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不确定的世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罗伯特·鲁宾
出版社 成都时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鲁宾与其他所有被经济危机旋涡卷入的人,现在更要正视货币主义在后危机时代恍若精神导师的作用,这位导师挟裹着各种货币,正在猛烈冲刷着这个世界的实体经济的堤坝。当货币镇痛的效应丧失时,真正的痛苦来了。

国内最活跃,最具独立精神的经济“女侠”叶檀作序推荐!

华尔街真相、华盛顿内幕、花旗秘密,美国商业周刊年度十大最佳商业图书,“拯救世界三人组”成员力作沃伦·巴菲特、亨利·基辛格极力推荐,金融危机后必读经济学著作。

《在不确定的世界》首度翔实披露罗伯特·鲁宾与克林顿政府中的同僚、商界同事的私人对话。

内容推荐

当罗伯特·鲁宾在1995年1月一个生气勃勃的庆典上宣誓就职担任美国第七十任财政部长的时候,参加者却只有他的妻子和几位大学同学.就职典礼刚结束,他就马上和克林顿总统一起投入到处理犟西哥金融危机的紧急会议中去。这次危机,不仅是全球经济转入多事之秋的先兆,而且使鲁宾本人的英雄本色得以全面展现,他不拘泥于礼节,却又能迅速进入事实真相。

从他早期在著名的高盛公司负责“套汇交易”的工作到他最近担任花旗集团执行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鲁宾一直是美国金融系统的主要人物。他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时期的一个关键政策主导者。在《在不确定的世界》一书里,罗伯特·鲁宾将对美国近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做出精辟锋锐的分析,同时引导你对市场导向和全球经济风险做出全面连贯的思考。

鲁宾的人生哲学就是“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概率思考”一直贯穿他的整个金融生涯和政治生涯。在处理亚洲、俄罗斯、巴西金融危机,联邦政府信誉危机,股票市场的升降,后“9·11”世界的挑战和正在进行的财政政策的争辩和其他重大经济政治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罗伯特·鲁宾对这个人生哲学反反复复而又恰到好处的应用。

在《在不确定的世界》中,鲁宾以他一贯的引人注目和开诚布公的声音,以及锐利的目光,来详尽地描述、演绎白宫的日常生活和政治风云。这种描述风格与他处理国家挑战的手法并无异处。《在不确定的世界》部分是政治回忆录,部分是说明性的经济分析,部分是个人对商业问题的看法,这是一位三朝元老对华盛顿和华尔街两个“世界中心”的全面深入解读。

