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梅特林克散文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比利时)M.梅特林克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梅特林克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先后写了20多部剧本,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在早期的一些剧本中,充满了悲观无望 、颓废厌世的思想,突出地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没落阶级的病态心理,死亡的不可回避,命运的无法违抗。他生在两个世纪新旧交替的关头,其时科学已经相当发达。他一只眼睛看科学世界,一只眼睛看神秘事物,在他的心灵上,两者是可以溶合贯通的,于是科学与诗熔铸成一体。这便是他作品的特色。

他的作品具有富有哲理的思想、富丽的想像以及诗情画意的特色。他的散文同样也以独特的内容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而闻名于世。

内容推荐

梅特林克是二十世纪比利时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因其作品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故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

梅特林克的散文同样也以独特的内容和高超的写作手法而闻名于世,特别是他对花卉昆虫世界细腻深入的观察和令人惊叹的描绘,使得此类题材的文学创作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目录

哲理与诗意的结晶(译序)

蜜蜂的生活(节译)

 第一章 在蜂房门口

 第二章 蜂群

 第三章 住房的修建

 第四章 年轻的蜂王

 第五章 结婚飞行

 第六章 屠杀雄蜂

 第七章 物种的进化

花的智慧

 花的智慧

 花的香气

 时间的尺度

 关于《李尔王》

 饶恕欺负

 不幸的遭遇

 不朽

双重花园

 对狗的悼念

 运气的神殿

 新的悲剧

 春天的源泉

 观看罗马

 野花

 菊花

 不时髦的花

 论真诚

 女人的肖像

 橄榄枝

智慧与命运(节译)

 智慧与命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在蜂房门口

我无意写养蜂学专著,也不想写养蜂操作的手呀。所有的文明国家都已拥有许多出色的有关手册,没有必要再来重写。比如法国,就有达当、乔治·德·莱因斯、博内、贝特朗、加梅、韦珀、克列曼和科朗神父等人所写的;英语国家有兰格斯特罗特、贝文、库克、切舍尔、科文、鲁特及其门人的手册;德国则有杰尔措恩、梵·贝列普什、波尔曼、福格等许多人的书。

而本书既不是关于意大利蜜蜂、黄花蜜蜂和横纹蜜蜂的学术专著,也不是包括新观察和研究的论文集。关于蜜蜂,除了大家已经知道的以外,我几乎说不出什么新的东西。为免此书显得过于累赘,我将自己在二十年养蜂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观察留给另一本写给专家看的著作,因为那些观察过于专业化,广大读者不一定感兴趣。我只想简单地谈一下龙萨所谓的“长着金黄头发的小蜜蜂”;如同了解和喜欢某种事物的人,向对它一无所知的人谈一样。我既无意粉饰真相,也不想成为列奥米尔公正地责难的那些所谓的养蜂专家:他们用似是而非的荒诞奇迹来代替真正的奇变。在蜂房门口的确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但这并不是夸张的理由。此外,我也不再到这个世界中去寻找比真相和人的努力所能达到的奇迹更有趣和更美妙的东西。我们不会花力气到不知晓的事物中去寻找生命的壮丽。最寻常的东西也最为壮丽,迄今为止我们还未对它们当中的任何一种进行过基本的研究。因此,我所要讲的事实,仅仅是我亲自验证过的,或是由于它们已为蜜蜂学完全确认而没有必要再作验证。我的任务仅限于科学地提供事实,但是,较之手册、实践教材或是学术论著,我将以更生动的方式,将它们与有关的更深刻也更自由的思考相联系,勾画出它们更和谐的轮廓。读过本书的人,虽说还不能去管理蜂房,但是,他定会近乎全面地了解有关其居民的可信、有趣、隐秘和深刻的情况。与他还需进行研究的东西相比,这一切自然算不了什么。迄今为止仍在乡村和许多文章中构成神话的种种传统误解,我将避而不谈。若是产生疑问、分歧和假设,若是碰到不明白的东西,我都会老老实实地承认。你会看到,我们常常不得不在未知的事物面前停下来。除了阿里斯泰俄斯的女儿们内部管理与活动的若干重大行动之外,对于蜜蜂我们实在是一无所知。随着养蜂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对它们生活缺乏真正深入均了解。然而,较之构成我们生命科学基础之无意识的和沾沾自喜的愚昧,这种无知本身毕竟要胜一筹。或许正因为如此,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希望认识的一切才受到限制。

