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历代圣贤成事智慧(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堂溪编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得饶人处且饶人

忍一时之“忍”,是为了“进”。在“进”的过程中,不要一味地进攻,凡事要留有余地,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有君子的度量和风范。

孔子说:“君子舒泰而不骄矜,小人骄矜而不舒泰。”孔老夫子这里讲的“舒泰”与“骄矜”,是就君子和小人的器量、见识而言的。由于君子“舒泰”、胸襟宽广,所以表现在待人接物上则“宽容”“博爱”;恰恰相反,小人由于“骄矜”,则处处表现得狭隘、计较。所以说君子和小人因为各自不同的修炼,在言行举止上也是不尽相同的。

与人相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容人之心。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有好人缘。要想有好人缘就需要与别人友好相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答案就是:以善良、仁爱的心对待一切;时时处处检点自己,严以律己;同时,要宽以待人,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就是与人交往中个人素质的体现。通常来说严以律己还不是太难,而要具备宽以待人的品质则不是那么容易了。

现实生活中的人各种各样,在性格、爱好、职业以及习惯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同,在对待事物、问题的认识与理解也不相同。因此,当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时刻记住双方的差异。《中庸》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在承认这种差异性的前提下,我们不能要求别人什么都要与自己一样,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或经验来衡量别人的所作所为,其关键就在于“忠恕”二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宋代文士袁采说过:“圣贤犹不能无过,况人非圣贤,安得每事尽善?”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或大或小的错误。这个时候不要动不动就横加指责、大声呵斥,甚至恨不得将其置于走投无路的境地才罢休,而是要做到乐道人之善,多看到别人身上的亮点。

对于这一点,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了用辩证法来对待。他说:“君子不因为言辞动听就提拔人,也不因为人品不端就否定他讲的话。”对待别人说的话是这样辩证地看待,当然对于别人的行为也该如此,也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偏激,避免走上极端,也就顺应“中庸之道”了。

晋代有一个叫谢万的人,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有一次,去别人家吃饭,谢万就和一个叫蔡系的人争抢同一个座位,蔡系不小心把谢万从椅子上推了下来,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掉了。在场的人都以为谢万要发火了,甚至要动拳头了。可谁也没想到,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在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个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甚是为人称道。这的确是值得人钦佩的,如果换了别人,那结果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吧?  《菜根谭》里有这样的话:“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愕,而水亦不留痕。”“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思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也就是说,不管是待人还是接物,都应该留一点余地。而对于别人的过失,就应该像用彩笔在天空画画,用快刀斩水,做到适可而止,就可以保存天空的干净、绿水的长流,就可以保存彼此原本的关系,不会因为对方的过失而影响到彼此的和谐、融洽。

三国的张飞是个当时公认的猛将,他同刘备是结拜兄弟,地位和能力都绝对是个英才。然而他最后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死于部下之手,因为对部下太过苛刻而被割下首级。当时,同是他结拜兄弟的蜀国大将关羽被东吴将士所杀,万分悲痛的张飞急于报杀兄之仇,于是限令三军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耽误了就要斩首。当时负责此事的部将范、张二人禀报不可能在三日内完成,要求宽限几日。张飞听了大怒,将二人毒打了一顿,并说若是三日内无法完成就要拿他们的人头示众。

范、张二人惧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害怕暴虐的张飞真的会杀了他们,于是他们便趁张飞酒醉不备之机,带刀潜入张飞帐中,杀了张飞。

一代英豪因为太过苛刻、不肯容忍别人而惨遭杀害,实属悲哀。张飞就死在了他暴虐的性格上,平时对部下过于苛刻、残暴,动辄鞭打杀头,如此一来,无法忍受他暴行的人自然就会叛乱。所以,不管你是高高在上的皇上、大王,还是高官、富翁,都不要忘了一件事:做人要给人留有余地,不然就是自取灭亡。

在日常交往活动中,若是对方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或是有什么过错,我们都不应该怀恨在心。因为怨恨只会加深彼此的误会,而且还会扰乱我们的正常思维,引起急躁、偏激的情绪。所以说,彼此的交往是缘分,不必计较太多,也不必尽善尽美,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彼此之间一切不愉快都会迎刃而解。

