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鏖战上甘岭/中外战争传奇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林仁华//张辉灿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上甘领战役,是世界战争史上实施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

本书在综合叙述此次战役经过的基础上,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实,精选作战片段,力求对战役全貌进行较为全面的反映,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情节和首次披露的历史事件。此书内容翔实,语言流畅,并穿插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是人们了解战争、学习军事知识的有益助手。

内容推荐

本书的传奇故事中,主要记述广大军民为谋求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光辉事迹。既有统帅、名将的高超谋略、英明决策和指挥艺术,又有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不怕流血牺牲和积极的献计献策;既有用兵如神、出奇制胜的成功经验,又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失败教训;既有集中兵力、以众击寡的常规韬略,又有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的制胜方略;既有屡败屡战、关键一仗取胜而决定战争命运的经验,又有连打胜仗、关键一仗败北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教训;既有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经验,又有忘战必危、亡国亡军的教训等等。这些内容丰富、情节生动、事迹感人、引人人胜的传奇故事,由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描述,通俗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整理成书,奉献给读者。这对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使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增长军事知识,启迪谋略能力,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和爱军尚武思想,都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书是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

目录

一场喋血之战

广泛发动群众 筑牢“地下长城”

狙击活动威震敌胆 “零敲牛皮糖”战果辉煌

灵活摆兵布阵 顽强抗击敌人

坚守抗道战斗 死死拖住敌人

黄继光堵枪眼 显现伟大精神

英雄排长孙占元 果断指挥战群敌

“瞎子背拐子” 共同血战到底

小兵群作战旗开得胜 英雄部队威震上甘岭

初生牛犊不怕虎 赢得全星美名扬

通信英雄牛保才 舍生忘死保畅通

上甘岭上织天网 以地制空显神威

阵地为家苦犹甘 坑道谱写浪漫曲

战争之神在怒吼 上甘岭炮兵显神威

一切为了前线 一切为了胜利

附录:上城岭战役大事记(1952年)

试读章节

上甘岭,原本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只因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韩军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持续43天的残酷交战,才使它名声大噪。这场战役由于战役地幅之小,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紧张激烈,火力之猛烈,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从而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实施坚守防御的光辉范例,永载世界战争史册。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相继粉碎了敌人的夏、秋季攻势,朝鲜战场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在政治上,双方走上了漫长的谈判道路;在军事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谓“联合国军”是由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派入朝鲜的军队所组成的。在朝鲜战争中,先后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有:英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土耳其、泰国、荷兰、法国、希腊、加拿大、新西兰、比利时、卢森堡、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和南非联邦。其中多数国家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军队)以15个师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西起礼成江口,东至东海岸的江亭一线形成对峙状态。

此时的“联合国军”经过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五次战役的连续打击,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已无力组织全线大规模进攻,处于不利地位。面对这场胜利无望而又长期消耗的战争,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其国内人民反战浪潮日益高涨;各参战国之间矛盾重重。1952年秋季联合国第七届大会将在纽约召开,美国大选即将举行,在这种情况下,不甘心失败的“联合国军”急需打个“胜仗”,为联合国大会和美国大选捞取政治资本,以缓和各国和美国的内部矛盾。同时企图以军事压力摆脱被动局面,增加谈判筹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策划并发起了上甘岭战役。

而此时的志愿军则经过两年抗美援朝战争的锻炼,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士气高昂,求战心切,正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确立的“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积极进行迎击敌人可能进攻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各部队广泛开展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积极进行与敌人“挤阵地”的斗争,选择敌营以下要点,实施战术性反击作战,不断改善防御态势。

1952年4月,志愿军第15军接替兄弟部队担负上甘岭防御任务后,即大量构筑坑道工事,到8月份,已在正面32公里、纵深21公里的防御阵地上,构筑了以坑道为骨干的大纵深、梯次、环形的防御阵地。因此,当敌人10月14日在上甘岭方向向志愿军发起进攻时,志愿军第15军迅速作出反应,以积极顽强的作战行动反击敌人的大举进攻。

