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清醒的实用主义者的哲学笔记,透视中西文明脉络,发现宇宙的法则和生命的真相,洞察善恶与信仰的关系,看清世界弯曲的面目,在混乱的世界里找到你生命的支点。
《太阳底下的真相(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竞争哲学)》的作者阿里郎从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开始,抽象地分析了空间、时间和生命的属性,明确了哲学的生命在于为生命的福祉指明一条高效而且正义的途径,强调了生命在谋求福祉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提出了生命的哲学在于实用,进而明确了实用主义的根本前提、原则和命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太阳底下的真相(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竞争哲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阿里郎 |
出版社 | 五洲传播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清醒的实用主义者的哲学笔记,透视中西文明脉络,发现宇宙的法则和生命的真相,洞察善恶与信仰的关系,看清世界弯曲的面目,在混乱的世界里找到你生命的支点。 《太阳底下的真相(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竞争哲学)》的作者阿里郎从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开始,抽象地分析了空间、时间和生命的属性,明确了哲学的生命在于为生命的福祉指明一条高效而且正义的途径,强调了生命在谋求福祉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提出了生命的哲学在于实用,进而明确了实用主义的根本前提、原则和命题。 内容推荐 《太阳底下的真相(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竞争哲学)》的作者阿里郎从哲学的生命与生命的哲学开始,抽象地分析了空间、时间和生命的属性,明确了哲学的生命在于为生命的福祉指明一条高效而且正义的途径,强调了生命在谋求福祉过程中面临的必然困境,提出了生命的哲学在于实用,进而明确了实用主义的根本前提、原则和命题。围绕这个中心命题,作者拜会了老庄,分析了老子的道德与不道德,清点了老子的老到与失算,狠狠地和庄子辩了一通是非;并用现代科技手段肢解了之乎者也的儒学世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提着五柄和韩非子的二柄和应,赤身体会了韩流的威力:趁着黑夜和墨子秉烛夜谈,厘清了究竟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是交相利兼相爱;带着强悍的逻辑闯进了佛陀的世界,企图找到常胜的法门,求之不得目光向外,从第八日的时空俯视了基督的世界:凭着一路的收获,熔成了一面多棱镜,反照透视了中西文明;通过层层滤色,终于发现了宇宙的法则和生命的真相,弄清楚了善恶与信仰的关系,看清了世界的弯曲面目,确立了实用主义新天人合一的根本路径;最后提示人们循着这条路径,可以尽快找到幸福的归宿,恢复自己的主人地位。 目录 序言 寻找太阳底下的真相 第一章 生命的哲学与哲学的生命 一、哲学的目的和哲学家的良心 二、哲学是什么 1.哲学是什么 2.哲学工具的二重性 3.哲学思想的魔力 三、世界三大元素:空间、时间和生命 1.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2.空间是什么 3.时间是什么 4.生命是什么 5.生命的困境 四、生命的哲学与哲学的生命 1.生命的哲学 2.哲学的生命 五、实用主义的前提、原则与命题 1.实用主义的根本前提 2.实用主义的原则 3.实用主义的命题 第二章 《道德经》的不道德 一、老子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 1.“道”是什么 2.老子开创了中国母系阴性文化 3.道与天地万物谁先后生 二、老子的思想基础 三、老子的老到与失算 1.老子辩证精到文辞老到 2.道家思想的荒诞演绎 3.老子的逻辑起点视阴不见阳 4.老子忽略了工具时效 5.老子的玄学没有具体的“度” 四、《道德经》的不道德 1.老子道德一体及鄙弃伦理道德 2.老子主张禁欲返璞归真 3.老子的阴性文化培养奴才 4.老子开创的玄虚之风难有实效 5.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谁 6.