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事能狂便少年(中国最后一个词人王国维的词与情)
分类
作者 杜咏棠
出版社 古吴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国维,那抹西天的晚霞。

少年成名而马蹄轻疾,满腹才情却屡试不第,颓唐晚景终绚烂涅槃。

与王国维相逢,在荆棘幽谷中,在细雨池塘畔,或踱步于落日余晖下,或徜徉在灯火阑珊处。

摘一朵兰花,嗅一袭清香,凄然一笑。

以人解词,品读那人间词话的百昧人生。

以词读人,领略他激扬古今的未世才情。

内容推荐

他是国学大师。

寂寞开放,无意争春。

虽是惊艳一现,却留芬芳百年。

他是多情公子,悠然执扇,翩翩而至。

绝世妙笔,升华出千年词话的三种境界。

《人间词话》,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诗词大观。

却在绚烂绽放后,殒落于昆明湖心。

本书以王国维诗词为引,以史实为径,带你穿越百年时光,重新倾听一代词人的悲欢离合。从潮涨汐落的海宁,到十里洋场的上海;从人间二月天的苏杭,到秋风萧瑟的京华,到处都有他忧郁的叹息。

今夜,在海棠花下邂逅,聆听一曲悠远箫声。

等你,在平仄路中相遇,倾诉一段传奇人生。

目录

第一章 辛苦钱塘江上水

 人间·钱塘江水

第二章 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人间·江南人家

第三章 试上高峰窥皓月

 人间·寻春不见

第四章 人间相媚争几许

 人间·风华正茂

第五章 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人间·涉世初见

第六章 兴来随意步南阡

 人间·以诗咏史

第七章 人生只似风前絮

 人间·樱花梦里

第八章 人间第一耽离别

 人间·红豆相思

第九章 可怜衣带为谁宽

 人间·樱花凋落

第十章 不堪重梦十年间

 人间·红楼评梦

第十一章 过眼韶华何处也

 人间·今日立学

第十二章 心中情味,并人西楼雨

 人间·人间有味

第十三章 北窗情味似枯禅

 人间·情事依依

第十四章 驾得灵槎三十丈

 人问·人间词话

第十五章 君恩妾命原非薄

 人间·家乡守制

第十六章 是人间滋味(上)

 人间·情为何物

第十七章 是人间滋味(下)

 人间·美人消息

第十八章 浅深只问君恩

 人间·几度回眸

第十九章 失行孤雁逆风飞

 人间·翰海栏杆

第二十章 坐赏镜中人

 人间·人间哀乐

第二十一章 朱颜辞镜花辞树

 人间·鱼在在藻

附录一:王国维生平年谱

附录二:王国维词选集

附录三:咏史二十首

试读章节

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第二十三卷开篇中记载:“从来说道天下有四绝,却是: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

这天下四绝,后三项为自然景观,第一项是人文与自然相合的景观,所谓雷州换鼓,是指古雷州的祭雷活动。

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古代雷州居住着俚、僚、侗、僮、苗等少数民族。其中俚人最善于铸鼓。各民族虽然风俗各异,但都共同崇拜“雷公(雷神)”,每年定期向雷公庙献雷鼓雷车(雷车用于载鼓),举行祭雷活动。

祭雷仪式开始后,百姓官员一律伏地叩拜,向雷公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接着由僧尼大众出场颂经,然后便是各族老颂唱铜鼓歌。之后由歌舞手出场唱雷歌、演雷剧、奏雷乐、跳傩舞。其歌朴素悠扬,感人心扉;其舞古朴粗犷,原始迷人。随着祭祀不断推向高潮,旌旗招展、锣鼓齐鸣、响声如雷、震荡百里。整个活动感天地,泣鬼神,震人心。

击鼓是非常讲究的,慢打一轮紧打一轮,一轮轻点一轮重擂,每轮击鼓必须是18槌。当击鼓至第6轮最后一槌即第108槌时最为响亮。顷刻间千鼓竞发,百里可闻,祭雷活动进入最高潮。法师在这一槌落鼓的同时,迅速将预先选好的新鼓,换去雷坛上的旧鼓,旋即“轰隆隆”一声,晴天霹雳,电闪雷鸣,风雨接踵而至。

新鼓一经换上就引来雷声,证明天神已收到雷鼓了。每年的新鼓是事先从各部落敬献的最好的铜鼓中挑选出来的,珍贵、神圣不可侵犯。而换下的旧鼓即交回原部落埋于地下珍藏起来,以示酬雷给养地气。

