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
分类
作者 苏晓慧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台湾亲子教育专家苏晓慧又一力作,台湾金石堂亲子类畅销榜重磅图书。启孩子紧闭多年的内心之门,引导父母走进孩子的真实世界。

本书揭示在“学习、生活、交友、人生规划”4个领域中,父母并不了解的孩子内心真相及负面想法,并为父母提供了洞悉孩子这些想法产生的原因和正确的解决办法。

内容推荐

孩子不懂生活,就会有危险的想法;父母不懂孩子,就会有错误的教育!

危险的想法+错误的教育=问题孩子;聪明的孩子+直升机式的家长=平庸的人。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父母在抱怨孩子“不学好”之前,先问问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吗”?孩子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只是父母不了解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目录

CHAPTER 1 学习

为什么孩子就不能用功一点?

01 孩子说:“看见书就讨厌!”

 筑一个充满书香的小屋

 和孩子一起脑筋急转弯

 阅读可以变得很有趣

 你的孩子有阅读障碍吗?

02 孩子说:“这些太简单,不想再学了。”

 其实你家也有个小神童

 一分的天才加上九十九分的努力

 上天早就送给孩子一份大礼

03 孩子说:“完全听不懂。”

 前面没搞懂,后面的当然也不会

 孩子学习路上需要我们的陪伴

 放心!考出好成绩是有方法的

 了解强项和弱项,学习更简单

 问问问!有I司题就要问!

 离100分越来越近

04 孩子说:“我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效率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精准

 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规划

05 孩子说:“不知不觉就会分神。”

 这个摸一下,那个摸一下

 孩子不会告诉你他为什么不能专心

 你的孩子是多动儿吗?

06 孩子说:“不知道为什么就睡着了!”

 晚上10点以前上床睡觉

 吃早餐也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可能有睡眠障碍吗?

07 孩子说:“人为什么要读书?”

 上网百度就好了,还要读什么书?

 书中的黄金屋,可能看得见,却摸不着

 读书是为了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CHAPTER 2 生活

现代孩子的生活习惯比较差?

08 孩子说: “没有常识也要看电视!”

 《哆啦A梦》原来是限制级节目!?

 人生因电视而多彩多姿

 让电视成为正面学习的工具

09 孩子说:“我就是喜欢玩电脑。”

 过早玩电脑小心变成“电玩脑”

 与其穷担心,不如加人孩子的行列

 分析孩子人格特质的另类方法

10 孩子说:“为什么不能带手机?”

 引导孩子适当使用手机·

 酷爸妈就是比孩子多懂一点

 让手机变成你的五指山

11 孩子说:“我想多要一些零花钱。”

 一双名牌球鞋是爸妈工作两天的薪水

 花钱要花得有价值

 小小巴菲特——理财从小学起

CHAPTER 3 人际

与从相处很难吗?

12 孩子说:“我现在就要做我想做的事。”

 再等一下,得到的会更多·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因为互信,更容易沟通·

13 孩子说:“我不喜欢输给别人。”

 给自己压力也给别人压力

 人生因有挫折而美丽

 教孩子赢也要教孩子输

14 孩子说:“我想要大家都注意我。”

 经常给予孩子关爱的眼神

 多给孩子5分钟

 教育要赏罚分明,适可而止

15 孩子说:“在学校被欺负,不想上学。”

 是不想?还是不敢?

 有自信,就不会被欺负

 随时模拟演出骇人听闻的戏码

16 孩子说:“为什么不能谈恋爱?”

 谈恋爱也是人际关系的一环

 谈恋爱,学习成绩一定差? 

 懂得爱与被爱,人生更完整

17 孩子说:“我没有朋友。”

 孩子需要和同学有共同的话题

 让孩子拥有社交的能力

 懂得分享的孩子,获得更多

 不经意的暴怒,孩子很快就学以致用

 大声不见得有用,有理才是王道

CHAPTER 4 生涯

孩子为何不懂得规划自己的未来?

18 孩子说:“大人只会说不可以。”

 想说不可以之前,先问为什么

 用心看!不要插手管

 肯定的回答比否定更有效

 如果你说谎,其实孩子都知道

 大人讲的也不一定全对

19 孩子说:“不要一直管我。”

 不得不承认,孩子真的长大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世界

 父母也要学着相信孩子的品格

 自然成长就不会变坏

 现在不放手,将来累瘫手

20 孩子说:“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早一点了解孩子的兴趣和专长

 初中就应该进行生涯规划

 让孩子自己决定未来

试读章节

01 孩子说:“看见书就讨厌!”

孩子的故事 story

小旭的学习成绩始终不是很好。一开始,爸妈心急地叮咛小旭要用功读书,接着则演变成用严厉语气逼迫小旭坐下来做作业。到最后,每当爸妈又要小旭做作业时,他便反抗了:“对啦对啦!我就是不喜欢学习,你们能把我怎样?”小旭对于上学一点“好感”也没有,更不喜欢学习,但总是被父母硬逼着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结果只使得他越来越不喜欢上学,跟着就连上课看到书本都感到厌恶。

筑一个充满书香的小屋

其实,利用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孩子对”阅 读”喜爱的程度,而这个方法是需要通过身为父母的你来协助的。当父,母示范了“爱读书”的身教,在家中建立起适合阅读的氛围,‘孩子自然而然会受到感染,爱上“阅读”。我自己开始喜爱阅读的时间点,已经记不太清楚,但是,因为爸妈都在印刷厂做装订工作的关系,从小家里所看到、摸到的,都是各种不同类型的书本,而妈妈也经常陪我一起念读书,所以小时候的我很自然地认为“看书”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打从有记忆以来,我几乎每天抱着书,并不是我比较特立独行,也不是天生比较聪明,我也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和卡通,只是阅读对我来说,已经成了一种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