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第三章 齐物未必逍遥 一、真人庄子 1.“真人”是什么人 2.真人庄子及他的主要思想 3.庄子思想的真真假假 二、齐物未必逍遥 1.冲国知识分子的本性和出路 2.庄子的心灵鸡汤 3.庄子们的放浪与愁苦 4.真逍遥不可能无依凭 第四章 一部《论语》难治天下 一、孔子思想的逻辑框架及《论语》主要内容 1.朋阳五行与五常伦理的天人合一 2.孔子的父权文化 3.《论语》的主要内容 二、新老庖丁眼中的《论语》及孔子 1.孔子的矛盾与挣扎 2.一部《论语》难治天下 三、现代庖丁眼中的儒学世界 1.儒学为什么是汉帝国的国学 2.孟子的浩然正气与民本思想 3.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4.新儒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5.儒学为帝王师的撒娇本质 6.封闭的五行系统及儒学的反人性 7.从热力学原理看儒学系统的封闭 8.组织和个人的能量转换与补充 第五章 二柄搅动韩流 1.二柄在手 1.“二柄”是韩非子的中心思想 2.二柄为什么能够及如何发挥神效 3.二柄的来源、委托关系及如何防止疲劳反射 二、千年韩流 1.韩非子的逻辑起点是现实人性 2.韩非子的法、术、势 3.二柄搅动的韩流世界 4.韩非子的是与非 第六章 墨子的沉默 一、墨子的十大主张 二、墨子叫天不应 三、墨子叩地无声 四、墨子为什么要沉默 第七章 从此岸到彼岸 一、佛门宏旨 1.六道轮回与因果业报 2.人有贪、嗔、痴三毒 3.佛家的一切皆空 4.戒、定、慧的解脱法门 二、僧俗迷途 1.“六度”之难 2.净土法门的痴心妄想 3.自虐不是修行,觉悟方可成佛 4.一阐提可以成佛,俗世却只有因果 5.本土佛教与禅宗革命 6.真谛与俗谛 7.人间就是净土国度 三、俗H艮观佛 1.灵魂是什么 2.灵魂能不能独立存在 3.灵魂去向何方 4.灵魂也没有自由 5.因果业报的利与弊 6.宗教是俗世的工具 7.欲望不是贪婪 8.人性不变,时间向前 四、常胜法门 1.阿里郎的“圆理论”和佛教的改革方案 2.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 3.阿里郎的常胜法门 第八章 第八日 一、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1.基督教的诞生和教派 2.“三位一体”和“因信称义” 3.人的原罪与本罪 4.基督教的主要仪式:洗礼、圣餐和祷告 5.基督教的伦理与戒律 6.威胁与利诱:天堂与地狱 二、上帝的启示 第一条启示:上帝并没有绝对的权威 第二条启示:上帝知道并默认人的原罪本罪 第三条启示:性灵愚钝的人可呆在上帝之国 第四条启示:人间无人可得长生 第五条启示:上帝眼里男女不平等 第六条启示:人是万物的主宰 第七条启示:上帝杀了亚伯 第八条启示:互利妥协和契约是神与人的共同准则 第九条启示:人类的纷争是上帝的安排 第十条启示:一切都是上帝的工具 三、永恒的真谛 第一条真谛:马太效应原则上是常态 第二条真谛:地好种子好才是真的好 第三条真谛:不要持有拉开引线的手雷坚持到底 第四条真谛:基督世界更加天人合一 第五条真谛:阿里郎旁观者半清的二十条心经 第九章 多棱镜 一、远方的灯塔 1.古希腊理性启蒙运动 2.罗马政治与中世纪教会统治 3.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科学及工业革命 4.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5.人是根本的最终的目的 二、回光返照 1.“自然”是什么 2.中西文明效法自然的差别 第十章 新天人合一 一、宇宙的法则 1.从烂苹果到黑洞的漫游 2.人法天的宇宙法则 二、生命的真相 1.本能自利和功利选择是生物的本性 2.用进废退的可怕演绎 3.竞争和合作是生命的主题 4.竞争制胜的法宝 三、上天落地 1.新天人合一的二十一条信经 2.关于历史的遐想 第十一章 善恶与信仰 一、信仰和信仰的目的是什么 1.信仰是什么 2.信仰的目的是什么 二、善恶和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1.善恶是伦理意义上的行为结果 2.共同信仰原则上是善恶的标准 三、适应和伪装 1.条件反射 2.沉默的螺旋 3.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四、人应该信仰什么 1.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2.人应该信仰什么 五、如何防止成为信仰的奴隶 1.要重实质轻形式——《刺青与文身》 2.不要死要面子一《从大到小与从小到大》 3.不跟风追热附庸风雅——《古董、名画与附庸风雅》 4.不把自己当圣人——《别把自己当圣人》 5.