活多一点幽默——苏轼《蝶恋花》读解

新视野,新感觉——苏轼《题西林壁》读解

生活需要去“享受”——黄庭坚《鹧鸪天》读解

学会自我慰藉——李清照《声声慢》读解

对面似怜人瘦损——李清照《醉花阴》读解

与松树做朋友的孤独——辛弃疾《西江月·遣兴》读解

享受生命这一程——蒋捷《虞美人·听雨》读解

盎然春意在心头——某尼《悟道》读解 

寻找心灵的归宿——慧开《无门关》读解

在矛盾中挣扎的痛苦与解脱——王国维《浣溪沙》读解

事业卷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刘邦《大风歌》读解

诠释生命的真谛——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读解

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陶渊明《杂诗·忆我少壮时》读解

一时失志不必怨叹——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读解

隐士之不完全攻略一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读解

问君能有几多愁——李白《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读解

士为知己者死,“遇”与“不遇”的祸与福——杜甫《蜀相》读解

蓝关上的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解

功名、事业,千古男儿的梦想——李贺《南困十三首》(其五)读解

男儿当自强——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读解

心中有梦志宜坚——张耒《北邻卖饼儿》读解

苍天有感泣斯人——陆游《书愤》读解 

人生必要的豁达——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读解

学无止境,学而有道——朱熹《观书有感》读鳃

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读解

努力请从今日始——文嘉《明日歌》读解

坚韧不拔的意志——郑燮《竹石》读解 

审时度势,推陈出新——赵翼《论诗》读解

不拘一格地发现与使用人才——龚自珍《乙亥杂诗》读解

爱情卷

素朴、率真、深挚的爱情——《诗经·关雎》读解

守望美丽的爱情——《诗经·蒹葭》读解 

永不离别的“离别”——《乐府·上邪》读解

青梅竹马的畅想——李白《长干行》读解

家。永远的避风港——杜甫《月夜》读解

刻骨铭心的患难真情——元稹《遣悲怀》读解

莫到失去方知珍贵——崔护《题都城南庄》读解

有一种爱叫“海枯石烂”——李商隐《无题》读解

爱情。永恒不变的星辰——李商隐《无题》读解

真爱无怨无悔——柳永《凤栖梧》读解 

离别是爱情花园里永远的痛——柳永《雨霖铃》读解

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明妃曲》(其二)读解

穿越时空的思念——苏轼《江城子》读解

时空无法阻隔的真爱——秦观《鹊桥仙》读解

人生白是有情痴——秦观《满庭芳》读解

锦瑟华年谁与度——贺铸《青玉案》读解

感悟乡村的诗意——陆游《游山西村》读解

梦断香销一泫然——陆游《钗头凤》读解

学会享受孤独——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读解

佳人纤手暗凝香——吴文英《风入松》读解

有一种爱可以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读解

怀念,永恒的情感——纳兰成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读解

忧时卷

憧憬才是无限的——张衡《四愁诗》读解

艰难打拼,不失仁与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解

杜甫最大的快乐是回家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读解

对弱者伸出温暖的双手——杜甫《又呈吴郎》读解

对苦难的悲悯——白居易《观刈麦》读解

做一个快乐的平常人——李煜《虞美人》读解

爱国不需要任何理由——岳飞《满江红》读解

死去元知千古恨——陆游《示儿》读解 

善待生与死——文天祥《过零丁洋》读解

殉道者的慷慨与从容——谭嗣同《狱中题壁》读解

力挽乾坤的报国之情一秋瑾《黄海舟中目人索句并见目俄战争地图》读解

离别卷

流离中的乡愁——《陇头歌辞》(乐府)读解

千年前的“小资”情绪——《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读解

知己的“数字化”生存——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读解

有事没事来家坐坐——孟浩然《过故人庄》读解

家乡、亲人,游子永恒的念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读懈

古道送别酒含情——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读解

别情满天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解

驾鹤来仪黄鹤楼一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读解

珍重心灵相通的友情一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读解

生命的坚忍与顽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读解

母爱是一根柔韧的缆绳——孟郊《游子吟》读解

跌入谷底就有了希望——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读解

驿亭里的人生——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读解

乡愁是一瓣心香——王禹俑《村行》读解

故乡是游子心中永恒的明月——王安石《泊船瓜洲》读解

不可完满的人生。可以完美的心——苏轼《水调歌头》读解

杂咏卷

当金子没有闪光之时——左思《咏史》读解

那片富饶安定的草原——《敕勒川》(北朝民歌)读解

春夜起相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读解

风云际会旷古稀,天地英雄无人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读解

坐出来的禅意——李白《独坐敬亭山》读解

可以见证历史的“燕子”——刘禹锡《乌衣巷》读解

“行走”的快乐——杜牧《山行》读解  

美如西子的西湖——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读解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读解

