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鹤琴文集/学前教育家文库
分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作者 陈秀云//陈一飞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抱着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的理想,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他为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为培育民族新生命、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中华奋斗了一生。陈鹤琴是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本书选辑了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文章讲稿、实验报告和有关论“活教育”的重要著作,生动记载了这位“中国幼教之父”投身教育事业的不平凡的教育家人生。

内容推荐

本书不但选辑了有关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文章讲稿和实验报告等,同时也收入陈鹤琴有关论“活教育”的重要著作和其他关于儿童心理研究的相关论述和观点,这些经验总结和理论创见至今都有相当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是我国教育宝库中的一份珍品。附录个人生平介绍中许多史料当属首次发表,生动记载了这位“中国幼教之父”投身教育事业的不平凡的教育家人生。

目录

总序/1

前言/1

代序一潘菽/1

代序二高觉敷/1

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1

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2

儿童的心理/10

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16

幼稚教育/19

 第一章 为什么要办幼稚园/19

 第二章 幼稚教育之目标/23

 第三章 幼稚教育之原则/27

 第四章 幼稚园的课程/35

 第五章 图画教学法/41

 第六章 读法教学法/46

 第七章 福禄培尔/58

 第八章 蒙台梭利/68

 第九章 蒙养园/75

《幼稚教育》发刊词/80

我们的主张/83

 附录:调查江浙幼稚教育后的感想/94

幼稚教育之新趋势/100

注重幼稚教育方案/108

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115

对于幼儿教养工作也必须全面规划,加强领导/129

幼儿教育的新动向/133

关于设立全国儿童玩具研究促进会的建议/138

切实开展对幼儿教育的科学实验/143

一年来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概况/148

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157

幼稚园的课程/165

 附录:教育部颁发《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181

整个教学法/192

幼稚生的图画/198

创造的艺术/206

幼稚园的读法/211

幼稚园的故事/225

音乐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性/240

幼稚生自己点名的方法/243

幼稚园的课程/245

几条重要的教学原则/253

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教育吗/256

游戏/259

儿童玩具与教育/285

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289

论幼稚园的环境布置/296

幼稚园的设备/300

如何使幼稚生适应新环境/325

怎样试验幼稚园课程/332

钻进儿童圈子里去才能写出好的作品/334

小孩子应当在群众中在集体中成长起来/336

小学生应当读经吗/338

师范教育为什么要实验/339

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344

一点感想/356

怎样教小孩/358

儿童节演说/364

中华儿童教育社/365

 附录:教师歌——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367

《活教育》发刊词/369

活教育的三大目标/371

活教育的理论/372

活教育——中国新教育的幼苗/377

松林中新生的幼师/382

什么叫做“活的教育”/396

活教育与死教育/403

活教育要怎样实施/408

 附录:Ⅰ.活教育实施方案/421

  Ⅱ.五指活动实施大纲/423

活教育的目的论/436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443

训育的基本问题——确立训导原则/488

《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再版卷头语/496

生活的哲学/498

附录/501

 陈鹤琴生平年表/501

试读章节

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误谬,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不同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成人小些罢了。若诸君以为这句话未免太过,那么我举几个例,来证实证实。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little man)?为什么不准他游戏?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实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吗?儿童既然同成人一样,所以他亦应当穿成人的长衫马褂,不晓得长衫马褂与他的行动大生妨碍,并很违逆他的好动本性。至于叫他端端正正地坐在家里,不得往外游戏,这愈不对了。但以上所说的误谬观念、误谬教育,到了今天仍是如此。假使我们要收教育的良果,对于儿童的观念,不得不改变;施行教育的方法,不得不研究。