不作无谓的牺牲——《牺牲与信仰》 第十二章 世界是弯的 一、系统的弯曲 二、权利的弯曲 三、伦理的弯曲 四、平坦的世界让世界更加弯曲 第十三章 以所有者的名义 一、所有者的佯谬 二、权力的来源和运作 三、生命树 1.生命树 2.五柄 3.五力 四、幸福是什么 后记 给你一个支点 致谢 试读章节 1.“道”是什么 “道”是老子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宇宙的本体。老子在《道德经》开篇中说:“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理,就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概念,就不是永恒的概念。无法用言词表达的概念,那是自然万物的生身母亲。”在老子看来,“道”是不可名状的,不能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用俗人的哲学语言来说,“道”只能是自在存在的,是心理直觉的产物,是超级逻辑的产物,是先验的超念的意识范畴(即不是什么经验事实)。尽管如此,没有名字概念《道德经》就无法写作下去,于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写道:“有一种东西浑然一体,在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就已存在了。它没有声音,没有形象,不依附任何物质,独一无二,永不改变,周而复始地循环在寥廓的天宇间而不衰敝,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它的名称,就给它起了一个代替的字眼叫做道。”根据这两段引文,我们可以明确知道老子的世界:“道”先于天地生,“道”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尽管挂一漏万,勉强用实用主义的现代方法,老子的“道”用现代文表达就是道理、方法、规律、窍门这些玩意。问题是这些玩意怎样就成了天地万物的母亲?我的理解是,天地万物都是按一定的规律产生的,它的生息运行都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在自然界,这些规律包括因果律、概然律;在社会,这些规律是因果律、概然律和道德律。换言之,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直白一点,存在的都是有原因的。这些理解对吗?我有信心但不绝对,所以我们还是去问老子吧,只有他老人家有最终解释权。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根据前面所说“道”这个母亲的身份功用,我们能够轻易理解天地万物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繁衍模式。 显然,老子先验式地认为“道”先于天地生。对于这个先有母鸡还是先有鸡蛋的问题,处于农业社会的老子凭经验得出了先有母鸡的结论。既然万物皆有所出所生,那么往前可追溯到原始的所生所出;尽管时空分隔使我们无法实证观察,但最原始的所生所出肯定是有所生有所出。于是老子给这个伟大的母亲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道”,就像你妈叫你小名“亚狗”。他本人也承认,这是一个勉强命名的代号,换言之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符号而已。就像你妈叫你“亚狗”,但你不是狗,你是你,你是人。我也是,但我的小名叫“地主炯”。 2.老子开创了中国母系阴性文化 你是人,我是人,我们都是人。 “道”是什么?“道”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万事万物的母亲。于是所有生命都有两个母亲,所有物质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虚无的道母,一个是生物、物理层面的母亲;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有形的。我们的母亲可能强悍、可能不温柔、可能第一个吃螃蟹、可能铺张浪费,但我们的母亲对我们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是,天下所有的母亲一般是:慈爱的、谦卑温柔的、在父亲的威权统治下持家节俭的、一般不会抛头露面跑在父亲前头的。 “道”这个母亲也带有这些性格品质。在春秋晚期的男女不平等的老子时代,父亲一般大权独揽、横蛮专制,加上当时生活又十分艰难,于是所有母亲都不得不谦卑柔顺、温柔处下、节俭持家、慈爱子女、不敢为天下先,“道”这个母亲也不例外。我们能够想到的,老子不单想到了,而且看到了。 