从小我就喜欢看星座故事,家里有一套4本讲解四季星空的天文科普丛书,到现在我还是不时地翻阅它,而小时候就读过成语故事、唐诗、宋词,所以对于文字的敏感度大概也是从那时开始培养起来的。我家还有一套100本的《自然科学图说》,所以我六、七岁的时候就知道蝴蝶是一种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因为小时候读过,后来到了初中上生物课时老师讲得更清楚,我便觉得课程更加有趣。随着阅读量不断增加,我对各种不同领域的知识也越来越感兴趣,也因此更加喜欢读书。上学之后,和自己窝在书店翻的书本比较起来,反而觉得学校课本相当简单。老师讲课时,不管是语文、社会还是自然,对我来说都很容易理解和记忆,所以,我的学习成绩自然比其他同学好。

现在很多父母一直在强调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常常发生这种状况:觉得英语很重要,所以让孩子补习英语;觉得计算能力很重要,所以孩子要补珠心算;觉得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所以让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希望孩子会多一点才艺,所以让孩子学习绘画或舞蹈……

其实,这些都只是“技能”而已,就算没学会,对于人生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孩子的技能指数超高,对于知识的基本理解与吸收能力,却没有培养起来,对学习造成的影响则非常大,而培养理解与吸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就是——阅读。

有一天和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说起他一位初中家教学生的状况,“我的学生看不懂题目,每次都要我花上许多时间来解释,搞得我好像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教语文啊!”“怎么会?”“题目都没看懂就乱套公式,一开始就用错公式,怎么可能会做对?难怪考出来成绩不好啊!这属于语文的范围,你来教好了。”

数学是数学,语文是语文,两个科目看起来毫不相干,但事实上却是脱离不了关系的。而上述的情形,同时也发生在许多孩子的身上。我自己本身是很多孩子的语文和作文家教老师,有些朋友则专门负责教数学、物理或化学等。他们有时在教学中发现,孩子成绩差不是因为头脑笨,也不是没有掌握老师上课时所教的内容,而是考试或做作业的时候读不懂题目的意思,这种情况在做数学的应用题时尤其明显。

例如:商贩有10支棒棒糖,一支3元,小明向商贩买了3支,又买了2支,总共要付多少钱?  像这样简单的应用题,我们都知道“又”的意思在数学题中代表的是“十”加号,正确答案是买了5支糖总共15元。但看不懂题目的孩子困扰的是,他会先想一支糖到底是10元?还是3元?‘还是2元?买3支是多少?买2支是多少?这样加起来是多少钱?接着他才会开始做计算,用这样的方法算得慢,也容易算错。

像这样的题还算简单,心算好的孩子一下子就能算出答案了,但到了初中、高中时,答案不再那么“刚好”是整数,越来越复杂的题目和公式要不断地进行理解与记忆,看题目时如果不能一下子理解题目的意思,不清楚出题老师究竟问的是什么,不但解答速度变慢,题目做不完,可能因为弄不懂题意而列出错误的算式,当然也就算不出正确答案了。

从小学到高中阶段的课本几乎是用中文写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语文教育,不能正确的理解中文,孩子又怎么可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看不懂课本、作业,考试时又看不懂题目,一定考不出好成绩。时间一长,连去学校的动力可能都消磨光了。其实“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语文教育的一环,帮助孩子吸收他们所听的、所看的、所学的知识,也连带影响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

先别说高中课程没搞定以前,考进好大学的目标是不是容易达成,就算以后上了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更需要自己学习吸收知识。这时候的老师,已经不再像中小学的老师一样,耳提面命地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该读书,想要写好论文也要先读懂书本上的意思,看不懂文字,无法正确地吸收,就别想把论文写好了。大学除了学科上的外文书以外,有些教科书也是中文版,更何况有些教授在讲台上也是用汉语讲课,没有好的中文基础,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呢?P3-6

序言

大家都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偏偏上了十几年学,却没有哪一本教科书或哪一位老师教导我们如何当孩子的老师。因此,孩子刚出生时,我们毫无目的地爱孩子,无条件的满足孩子一切需要。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时,我们听信“不要输在起跑线”论调,而要求孩子学习许多“我们想要他学的才艺”。当孩子再大一些时,我们却可能因为他的学习成绩达不到我们制定的标准,而逼他去上各种特长班。将心比心,如果你是个孩子,你会喜欢一天到晚学才艺?一天到晚补习吗?别忘了!你也当过小孩!

许多年前,台湾因为经济突飞猛进,一家之主忙于赚钱而忽略了与家人相处,因此全岛上下发起“爸爸回家吃晚餐”的活动。那个时候,“晚餐”在家庭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曾几何时,许多孩子被迫在放学后得去代管班、补习班。因此,不仅是平日的晚餐,甚至连节假日,孩子渐渐变成家里晚餐中缺席的那一位。我们是否应该也发起一次“孩子回家吃晚餐”的活动?

本书作者从事多年课外辅导工作,研究了许多被父母逼着补习的孩子,并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反省,而写下这本书——《孩子的坏想法,父母的好办法》。没错,我们早已忘了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也忘了孩子刚出生时天真无邪的模样,随着世俗,我们开始在孩子身上加上许多他不想要的枷锁,没有试着探索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于是乎,虽然父母们为孩子付出那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馈。期待阅读这本书的父母,能时时刻刻回到爱的初衷,时时刻刻记起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并且把这本书推荐给其他父母,让孩子能跟我们更加亲近,让孩子能适得其所,就把这本书当成是做父母的教科书吧!

台湾家长团体联盟理事长 谢国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