多情自古伤离别——周邦彦《兰陵王·咏柳》读解

学会坚守——陆游《卜算子·咏梅》读解

红萼无言耿相忆——姜夔《暗香》读解 

自赏孤芳的人格追求——王冕《墨梅》读解

永远的山清水碧——萨都剌《满江红·金陵怀古》读解

在流逝中寻求永恒——杨慎《临江仙》读解

试读章节

三十年的创伤和羁绊最终都过去了,那颗无法平复的心融进了青山绿水。微雨洗刷着两岸的青山,清风涤荡着迷失的心灵,烦躁的心渐渐地平静。

山峦朦胧,近的墨黑,远的浅灰,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听那郊外的虫呜声,生活返璞归真了,私利社会的种种污秽,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刚好能够抛弃一切尘世的烦恼,全身心地融进这温馨的恬静中。郊外的虫鸣声让心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和净化。

要说恬淡的生活,莫如农家,而恬淡的根源也许就是数千年的农业立国。由于靠天吃饭,广阔的田野不允许任何人筹划它的产出——撒下种子,不用等待,不用计算,不用经营,这和人类自私自利、苦心经营的生活方式截然相反。勤恳耕耘也不一定就有丰厚的收成,而无心栽种也许换来杨柳成荫,人们感受到的是不为私利所打动的纯净,寒来暑往,人的欲望逐渐被历练得风平浪静。

虽然也播种,可是收获已经不重要,且听郊外的啾啾虫鸣声。也许归园田居已经不在乎收获,生活中重重叠叠的是无奈。欲望既已失却,人生当然有不同的感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是淡泊,也是享受,一个宠辱不惊的崇高境地。

在贫瘠的荒山和土地上,长着生命力顽强的树种,夜幕下来,寻觅食物的鸭子和白鹅在主人的召唤下一一向水边游去;秋去冬来,出笼的鸭鹅摇摆着走在冰面上……而在宁静的背后,庄户人依然保持千百年的那股子横气,那股子不满,连这些也不能阻碍他们平淡、从容而轻缓地过着日子。郊外的虫鸣声传来,四季从容不迫的步履让人感到自信而又飘逸。

抗争与觉悟

一双迷惘的眼睛,世界的存在对它有什么意义?一千六百年前,陶渊明离开了污浊的官场,然而他保持了良知和清醒。而那个时代的黑暗,被记录在无数诗作中,作为对那段历史绵延不断的忏悔。后人把这种黑暗的经验带在身边,坚持数个世纪,只为等待一场光明。

那个时代,宦世风云,趋膻逐臭,归园田居是一个有傲骨的人积极的选择。其归隐具有明显的反抗现实的意义,用田园做对比强调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是避世,“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鲁迅这句话非常精当地评价了归隐的陶渊明。在他的诗中,“躬耕自资”只是一个侧面,只是一个题材,白描一般的生活场景质朴、平淡,反衬了诗人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自我形象。

田园的日子并不平静,颠簸的生活和连年的战火并不影响陶氏的情操,他的田园情怀是宁静祥和的。连年战火不断洗劫浔阳农村,陶渊明的心灵却被涤荡得越来越清澈,“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元好问评价),没有喧嚣和侵扰,精神生活愈加自然,人生体会也更加丰富。

社会现实带来切肤之痛,清贫寂寞的生活更加深了陶渊明对老庄崇尚自然的思想的理解,不用再忍受精神上的压抑和束缚,所有的追求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相处,生活俭朴而充实。

田园中没有暴力、虚假,且听虫鸣声,且留下淳朴天真、和谐自然。陶渊明反复地歌咏着田园风光的纯洁和田园生活的淳朴:“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归园田居》第五)“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移居》第二)他所有的作品中都有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

他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恬美、宁静:桃李榆柳的环绕中几间茅舍,远村依稀可见,轻烟袅袅;从幽深的小巷中偶尔传来几声鸡鸣狗吠……这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的不同。就像鸟儿在盛夏的浓荫中找到了依托,诗人也从耕读生活中找到了人生的归宿。P5-6

