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近年来心力衰竭基础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心力衰竭与炎症、血管内皮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本书还分析了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与心力衰竭的关系,并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包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临床常见疾病与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进行介绍。此外,本书依据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对ACEI、β受体阻滞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利尿剂等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行了介绍,可以用于对临床常见问题以及如何科学、个体化地用药进行指导,实用性较强。本书还涉及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心室辅助装置、介入治疗及干细胞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并对心力衰竭的康复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新颖,别具特色。
第一章 与时俱进提高对心力衰竭的诊治水平
第二章 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代谢
第三章 慢性心力衰竭与系统性炎症反应
第四章 心血管疾病与胆红素的关系
第五章 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第六章 心力衰竭中神经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的变化
第七章 心力衰竭与血管内皮功能
第八章 心力衰竭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第九章 心力衰竭与同型半胱氨酸
第十章 心力衰竭与肿瘤坏死因子
第十一章 高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第十二章 心力衰竭与电解质紊乱
第十三章 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进展
第十四章 硝普钠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第十五章 合理应用硝酸酯类药物
第十六章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误区
第十八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应注意的问题
第十九章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研究进展
第二十章 利尿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洋地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二章 钙通道拮抗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十三章 钙离子拮抗剂在心脑肾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第二十四章 应客观对待他汀类药物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地位
第二十五章 胺碘酮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十六章 醛固酮拮抗剂在心力衰竭中的治疗地位
第二十七章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心力衰竭
第二十八章 心力衰竭与糖尿病
第二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冠心病
第三十章 心力衰竭与心肌病
第三十一章 心肌致密化不全与心力衰竭
第三十二章 心力衰竭与心脏瓣膜病
第三十三章 心力衰竭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第三十四章 心力衰竭与肾功能
第三十五章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研究进展
第三十六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诊治进展
第三十七章 心力衰竭与低T2综合征
第三十八章 心力衰竭与容量负荷
第三十九章 心力衰竭与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第四十章 性别与心力衰竭
第四十一章 心力衰竭与心包疾病
第四十二章 心力衰竭血栓并发症及抗栓治疗
第四十三章 心力衰竭与心房颤动
第四十四章 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
第四十五章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第四十六章 心力衰竭的非侵入性诊断
第四十七章 6分钟步行试验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十八章 难治性心力衰竭
第四十九章 老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特点
第五十章 急性心力衰竭诊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
第五十二章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第五十三章 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第五十四章 心力衰竭的细胞治疗——心肌再生
第五十五章 无创正压通气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第五十六章 慢性心力衰竭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研究进展
第五十七章 心力衰竭与心室辅助装置
第五十八章 心力衰竭基因治疗
第五十九章 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
第六十章 心力衰竭的康复治疗
第六十一章 心力衰竭的护理
参考文献
附录1 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2005年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附录2 欧洲心脏病学会2005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
附录3 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治疗指南解读
附录4 β阻断剂在心血管疾病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附录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