万物的母体本能地自然地具有阴的属性,“道”既是母亲,它的属性当然也属阴性。阴性是什么?阴性就是女性,是母性,性格品格特征是阴柔、谦卑、处下、柔弱、虚静、节俭、慈爱、胆小怕事等与父体阳性相反的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拉丁语和罗曼语中,“自然”是一个阴性的名词。无论西方和非西方文化中,“自然”传统上都是女性的,如自然母亲、自然夫人、地球母亲等等称谓。因此,老子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充分说明了人类不分种族、地域、文明的认识趋同。像我们这样的俗人,设身处地回到老子生活的特定时空,猜想他认识事物的形象思维,按照他去繁就简、抱朴守拙、返璞归真的教导,像婴儿一样感知老子的世界,解读他的思想,便也能轻易把握《道德经》的逻辑起点——“道”是母亲,母亲是阴性的,老子的“道”也是阴性的-。有了这个逻辑前提,按照辩证思维,往任何事物、任何层面、任何角度拓展老子的逻辑框架,本质上不可能再有大的变化,而只有不同的事物、不同的言词、不同的方式。天地道王也罢,人君天地也罢,为政、处事、修德、养身也罢,一切都寓于母、婴、水、谷(空),体现在虚、静、柔、弱,见诸于朴、拙、愚、沌,幻化于有、无、空、浑。抓住了“道”的母性阴性,再玄的《道德经》便可玩于股掌之中。P39-41 序言 白天,太阳穿过稀薄的臭氧层,不远万里洒向地球,可是人们却脸色凝重,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停步,仿佛感觉不到生命温暖的原色,而是在逃离黑暗。夜晚,漫天星斗撒满夜空,照亮人们回家的路途,可是人们却一脸倦容,醉眼惺忪,没有心思抬头,仿佛头顶不是浩渺灿烂的星空,而是即将倾倒的牢笼。从白天到夜晚,造物主站在遥远的星球,注视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无可奈何地皱起眉头,发出一声穿越时空的叹息:我的设计程式出了什么问题?这地球,咋就到了模糊的错乱年代? 没有人听到造物主的叹息,没有人回答造物主的诘问。造物主通过宇宙的隐喻和地球生物的进化法则,晓示人类改造自然必须把握平衡的智慧,人类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真谛,却又常常掉进欲望的黑洞,像低等生物一样四处碰壁,仿佛永远找不到出路。造物主授权人类主宰众生,于是众生的权力集中到了人类;造物主赐予众人平等,可人类的权力大致摄于部分精英。尽管精英们登上高位前均向上帝和人民许下诺言,登上高位时均向上帝和人民作了宣誓,但仿佛权位越高的人越容易患健忘症,要不就是精英们精明到明白上帝和人民患有健忘症。造物主赐予人类七情六欲,并用了千万年时间教会人们和谐驾驭才能得到幸福,可人们在狂妄与自卑间总是走向极端而找不到自信,不是极度贪婪而忘记恐惧,就是无厘头地恐惧而不敢进取,患得患失,仿佛越是挣扎幸福离人们就越远。造物主赐予人类灵与肉的异禀,以梳理野性与理性,可人类社会的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在贪婪和恐惧的驱使下,适应并伪装着,仿佛忘掉了世界的本质,忘掉了所有华丽包装下面都是裸体而且事实真相一直是裸体,进而忽略、忘记甚至扭曲了自然本能的人性。 造物主在叹息,地球在喘气,人类以外的生物在摇头,可人类还在那里发呆;造物主在诘问,雪山在流泪,江海在呜咽,可人类还是默不做声。 作为一个动物的种群,人类有共同的追求、忧患和迷惘。但放眼世界,追逐野蛮的霸权或者所谓传播文明的主导权,一个国家经常实行双重价值标准,为了本国人民的福祉而去奴役掠夺别国的人民;遍察所有意识形态和信仰,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刀光剑影仍在历史的天空中回响。柏林墙倒下了,千年血泪浸泡的以巴大地又崛起了新的隔离墙;回顾文明的历史,黄金中国的人们刚刚卸下“君子与小人”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伪装,却又落下了“金钱万能”和“我的身体我做主”的贱奴新伤。是谁遮蔽了我们的眼睛,是利益还是虚荣?什么是善与恶,是道德法律还是本能人性?在这野性与理性交织的苍茫大地,究竟谁主沉浮?是金钱财富、权力地位、智慧、悠悠岁月还是美德人伦?是无限时空,还是有限的生命? 盘古比彭祖还要年迈,他大斧下的天地属于遥远的神话;上帝朝夕在耳,可他兴之所至,全是率性而为。猴子还是猴子,人类还是人类,植物还是植物,真菌还是真菌。回到人伦?生时王侯有种,死时哀荣有别,至于从生到死的过程,弱者巴望上帝的眷顾,侏儒通常要接受巨人的怜悯。还有平等的制度?纸糊的规则人为的不同,一面是利诱一面是威胁,一半是谎言一半是真实,真实的永远是潜规则。因此按图索骥却得倔驴,夜闯红灯却通行无阻。这世界,真实而模糊,模糊而真实。上帝在,它就在;上帝玩儿去了,它还在。 上帝造物后,在宇宙星空间满天价溜达,遗落下我们这些子民.