P9-11

目录

第一章 宽容大度,开放的心态彰显人生洒脱

 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

 忍小节才能干大事

 得饶人处且饶人

 学会宽人之短

 对人要求不要太高

 当忍则忍,能让则让

 气量是一种修养

 善良是一生的功课

 学会欣赏别人

第二章 修行有道,提升自我才能走向成功

 塑造道德人格

 不在尘世中迷失自我

 反复学习是成才之道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注重诚信修为

 不断地完善自身

 慎独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方法

 学会自我约束

 做人宜先修德

 以谦虚的心态做人

第三章 知人之明,见微知著识人性

 不能以貌取人,

 看清自己才不迷失自我

 先看人品后交朋友

 能患难与共才是知己

 按照“征”兆去识人

 言语推断出秉性

第四章 认清世事,把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中

 看清自己的目标

 审时度势就能掌握主动权

 从长远眼光看问题

 看到小事的价值

 没有目标的人生将一事无成

 先定目标后做事业

 找“同道”者共事

第五章 水性做人,刚柔并用进退有道

 与人交往要刚柔并济

 立身要高,处世宜让

 不浮不躁成大事

 在隐忍中蓄势待发

 避免与人硬对硬

 成功在于顺势而为

 凡事不可太勉强

 掌握屈伸之道

 有时候要大智若愚

 让别人暂时超越一下自己

第六章 红黑相济,做人做事用心计

 用兵诀制胜人生

 用权威决不手软

 韬光养晦,伺机而动

 借别人的手做自己的事

 傍棵大树好乘凉

 学会恭维别人

 巧施“空手道”

 有时糊涂即是聪明

 藏锋露拙,匿锐示弱

第七章 淡看得失,远离抱怨造就快乐人生

 控制自己的贪念

 吃亏也是福

 知足是快乐心态的开始

 面对荣辱皆淡定

 人生没有死结

 淡然面对一切得与失

 以超然平静的态度看人生

第八章 以德服人,有人格才有凝聚力

 老老实实做人

 以诚信为做人之本

 用诚信树立自己的人格

 “心不动”是对自己很好的交代

 人缘比能力更能成就事业

 兼爱才能为人兼容

 不要显示你比别人聪明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第九章 处乱不惊,从容应变摆脱人生危机

 坦然面对人生的失败和挫折

 变失败的感觉为成功的信念

 学会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把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灵活机动,随机应变

 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

序言

历代圣贤,作为精英群体,留下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当我们重新拾起先哲们的思想时,你会发现,它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其一,圣贤让我们学会如何让自己更快乐。比如,庄子以十分超然平静的态度看待人生,一切顺其自然。他生活艰辛,“衣大布而补之”,有时不得不向别人借米来糊口。他对这些都抱无所谓的态度。他的妻子死了,惠子去吊唁。他不但不哭,反而坐在尸体旁边,敲着瓦盆唱起来。惠子指责他为什么不哭而歌,他坦然地回答说:“开始我也很悲痛,后来仔细一想,人是怎样来到这个世上,又是怎样离开这个世界的呢?原来人是由气即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质变化而来,气聚成形,气散则死。现在人的形体己死,又将变成非生命的物质了,故以鼓盆而歌,欢送和庆祝我的妻子重新回归自然。”庄子的这番话未必全对,但他超然平静的人生态度却值得提倡。

当下,不是有很多人正为自己的得失而痛苦不堪吗?庄子教会了我们看淡得失的快乐。

其二,圣贤让我们的思维更睿智。圣贤教会我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看待世事。

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接受既成的事实,是要勇敢地正视,在平静的面对中,走出一条希望之路。当我们无法以主观的力量控制事态的时候,或者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已经尽了主观努力的时候,此时与其抱怨,不如平静以对。

孔子教会了我们在逆境中生存的智慧。

释迦牟尼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忽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没有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父。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释迦牟尼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象听到老禅师此话后,小和尚的心情是怎样的。在这种宽容的、无声的教育中,小和尚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

释迦牟尼教会了我们教育他人的智慧。

品味先贤的智慧,犹如妙手拨响千年古琴,传悠扬婉转于人心田。古人的智慧,犹如浩瀚的文化海洋,包容着各个方面,以其无比的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古人处处都存在对做人做事的真知灼见,这些智慧对我们的事业、前程、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它牵动或连载着我们每一个人。

本书涵盖了人类宝贵的智慧,倾注了智者真诚的教诲,是人生行动的指南。它让我们在遇事看不到结果、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能看得远、有解决之道的能力。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深邃、孔子的淳厚、庄子的超逸、孟子的英气、荀子的理智、韩非子的尖锐,他们都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在这些圣贤的智慧中,都隐藏着丰富的现实意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会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内容推荐

堂溪编著的这本《历代圣贤成事智慧》涵盖了人类宝贵的智慧,倾注了智者真诚的教诲,是人生行动的指南。它让我们在遇事看不到结果、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能看得远、有解决之道的能力。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子的深邃、孔子的淳厚、庄子的超逸、孟子的英气、荀子的理智、韩非子的尖锐,他们都可以给我们深刻的启迪。在这些圣贤的智慧中,都隐藏着丰富的现实意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会从中找你所需要的东西。

编辑推荐

古人的智慧,犹如浩瀚的文化海洋,包融着各个方面,以其无比的魅力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古人处处都存在对做人做事的真知灼见,这些智慧对我们的事业、前程、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它牵动或连载着我们每一个人。

翻开堂溪编著的这本《历代圣贤成事智慧》,品味先贤的智慧,它会如妙手拨响千年古琴,传悠扬婉转于人心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