目录

第一章 21世纪全球金融危机的开始——墨西哥危机/1

第一节 第三大贸易伙伴/2

第二节 “最不坏”的选择/5

第三节 “墨西哥二号”计划/13

第四节 不确定的因素/22

第五节 莫克斯基的预言/30

第二章 一个成功套利者的精神进程和性格发展/35

第一节 风险套利者的傻瓜生活/36

第二节 哈佛大学的亚文化/43

第三节 耶鲁的法律现实主义/47

第四节 高盛公司的市场思考/51

第三章 在高盛公司顺境与逆境中的明智之举/59

第一节 我的第三个榜样/60

第二节 如何抓住战略问题/65

第三节 高盛文化的传承者/71

第四节 1982年的国会竞选晚宴/75

第五节 高盛的精英管理机制/80

第六节 小石城的经济顾问团/84

第四章 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的一个有趣读本/91

第一节 “总统看门人”的决策备忘录/92

第二节 一张通过经济衰退的单程船票?/98

第三节 汽油税:令人恐惧的政治议题/107

第五章 白宫超现实生活:政治敏感度的些许提升/113

第一节 在别处担当重要职务的局外人/114

第二节 谈论政策,而不谈论政治/121

第三节 克林顿政府被夸大的麻烦事件/124

第六章 从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获得信心与信誉/137

第一节 财政部长:新角色的重要悖论/138

第二节 联邦政府中的无名英雄之一/142

第三节 外行几乎无法弄懂的债务危机/150

第七章 面对妖魔化的媒体所必备的言谈技巧/159

第一节 “保留可选择性”的偏好/160

第二节 道琼斯指数36000点/169

第三节 陷入“无止境繁荣时代”/175

第四节 探究故事的另外一面/179

第八章 美式观点:重新审视危机边缘的世界/193

第一节 俄罗斯杜马拒绝增税?/194

第二节 亚洲的第一个燃点/198

第三节 金融危机蔓延东南亚/203

第四节 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208

第九章 亚洲金融危机:走向极端是一种集体心理/221

第一节 蓝衬衫是恢复信心的关键吗?/222

第二节 对第一世界“投机家”的责难/229

第三节 糟糕的借款人和糟糕的贷款人/233

第十章 未来的危机:房地产、新兴市场或其他领域/247

第一节 克林顿用“精神装置”渡过危机/248

第二节 当俄罗斯政府无力偿还其外债/254

第三节 危机最严重的阶段在拉丁美洲/262

第四节 下一次危机会在无人关注的方向出现/265

第十一章 政治与生意:两个世界互动的复杂决策过程/271

第一节 第二模式悄然启动/272

第二节 令人激动的花旗集团/277

第三节 寻找两个世界的异同/283

第十二章 经济极乐之境带来贪婪、恐惧和自满/293

第一节 “更大的傻瓜”理论/294

第二节 投机过度总是在发生/300

第三节 安然公司的债权人/304

第四节 清醒的市场愤世嫉俗者/310

第十三章 赤字会影响利率——被大加排斥的“鲁宾经济学”/319

第一节 问题就是“先救救社会保障”/320

第二节 赤字带来的严重的非线性影响/328

第三节 9·11之后,华尔街的经济预测/337

第十四章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依赖宣言/347

第一节 “有门禁的社区”式的生活方式/348

第二节 用文化来解释亚洲的相对繁荣/352

第三节 以尊重的态度倾听批评与反对的声音/358

致谢/364

一个赌徒的人生哲学观许知远/368

试读章节

第三节 高盛文化的传承者

1976年11月古斯·利维在患严重中风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他死时66岁,还不到考虑公司领导人继承问题的时候。然而,就在中风前不久,他告诉管理委员会的资深成员乔治·多蒂,说他准备提名约翰·怀特海和约翰·温伯格担任管理委员会的两主席,在乔治看来,显而易见,古斯把这两人看做他的继承人。

我们把这两个人称为“二约翰”,无论如何他们两人都是自然的继承人。约翰·温伯格是西德内的儿子,是一位热情的人,看上去不武断,办事效率高,并且在公司内是一个巨大的高盛文化传承者。温伯格天生有商业头脑,继承了他父亲与客户打交道的本事,客户喜欢他的直率和友好的感觉。约翰·怀特海是一位极其聪明、头脑清楚而且自信的人,有着敏锐的战略眼光。在把投资金融部从一个高度个人运作的部门,转变为一个高效的组织的过程中,怀特海发挥了核心作用,而温伯格是核心中的一颗非凡之星。怀特海也开始倾向于使公司进一步面向美国之外的世界。我在高盛公司期间继续朝向全球参与的运动,对我在华盛顿期间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当时我通过公共政策的视角对待许多这样的问题。

我从这两个人身上学到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经验。从怀特海那里,我学到了如何抛开日常业务,抓住战略问题。他一直在思考高盛公司在未、来的岁月里应当发展成什么样子。从温伯格那里,我学到了如何与其他客户和同事一起工作,如何认真而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看法。从他们两人那里,我学到了如何处理联合管理问题。最初在高盛公司,人们对双CEO管理是否能有效运作有很大疑问。因为如果两位约翰在管理委员会发生分歧,就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明确办法。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反映他们个性的有效地运转的方法。在每周一的管理委员会会议前,他们两人在每个周末都要在一起交谈,商量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办法。在大多数时候,温伯格愿意让怀特海发挥领导作用,但如果温伯格觉得自己非常有道理,他就会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由于他们两人之间有不同意见,一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一直无法解决,但他们的共同领导让我看到了双CEO机制可以发挥作用——尽管我后来开始认识到,成功的共同管理是少有的例外,而不是规律。

