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记者不下班(80后新闻人这样闯职场)/写给90后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谢思佳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给了“80后”记者放手做新闻的平台,他们在这里从一点一滴学起,不断在磨砺中成长,直到鹰击长空,做出了让人竖起大拇指的好新闻,成为名记名编。他们一路的成长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此,南方报业也愿意给他们一个倾诉的平台,分享一路走来的点滴感悟与心路历程。因此,《记者不下班(80后新闻人这样闯职场)》是一本新锐记者的生存手记,是一本描写“80后”记者的职场心情记录,也是一本刻画“80后”风格浓郁的青春读本。同时,这是一本写给“90后”的书,他们可以在书中“80后”的职场故事中对号入座,找到原型和方向。本书由谢思佳主编。

内容推荐

记者为什么不下班?理想不褪色,青春不散场。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给了“80后”记者放手做新闻的平台,让他们在这里从一点一滴学起,不断在磨砺中成长,直到鹰击长空,做出了让人竖起大拇指的好新闻,成为名记名编。

《记者不下班(80后新闻人这样闯职场)》就是这些新锐记者们亲自讲述的自我成长经历和职场感悟。你可以看到年轻记者们小心翼翼呵护着心中新闻理想这个不灭的火种,对这个职业坚守之时,心灵起伏的点点滴滴。

《记者不下班(80后新闻人这样闯职场)》也是一本写给“90后”的图书,他们可以在书中“80后”的职场故事中对号入座,找到原型和方向。本书由谢思佳主编。

目录

第1章 尽人事

路径01 弯腰

我在报社收获老公与房子谭希莹

路径02 嬗变

一名经济记者的钓鱼岛之旅黄应来

路径03 毅行

从接线员到码字员李春花

路径04 接力

工作和生活没有谁是谁的退路吴哲

第2章 认天命

路径05 祛躁

不让儿子做记者孙小林

路径06 行微

接近理想要从微小出发蒲荔子

路径07 知著

混,也是一种态度徐林

路径08 顺缘

我们互称“老师”付玉

第3章 行不惑

路径09 成熟

“冷血“动物养成记王宏旺

路径10 沉静

谁能冲破这生活的网杨潇

路径11 诚挚

不是帅才就做最好的执行者徐滔

路径12 守意

不想当记者的演员不是好模特罗诺

第4章 知进退

路径13 蜕壳

视频记者变形记乔彦杰

路径14 变形

一个人干三十人的活我能!梁清

路径15 定位

始终站在第一线裘萍

路径16 用长

非主流记者的主流幸福党永嘉

第5章 看沉浮

路径17 澄心

其实,这就是生活胡念飞

路径18 明志

我愿做一只逃跑的肉牛林旭娜

路径19 通达

职场“剩者”为王朱红军

路径20 善终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陈枫

试读章节

记者这个职业,并非我的梦想职业。在入读大学之前,我想象我将来是每天身穿行政套装与高跟鞋,行走在高档写字楼的金融界女强人。总之,我希望从事的是一份无需日晒雨淋的工作。在我报读大学专业的意向表中,新闻是唯一一个非金融类意向。

结果阴错阳差,我还是入读了新闻。考虑在国内高校体制内,转专业及就业不对口都不太现实,我抱着“既然来了”的心情,决定尽最大的努力学好这个科目,把握各种机会参加报社、电视台、企业的实习来体验这个职业。在喜欢上这个职业后,我尤其希望毕业后能在报社当一名文字记者。毕业后,我在一家本地报社得到了一份记者工作,对一名毕业生来说有不错的收入、不错的前途。

五个月后南都招聘,我来到了媒体圈传说中的南方都市报办公室面试。一来到当时还在7楼的广州新闻部办公室,一股强大的气场已经扑面而来。“你愿不愿意做社区记者?”面试时,我第一次听到了这个学科外的名词。跳槽而来的我本以为会顺理成章成为一名时政记者。听起来,这是一个新设置、正在摸索中的岗位,而且必定会比我第一份工作辛苦许多。可是经过不到10秒考虑后,我当即表示愿意。我清楚记得,当编委魏海波向我描述关于社区新闻的设想时,我在脑里所想象的伟大蓝图。能够接受一个企业的新事业,我视之为荣幸和机会。

在当上一名社区记者后,我多次被妈妈埋怨“越穿越邋遢”。走在这条需要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新闻路上,我已经少有裙子和高跟鞋,穿上身的多数是T恤牛仔裤。尽管已离我的白领理想十万八千里之远,我仍然信任报社领导对我个性和岗位安排的综合考虑。报社领导认为我对这个城市的熟悉、城市人脉及个性或在社区岗位上更能有所发挥,由于一开始便十分认同社区新闻的理念及前景,我也一直信任领导的判断。都说好的记者都有点一根筋,反正在这个硬骨头上我十分好胜,曾暗自告诉自己不做点成绩决不轻易离开,不收获什么,也不轻易离开。

如今想来,我很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这个岗位。

从低做起

不要小看任何一块踏板

一个从低做起的岗位,在摸索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琐碎、高压和被轻视的元素。五年前跳槽而来,许多同行和高校老师都疑惑,我为什么愿意放弃一份相对更稳定、收入更高的记者工作,进入南都阵列并情愿做一名编制外的记者助理?

