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清代文字狱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宗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清代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前期,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绵延一百三十余年。无论就时间之长、花样之翻新、手段之残忍来看,都是没有先例的,其目的在于淡化汉民族的民族意识,摧毁其民族气节,打垮其独立人格,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本书根据历史档案,真实再现了这些文字狱当中最典型的58起。

内容推荐

清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尤其是后两个皇帝,对于“文艺政策”或说得较大一点的“文化编制”,却真尽了很大的努力的。文字狱不过是消极的一方面……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钩稽,将其中的关于驾御汉人,批评文化,利用文艺之处,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的罢。——鲁迅

目录

笔祸钱柳情

庄廷钱《明史》案

漏网的吴梅村

金圣叹之歌

亭林不朽

恨满南山

曾吕悲歌

黑色五连环

上杭童生

阴阳魂

沈氏荣辱录

霹雳神策

虬峰集

王疯子

济时十策

古月劫

好奴才富勒浑

沈大章与鲍体权

余腾蛟

有个王寂元

蔡显与《闲渔闲闲录》

汗漫游草

李绂

安能敬

雨花台的衣冠冢

王氏兄弟

劝化台

澹归和尚

揭皇上阴私的山西人

黎大本

西斋集

墓志与字贯

耄耋冤魂

中表兄弟

《六柳堂集》案

《圣讳实录》案

麝香山印存

硕果录与介寿词

国朝诗的

黄门之祸

可怜王孙命

拖尾巴的钦案

血染万年书

一份禁毁书目

石卓槐

祝家庄恩怨

徙戎论

被流放的考生

拦舆记

碧落后人

奇冤录

尹嘉铨案

圣意难猜

牢骚之罪

沧浪传奇

无中生有

云氏草

风雨两昆仑

试读章节

陈名夏是江苏溧阳人,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中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兼兵部和户部的都给事中。后来,归顺了李白成的起义军。但清兵入关南下时,他又投降了清政府,继续做自己的大官。前不久因为官场内部的勾心斗角,被政敌宁完我参劾。终于被顺治皇帝处死。这是今年三月里的事。对于陈名夏的死,这伙满怀抗清意识的文人自然是拍手称快,骂他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投敌叛国的叛徒,给文人丢脸败兴的渣滓,早就该死,死有余辜。

谈论起郑成功来,这伙人的情绪就大不一样了。去年冬天,顺治皇帝敕赐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派人送去海澄公印,想让他归降大清。但遭到郑成功的严厉拒绝。当即发兵进攻,意欲收复大明朝的失地。前不久攻克了漳州泉州,军威大振。对此,这伙崇尚气节的文人自然击节称快,欢欣鼓舞,跃跃欲试。有人当即提议,在未来的《明史》稿中,要特别写好延平王郑成功。当下博得一片赞同声。

大家正在畅谈时,年轻的蒋麟征也不免激动起来,他大声发问说,既然时局这么鼓舞人心,我们还坐等什么?快动手写n巴!写他个激昂慷慨!

庄廷铣一听,笑了笑说,西宿老弟不用急,再等两位朋友。他们一来咱们就动手。

大家问是不是要等陆圻和查继佐?庄廷铣说:陆、查二位,还有范骧,恐怕请不动。反正把他们三位的大名列入“参订”名单就行了。现在要等的是吴炎兄和潘柽章兄。

一听吴炎和潘柽章也参加编写,大家情绪为之一振。因为这吴、潘二人的名气太大了,可以说是如雷贯耳。

那么吴炎、潘柽章乃何许人?这里得加以介绍。不妨借用顾炎武的一段有关记载,译成白话如下:

江苏的吴江县有个吴炎,还有个潘柽章,都是了不起的高才。国难当头时,他们才都二十多岁,宁可丢掉功名不取,以诗文来抒发怀念故国、反抗满清的豪情壮志。后来他们又说:光写这些空洞的诗文有什么用?应该继承司马迁和班固的传统,好好写出一部《明史》,那多么有价值!于是,他俩广泛搜购各种实录、文集、奏疏等各种各样的宝贵资料,开始了撰写工作,真是怀纸吮笔,早夜砣讫,写下的书稿堆满了床头,装满了箱子。依他俩的才华是肯定可以成功的。……这两位学子都住在水乡农村。潘柽章住得离我近一点。我每次出去差不多都去看他。又过了几年,潘柽章把他写的《国史考异》三卷寄给我。写得真精彩。我很佩服。……吴、潘二位比我小十多岁,但我从内心里把他们视为畏友。