瑞·扬在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所有的股票交易和销售活动。1980年,他退休了,我是取代他进入管理委员会的三人之一。在某种程度上从那以后,我被安排处理J.阿伦公司问题。几年前,在与乔治·多蒂一起共事时,我曾试图将套利思维模式和我们从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经验,扩大到建立一种商品交易方式。后来,在我参加管理委员会一年后,高盛公司购买了阿伦公司,这是高盛公司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兼并。阿伦公司是一家极其成功的家族拥有的商品交易公司,与世界各地都有联系。然而,我们和他们都没有认识到的是,由于各种各样变化的发生,该公司在未来没有可操作的商业模式。阿伦公司的利润在1980年时曾经为6000万美元,1982年下降到3000万美元,1983年则没有任何利润。

多蒂负责处理阿伦公司问题并且首先采取了棘手的压缩规模措施。在采取这一措施之后,两约翰和乔治要求我负责处理这一问题。我本来会对自己说由我接手阿伦公司不会使其有起色,而且有可能会毁了我在高盛公司已经取得的地位。至少我会做一些或然性分析。但在这里,就像强有力地吸引着我的其他主要职业变化一样,我没有计较。我对自己是否有使阿伦公司扭亏为赢的能力一点也没有自信,但我也没有感到焦虑。一旦我接手这项工作,我就全力以赴,努力去做需要做的事。而且我非常希望负责任,因为我认为这非常有意思,而且将会扩大我在公司中的作用。阿伦公司是一家有着浓厚套利风格的交易企业,所以我觉得自己适合干这项工作。

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随身带着拍纸簿到处走,随时记下笔记,并在实际接管之前努力了解这家企业。在我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干这项工作的人,对于如何修正我们的战略和继续发展有许多深刻的想法。我们调整了公司领导班子,让过去一直在固定收入部工作的马克·温克尔曼主持工作,并对我负责。温克尔曼生于荷兰,在来高盛公司前在世界银行工作,他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债券和外汇交易业务非常老到。他既对阿伦公司的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也有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管理技巧。

马克和我一起与阿伦公司的员工们一起反思企业模式。阿伦公司一直在从事传统的套利业务,在一个地方购买外汇或一种商品——例如黄金——而尽可能快地在另一个地方转手卖掉。阿伦公司在为传统的套利业务寻找机会方面是很有想象力的,例如一直保持着与沙特阿拉伯的公开电话线路以从事黄金和白银交易。这种交易几乎没有风险,而且阿伦公司非常重视规避风险——如此的重视以至于当公司跟不上交易的进展时,公司会在当天中午歇业,以便把情况搞清楚,并且确信它的账面上没有多出额外的一百盎司黄金。这种模式的唯一例外是咖啡,阿伦公司是咖啡的大进口商和交易商。

其他人使我们得出的最早的结论之一是,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通讯条件的改善以及竞争的加剧减少了阿伦公司传统业务的有意义的赢利机会。不同地区商品的差价越来越小,而由于其过去的巨大成功,阿伦公司的领导层忽视了这一现实。我这些年发现,阿伦公司的经历非常有典型性。成功经常导致企业和个人没有注意到变化或适应变化,因此,最终摔了跟头。

马克和我认识到阿伦公司需要进行一些根本改革。首先是将业务集中于相对价值套利,或相关套利(Relationship Arbitrage),高盛公司已经在固定收入和股票方面开展了这方面的业务。就阿伦公司的情况而言,这意味着在不同商品或货币之间,或在他们与其衍生2F-具之间寻找存在着的价格扭曲,利用利率和其他因素来评估适当的相对价值。例如,可以针对长期黄金期货进行短期黄金期货交易,以在不正常的价格回复正常时赢利。这意味着要用公司自己的资金冒风险,而阿伦公司的人过去一直以不冒险为荣。我们决定放弃四平八稳的业务,风险投资中不存在这样的业务。我们也决定大大扩大阿伦公司的外汇交易,从纯粹的套汇交易发展为相关套利,采取单笔购进的方式以及增加公司业务。例如,帮助企业和个人对冲金融风险,这使高盛公司增加了能够向客户提供的服务。再后来,我们涉足石油和石油产品交易,为我们公司开辟了一个巨大的新舞台。