关于蜜蜂,是否还有什么可谓真正的著作呢?至于我本人,我不知道有这类著作——尽管我认为自己差不多已看过有关它们的一切读物——,除了米什莱《昆虫记》中关于这个题目的那一章,以及《力量与物质》的著名作者路德维希·比希纳《动物的精神生活》对于同一个题目的论述。米什莱只是稍稍涉及这个题目。至于比希纳,他论述的内容相当丰富;可是,我在读完了种种过亍大胆的论断、神奇的现象以及对于早就被抛弃的文献的引述之后,我怀疑他从未离开自己的书房去请教自己的主人公们,从未打开过一个嗡嗡响着、翅膀像火焰一样扇动的蜂房。这样的蜂房数以百计,只有深入进去之后,我们的直觉才能了解它们的奥秘,受到这些勤劳处女的氛围、香气、精神与秘密的感染。比希纳的书既没有蜜的味道,也缺乏蜜蜂的精神。如同我们的许多学术著作一样,它的缺点在于,结论往往偏颇,科学架构像是二大堆胡乱取来的轶闻趣事。我在自己的书中很少与他相遇,因为我们的出发点、观点和目的都截然不同。

有关蜜蜂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开始读一些书,是为了尽快撇下它们去找最初的源头)。这些奇特的小生命过的是社会生活,会使用复杂的法规来管理自己,在黑暗中完成惊人的工作,自古以来就引起了人类的关注。亚里斯多德、老卡托、瓦罗、老普林尼、科卢麦拉和帕拉狄乌斯,都曾考察过蜜蜂,更不要说哲学家阿里斯托马科斯了。照老普林尼的说法,这位哲学家曾用五十八年的时间来观察蜜蜂;而萨索斯人菲利斯居斯,为了观察蜜蜂而隐居荒原之中,不与人往来,被世人称之为野人。不过,关于蜜蜂的神话也正是源于他们。而可以从他们获得东西的微乎其微,几乎等于零,维吉尔在其《农事诗》中作了简要的引述。

P3-6

序言

哲理与诗意的结晶(译序)

对于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名字,喜欢外国文学的朋友或许并不陌生。他1862年8月29日生于比利时根特市一个公证人之家,19岁开始发表诗作,23岁获法学博士文凭,27岁开始出版诗集和剧本,34岁移居法国,39岁获诺贝尔文学奖,二战爆发时逃亡美国,战后返回法国,1949年5月5日以87岁高龄在法国尼斯去世。梅特林克一生顺当而又正常,没有遭遇什么重大的生活或是感情波澜,也没有显现出什么与众不同的怪癖,而这些都没有妨碍他成为比利时最著名的作家。可见,磨难并非巨匠必经的炼狱,而幸福也并不总是把天才之士摒诸门外。

