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曾)拥有梦想
首先,我来讲述一个事实:人人都(曾)拥有梦想。即使你现在已经遗忘了梦想,但你一定曾经拥有过它。
我知道很多人对这样的结论嗤之以鼻,但是,事实就是事实,谁也无法改变。
在每次演讲中,我都会受到许多人的挑战,他们会说:“我没有梦想。”语气斩钉截铁。每当如此,我就会问他们一些问题:
“你在乎什么?”
“什么情况下,你会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就好了’?”
“你有过希望吗?”
“你小时候的愿望是什么?”
“现在,你在从事什么工作?你希望做好它吗?”
“你有没有崇敬的人?希不希望成为与他(她)一样的人?”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答案通常能够告诉自己“(曾经)拥有梦想”。或许,每个人的梦想大不一样,但肯定是拥有梦想的。
“我都快想不起来了!”
“我都快想不起来了!”当意识到自己曾经拥有过梦想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如此。
2009年10月下旬,我回乡探亲,遇到了孩时的伙伴高清。他正忙着收割水稻,看见了我,他放下手中的镰刀,走了过来。我们便蹲在田埂上聊了—会。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梦想吗?”我抓起一把收割好的水稻,问。
“什么?梦想?开玩笑吧,我还有过梦想?”他点燃起一支烟。
“那时我们一起上学,你喜欢书法,我喜欢写诗,你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书法家。我呢,想成为作家。你真的忘了?”
“哦,你说的是这个啊。我都快想不起来了。”他不好意思的低着头,“那是小时候瞎想的,再说我跟你不一样,我成绩不好,没考上大学。”
这些年,几乎我遇到的每一个中学同学都忘记了他们的梦想,他们或是在家务农,或是成了工厂的工人与普通的公司职员。当我与他们谈及当年的梦想时,与高清一样,他们会说“我都快想不起来了”。
如果感兴趣,你也可以对身边的人做一些调查。我相信你一定会听到同样的说法。
“……,但那是不可能的。”
杨慧是我的一个听众,2007年生了孩子,接着便辞退了工作,成了一名专职的家庭妇女。她是在一位朋友的鼓动下参加我的讲座的。
当我讲到“人人都(曾)拥有梦想”时,她高举着手,大声喊道:“我没有梦想!”她的举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人甚至指责她扰乱会场。我制止住会场的骚乱,邀请杨慧到台上来,与她展开了一场对话。
“你真的没有梦想吗?”我面带笑容地问。
“是的。我现在没有梦想,过去也没有梦想。”这是我听过的最肯定的语气了。
但是,在我问完第一个问题后,她的语气便缓和了许多。
“你有在乎的东西吗?”
“我在乎我的孩子,我希望他能够成才。”
“在孩子没出生之前,你最在乎什么?”
“老公的事业和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时,你希望自己成为—个什么样的人?”
“我一直希望我能够获得老板的青睐,成为一名女性管理者。”
“这就是你的梦想,一位出色的女性管理者。”我微笑着对她说。
“可是……”她迟疑了一下,“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紧随着问。
杨慧思索了一下,说:“我是一名大专生,学的专业又与管理无关,更何况现在我又有了孩子……”
杨慧并非没有梦想,而是因为一些“现实”的因素导致她选择放弃梦想。所有告诉我没有梦想的人几乎都像杨慧一样,他们并非没有梦想,而是因为各种各样所谓的“现实”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梦想。
“……,但那是不可能的。”是他们惯用的表述方式。)“我一直在等待机会。”
除了遗忘梦想和因“现实”原因而放弃梦想的人之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承认自己拥有梦想,但从不展开行动。用他们的话说,便是:“我一直在等待时机,可是始终没有好机会。”
发俊在射阳县城从事美术教学已经七年了,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油画家。我们原先是一个画室的画友,所以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小型的聚会。每次聚会,我都感到诧异:“为什么发俊希望成为油画家,却从未采取过任何行动和措施?”
每次我问起这一问题,发俊总是会告诉我:“机缘没到啊,再等等,会有机会的。”就这样一“等”就是六七年。这期间,我向他转告了许多油画展的信息,甚至还向一些展览方推荐过他的作品,可他从未参与过任何一次展览。
后来,我渐渐明白,发俊内心之中存在着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使得他不敢采取行动。他担心在展览上取不到好的成绩,或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一旦如此,不但会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还会给自己留下—个挫败的阴影。
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一直“在等待机会”以实现梦想的人大多如此!
他们拥有梦想,也知道自己想得到什么,但是因为恐惧,他们故步自封,不敢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而“等待机会”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而已。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