在红尘间沉浮漂泊。因此每到夜深人静,总有一个叛逆而清醒的灵魂,吟咏着幽幽的歌谣,反诘着造物主的诘问—— 上帝不义 让他的儿女 一生背负沉重的命运 夏娃有情 把她的灵与肉 种满亚当的每一寸土地 我既是你和他们的子民 缘何像蝮蛇一样 世代在红尘中爬行漂泊 说你是一个苹果 可苹果里有蛀痕 说你是上古的大椿 可树高千丈 总要落叶归根 天堂里没有土壤 我不吃你无花的果 你地狱里的烈火 只毁我怕痛的肉身 说天堂宿着幻灭 撒旦诱我潜入玄宫 说大地遍布荆棘 你唬我步向天堂 我不相信魔鬼 可我凭什么相信 在宇宙再次洪荒之前 你老旧的挪亚方舟 能做我的航船 上帝不义 让他的儿女 一生背负沉重的命运 脐血流淌着原罪 以撒旦的姿态 在大地上晾晒 我们只是母亲的儿女 死时凋零 生时漂泊 上帝如此不义,我们的命运,究竟由谁来垂怜,真主安拉吗?如来佛祖吗?抑或太上老君?他们为了地盘,和上帝在天堂搏杀了好多世纪,他们的子民——我们也沉浮了千年万年,那么地母吧,她是我们共同的亲娘,看看地母的怀里,藏着什么壮阔的景象: 生命编织成球 奔波便无始无终 地母涅槃成乳房 众生便如痴如狂 这就是我们的原罪?是我们的欲望之源?是我们的野蛮生长和幸福的方向?上帝在牛顿面前忏悔,老道士按达尔文的趣旨炼丹,安拉在血泊中祈祷,佛祖面对非典时居然微笑着凝成泥像;易中天教授陪权谋诸葛啃鲍鱼,于丹阿姐拜访完老夫子后陪庄先生全球逍遥;青果阿妈草原的大嘴欲言还休;海子死了,留下几行天书般的诗篇。至于那个年轻的暴发户,今晚约了市长。只有阿里郎,那个农民的儿子,摸着土地的脉搏,循着夜色对你说:回归本原,寻找太阳底下的真相。 真相在哪里?真相在人性的光辉照耀下时间雕琢的空间,在空间的一切事物连接的时间,在时空中呼吸的生命的血液里。 生命、空间和时间是世界的三大基础元素,是哲学思辨的最大命题。回到多彩的世界,活在珍贵的人间,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毫不例外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往哪里去?我要怎样去到那里?任何一个问题抽象出来都必然是生命、空间和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生命是主体,空间是客体,时间则是生命在空间的生息过程;如果时间是主体,空间是客体,生命则是在空间中耗尽时光的旅人;如果生命是主体,时间是客体,空间则是生命在它的寿限里能够感知或能够控制的领域;如果空间是主体,时间是客体,生命则是短暂陪伴时间到空间做客的寄生物。 空间存在着空间的格局和隐喻,生命在它生息的过程里野性或理性地适应、改造着自身和空间,时间则见证着生命和空间的变迁。 基于人类社会的长期实践探索,人类在特定时空所积累的丰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果似乎可以证明:物理学是物质世界的基础学科,哲学是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总的方法论,其他学科都是基础的延伸和方法论的细化。因此,认识、改造世界以通晓物理为基础,以把握灵魂的哲学思辨为前提。而要回归本源,寻找模糊世界的真相,进而在阳光下改造世界,成就生命的价值,除了摒除工具的干扰,站在哲学的高度和视角,穷尽生命、空间和时间的基础性能,就不会有其他可以代替的去繁就简的途径。 令人担忧的是,按照生物法则,笼中鸟的悲哀,不是没有自由的天地,而是习惯了笼中的生涯。而人类的可怜,不是砸不破牢笼,而是砸破牢笼后担心没有栖身之所,或者又造了一个更大的牢笼。因为困扰鸟儿和人类牢笼的编织材料,都是本性和习性,是贪婪和恐惧,是适应和伪装。 惟其如此,我才奋力甩出一块石头,糅进揭示皇帝新衣的孩子式的天真和勇气,砸向困扰人类的模糊的错乱年代,以期引来铁锤与镰刀的相助(不要玉,那是国之重器,而我们面对的是普通百姓),扩大世界与人们心里的亮光,让这模糊的世界变得清晰,让这错乱的年代回复秩序,让太阳底下的自由真相引导人们回归本原,从癫狂回复平静,从迷惘走向从容——在路上,白天太阳温暖;在心里,夜晚繁星满天。 后记 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就连老鼠也不例外。马休·威尔逊曾拿老鼠做过实验,结果证明:受虐待的老鼠想复仇,餐厅里的老鼠有味觉记忆,百老汇大剧院的老鼠则梦见丝带、鲜花、掌声、镁光灯和自己大口嗑药,俨然成了艳光四射而又颓废的女明星。 老鼠当然有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但人类却不可能按老鼠的方式生活,更不能像老鼠一样耽于幻想。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了人类自尊的生物基础,人的自尊与大脑的血清素含量有关,并据此发明研制了催生血清素的药物。只要你有一点金钱,你可以购买到瓶装的自尊。问题是这种感觉只是你自己的感觉,就像吸毒者可以幻想自己是万人之上的国王,但国王只是药物的奴隶。