祭雷仪式结束前,由各部落相互交换赠送铜鼓,互相祝愿。最后由各族老列队行至“雷坛”前,按顺序击鼓3槌,以图吉祥。期望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式结束后,凡求雨的、求财的、求功名的、求子嗣的、求平安的,经允许才可登坛一击。

这就是雷州换鼓,能排在其他三大奇观之前,绝就绝在它是天人合一的景观与埠界,与王国维的诗词之论,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雷州换鼓的祭祀仪式,早已随岁月的消磨不复存在,人们再想聆听那隆隆的雷鼓,只能在文字中寻觅了。

广德埋藏指位于广德县东北35公里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地的太极洞。太极洞古名很多,有太极真境,广德埋藏,长乐洞。远在两汉时巳成为旅游胜地。到宋明时声名显赫,被视为人间奇景。全长5400余米,分早洞、水洞两部分。

洞中更为神秘,大洞套小洞,洞洞相通。忽狭忽敞、时高时低、忽温忽凉、忽陆忽水,给人以变幻莫测之感。上洞由山顶洞口而人,山脚洞口而出。下洞规模大,景观多。洞口上方刻有“太极洞”三字,系明代万历年间刑部侍郎吴同春手迹,至今依稀可见。

洞内钟乳奇石,千姿百态,兼有“洞天十大奇观”。人在游览时,心神俱醉,能让人生出“不知何处是人间”之想。

登州海市,又称蓬莱海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

自古以来,蜃景就为世人所关注。在西方神话中,蜃景被描绘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国古代则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汉武帝曾亲自率人前往蓬莱寻访仙境,还屡次派人去蓬莱寻求灵丹妙药。

只是此蓬莱并非是中国神话中的“海外三山”,而是叫做“九仙山”。据说汉武帝刘彻巡幸这里后,为看不到海外的仙山蓬莱而遗憾,遗憾之余,就将眼前的九仙山指作蓬莱。

后来还有一个传说,来自民间。从前在登州府的官衙内,有一块秦朝丞相李斯手书的刻石。相传是李斯陪始皇东巡路经蓬莱时写的。当时秦始皇来到海边,只见大海一望无际,哪有神山的踪影。忽然在波浪中发现一片红色,问身边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说是仙岛。始皇又问:“仙岛叫什么名字?”方士仓促之间,无法应答。突见水中海草随波飘动,灵机一动,答道:“叫蓬莱。”“蓬莱”从此得名。这里有山有水,相传常有神仙出没,后被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至于钱塘江潮,那是所有人都熟悉的天下奇观,是我国最大最壮观的潮汐。潮头来时,高达8米左右,浪花飞溅如雪,涛声隆隆如雷,其势如万马奔腾,齐头并进,一浪赶着一浪,一浪叠过一浪,直扑海提,立时水花飞溅,在潮声水势前的堤塘上,人如蝼蚁,浮生若梦。

而钱塘大潮的最佳观潮日期,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据说这一天是潮神的生日。潮神分潮神前和后,前潮神就是战国时期被吴王夫差用“属镂剑”所逼杀的伍子胥。他死前嘱咐儿子,死后将他的双眼悬挂在东门,他要看着越军来伐吴,并将他的身子用鱼皮裹好,投到江里,我要朝暮来朝,看着吴国的灭亡。

后来,事实果然应了伍子胥的预言。越军三千铁甲正是从东门攻入,灭亡了吴国。而伍子胥一生忠勇,到后来为夫差所屈杀,死后怨恨不泯,日日显灵在江上。素车白马,驱赶着浪潮激流,滚滚而来。

潮神文种的结果也和伍子胥一样。越王勾践用了他和范蠡的计谋灭掉吴王后,因忌惮文种的才华,将缴获来的“属镂”剑赐给文种,令其自裁,所以才有“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叹息。

文种死后,传言伍子胥怜他和自己有同命之苦,于是驱动潮水,冲开文种的坟墓,与文种携手共游钱塘江。

这一文一武两个潮神,生前各为其主,死后共同驱动海潮,向人间诉说前生的冤屈与愤懑。伍员白车白马,满头雪发霜须,在雪浪碧涛的前端,驱赶着浪潮。那份神奕,足能平吞800里,杀淹60万。文种一身文士装束,紧随其后,为其推波助澜。日日的潮声与辛苦,只为胸中的~腔不平。从而将一个天下奇观呈现在人间。