上甘岭,位于志愿军防线中部的五圣山前沿。上甘岭南边还有一个小山村,名叫下甘岭。残酷的战争早已使这两个小山村空无一人,房无一间,树无一棵,只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标记。两个小山村坐落在五圣山的山脚下,相距仅1公里,可以隔谷相望。然而,上甘岭却由志愿军控制,下甘岭则被美、伪军占领。

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侧,有两个小山包,右边是597.9高地,左边是北山,两个高地互为犄角,背靠五圣山,既是上甘岭的屏障,又是五圣山(135团指挥所设于此山)前沿的重要支撑点。在597.9高地和北山的左右两侧,又有454.4高地和448高地,使597.9高地和北山与翼侧的高地又互为依托。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复杂,便于小分队行动。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前沿就部署在这里,战役开始时,由45师135团2个加强连防守。

在这之后,是王在峰、西方山、五圣山、748.9等高地。这一地区地形险峻,尤其是五圣IJJ山峰高耸、险要,是志愿军第15军的基本防御阵地,部署有志愿军45师。这里可以俯瞰敌方防御纵深,是一个天然的观察阵地,同时,又便于部队隐蔽集结。但由于山岭重叠,坡陡路窄,交通不便,增加了志愿军前运后送的困难。

P1-3

序言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中断停战谈判,发动了蓄谋已久的“金化攻势”。著名的上甘岭战役随即爆发。为夺取志愿军坚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以北的无名高地,敌人先后投入作战兵力6万余人,动用轻重火炮1600多门,坦克181辆,飞机3000余架次,向两个小山头倾泻炮弹190余万发(最多一天高达3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将山顶削低了两米。面对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猖狂进攻,志愿军勇士毫不畏惧,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不到4平方公里的狭小阵地上,浴血奋战43天,挫败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取得了歼敌2.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使敌人未能前进一步,上甘岭变成了美军的“伤心岭”。上甘岭战役不但是我军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也因作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持续时间之长,战斗之紧张激烈,火力之猛烈,而闻名于世界战争史。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迫使美、韩一方不得不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从而大大加速了朝鲜战争停战的进程。

上甘岭战役打出了伟大的“上甘岭精神”,这就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上甘岭精神”在国内广为传扬,成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同义语。

上甘岭战役的硝烟虽已飘去半个世纪,但是在这次战役中,志愿军表现出来的高超的指挥艺术和不畏艰苦、顽强奋战的英雄气概,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为了使读者对这一举世闻名的战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作者精选了上甘岭战役过程中的几个精彩片断,运用纪实的手法,力求对战役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指战员们的英勇事迹,作较全面的反映,以飨读者。

本书的主要编写人员是: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与条令研究部郑守华研究员,军事科学院研究生部康永升,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赵星义副教授,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李鹏,济南陆军学院战术教研室潘思兴讲师。其中郑守华、赵星义同志撰写了《一场喋血之战》《广泛发动群众,筑牢“地下长城’’》《狙击活动威震敌胆,“零敲牛皮糖”战果辉煌》《灵活摆兵布阵,顽强抗击敌人》《坚守坑道战斗,死死拖住敌人》《黄继光堵枪眼,显现伟大精神》《英雄排长孙占元,果断指挥战群敌》《“瞎子背拐子”,共同血战到底》《通信英雄牛保才,舍生忘死保畅通》;康永升同志撰写了《上甘岭上织天网,以地制空显神威》《阵地为家苦犹甘,坑道谱写浪漫曲》,与潘思兴同志合作完成了《小兵群作战旗开得胜,英雄部队威震上甘岭》;李鹏同志撰写了《战争之神在怒吼——上甘岭炮兵显神威》《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潘思兴同志撰写了《小兵群作战旗开得胜,、英雄部队威震上甘岭》和本书的附录部分。全书由郑守华、康永升、赵星义整体设计和统稿。

在这本小册子付梓之际,非常感谢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编写本书过程中,作者参阅了《上甘岭大战》《鏖兵上甘岭》《摊牌》等有关书籍和资料,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二○○四年三月于北京西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3: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