我现在把儿童的心理以及怎样教育儿童的方法,约略说一说。

一、好动心

儿童生来好动的,他喜欢听这样,看那样;推这样,攫那样;忽而玩这样,忽而弄那样;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跳,忽而跑;忽而哭,忽而笑。没有一刻的工夫能像成人坐而默思的。你要叫他像成人的样子穿了长衫,规规矩矩坐起来,他实在觉得精神上痛苦不堪。你要问我:“儿童虽然生来好动,但坐坐有什么难处呢?”咳,你不晓得他的心理嗄!儿童为什么好动呢?因为他的感觉与动作很连通的,若他一想到吃,他就去寻找东西吃。他一觉得痛,他就哭。他一听得门外欢呼声,会即刻跑出去看。总之,儿童还没有养成自制力,他的行为完全为冲动与感觉所支配。这种心理,米勒(Miller)叫做“心意的动现”(Motor Flow of Consciousness)。从这一点看来,儿童生来好动,不像成人有自制力。或者你又要问我:“这个好动心于儿童的教育有什么好处呢?”他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现在略说一点以供参考。我们晓得一个儿童生来是无知无识的,试问他怎样能有知有识呢?他生来并不知冰是冷的,火是热的,铁是坚的,水是弱的,那样东西的性质,这样东西的滋味,他怎样能支配工具,怎样能控制万物,他的身体怎样得着运动,他的道德怎样能发展,他的智力怎样能增进,他的群育怎样能养成?这些就都是他的好动心的功劳,虽然不能完全归功于这个好动心,但是要使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那这是很要紧的利器。他摸着铁,就觉得铁的坚性;他吃了冰,就知道冰的冷性;他玩这样弄那样,就渐渐儿从无知无能的地步,到有知有能的地步。这样说来,从前我们教育儿童的方法,实在是大错了。我们应当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他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

二、模仿心

这个模仿心,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大大依赖这个模仿心。他生来不能说方言,到了1岁的时候,就咿唔的要说起来了。到了3岁的时候,一乡的方言就学会了。假使他生在英国,他就能讲英语了;假使生在德国,他就会说德语了。儿童的模仿力实在是大,不仅对于言语是如此,对于一国风尚文化亦莫不如此。这样说来,寻常儿童的优劣智愚,虽有先天的基础,亦决定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倘若儿童处的环境是卑鄙龌龊的,那么难望其光明正大的了;倘若环境是奢侈繁华的,难忘其能节俭朴实的了。孟母三迁择邻,就是为了这个缘故。那么,儿童的模仿心在教育上有什么价值,我们应如何利用模仿心呢?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因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他们的儿童。做师长的,亦须“以身作则”,烟酒嫖赌,尤宜戒绝。吾闻友人说某校学生,因为教员吸烟,亦居然效仿,谓教员可吸我们为什么不可吸。做职教员除了要以身作则之外,还宜养成纯美的校风,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假使某校学生皆好勤学,凡偷懒的新生进来亦渐渐地好学起来了。我对于利用这个模仿心,还有一层意思不得不说的,我们不论在家庭在学校,当设置极好的环境,使儿童模仿,不过同时要教他鉴别是非善恶,务使他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地步。诺斯沃西(Norsworthy)说得好:“教育家对于模仿心的责任,就是对于儿童选择模范与法则,发展他们的判断力与分析力,要求他们所模仿的结果与模范相比较,并设置各种模范,使儿童得发展自立心、创造力和发明心。”

三、好奇心

好奇心关于儿童之发展,文化之造就,具莫大势力的。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假使儿童与新的境地接触愈多,他的知识愈广。虽然由好奇心所得的知识,一时不发生效力,但后来于实用上是很重要的。比方他以好奇心的缘故,知道木能浮水,蜂能刺人,火能烧,刀能割,这些经历,这些知识,于他将来很有用处。

好奇心具有怎样的性质?

