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穿云鸟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涌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蒋涌先生的《穿云鸟》之新,主要新在,它不是简单地去重揭“文革”的伤疤,去展示“知青”的苦难;而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上,真实地、深刻地,同时也是冷静而充满激情地,去抒写那个远逝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史诗——也可以说是写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心灵史诗。

内容推荐

在《穿云鸟》的字里行间,仿佛看到了川南地区插队和知青的众生之相,他们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幻灭、成功与挫折,激荡着我的心灵。尽管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主题,但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说,似乎都会经历相似的思想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在蒋涌先生细腻的笔触之下,跨越了时代,不愧为一场心灵的盛宴,很值得一读。

目录

第一章 金色韶华

第二章 毕业悲歌

第三章 逆流而上

第四章 夜色茫茫

第五章 山外有景

第六章 人生如戏

第七章 酒入愁肠

第八章 北上南下

第九章 血肉长城

第十章 眼前天边

第十一章 门掩黄昏

第十二章 冷弦热心

第十三章 瞒天过海

第十四章 无人可共

第十五章 莫问归期

第十六章 泪洒荒山

第十七章 校园再来

第十八章 血色黄昏

第十九章 拨云见天

第二十章 忽闻佳音

第二十一章 顺江而下

一部特殊年代的青春史诗

后记

试读章节

我登上岁月的嘹望塔,转过身来,把眼光投向极远,穿透遗忘的烟雾,越过纷扰的峰峦,涉过悲凉的河流。现在,我拭去漶漫的泪水,清晰地看到了那座小城,恨不能任凭自己的脚步在天路上飞奔,从云朵上降下,赶紧俯下身子,去拾起险些打碎的童真和几乎随风而逝的清脆笑声。

是的,那是一个四处插满反叛旗帜的年代。人们通常对秩序不屑一顾,相反,对混乱有习惯性的认同。贫穷讥嘲富有,精神蔑视物质,无知怠慢学问。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以造反为时尚,纷纷借革命的名义揭竿而起,你来登台,我去易帜,争出风头,抢演闹剧,一度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大串联、大辩论、大字报、大批判、大游行,这些颇带流行色彩的词组,与伴之出现的所谓大革命的特写镜头,气度非凡地刺激与兴奋着人们的脆弱神经。

一场牵涉到整个社会的所谓大革命,创造出了奇特的史无前例的大文化:一类是手写体的文化。它象征着对传统的颠覆,对现实的批判,其表现形式为刷满、挂满、贴满了机关、校园、街道、村落的标语、口号、大字报、大批判专栏,领袖的姓名每每用神圣的红颜色书写,被批判、被打击人物的姓名用带负罪感的黑颜色书写,并且不会忽略加一个具有宣判、否决性质的红颜色叉叉。大字报是群众文化创作一种颇为壮观的表达手段,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居心叵测的谣言,都可以公开发布。效仿鲁迅口吻的挖苦、讽刺,极易博得读者的捧场。人们厌恶一切等级,又在创造新的等级,那些曾经作为权力、财产和知识的强势所有者,遭遇了不可抗拒的剥夺与贬损,无以复加的恶意与羞辱全都指向他们。另一类是口头文化,其中最风行的是歌唱,其内容大抵一分为二,一是人间造神的颂歌;二是政治运动发起者认同的英雄的颂歌。所有的歌曲都注入了红色的兴奋剂,充满了偶像崇拜的狂热,歌声高亢,气势磅礴。还有闲话和流言,小道消息插翅窜飞,谣言、谎言雅俗共赏。再有一类是肢体文化,一方面是宣泄愤懑、仇恨的大打出手,它用于从肉体上击败已处于下风的被批判者,或者用于消灭不同派别的竞争者与障碍者;一方面是自我形象的张扬和自我立场的宣扬,总之,是充满自豪感地精神抖擞地去创造舞台的中心、会场的亮点以及视线的焦点。

对于那个时代的荒诞背景,人们只有亲历其间,才会感慨居然真有囊括混乱的高度艺术,综合矛盾的超级诙谐。在蓝天白云下,一幕幕史无前例的‘革命’,消耗了无数物质,只为创造与人性、人生疏远的精神……

哦,我们那动荡的青春啊,为什么允许泪花流不干,却禁止鲜花开一朵?它究竟荟萃了多少反常的奇特?凡人的声音太无能,对遥远时空的追问太微弱,太渺茫。我们伸出自己的双手去捧,只剩下韶华流逝后的虚空……

