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峰著的《地震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探索》的内容围绕着地下深处的裂缝而展开,包括宽裂缝作为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的合理性、宽裂缝存在性的证明、裂缝几何形状的各种识别方法、裂缝的宽度和长度与地震震级和地震发生时刻的关系、裂缝体积的变化在地表的反映、裂缝形状与震中位置的关系等。本书中有许多观点与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有所不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震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探索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王雪峰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雪峰著的《地震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探索》的内容围绕着地下深处的裂缝而展开,包括宽裂缝作为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的合理性、宽裂缝存在性的证明、裂缝几何形状的各种识别方法、裂缝的宽度和长度与地震震级和地震发生时刻的关系、裂缝体积的变化在地表的反映、裂缝形状与震中位置的关系等。本书中有许多观点与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有所不同。 内容推荐 王雪峰著的《地震形成机理及预测方法探索》内容是关于地震与火山的孕育机制和预报方法的探讨,属于理论探讨的范畴。书中假设产生地震的最主要原因是地下深处的巨大裂缝与变形岩石体的弹性回跳的组合,列举了关于地层深处存在巨大裂缝假设的各种依据,探讨了地震与火山的内在关系,得到了地震与火山喷发的能量具有相同的来源的结论,仔细描述了地震与火山的孕育生成机制。在用地震孕育生成的原理解释地震和火山喷发现象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巨大裂缝假设进行地震的震级、震中位置和发生时间预测的方法。 目录 第1章 地震及其特征 1.1 地震的概念 1.2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1.3 地震的各种特征 1.4 地震对地面的各种破坏作用及对人类的危害 1.5 研究地震孕育形成的细节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1.6 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现状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地球的表面形态和地球的物理性质以及地壳运动的特点 2.1 大陆的形态 2.2 海底的形态 2.3 岩石的力学性质 2.4 地球的物理性质 2.5 固体地球的内部构造 2.6 地球岩石圈的基本特征 2.7 大地构造学说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现阶段人们对地震原因的认识 3.1 地震的主要类型 3.2 地壳板块相对运动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3.3 关于地震发生机制的弹性回跳理论 3.4 地震发生机制的蠕动说 3.5 地震发生机制的粘滑说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震预报和各种已有的地震预测方法 4.1 地震预报的主要原理和面临的困难 4.2 基于对断层活动的观测来判断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4.3 基于对大地地形微小变动的精密测量来判断 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4.4 基于板块构造分析的地震预报 4.5 基于地震发生时间的统计规律进行地震预报. 4.6 基于地层物理参数变化进行短期地震预报 4.7 基于动物反常行为进行地震预报 4.8 基于环境异常进行地震预报 4.9 关于地震的可预测性的争论 4.10 关于地震的事后解释不能让大众满意 4.11 本章小结 第5章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5.1 巨大岩石体弹性势能的积累是地震和火山 喷发能量的主要来源 5.2 单独用断层破裂解释地震发生机制的不足. 5.3 连续分布的固体难以在局部集中释放能量. 5.4 产生地震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巨大裂缝与 弹性回跳的组合 5.5 关于地震和火山喷发产生机制的简要描述. 5.6 地毒和上地幔的滑脱构造符合裂缝与弹性 回跳组合引发地震的假设 5.7 地层深处存在巨大裂缝的假设为地震预报 带来希望 5.8 本章小结 第6章关于地层深处存在巨大裂缝假设的各种依据 6.1 侵入岩的形成需要地层深处存在巨大裂缝 6.2 地壳板块相对运动可产生巨大裂缝 6.3 不同深度岩石的力学性质的差异为形成巨大 裂缝创造条件 6.4 地震活动本身可以在地层深处形成新的巨大 裂缝 6.5 关于地壳和上地幔存在深大断裂的理论支持 地下存在巨大裂缝的假设 6.6 地层深处巨大裂缝的普遍存在性对于地震预 报具有判决意义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震与火山活动的内在关系分析 7.1 人们对火山的认识 7.2 人们对岩浆生成机制的认识 7.3 岩浆生成机制的一种新解释 7.4 岩浆喷发的能量来源之迷 7.5 地震与火山的内在关系的假设 7.6 本章小结 第8章基于巨大裂缝假设分析地震与火山的孕育生成机制 8.1 关于地壳活动的最重要的前提假设 8.2 地幔上覆地层典型的运动模式 8.3 地震的缓慢孕育生成过程 8.4 地震的爆发和新裂缝的生成“ 8.5 地震的再生 8.6 地震的消灭过程 8.7 火山的缓慢生成过程 8.8 火山的爆发 8.9 火山的再生 8.10 火山的消灭过程 8.11 本章小结 第9章 地层深处巨大岩石体的构造运动在地表面的反映 9.1 地层深处岩石的不同运动模式及对上覆地层 的影响 9.2 无岩浆生成时地层深处岩石的运动对地层温 度的影响 9.3 有岩浆生成时地层深处岩石的运动对地层温 度的影响 9.4 地层深处巨大裂缝的体积与地表面形态的数 学关系 9.5 地层深处巨大裂缝被岩浆不断填充模式与地 表形态的数学关系 9.6 地层深处巨大裂缝形成过程所引起的地面断 层的活动形式 9.7 大范围长时间精密测量地面地形变化的重要性 9.8 本章小结 第10章 地层深处巨大裂缝和巨大岩浆体的探测方法. 10.1 利用自然的地震波进行探测 10.2 在纵向裂缝中有少量气体的情况下估计裂缝 的几何尺寸 10.3 在横向裂缝中有少量气体的情况下估计裂缝 的几何尺寸 10.4 裂缝中充满岩浆情况下估计裂缝的几何尺寸 10.5 利用人工地震波的反射波进行探测 10.6 利用地面地形变化的数据进行判断 10.7 利用地面断层活动数据进行判断 10.8 利用地层温度分布进行判断 10.9 本章小结 第11章 用地震孕育生成的原理解释地震现象 11.1 震级的大小和地震波的模式 11.2 主震和余震 11.3 双震和群震 11.4 对地震的若干规律的解释 11.5 对火山喷发规律的解释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基于巨大裂缝假设进行地震预测的原理 12.1 基于对断层活动的连续观测进行地震和火山 喷发预测 12.2 根据估计的巨大裂缝的几何尺寸进行地震和 火山喷发的预测 12.3 根据地面变形的长期精密测量预测地震 12.4 根据地层温度分布预测火山喷发 12.5 判断地震消失的可能性 12.6 地震震级的估计以及震中位置的估计 12.7 地下深处变形岩石体的长度决定震级的大小 12.8 本章小结 第13章 对未来地震研究和预报工作的建议和设想 13.1 加强对地震形成机理的更完备的理论研究 13.2 集中力量研究探测地下巨大裂缝和巨大岩浆 体的方法有重要意义 13.3 集中力量研究地下巨大裂缝形成过程相应的 地表形态的变化 13.4 研究使用大范围和长期的大地变形测量数据 的模型方法 13.5 对地下巨大裂缝进行普查的重要意义 13.6 关于地震预报的预期前景的展望 13.7 本章小结 参考书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