1.能激起儿童的好奇心,就是新异(novelty)。比方大声、辉耀的色泽、显著的比照(contrast),皆易引起儿童的好奇心。

2.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亦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第一条所说的新异,是指事物之本身而言;这条所说的新异是事物与事物相接触而发生的新异。

比方说,儿童放风筝,起初风筝是他的新物,放风筝,为他的新事,所以他对于风筝是很好奇的。但是过了一两个星期后,放风筝也不能引起他的好奇心了,风筝的本身的新异已消失了。虽然如此,假使我们对这个儿童说:“某儿童亦有一个好风筝,你愿意去看吗,你愿意与他比赛放风筝吗?”这个儿童对于放风筝这一件事又发生好奇心了。P2-4

序言

陈鹤琴先生(1892—1982)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怀着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抱着把“老大中国”变为“少年中国”的理想,立志献身教育事业。他为发展我国的儿童教育事业,为培育民族新生命、提高民族素质、振兴中华奋斗了一生。陈鹤琴是我国新教育事业的先驱,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陈鹤琴先生于1914年从清华学堂毕业后赴美国留学,系统地学习了美国的教育学说及研究方法和实验精神,先后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文学士和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在美期间,他受到正在兴起的改造传统教育的进步教育运动影响。1919年8月回国后,他在南京高等师范及东南大学任教。在“五四”新教育运动中,他认为,要挽救病弱的中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所在;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幼稚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幼儿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因此必须“从小教起、从小教好”。他以亲身经历,批判封建宗法制陈腐教育对儿童的束缚与残害,呼吁全社会都来“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目睹当时幼儿教育被外国教会垄断,抨击“全盘洋化”,疾呼:“幼稚教育抄袭西洋,不切合中华民族性,不适合中国国情,不能使中国儿童适应。”他决心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大众化的现代幼教道路。

陈鹤琴提出,要使儿童教育科学化,首先要正确了解儿童,正确对待和教育儿童。他的儿童观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这表现在对儿童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充分体现了民主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儿童是有生命力和生长力的,富有潜力和创造力,只要善于引导都可以成才;儿童应该享受到应有的权利和幸福。他把树立科学的、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作为弃旧立新、改革教育的突破口。为了反对谬误的儿童观和教育方法,他将自己的长子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从出生起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和实验,加以系统研究,总结出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开创了研究中国儿童心理之先河。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为教育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他与张宗麟及其他教师们一起从办园宗旨、培养目标、儿童应养成的习惯、知识技能到幼稚园的课程、德智体美教育、玩具教具、设备标准和对教师的要求等,逐项进行长达四年的实验与研究。1927年,他在《幼稚教育》创刊号发表办园总结《我们的主张》,此前还制定了《幼稚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表》,全面回答了应当怎样办中国化、科学化的幼稚园,提出办园方针、基本原则和具体经验,为办幼稚园提供了可资遵循的标准和依据。他还与张宗麟一道支持陶行知先生创办燕子矶幼稚园,开辟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教育实验基地,把幼稚教育推广到乡村。1928年,陈鹤琴受大学院(即教育部前身)之聘,根据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成果起草了《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暂行标准》经试行后于三四十年代在全国推广,基本上改变了我国幼稚教育的面貌,使之从抄袭外国和教会色彩中,从单调、无生气的旧教育传统中解脱出来,为我国现代幼教事业奠定了基础。

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在上海主持公共租界工部局华人教育处工作,积极维护华人教育权益,为中国儿童办学。在此期间他办了7所小学(均附设幼稚园),并组织广大教师对儿童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实验、改革和创新。他竭力反对“死教育”,大力提倡“活教育”,认为我们应当“使得这种腐化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活泼的、有生气的教育”;“使教师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使儿童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1935年,他发表了一切为了儿童的九点宏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怀着“保育民族幼苗”的炽热之心,集合社会热心人士和爱国教师,全力投入抢救孤儿,救济、教育难童的神圣事业。

陈鹤琴一贯认为要使幼稚教育发展,必须发动和组织更多的人合作来做。他主张:“推敲切磋,真理才出;科学进步,端在合作”;“实地研究的人愈多愈好。”20年代他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后又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华儿童教育社”,到30年代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他主编《幼稚教育》、《儿童教育》、《小学教师》、《活教育》等刊物及多种丛书、读物,并通过办学术团体和刊物,交流经验,扩大宣传,提高队伍,推进工作。