在阿伦公司进行这些改革,首先要求对用人制度进行改革,这是我们最精心考虑的事。在经过广泛考察后,我们认为,阿伦公司有一些非常有才干的人,他们已经为反思公司的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他一些人却完全沉湎于陈旧、没有风险的经营方式,以至于无法转变到以风险为基础的经营方式上来。我们不得不在高盛公司的其他部门安置这些人,或者鼓励他们另谋高就。我们需要制订用人规章。旧的阿伦公司是根据常识招聘员工——某人看上去好像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商品交易商。我们将用人程序规范化,寻找经验和条件符合我们的新要求的人。通过这些改革,我们重新为阿伦公司注入了动力,企业重新开始运转——尽管是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第一年我们没有达到我们野心勃勃的赢利1亿美元的目标,但第二年我们超过了这一目标并且为高盛公司以后赢得巨额利润打下了基础。

从事商品和货币交易就像套利业一样,一个优秀的企业要进行成败参半的投资并且有时要承受巨大损失。但阿伦公司的转型也说明,在大机构进行改革是多么困难。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米歇尔·波特认为,规模庞大的公司所以会破产,是因为他们一旦成功后,就满足于自己的成就,固步自封,结果沉舟侧畔千帆过。阿伦公司的情况就是这样,它一度失去了战略动力。但即使有有效的经营模式和有干劲的战略思维模式,一个公司也需要有一个运作的架构,一个能够吸引有才能的人,并把他们安排到可以让他们施展才能的位置的机制,以及一种人们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和配合的企业文化。

但也许对阿伦公司来说最重要的管理问题是,重塑业务的思路主要还是来自在那里工作的员工,这一事例证明了我的职业经验即:在一个企业第一线工作的人,经常对发生的事情以及如何应对比企业高层更为了解。我们在阿伦公司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瑞·扬和迪克·蒙希尔的建议:要进行最有效的管理,我应该大胆放手,让自己身边围绕着精明强干的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小心对待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和他们个性的怪癖——就像他们不得不小心对待我的关注和个性一样。

P71-75

序言

鲁宾经济学与货币主义幽灵

叶檀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幽灵同时在我们的头顶盘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所有有关货币信用、金融衍生品、资本与货币市场的讨论成为长期热点。

第一次成为热点,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当时,中国内地帮助香港抵御住了针对港币的大举做空行为。而在2010年,索罗斯卷土重来,他耐心地在香港安营扎寨,等待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出现的大机会。

这一机会不仅来自于中国日益扩张的经济规模,更来自于各国拯救经济所发放的天量货币,到2010年,虽然实体经济仍处于艰难恢复期,但全球的大宗商品市场、股权投资市场,从香港到北京、伦敦的房地产市场,散发出兴奋的牛市激素味道。一个精明的投资者不可能忽略这种熟悉的激素味道,正是由于这种货币激素,9·11之后证券市场的短期下滑后急速回暖。金融业甚至实体从业者相信美联储可以解决一切。

这可不是鲁宾经济学的精髓。

鲁宾所著的《在不确定的世界》,并非针对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他在高盛公司工作了26年后,成为高盛庞大的转型为政府官员中的一员,进入高盛的行政名人殿堂,从1993年到1995年,他成为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顾问,并于1995年到1999年担任美国财政部长。因此,他的主要关注点在墨西哥金融危机到9·11事件后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市场.

鲁宾经济学的最成功之处是在克林顿政府时期成功减少了赤字,财政甚至还略有赢余。鲁宾就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时的第一个重要会议是讨论赤字。在克林顿的两届美国总统任期,削减赤字与医疗改革、对富人征税等成为点燃火药桶的话题,反对者通常都是市场派的拥趸,认为任何减税都有助于提升企业效率,而出身于华尔街的鲁宾却成为民主党人,认为财政规范对国家未来具有极端重要性。

关于政策的争议永远不会停止,鲁宾获得发言权,是因为克林顿时期是难得的低负债时期,而在小布什上台后,美国的赤字一发不可收拾,奥巴马政府与伯南克合作对抗金融危机,用的是直升机撒钱的办法外加削减赤字、增加出口的口头承诺,疯狂赤字、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成倍增长。

疯狂的赤字与疯狂的投资必然有疯狂的货币政策支撑,反之亦然,疯狂的货币体系必然催生过热的金融市场,必然催生出越来越多的实体与虚拟投资。

面对市场无止境的繁荣,身处其中的人总是乐享其成。在1995年以后的美国经济扩张周期中,格林斯潘仅提出一次非理性繁荣,事实上,在财政部与美联储的密切探讨中,对于新的生产周期、生产效率的提高抱持极端乐观的观点,认为正是技术的进步、美国的市场创新能力、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低门槛的贸易政策与健全的财政成就了似乎永无止境的大繁荣时期。证券市场把乐观情绪放大到极至。