无论是名声或是收入,这份工作当时都看似不会为我带来体面和荣誉。面对置疑,有时,我会一笑置之,有时我则会说起自己关于从事社区新闻前景的构想。

《南方都市报》开创社区新闻以来,有关社区记者的工作方式、报道内容、形式等等具体细节,一直在摸索中调整,以求更好。当时有许多同行都曾以为,社区记者更多的作用在于配合和执行,他们独立挖料、分析和采写的“道行”不高。以至于有社区记者在进入部门初期都存有困惑,怀疑自己是否选择了一份少有前途的工种。

这个过程中,不少同事因为个人选择离开了这个岗位。其中有一位旧同事说,曾经把社区记者岗位当成踏板,借此进入南都。在这个讲究记者积累和深度的地方,她最后无法忍受挖新闻难的压力而离开。

有踏板心态,我认为最对不住的不是所供职的企业,而是自己。这是一种心理情绪,一旦产生了而计划未如期望,它会直接导致自己的失望、失去信心甚至怠工。在纠结于继续等待还是离开的过程中,白白浪费许多自己最宝贵的事业年华在无谓的想象上。

等待更好的机遇来临前,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去定位这份基层工作?例如,如果我能在最是硬骨头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并能够做出成绩,所培养出来的习惯或许能使我在以后任何职业的任何岗位上都更应付自如?如果它不是一个踏板,它能否能给我更有惊喜的职场体验?

“播下一种行为,将会收获一种习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关于性格决定命运的理论或能体现于此。

在进入南都之初,时常勉励自己的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定律也在五年后得到证实。一个好的企业不会亏待认真而上进的员工。五年后,当我从记者助理逐渐成长为记者、中级记者和资深记者的同时,南都社区新闻模式也正被国内媒体同行所热议。而对于我来说,走街串巷挖新闻已经从任务变成了乐趣。如今我羽翼渐丰,仍愿意蹲守在看似艰难并始终基层的社区记者的岗位上,便是因为如此。

我始终认为,职场上需要有一种“华丽转身”的坚持,即使它是踏板,在跳离之前要先问问自己:在踏板上奔跑的技术,都纯熟了吗?而你又留下了什么,足够证明你在这个踏板上有过分量?

在摸索和共同进退的过程中,我与我的工作,从单恋至相恋。P7-11

序言

很快将迎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90周年华诞,拿什么来纪念这个属于年轻人的生日?一翻热议后,我们锁定“80后”。

“80后”正在陆续步入而立之年,接过父辈和兄辈的旗帜,勇敢挑起肩上的重担。他们曾作为一个符号引发中国广泛思考与议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80后”曾被打上负面的烙印,承载着社会断层之痛,被称为“迷失的一代”。

在广州大道中289号大院里,“80后”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是大院里最年轻的一群人,也是最有活力最敢去闯荡的一群人。他们走南闯北,激扬文字,在奔跑中追寻着真相,寻找生命的意义。他们也曾迷茫徘徊,也曾无比向往他人生活,但羡慕过后立即“刹车”,停止空想和抱怨,从而感慨“生活不在别处而在身边”。这些“80后”记者们用脚丫丈量世界,用心去做新闻。

“80后”记者成为名记名编,他们一路的成长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此书专门挑选了2008、2009、2010三年间获得“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奖”或所在媒体“年度员工”的集团员工中的“80后”,邀请他们撰写一路走来的点滴感悟与心路历程。

这是一本新锐记者的生存手记,你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年轻记者们的职业故事,生动精彩、有苦有甜。年轻的他们怀着青涩的理想,在新闻显规则或潜规则之间步履蹒跚,或许还会跌倒受伤,但是他们眼神坚定,脚步坚毅。南都视频记者乔彦杰走出校门后两年时间,有了新的感悟:世界每天都是新的,蜕变是成长的必备过程。不满足于已有的状态,如竹节生长,终能到达不一样的高度。

这是一本描写“80后”记者的职场心情记录,你可以看到年轻记者们小心翼翼呵护着心中新闻理想这个不灭的火种,对这个职业坚守之时,心灵起伏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本刻画“80后”风格浓郁的青春读本,这里的文章并不像他们做报道时那样“规矩”而“字正腔圆”,而是充满着青春气息又极具个人特色。他们或用语时尚,或沉稳老道,或点评犀利,或洒脱搞怪,读来令人妙趣横生。1985年出生的潮汕女子吴哲经历了从实习生小吴到见习小吴到记者小吴,再到人妻小吴,一直在奔跑的她终于意识到,自己要学会“慢”下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也是一本写给“90后”的书,他们可以在书中“80后”的职场故事中对号入座,找到原型和方向。

同时,这也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看的书,对非新闻从业者而言,它可以为你揭开记者职业的面纱,对这个职业群体有更多的了解。对那些站在职业门槛之外犹疑者而言,它是一份“说明书”或者“指南针”,是早几年进入记者职业的作者与同龄人的一场对话,谈新闻、谈生活、谈专业,也谈家事,它摒弃了教条和刻板,只是把自己的故事和感想娓娓道来。

记者为什么不下班?

理想不褪色,青春不散场。读完此书,答案揭晓。

是为序。

《记者不下班》编辑部

2012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