不得不佩服百姓的想象力,把一对目眦充血的冤家,硬生生地捏在了一起,听起来却又那么自然和谐,全无半点雕琢之态。

昔日扶主败楚,不过是雪耻满门屈杀的仇恨,平越,才有了自己扬眉吐气的风光。

但是后主昏庸,不纳自己的患谏,以致自己债恨而死。死是死了,却灵光不绝,成为钱塘水神。将自己的一腔愤怨,全抒发在白浪滔天的大潮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口怨气巳存在了几千年。

如果吴王死后,真的在地下遇到了伍子胥,他一定会躲避的,因为伍员不会饶过他。曾经为了雪恨,他带兵灭了自己的父母之邦,又掘出楚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才终于泄了压抑多年的怨气。最后弄得君不君、臣不臣,使原本伍员的英雄形象,背上了一个永远不能洗刷的污点。而吴王夫差呢,是不是也要让伍员打上几千鞭,以平平2000多年的愤懑。或许那时,钱塘江再也没有潮汐,日B水平如镜,年年波光潋滟,而我们却多了一份遗憾。

如果那样,我敢肯定的是,现在的人也要找一找吴王夫差的尸体,再鞭上几百,口中谩骂道:“活着害人不浅,美人江山你全占了,死后却又偏偏遇上了伍员,他揍了你,出了心中一腔怨气,却害得我们失去了一个天下难见的奇观。寂寞的不光是寻幽览胜的人心,还有整个人间!”2P-5

序言

海宁,既有天下第一江潮的自然奇观,也凝聚了近代文坛的无数灵气。

其中不乏在“沙扬娜拉”中走去的徐志摩;也有从刀光剑影、豪情万丈中走来的查良镛(金庸);而最让人感慨的,却是诗词中一双忧郁的眼睛,透过婉约的波光,幽幽地注视着你我的王国维。在黯然萧索的神色中,带领你我寻寻觅觅的诗性脚步,走八惆怅烟雨中。

王国维,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属于江南,属于月色的。他是萧声诗性境界里的行者,心在天上,身在人间。给他一分诗性,他能还你一曲箫声;给他一曲箫声,他能用心给你插上一双翅膀,飞向蔚蓝的天空!

他的心始终在最美、最自由的高天翱翔,而他的身影却在狭窄困顿中徘徊,没有人能理解,更没人能明白,只在昆明湖的一波水中,留给近百年的文坛一个凄谜悱恻的梦。

有人说,他婉约柔情的诗行,来自他的理想,并非写给哪个女子、哪段感情的。诚然,他不是那种天生的浪漫情种,但他能将一段情从一而终,以12年的刻骨相思,写出一■■你侬我侬的万古柔情。

这是什么?这就是血书,心里的柔情蜜意,渗八词中,每一句都能柔肠百结。其实这就是爱!以12年的情殇,叹息他一生的感慨。读他诗的人,只能在慢慢回味中明白“此事不关风与月,别有天地非人间”!

王国维的一生,有两次婚姻。一次是在19岁时与莫氏的结合;一次是在31岁莫氏死后与潘氏的结合。而让王国维一生恸情的,是陪他走过12年风雨的莫氏,这其中不乏有王国维的初恋情思。

对于莫氏的思念,王国维常常在诗词中流露,更把昔日莫氏的温情一一体现,在他起伏的平仄格律中,我们能感觉到那个款款柔情的女子,在回眸一笑的媚态中,表现出那份对丈夫的爱恋柔情。

王国维不是风流才子,甚至有些古板木讷。除非涉及他的学术领域,他才会兴致勃勃,侃侃而谈,无倦无休。在外人眼里,他或许是一块很难捂热的石头。只是这块石头的心很柔很软,像是一首诗,一■词,不明白诗理的人,很难感觉他的美。当真正读懂他,才明白原来他的情感如此细腻,正如李白诗中所说的一样,别有天地在人间。

莫氏与王国维的婚姻,应该属于中国的旧式婚姻,两人之前并不认识。初次相见时,却是在洞房花烛夜。没有恋爱的过程,没有罗曼蒂克的婚前絮语,直接从陌路人变成夫妻。然后,将丢下的爱情课程,从头再补全,边生活边恋爱。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平平淡淡,在人间,散发着最美的爱恋。12年相濡以沫的爱恋,虽然在诗中很美,但这12年,却是悲悲喜喜,聚少离多。

