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东方大国的党、政、军领袖——蒋介石。他曾宣称“我们需要中国的希特勒”。精神上的崇拜与现实的需要,让他坚定了联德的决心。
一个是西方帝国的法西斯首脑——希特勒。为了满足侵略扩张的野心,他迫不及待地想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合作。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影子顾问”来到中国。
这本《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由王晓华和张庆军著,记述蒋介石与希特勒从惺惺相惜、亲密合作到撕破脸皮、断交宣战的个中内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晓华//张庆军 |
出版社 | 台海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个是东方大国的党、政、军领袖——蒋介石。他曾宣称“我们需要中国的希特勒”。精神上的崇拜与现实的需要,让他坚定了联德的决心。 一个是西方帝国的法西斯首脑——希特勒。为了满足侵略扩张的野心,他迫不及待地想加强同中国的贸易合作。于是,一批又一批的“影子顾问”来到中国。 这本《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由王晓华和张庆军著,记述蒋介石与希特勒从惺惺相惜、亲密合作到撕破脸皮、断交宣战的个中内幕。 内容推荐 这本《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由王晓华和张庆军著:蒋介石与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大对立阵营中的风云人物,在20世纪30年代却曾有过近十年的友好关系,他们不仅函电往来,互致仰慕之情,而且互赠照片、战刀,以表亲善之意,中德关系由此经历了一段蜜月时期。但后来两国关系逐渐紧张直至断交、宣战,蒋介石甚至还参与到德国内部推翻希特勒的事件之中,这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 这本《蒋介石与希特勒(1927-1938中德关系的蜜月时期)》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 目录 1. 蒋中正钟情德顾问 朱家骅奉命穿针线 2. 德意志东山再起 兴登堡投鼠忌器 3. 包上校流浪归来 蒋介石望穿秋水 4. 包尔择时不巧 “二济”殷勤留客 5. 包顾问逃出险地 蒋介石一见倾心 6. 陈仪出访德国 打开外交绿灯 7. 大战一触即发 包尔从容论兵 8. 撒手归西 包尔死因不明 睹物思人 蒋氏泪湿衣襟 9. 克里拜尔才不胜任 南京政府另觅新人 10. 模范军初露锋芒 郑大章歪打正着 11. 为营步步嗟何及 横扫千军如卷席 12. 佛采尔大展神通 朱毛险闯鬼门关 13. 无功而返 蒋介石再度下野 顿失所倚 顾问团跌落凡间 14. 上海滩硝烟弥漫 好儿男拼死疆场 15. 嘘声四起 顾问团饱受指责 疑神暗鬼 佛采尔犯蒋大忌 16. 佛采尔不知深浅 塞克特静极思动 17. 希特勒入主总理府 塞克特欣然登庐山 18. 红军开局不利 李德计不如人 19. 两个拳头打人 拳拳落空 红军壁上观战 痛失好局 20. 塞克特鸠占鹊巢 佛采尔含怒而去 21. 起草应付时局建议书 构思中日战争形势图 22. 张治中密筑“兴登堡防线” 中国军装备德意志军火 23. 中日大战一触即发 法肯豪森策划布防 24. 卢沟桥引燃全国烽火 张治中出手先发制人 25. 上海滩日军遭遇德国式战争 巧施美人计日舰逃出长江口 26. 坚守要塞 海陆两军遭重创 偏袒日本 陶德曼调停战争 27. 大战台儿庄 中外幕僚运筹帷幄 召回顾问团 德国元首掣剑入鞘 试读章节 1926年的日历刚刚掀开,广州城内冠盖云集,各地的国民党要员以及中共代表纷至沓来,参加在此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月4日,大会正式召开(国民党“二大”于1926年1月1日开幕,因正值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日,故1月4日方正式举行会议)。晚上,广州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国民政府名义举行盛大宴会,为与会代表洗尘接风。 汪精卫一身乳白色的西装,越发显得气宇轩昂,他今天是宴会的主人。穿梭在宾客之间,笑意盈盈。 只有蒋介石的脸一直铁青着,从他踏进大厅起,就未有过一丝欢颜。宴会开始时汪精卫的祝酒辞引来的满座掌声让他鼻中不时发出不屑之音。他在冷眼观看汪精卫的表演。汪精卫这番忙碌用意何在。蒋介石心中很清楚.“不外乎表现自己的主人形象,让大家意识到他才是这个党、这个政府的领袖”。 蒋介石对坐在汪精卫身旁的苏联顾问季山嘉也有不满,这个季山嘉刚刚接替了加伦的职务,负责指导广东国民政府的工作,与汪精卫过从甚密,几乎须臾不离。这让蒋介石感到担心,因为季山嘉的态度关系到苏联政府的支持,汪精卫也委实会演戏,一副“左”得可爱的形象,赢得了苏联顾问对他的欣赏。而对蒋介石,则显然没有对汪精卫那样亲热,不能不让他生出嫉妒失落之感。 蒋介石因此也对自己的处境不无担心,他熟读经史,懂得“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现在广东平定了,蒋介石认为自己功高盖主。因此自然也有“震主”的嫌疑,说不准哪天就会来一个“杯酒释兵权”。 蒋介石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既然已有问鼎之心。就不能退缩,就不能躲避,就不能任人摆布。他的“事业”正“方兴未艾”,还要让它如日中天。 他早想好了一篇“大题目”。 汪精卫春风满面地返回了座位,他注意到蒋介石席前的酒杯不见了。代之以一杯清水。自从掌管黄埔军校以来,蒋介石戒烟戒酒,自律甚严,和在上海滩时的形象迥然不同。 汪精卫也不勉强他,举杯恭维说: “广东统一,形势看好,介石兄所率党军建功厥伟,功在国家,功在史册,当浮一大白(即:满饮一大杯酒)。” 蒋介石慢腾腾地站了起来: “汪先生抬举了,介石不过略尽职守而已,说不上功在史册。” 这几句话不咸不淡,透着冷漠。