陈鹤琴迫切感到,要实现幼儿教育的中国化、科学化,不能靠外国教会控制幼教师资的培训,而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培训师资。他提出,必须通过实验产生一部确当而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学制、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以创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师范教育。为此,他做了大量工作和不懈努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1940年他拒绝去重庆做官,毅然邀集一批有志者到江西泰和大岭山上以“荒山辟乐园”的精神办起了幼师、幼专,建立起培养中级和高级幼教师资的完整体系,成为当时大后方一个重要的幼教基地。这一时期,他对‘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实践、实验经验进行总结,提出“活教育”三大目标、“十七条教学原则”、“十三条训导原则”、“学习四步骤”和“五指活动”以及一整套教具、玩具、教材等,形成了“活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

“活教育”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后又提出“做世界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把教人做人放在首位,“要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而做现代中国人必须有“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做世界人就要“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他提出教育要以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符合中国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科学性和时代精神。

抗战胜利后,陈鹤琴在《战后中国的幼稚教育》一文中,对国民党政府热衷打内战,民不聊生,教育经费枯竭,对他千辛万苦创办的江西幼师被裁并,幼专不能独立,表示十分愤慨和沉痛;主张“把幼稚园、托儿所从大都市带到小都市,从乡镇带到农村,从为少数贵妇官绅服务到为工农劳动大众服务”;提出要造就大量幼教师资,在全国设幼稚教育专科学校,在各师范学院设幼教系,各省设幼师,各师范学校设幼教科、办短训班,对在职教师进行再教育。这些呼吁和建议展现了他为全面发展幼教而设计的一幅蓝图,反映他要使幼儿教育不仅走上中国化、科学化、民主化:而且还要走上平民化、大众化道路的抱负与理想。然而,他的这些抱负和理想在旧中国根本不可能实现,只有在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变为现实。

陈鹤琴曾留学美国,多次赴欧美各国考察教育,出国讲学,参加国际教育会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他眼界开阔,关心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熟悉国际上各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诸多教育家的学说有深人的研究和评析,重视借鉴西方的有益经验,汲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但同时,他又坚决反对盲目抄袭外国,始终强调结合国情,立足自身,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他说,“欧美新教育的学制、课程、方法等都是经过实验产生出来的”,“都是适合本国国情的,不但表现出本国教育的特点,而且世界教育的潮流也蒙受其影响。”他曾自豪地提出,“要使世界教育思想也受我国的影响。”这意味着,越有民族性,就越具有世界性。

陈鹤琴教育理论和实践,包括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文字改革等诸多领域,贯穿了“活教育”思想及基本理论。因此,本书不但选辑了陈鹤琴有关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文章、讲稿和实验报告等,同时也收入有关陈鹤琴论“活教育”的重要著作。这些文稿都是这位老教育家呕心沥血、艰苦实践、开拓创新,探索我国现代幼教道路的生动纪实及其经验总结和理论创见,是我国教育宝库中的一份珍品。今天,陈鹤琴教育思想依然有其强盛的生命力,它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陈鹤琴先生热爱儿童、热爱祖国,为培育民族幼苗、振兴中华,不为名利、艰苦创业的赤子之心和献身精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研究中国的传统教育及国外各种教育理念,不保守,不盲从,善于学习,融通中西教育精髓的求真求实学风和科学态度;通过实践、实验和研究,在深厚的理论基础上,顺应时代发展,探索教育新路的实验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在新世纪里,为建设我国学前教育历史研究及基于历史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需要,《学前教育家文库》陆续出版。其中,《陈鹤琴文集》介绍了这位中国现代幼教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幼教理论和实践,相信它的出版将有助于对我国学前教育历史的研究,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幼教体系提供借鉴。

陈秀云 陈一飞

2007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