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在国际上对承办国的城市建设、建筑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举办,100年来除空缺三届之外,每届奥运会都有进步,都有变化。100年来的奥运建筑发展的步履与历程,是艰辛的,但也是极其辉煌的。
《百年奥运建筑》作者钱锋、任磊、陈晓恬收集与研究了大量相关文献与资料,包括每届奥运会后分别出版的政府报告及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各届官方奥运报告及参考文献与书目。资料是可信的,也十分丰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百年奥运建筑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钱锋//任磊//陈晓恬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在国际上对承办国的城市建设、建筑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四年一届的奥运会举办,100年来除空缺三届之外,每届奥运会都有进步,都有变化。100年来的奥运建筑发展的步履与历程,是艰辛的,但也是极其辉煌的。 《百年奥运建筑》作者钱锋、任磊、陈晓恬收集与研究了大量相关文献与资料,包括每届奥运会后分别出版的政府报告及国际奥委会提供的各届官方奥运报告及参考文献与书目。资料是可信的,也十分丰富。 内容推荐 《百年奥运建筑》由钱锋、任磊、陈晓恬编著。 通过一个世纪的实践和价值的积聚,现代奥运建筑成为世界体育和建筑发展历程上的奇葩。奥林匹克精神对体育、文化和可持续发展三元核心的重视,在奥运建筑上镌刻下了不同于一般体育建筑的印记。奥运建筑的百年历程集中反映了现代体育、文化、科技、经济各方面的成就,也记载了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但奥运会在世界各地的城市每四年举办一次,所以无可避免的,建筑的这种表现是具有阶段性和地域性的,对其发展特点的研究应该建立在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点之上。因此,《百年奥运建筑》着眼于对历届夏季奥运会建筑纵向的发展历程和横向的个体特点相结合的研究,从历时性演化变迁的个体特点出发对奥运建筑的发展脉络进行整体的梳理和分析。 目录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及其特点简述 1.1 1896—1912年艰难开端 1.2 1920—1936年初具形态 1.3 1948—1980年发展与危机 1.4 1984—1996年改革与创新 2 奧运会场馆构成与总体布局的演变 2.1 与奥运会项目设置对应的总体布局模式 2.2 奥运会大型化趋势下?总体布局演变 2.2.1 奥运会大型化对总体布局构成要素的影响 2.2.2 与奥运会大型化趋势对应的总体布局 2.3 与城市体育设施布局的结合和对城市废旧地块的利用 2.3.1 与城市体育设施布局的结合 2.3.2 利用废旧地块建设奥运场馆 2.4 商业化对奥运会场馆总体布局的影响 2.4.1 与博览建筑群共同形成城市公共活动中心 2.4.2 奥林匹克公园模式 2.5 奥运会安全问题对总体布局的影响 3 奧运建筑发展脉络分析 3.1 1896—1936年探索期 3.2 1948—1980年发展期 3.2.1 向现代主义风格的转变及发展 3.2.2 科技发展促进功能完善与形式多样化 3.2.3 场馆赛后维护与利用的问题凸显 3.3 1984—1996年转变期 3.3.1 结构合理化 3.3.2 场馆建设目标动态化、多元化 3.3.3 可持续发展的奥运建筑探索 4 功能的不定性与复古主义思潮的延续——早期奥运建筑的艰难探索(1896~1936) 4.1 1896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伟大的复兴 4.1.1 1896年雅典奥运规划 4.1.2 潘纳辛纳依科体育场 4.1.3 潘纳辛纳依科体育场与现代运动需求的矛盾 4.2 1900~1904年世博会阴影下的奥运会 4.2.1 1900年法国,巴黎奥运会 4.2.2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 4.3 1908年伦敦奥运会——历史上的首个综合型体育场 4.4 191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尺度优雅的场馆 4.4.1 总体规划 4.4.2 主体育场——柯洛列夫体育场 4.5 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战后的艰难开端 4.6 1924年法国,巴黎——新秩序下的奥运盛会 4.6.1 科龙博主体育场 4.6.2 托勒斯游泳池 4.6.3 奥运村 4.7 1928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现代体育中心的雏形 4.7.1 总体规划 4.7.2 主体育场 4.7.3 奥林匹克运动面临的新问题 4.8 1932年美国,洛杉矶——经济奥运思想的体现 4.8.1 总体规划 4.8.2 主体育场 4.9 1936年联邦德国,柏林——政治意志主导的奥运场馆设计 4.9.1 总体规划 4.9.2 主体育场 4.9.3 其他主要场馆 5 技术的光辉——奥运建筑的全面发展(1948~1980) 5.1 1948年英国,伦敦——第二次拯救奥运 5.2 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向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转变 5.2.1 总体规划 5.2.2 主体育场 5.2.3 游泳池 5.3 1956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型室内游泳馆的尝试 5.3.1 总体规划 5.3.2 主体育场 5.3.3 奥林匹克公园 5.4 1960年意大利,罗马——结构美理性精神下的新旧结合 5.4.1 总体规划 5.4.2 北部奥运中心 5.4.3 南部奥运中心 5.5 1964年日本,东京——岛国传统文化的技术表达 5.5.1 总体规划 5.5.2 明治奥林匹克公园 5.5.3 代代木国立体育中心 5.5.4 驹泽体育中心 5.6 1968年墨西哥,墨西哥城——高原上的文化奇迹 5.6.1 总体规划 5.6.2 玛格达利那密克苏卡体育公园 5.6.3 阿里别尔卡奥林匹克综合体育馆 5.6.4 大学城综合体育场 5.6.5 奥运村 5.7 1972年德国,慕尼黑——技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5.7.1 奥林匹克体育公园 5.7.2 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5.7.3 奥林匹克体育公园其他主要场馆设施 5.8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技术与经济的巨大反差 5.8.1 总体规划 5.8.2 奥林匹克公园 5.8.3 蒙特利尔的成功与失败 5.9 1980年前苏联,莫斯科——金属结构体系的盛会 5.9.1 总体规划 5.9.2 卢日尼克体育公园 5.9.3 奥林匹克体育馆与游泳馆 5.9.4 西北区体育设施 5.9.5 克里拉茨科耶体育公园 6 危机后的反思与改革——走向理性的奥运建筑(1984~1988) 6.1 1984年美国,洛杉矶——历史的转折点 6.2 1988年韩国,汉城——向结构轻型化转变 6.2.1 总体规划 6.2.2 汉城综合体育中心 6.2.3 汉城奥林匹克公园 7 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奥运建筑(1992~1996) 7.1 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带动城市更新 7.1.1 总体规划 7.1.2 蒙丢克区 7.1.3 对角线区 7.1.4 沃迪布朗区 7.1.5 马尔公园区 7.2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高效规划模式的探索 7.2.1 总体规划 7.2.2 主要新建比赛场馆 7.2.3 主要现有设施的利用 8 奥运建筑发展动因初探 8.1 科技进步对奥运建筑发展的促进 8.1.1 场馆功能的发展与完善 8.1.2 大跨空间结构发展对奥运建筑的促进 8.1.3 体育工艺 8.2 经济因素对奥运建筑发展的影响 8.2.1 现代奥运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演变 8.2.2 奥运场馆的困境——一个全球性的话题 8.2.3 针对场馆赛后运营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8.3 文化因素对奥运建筑发展的影响 8.3.1 历史文化对奥运建筑发展的影响 8.3.2 政治文化对奥运建筑发展的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