但汪精卫并不介意,白兰地里的酒精已经在他的血管里发生了作用,所以他依然兴致勃勃地劝蒋介石给代表们讲几句话。 “你现在已经是革命的英雄和功臣,又刚回到广州,许多人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蒋介石正有此意,所以毫不推却。 他把准备好的题目拿了出来。 这个题目就是——北伐。 这篇讲话并非蒋介石的即兴演说,而是刻意之作,用词用语都很斟酌。他清了清嗓子,示意周围安静下来: “今天,主席与各位同志集合一堂,我初返省城,与各位同志相别已久.因乘这个机会,略抒一点意见。刚才主席与季将军(即季山嘉)都已讲过,去年广东军事、政治的成绩,全由各位同志实行四个字得来,这四个字就是‘亲爱团结’。各位同志能相亲相爱,互相团结,自然发出极大的力量,能扫除反革命派,统一广东。” 说到这里,蒋介石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真是违心之论,却又不得不以此为开场白,其用意不过是讨好苏联顾问和中共代表。因为就在当天,一向反共的“西山会议派”召集的所谓中国国民党中央第四次全会在上海宣告闭幕,并发表《为取消共产派在本党的党籍告同志书》,公然提出分共、反共的口号。共产党的力量发展太快了。就以这次大会而言,在全数256位代表席中,中共代表占了90席,超出了与会者的三分之一,大有反客为主之势。这让蒋介石心里很不舒服。但眼下还不是撕脸反目的时候。否则,他还能指望谁出力出钱出人帮他打天下、夺天下。汪精卫不就是靠着一付左派的面孔混出今天的局面,所以,这套面子上的话还是要说的。 开场白后,他很快切入了主题: “倘若我们依照这四个字继续下去,果能永远亲爱团结,则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 出语惊人,全场大哗,满堂宾客皆盯着侃侃而论的蒋介石,不知他底气为何这样壮。P1-3 序言 作为现代史上东西方两大独裁者的蒋介石与希特勒,真称得上惺惺相惜,尽管他们平生未能谋面,却是神交已久,互为欣赏。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一位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在他眼里,犹太人还有其他有色人种,都是“低劣的种群”。然而,对于中国人,他却是“网开一面”,认为中国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的人种,理应享受更多的权利”,是“有一些文明的人种”。 据说,希特勒产生这种认识是源于童年的记忆:他在维也纳穷途潦倒之际,曾受到一位旅居奥地利华人的无私帮助。作为第三帝国的领袖,希特勒对中国的好感也是从利益进行考量的,其根本的目的在于扩大法西斯在中国乃至亚洲 、的影响,从中获取巨大的战略资源。特别是当他了解到当时蒋介石政权对于法西斯体制下的德国充满了景仰并有意效仿时,更是增加了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和满足感。所以,希特勒私下里对蒋介石也屡有称赞之词,还向蒋介石赠送了德国国防军的荣誉军刀和自己的照片,以表示其“敬仰钧座及贵国之微意”。 同样,蒋介石对德国外交的重视也源于利益上的需求。“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开始对苏联产生恶感。其时,广东政府偏居一隅,英美诸国尚视其为“南赤”,压抑之,打击之。为了在外交上摆脱困境,特别是对高素质的军事顾问和专家的急迫需求,蒋介石将目光率先转向了德国,以寻求新的合作。更由于德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而失去了列强的地位,因此双方的这种合作完全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附带政治上或国家利益上的索取。另外,在心理上,蒋介石对日尔曼人所具有的认真、严肃、执著以及遵守纪律的民族精神由衷地欣赏,认为引进这种精神正是改革当时中国动乱贫穷社会的良方,德国名相俾斯麦一直是他崇拜的偶像,而希特勒的横空出世,则被认为是俾斯麦“铁血统治”的延续。因此,他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人物,以期帮助建立中国式的独裁统治。 因为双方的利益契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德关系进入到了蜜月期。 然而中德之间的合作却是在各种羁绊下进行的。由于德国作为一战战败国的种种限制以及后来德日之间的关系,中德的合作总是在帷幕的后面悄悄地进行,以致于长期鲜为人知。 中德之间的合作最初主要在军事领域中进行,而向中国派送高等级的军事顾问就是最引人注目的内容,马格斯·包尔、赫尔曼·克里拜尔、乔治·佛采尔、汉斯·冯·赛克特、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德国军界的精英相继藏头匿尾,躲躲闪闪地进入了中国。他们的能量不可低估,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军事领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犹如一柄柄被遮掩住光芒的锋刃,随时都可能作出惊人一击。 随着希特勒的上台,这种合作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并逐渐摆脱了一战后战胜国给予德国的各种束缚,开始向其他领域延伸。在经济方面,发展和扩大对华贸易,从中国进口其急需的钨、铅、锑等稀有矿产以及花生、棉花、棉布、麻、猪鬃等农产品,德国的军火也源源不断地运向了中国。为此,希特勒特致电蒋介石,称“两国的密切合作也是两国人民的利益所在”,而蒋介石也感谢希特勒“对于德华两国间经济合作热心支持,使国交益敦亲睦,特致谢忱”。 然而,蒋介石与希特勒互相的欣赏与合作却因中日战争的爆发戛然而止,鉴于德国与日本在战略上的同盟关系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这一段历史一直讳莫如深。如今,人们又开始关注到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感谢台海出版社为我们提供了向读者再现这一段历史的机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