读着王国维的悼亡诗词,心中也常常为之感叹。直到后来才明白,为什么王国维在莫氏死后,经岳母做主,续娶了潘氏为妻,在婚后不久,就带潘氏北上,举家迁到北京。那是因为王国维已经对莫氏生出愧疚之心,觉得对不起莫氏,12年的婚后生活,两地鸿雁,聚少离多。这或许就是莫氏过早辞世的间接原因。

爱一个人,就要让她开心。有了自己和莫氏的长恨歌,就不能再让潘氏重蹈复辙。他要让她快乐,再不能让离别相思去折磨一个女人的芳心。同赴京城,日日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再没有“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的遗憾。或许,只有这样,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安慰,才是对新人最好的爱护。

知心爱人,要从心出发,对莫氏,只能将自己绝唱千年的词花,做她随风飘逝的花瓣了!

沉默是金,王国维百年的沉默,昭示着什么?是对现实的无奈?是对人生憧憬的破灭?还是沉浸于自己理想的境界,始终没有挣扎出来?

一波碧水,沉溺了一代才子。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英国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这是国人用五言古体诗的形式翻译的济慈的墓志铭,也是一代诗人济慈生前为自己写的碑铭,让每一个路过他碑冢的人看后,都会生出一股莫名的怅惘。

“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这里躺着一个人,他的名字写在水上。

这是多么凄怆且又富有诗意的文字,与王国维那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颇有相通之处,读罢,让人怆然的心中,总有一抹拭不去的波纹,映着血色的日光,让遗憾漂浮不定。

我记得曾看过西方一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在沙上,潮水过去,一切都会消逝!”而有着诗人细胞的济慈,理解得比常人还要深刻与诗意。将自己的名字,直接写在水上,边写边逝,不去思考结果,不管名字在水中停留的时间,只求一种过程。

亦如人的一生,想要的,或许终生不能获得;不想要的,却总是挥之不去。亭与愿违,遗憾相随,可真正到了可以回忆的一天,才发觉人生如水,那些可得的与不可得的,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坐下来回忆,那个过程才最美。

花一样的文字,花一样的飘零,百年的王国维,他的叹声已在一张纸上发黄,但他抑郁落寞走去的蹊径,依然有着让人凄迷的风景。

胡适曾说过:“光读他的诗和词,以为他是个风流才子呢!”之所以胡适在见过王国维以后这样说,都是因为王国维的诗词出于真情,出自肺腑,完全是用自己的真情写就。

诗人都长着一条特殊的舌头,只有这条舌头,才能尝味自己心中的苦涩、分清感情中的辛酸。他是一枝开在天界的曼珠沙华,不幸落入凡间,落入末世飘逢的凡间。天界的花开在凡间,花也非花,只将泪水混在平仄间,流成一条忧伤的河。任人凭吊,任人评说。天界的花在人间开着,一百年,一千年地开着,只是去者不可追,来者犹可为。嗅着怅惘花香中略带苦涩的寂寞,让所有寻觅他的人,只能在醉里向着黑夜的满天星斗无芦放歌!

王国维,这个悲观忧郁的名字,他有他的豪迈,他有他的婉约;他能纵横千古,吟诵着上下五千年男儿心中的萧瑟;他能柔情绕指,于花前月下为伊人摘一枝凝香的花朵。

轻轻地走来,带着诗词中的思绪,带着诗词中的怅惘。百年才子的心扉,只是一页薄而发黄的扉页。翻开,只有一滴泪,总在寂寞时啜泣。相思为谁?恨意为谁?一曲老词,苦酒一杯!中国最后一位书写“长恨歌”的词人,只在自己的文字里蓦然回首,人间的今夜,青林萧瑟,月笼星辉,只是那个悲观寂寞的人,依旧长衫小帽,为了谁,对着湿冷的风露立在中宵?

花落去,风前怅然的,是大厦已倾的清廷,是女人花坠的爱人,是肝胆相照的师友,是花季早折的亲人。只有一曲悲歌,唱醒一曲夜深沉!

一路的追问,一路的迷幻,在文字中走近国学大师的人间词话,不为在他的诗中醉去,只为在人间与他相遇相对。从他无奈忧郁的眼神里,感受百年烟雨,让一颗玻璃心,在一曲词话中,怦然碎去,从此人间一地泪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