当时提出泡沫是不合时宜的,直到互联网泡沫崩溃、直到9·11事件发生,美联储的降息成为飘浮在华尔街的救生圈,不仅让所有的市场裸泳者获救,还让他们在短时间内恢复了乐观,乐观到令人惊异的程度。此时,鲁宾才会问,难道货币就是一切吗?结论是,投机总是过度发生。

货币当然不是一切,但掌握全球定价权的货币美元是止痛剂,是催化剂,是显示人性贪婪最好的镜像。

在直面东南亚金融危机时,鲁宾非常冷峻地提到借款人与贷款人双方糟糕之极,指出政府需要实施强有力的改革计划,以使国内外的债权人和投资者相信:留下来符合他们的利益,增长和稳定将会恢复。在很多情况下,这意味着着手处理长期存在的软弱无力的银行系统或腐败现象等结构性缺陷,因为这些缺陷已令人无法容忍并已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段描述与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论调如出一辙,但事实已经证明,这套逻辑无法运用到自身,无论是墨西哥危机、9·11危机还是次贷危机,火烧自身时,美国的第一反应就是放松钱袋。

对于金融体系的反省与整肃遭到华尔街肥猫、货币主义者的激烈抵抗。国性与人性相同,制裁他人易,治理自己难。

书中鲁宾对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复苏之道津津乐道,认为制度改革与浮动汇率让东南亚成功度过劫难,经济更加健康,但他显然无法用这一套理论解释美国金融危机的内核。世界主要储备货币滥发燃烧了别人,最终也会燃烧到自己。鲁宾的这套理论即便是正确的,美国也绝对不会用到自己头上。

有意思的是,鲁宾对于中国的观察,他正视中国的崛起,同时指出中国极其强硬的一面,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中美达到共识挽救危机,但鲁宾预料到,在我们的关系上无疑会出现摩擦一一例如贸易有时候可能会引起争议,但我认为我们共同的利益将会推动我们克服这些摩擦。

毫无疑问,他是对的。

鲁宾与其他所有被经济危机漩涡卷入的人,现在更要正视货币主义在后危机时代恍若精神导师的作用,这位导师挟裹着各种货币,正在猛烈冲刷着这个世界实体经济的堤坝。当货币镇痛的效应丧失时,真正的痛苦来了。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书中的极品。

——沃伦·巴菲特

罗伯特·鲁宾是我们这一时代最光彩夺目和可亲可敬的智者。而一本特别的书已经从他手中诞生。它既引人入胜又有着很强的可读性。通过精彩坦率的描述和大量的人生教训,它给我们展现了他在华尔街和作为总统顾向、财政部长期间的精彩人生。它又是一本非常个性化的书,全书有大量关于他和一些著名人物交往的故事和见识,例如艾伦·格林斯潘、桑莫斯和克林顿总统等。此书注定将成为最重要的经典图书之一,也将是我们这一肘代出版的最具欣赏性和启发性的读物。

——沃伦·伊萨克森

罗伯特·鲁宾带我们走到一扇能够窥探全球经济特殊历史性时期的华尔街、白宫和财政部门等动脉中心秘密的大门的背后。这是一段最吸引人的、最具建设性的故事,特别是当它由一位带领我们战胜这些政治和经济挑战的、独特而又优秀的领导者口中讲出时,其权威性更是无可置疑。

——汤姆·波克瓦

罗伯特·鲁宾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时期赢得了崇高的威望。现在他写了一本关于他这段经历的极富趣味性和思想性的书,即使是那些不同意他的某些观点的人,也能从中发现多重要的元素。

——亨利·基辛格

当历史学家回顾20世纪90年代,他们几乎都很肯定地思考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繁荣时期是怎样发生的。罗伯特·鲁宾坦率而又醉人的回忆录将给我们一个思索的起点。既有一个学者的小心翼翼,又有吸引人的写实,鲁宾写出一本历史上很多重要人物应该撰写的却又很少做到的书。

——迈克尔·伯斯鲁斯大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