的确,在庄廷铣请到的这些名士中,论人品学问道德文章,吴炎和潘柽章可算是佼佼者。后来案发后英勇赴死,这二位也是最从容最感人的。不过这是后话,到时候还要细表。

杜工部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是道尽天下无数志士仁人壮志难酬的遗恨与悲痛。这个庄廷铣,也真叫命运不济,多灾多难。就在他安排好大家开始编写《明史》不久,突然得了一场大病,医治无效,竞撒手而去。他临死也没闭上眼睛,尽管那双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遭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他的老父庄允城。这位明代的贡生、“复社”的积极参加者,此时已经六十多岁。白发人送黑发人,令他老泪纵横,痛不欲生。但他毕竟是一位久历人间风雨的老人,终于坚强地挺住了。他含着泪对儿子的亡灵发誓说:廷铣儿,你放心地去吧。编写《明史》的千斤重担,有老父一力承担!你九泉有知,就等着这一天吧!

庄允城放下手头一切活路,打迭起精神,领着写作班子继续写书。他又不辞辛苦地从同乡茅瑞征家借来参考书《五芝纪事》和《明末启祯遗事》等书;还跑到湖州城里,请当过南明礼部侍郎的李令皙为即将编成的书作序文。这样经过大约一年的努力,宏篇巨制的一部新编《明史》终于脱稿了。  产生于改朝换代时期的一部书,又出自一群充满抗清复明意识的江南名士之手,它的政治烙印是十分清楚的。可惜的是,今天已见不到这部《明史》的全貌,只能从它遗留的残篇和一些古人的笔记中略知一斑。从清政府的眼光看,它至少有以下几处的“悖逆文字”。

其一,胆敢直呼清室先世的名字而不加尊称。比如:不称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祖父为景祖翼皇帝,而直呼其名日党昌安;不称努尔哈赤的父亲为显祖宣皇帝,而直呼其名日塔克世等等。

其二,把大清天朝的应天而生不写成“龙兴”却诬蔑为异族的“兹患”,称天朝大军为“贼”为“夷”。

其三,不书写清之年号为正朔。该书纪年自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至崇祯十六年癸未,都一字不提清在关外的年号,即天命、天聪、崇德;就是在清廷已稳坐北京、君临巾原之后,该书仍坚持不用清年号纪年,而只用南明小朝廷的年号,隆武、永历等。

其四,对明朝的败亡充满惋惜和同情。像“惜也……以故复没。迄今读稗官所记,犹令人拊髀捶胸,泣数行下。”“长山皿刀而锐士饮恨于沙磷,大将还而劲卒消亡于左衽。”等等这样露骨的文字,散见于该书的《杜松传》、《李如柏传》、《李化龙传》、《熊明遇传》中。同时大骂孔有德、耿精忠、吴三桂等为叛臣,不一而足。

在清政府看来,这样的书当然是百分之百的逆书。但在写书人看来,就难有清政府这种切肤之痛了,甚至觉得还远未解气,写得太冷静客观了点。

这就种下了祸根。

且说庄允城见新书编成,一付重担落了地。他送走了诸位名士以后。不敢稍歇,又为刊印的事张罗起来。他请来当地最好的刻工汤达甫,最好的刷匠李祥甫,在南浔镇北头的圆通庵里收拾出两问静室,开始了工程浩大的刻版印刷工作。即使按最快的速度计算,也得四五年的时问才能完成。

不管怎样,庄允城的决心已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叫这部书流行于世,以告慰爱子庄廷铣的在天之灵。他把这件事看得比给儿子找一个过继者以延续长门香火都重要。真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他做梦也没想到,报答他的却是一场杀身之祸。

P15-17

序言

黄裳先生的两封信

第一封

宗奇先生:

赐信收到,附来之件也读过,觉得写得甚好,通俗易懂而能不失原意,甚难得也!您的设想也很好。我说不出什么意见。这是个庞大的计划,我以为您花费如许精力,从事这一工作,应该在普及基础上再求提高,只以文字狱档为根源,怕还不够。有些狱案今尚存有原书的,不妨对原作做一些较深入的研究,指出一些前人所未说到的地方,进而对作者之思想有所探索,并联带指出统治者的注意方面,镇压政策的许多方面,手法之变换……效果如何?但这与您写作原意恐怕有些出入,这里也就是提一下罢了。

文字狱大体上有这样两部分:一是因文字开罪了统治者,也就是所谓大逆不道案,在所有狱案中,要占最大多数。其次是以思想罪杀人,这一部分比重较小而意义甚大。两者之间应有所区分,而后者更能看出统治者的意图。封建教条在这里成为杀人的武器,其意义是更深刻的!