序言

如果有人问:什么可以伴你一生甲你可能回答是爱情、友谊,或者是理想、事业,或者是祖国、家乡,或者是良辰、美景,或者是道德、责任,或者是理想、智慧。是的,爱情和友谊地久天长,可以供你享受一生;理想和事业浩瀚无穷,可以使你奋斗一生;祖国和家乡亲切美好,可以使你眷恋一生;良辰和美景令人陶醉,可以使你流连一生;道德和责任是立身之本,可以使你坚守一生;理智和智慧是行为之本,可以使你修行一生。它们都是真、善、美,可以伴你一生。但是,请不要忘记,还有~样,那就是诗。诗的本质就是真、善、美,而对爱情与友谊的赞美,对理想与事业的追求,对祖国与家乡的思念,对良辰与美景的歌颂,对道德与责任的伸张,对理智与智慧的发明,正是诗永恒的主题。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再次探讨诗是什么。诗不但是优美的韵律,铿锵的节奏,凝练的语言,精美的词汇——诚然,这些都是诗不可或缺的形式,没有这些就没有诗,但仅有这些也不是诗。诗还要有思想,有情感,有高华的意境和兴致,有兴发的感动和联想,这才是它的本质。真、善、美是诗的本质,这是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而言;思想和情感也是诗的本质,这是从生命体认的角度而言,二者并不相悖。而思想的表达最终要转换为情感的抒发,这才是诗的思想而不是常人的言语和一般文章的思想,这才可以突破生理时空的局限,而在心理时空和心灵天地任意徜徉,这才能表达出最奔放,同时又是最智慧的诗句。所以,阿Q只能说“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李白则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尽还复来”,流行歌手只能唱“我爱你爱得要死”,李商隐则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就是诗。所以,今哲说:比陆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心灵,而诗正是心灵的王国。所以,古贤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外。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文心雕龙·明诗》)因此,情感更是诗潜在的灵魂和真正的生命,是诗的灵魂之源和生命之核。

而情感人人皆有之,所以诗不应当只属于象牙塔中的诗人,它贴近每个人的生活,它亲近每个人的情感。即使你不会作诗,但你一定会读诗,因为真正的诗是诗人和读者共同创作的。凡是好诗,都应当是读得懂的诗,这当然不是指文辞上,而是指情感上,因为只有当诗人的情感和读者的情感相通时,它才能打动读者,启发读者,才能使作品获得并不断获得真正的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于是,这又引起我们的另一反思:古典诗歌的鉴赏是什么?它不是简单的文辞串讲,不是把文言翻成白话,最后再加上几句结构严谨、语言干巴的陈词滥调,而是揭示出其中感人的因素:诗人是用何种艺术手法,抒发了何种人生感慨?这种感慨又何以引发读者的认同与联想9同时,它本身也应该是一篇美文。这才是诗人的知音和读者的良师,这才是真正的鉴赏。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感谢我们的祖先,赞美他们给我们留下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遗产。信仰基督的人虔诚地说:“感谢主赐给我们丰盛的食物。”中国的爱诗之人则可以自豪地说:“感谢先贤赐给我们丰富的精神食粮。”他们创造了诗的大国,他们创造了智慧,他们讴歌了各种生活和各种情感,咀嚼他们的诗句,好像吮吸到母亲的乳汁;沉浸他们的诗意中,能够得到生命的启迪。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可以得到一份超然的宁静和淡泊;读到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我们可以增强一份对祖国忱挚的忠诚;读到白居易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们自然会反省一下对人民读到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睛”,我们不能不重新领悟一下人生的真谛。

当读者找到了与作者的契合点,当读者和作者“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后,诗的感染力就会降临到读者的身上。当你思念情人时,它可以为你弹奏一支小夜曲;当你思念家乡时,它可以让你闻到乡土气;当你的精神受到伤害时,它可以像母亲一样轻柔地抚慰你的伤口;当你的事业受到挫折时,它可以像卷来的长风重新鼓起你的风帆;当你漂泊无依时,它可以为你开辟一片静谧的港湾;当你心浮气躁时,它可以像教堂的钟声澄净你的心灵。而凡此种种,都不是生硬的说教,它能化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受,融入到你的血液里,最终流淌到你的心灵中。诚然,读诗是一种后天的行为、后天的教育,但一旦接受了它,它就可以化作与你生命共存的东西。这就是诗的奇妙,也是读诗的功效。也许,我们无法选择面对什么样的现实,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现实的方式,而诗意地栖居无疑是最理想的生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曾经生活在诗的境界中,但尘俗劳顿使我们没能意识到它的存在或无暇享受它。就让我们寻找回这份失落的诗意,从今天起,让它陪伴我们的漫漫一生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