这样的自尊自怜,就是百老汇大剧院里的明星老鼠。 老鼠的生存基于它的本能,人们的梦想则要靠知识技能才能实现。离开了知识技能,人类的处境还不如老鼠,因为人类已经娇贵到不能习惯低贱。 单个人的知识不可能超过社会的知识,而社会知识不可能超过个人知识的总和。知识严格上是属于个人的,它来源于人们的感觉、记忆和推理,因此社会知识不可能包含人们内心的全部知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头蠢驴面对世纪学者罗素也不可能服软让路,各色人等才有一点唯我独尊的理由。 但是,人类的理性为社会设定了各类务虚和务实的标准,制定了明确的或默认的游戏规则,不管人们如何自以为是,按照这些规则把骡子与马拉出来溜达一下,哪个更加能跑便昭然若揭。 因此,不管你拥有什么知识,只有实用的、能够带来明确效用的知识,才能够决定你在人群和组织中的位置,进而决定你的自尊是社会的认同,还是自己嗑药后的幻觉。 知识的来源既然是感觉、记忆和推理,知识原则上就不可能是绝对的。一定的知识来自一定的人,来自物理学上的时间和空间,也来自心理学上的时间和空间,时空人的三困决定任何人的知识都存在局限。 尽管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实用主义的实用知识必然要求知识具有因果律和概然律。罗素把因果律划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不变的现象,一类是关于变化的现象。前者似乎涉指自然科学知识的因果律,后者似乎涉指人文社会的因果律。就我们俗人而言,所谓因果律,指的是一定原因条件导致一定的结果成效。在这个基础上,罗素强调:只有在概率超过一半的时候,我们所谈的那个原理,才能称得上一个因果律。 概然律是知识的本性,使得人类的经验知识并不必然符合因果律,从而使人不同于万能的上帝,而必须学会谦卑。如果考虑俗世社会是道德物种的杂交群居社会,那么,即便完全符合因果律的知识,也需要世俗权力和主流意识的证明,即便完全正确,也需要协调道德伦理。因此,实用主义的知识必须符合因果律、概然律和道德律。这就是主宰人类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永恒定律。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可为,该如何作为,除了超级逻辑的直觉外,就只剩下如下心证加实证的逻辑:(1)按照因果律,这样的作为原因会导致心目中的结果成效;(2)成功的可能超过百分之五十;(3)符合法律和道德伦理的要求。 这就是我为读者提供的理论支点,也是我为我的后辈小子们确立的行事准则。按照这个支点和行事准则积极作为,其他的留给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或者交给佛祖和上帝。你不去作为,你就是百老汇的明星老鼠;你去作为,即便失败了,至少你又多了一份知识经验。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000多年前,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树立了理性主义的伟大标杆: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年轻人常常埋怨怀才不遇,老年人常常幻想回到当年。问题是真给你一个支点,你有多长的杠杆?你有多大的力量?你有多少耐心?你准备站在哪里撬动地球?真让你回到当年,以你六十岁的人生阅历,在一群十岁的儿童中你不成了怪物?你不觉得孤独? 人们都老得太快,聪明得太迟。年轻人容易近视,走得远时却看不远;年长者容易远视,看得远时却走不动了。因此,读《太阳底下的真相》,可以让你在天真时变得成熟,让你在走得远时就能看得更远。 因此,在你回想当年之前,先别叫嚷着撬动地球,那上面不只有你,还有数十百亿的其他生命呢。也不要问你从哪里来,你来自你的母亲,这是毫无疑问的。你要往哪里去,你如何能去到那里,这才是你的问题,也是你母亲的忧虑。看清世界和生命的真相,弄明白自己的渴求和能力,以因果律、概然律、道德律为支点和起点,勇敢地负责任地迈出你的脚步,在你无力再前行时,你能往哪里去,能够去到哪里,便自然有了答案。 支点和起点已经确立,抓紧出发吧!前方有高山悬崖,翻翻《太阳底下的真相》;心中有是非矛盾纠葛,翻翻《太阳底下的真相》;灵魂与肉体交战挣扎,翻翻《太阳底下的真相》。它不是通识宝典,但却是世界与生_命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是支点中的支点。 这就是A Li Lang,是我奉献给读者和我的后辈小子们的ALL。不管是否跑调,不管如何高低迂回,都像朝鲜民歌一样,代表我的自爱和爱人。 2011年2月 阿里郎于“梵净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