我对文字狱没有什么专门的研究。匆此歉复,言不尽意。

即问

近好!

黄裳

1991年8月19日

第二封

宗奇先生:

大札及附件均收到。

大著将问世,可喜。

前信少书鄙见,如以为可作代序,亦别无异议也!匆复!

即叩

撰安

黄裳

1992年9月20日

后记

用现代文学语言写中国文字狱,写得通俗易懂,专门奉献给普通老百姓,从前似乎没有人干过。我有幸填此空白,或为天赐也。

上初中开始系统地读鲁迅,才真正知道了文字狱。先生指出一个目标是:对于中国文字狱,“倘有有心人加以收集,一一钩稽……分别排比,辑成一书,我想我们不但可以看见那策略的博大和恶辣,并且还能够明白我们怎样受异族主子的驯扰,以及遗留至今的奴性的由来罢。”当时,我对文字狱还一知半解,但少年气盛,很想做一做老先生称赞的“有心人”,便从此留意起来。

在结识古代文字狱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们大都以文言文载于史籍。这对大多数现代读者来说,无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阅读障碍。而研究文字狱的专家学者也许太忙,谁也顾不上写一种关于文字狱的大众读物。这不能不说是造成中国老百姓至今对文字狱仍然不甚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能不能由我来执笔写作,搞一套上下三千年的《中国文字狱纪实》呢?宏愿早立,只是老也没抓住实现它的契机。

早几年,我曾钻研过一段“戊戌变法”,对六位甘洒碧血舍身求法的烈士心仪神往,崇敬得紧。那年冬天,我忽然难奈一腔“杞人忧天”式的悲愤心情,极想远离尘嚣,与诸多先烈的英灵私下会会。“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乃是我们山西河东人氏,彼此相距最近,遂决意南行往访之。谁知到那里一看,不仅英雄故宅残垣断壁,荒草凄迷,难辨门楣,就连烈士安息之所也早被夷为平地,连个洒酒致祭的方寸之地都没有。又听说曾有当地无,知之人,认定义士下葬之首级乃用黄金代为铸就,于是不顾死活地乱挖乱掘,一片狼藉……面对此情此景,我扼腕荒野,天低云暗,冷风呼号,不禁悲从中来,却是欲哭无泪。想那深秀志士名扬中外,彪炳史册,身后尚且如此凄凉;可想那些血溅文字狱的历代一般读书人,更会有谁去怀念痛悼呢?倘不及早为他们留几行文字,只怕用不着再过百年,一切都将灰飞烟灭,留一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块国产文化盐碱滩!思及此,心头那久已冷却的写作宏愿又呼呼燃烧起来,并立即化作实际行动了。我决心抱着“不虚构、不夸张、不歪曲”的虔诚态度,用发自内心的如火炽情,把一页页血染的文字狱历史描绘给普通的百姓,即便粗通文墨者也读有所得。

这便是我的写作目的。

我计划中的《中国文字狱纪实》分三部约三百五十万字:《清以前历代文字狱纪实》约七十万字;《清代文字狱纪实》约八十万字;《现当代文字狱纪实》约二百万字。面前这部《清代文字狱》,可以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热心推出的一个精选本,它把原稿中一些案情大同小异的案例去掉,丝毫不影响人们对清代文字狱整体价值的了解与评判。不过为了满足某些读者的求全心理,在此把本书未曾选入的案例列名于后,仅供参考。计有:《周介上书》、《汤泉夜客》、《秋水诗抄》、《丁文彬投亲》、《俣俣》、《大江谤书》、《船老大》、《诸葛碑文》、《格物广义》、《子为父死》、《吊时》、《治平新策》、《武秀才》、《知府行李中的夹带》等。

拙著能够以装潢得如此体面的模样面世,完全得力于管士光先生、刘伟先生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其他幕后劳作者,在此深表谢忱!

为拙著题写书名的林鹏先生今年八十三岁,以“英雄小八路”(杨成武将军言)出身而弃军从文,成为当代著名学者、狂草书家、风骨卓然的民间思想家,乃笔者二十多年来的良师益友忘年之交,口不言谢!

作者 2010年3月19日于太原“学洒脱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6: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