富裕而又安宁的生活决定了梅特林克人生观和作品的理想主义基调。不错,早年的《玛兰纳公主》(1889)乃至为他赢得重名的《佩莱亚斯与梅丽桑德》(1892)等剧本,的确流露出某种神秘主义乃至悲观主义的情调。但我认为,这主要是受他当时心仪的象征主义的影响所致,即中国古人所说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在1896年发表的《日常生活的悲剧》一文中,他声称戏剧的任务是“再现人与神秘的精神领域交往的瞬间”,提出了区别于有声对话的“第二种对话”亦即无声对话这一原则,认为物质世界只不过是某种精神世界的反光。这些论述尽管依然带有神秘主义的倾向,但也标志着他对于悲观主义的抛弃与理想主义的确立。比如《阿格拉文与塞利泽塔》中为了成全意中人的爱情而放弃自己爱情的阿格拉文的悲剧,其实不是悲剧而是对于崇高的自我牺牲这一人性美德的颂歌。有人认为,这与法国演员若尔热塔·勒布朗进入他的生活大有关系。这是另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题目,此处暂不展开。单从本书中他专门献给这位女性的散文集《智慧与命运》看,这一观点或许不无道理。在这部作品中,他反复强调“我们的生活应当像随时处于揭示伟大真理的前夜一样”,应当让受苦受难者“感到自己似乎处于巨大幸福或巨大真理的前夜”。换言之,人的生活不能离开对于理想和幸福的追求,否则活着有什么意思?

老实承认,“否则活着有什么意思”这句话我差点写成了“否则与普通动物何异”。若是真这样写了,那就有歪曲梅特林克本意之嫌。因为在这位作家的眼中,即使是蜜蜂、蚂蚁这种昆虫,也有自己的智慧、道德和法度。其中有的可与人相比拟,有的甚至超过人。比如蜜蜂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忠于职守,善于分工合作,为了集体福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乃至生命,为了“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和前途而残忍地杀害多余的蜂王与雄蜂……等等,都足与人相比拟,而其高超的建筑,不仅令人自叹弗如,甚至领先于人类若干个世纪。

在梅特林克笔下,不仅蜜蜂,连狗也具有强烈的进取心,“爱的热情”、“求知的努力”、“高尚的道德”、“良心与确定不疑的理想”。在对于爱犬的这些赞美之辞中,是否隐含着对于某些人类恶习的谴责呢?

在梅特林克对于花木的爱也到了入迷的地步。如同对于蜜蜂观察入微一样,他对于许多花卉的研究恐怕并刁比当今的一些园艺专家逊色,更不要说那些只会用“五彩缤纷”、“争妍斗艳”、“香气馥郁”等不着边际的空泛词语来形容花儿的骚人墨客了。不过,作为一个富于诗人气质的作家,他并不满足于客观地描述花木形态和生活的种种奇妙细节,而是不知不觉地在有关文字中注入对它们的一片柔情,对于它们的富于人性和哲理的深刻思考。阅读《蜜蜂的生活》时,你会觉得自己也变成了蜜蜂世界的一员;在读到《花的智慧》中关于那在悬崖峭壁之上雷电劈不死、狂风吹不倒、始终昂首向天的老橄榄树的描绘时,这橄榄树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生存智慧似乎也变成了你自己的。

如同《花的智慧》不只写花及其香气,还写了有关饶恕、不幸、不朽乃至对于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的理解一样,《双重花园》这本散文集也有将近一半文字似乎与花园没有直接关系。之所以特意用“似乎”二字,是因为作者所说的双重花园不仅是指普通观念中栽花植树的物质性的花园,还指人类的感情和灵魂受到陶冶、获得升华的精神花园。“双重”二字更强调这两种花园实际上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比如,《论真诚》一文无一字及花,但是不言而喻,真诚本身就是人类灵魂、人类道德最美的花;《橄榄枝》一文无一字及橄榄,但它所阐发的道理,其中包括敢于希望和敢于实现希望的道理,岂不就是传递人类获救信息的橄榄枝吗?

梅特林克一生虽然只出过两部诗集,但他杰出的散文作品无不以诗意见长。在《春天的源泉》和《结婚飞行》等名篇中,这诗意时而表现为生动如画的描绘,时而表现为出人意表的明喻或暗喻,时而表现为宇宙巅峰能观照与沉思,时而表现为反映着朝霞的露珠的闪光……它往往和发人深省的哲理结合在一起,令读者同时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译者

2003年7月1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