P2-3

后记

《穿云鸟》飞来飞去,盘旋了一阵,降落在重庆出版社的高枝上栖歇,得以付梓问世。对此,我感慨良多。

首先,我要感激凤凰网知青频道主编刘延清先生,由于他的鼎力相助,《穿云鸟》有幸成为以纪实文字为特色的凤凰网知青频道破例选载的第一部纯文学作品。由此,我才获得了一个倾听国内外众多网友心语的机缘。

其次,我要感谢众多网友热情为《穿云鸟》力挺人场,旺聚人气。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李加建先生率先以“秋夜独行者”跟帖:“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留住逝去了的青春。它不仅属于作者,而且属于全体知青。”他振臂疾呼:“希望朋友们力促这本书的出版——这是被岁月埋葬了的美好生命的墓碑,也是纪念碑!”湖南省永州市“zcz46917”网友的跟帖震撼了我的心灵:“‘白首故情在,青云往事空’,我是1965年元月下乡插队的知青,屈指已64岁了,待出版拜读这部知青作品,余心已足矣!”著名网络骑士“空灵部落”网友在二千余宇的评文中写道:“蒋涌不是在以石试水,知青岁月的深潭深不见底,他的每一次投石都是独立人格的一次深度思考,都是在找回历史的瞬间。”还有的网友直接在网上给我致信,在肯定《穿云鸟》的同时,表达了希望阅读完整的纸质书的急切心情。四JII省“巴蜀剑客”网友的话语说出了留在知青们心灵中的隐痛与孤傲:“我们蹉跎了那样多的青春日辰,我们一路洒下汗珠、泪珠和血珠,我们渴望(拥有)对与民族共患难的知青的尊重,我们曾经艰辛跋涉的路上——至今还保留着无价的精神财富。因为,那时我们虽然清贫,但我们是以宗教信徒般的虔诚,去为理想奋斗。”借助上述话语,多少诠释出了《穿云鸟》作者的思绪波澜与情感附丽。

再次,我要感谢鞭策和激励作者写出这部书的乡贤和友人,原自贡市人大副主任王诗远先生,自贡市人大副主任陈星生先生,自贡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长钟长安先生,自贡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立平先生,自贡市委、市政府表彰命名的“社会科学杰出人才”吴树伦先生,原自贡市鸿鹤化工集团掌门人周恩政先生,原自贡市文联党组书记温怀清女士,自贡市作家协会主席李华先生,自贡日报副总编辑侯邦清先生,浑身书香的西南大学校友钟平国先生,诗人尤浩然先生,商界才女林骥女士,资深传媒人邱力伟先生等,是在他们诚恳敦促下我才动手写小说。他们中的一些人,是这部小说的第一读者,不少人不仅为我把关文稿,还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著名作家、剧作家廖时香先生,对文中古诗词不吝点睛之笔予以纠错再造。尤其还要提及的是宜宾市惊雷化工公司副总经理、实力作家邵光滏先生和我国著名红学家邓遂夫先生,他们不嫌我一介布衣的凡俗,不仅给予了《穿云鸟》充分肯定,而且还操心拜托外地社会贤达为它成为纸质书出面运作,乃至驱车劳身上门向多家出版社推荐。

另外,我要感谢著名书法家郭广岚先生、陈代星先生、蓝可模先生,他们为本书的书名题字出了心力。

最后,我要感谢众多出版界的领军将帅和砥柱人士,他们与我素未谋面却捧出一副热心肠,百忙拨冗,一再为《穿云鸟》成为纸质书指点迷津,并牵线搭桥。西苑出版社社长白勇先生、广州出版社总编辑杨斌先生在选题受限的情况下,数度屈尊向其他出版社推荐《穿云鸟》。成都卓尔传媒公司副主编吴彬彤女士,热情向数家省内外出版社和影视制作公司推荐《穿云鸟》,为它寻求出路。还有一些笔者知名和不知名的友人,他们先后为《穿云鸟》有尊严的问世伸出过援手,乞谅作者未能一一提及。当然,我更要特别感激重庆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希之先生、本书编辑周北川先生,他们具有令人仰视的职业操守和深厚的学养,既慧眼独具地率先遴选了《穿云鸟》,又中肯指出了作品存在的不足与修改方向。《穿云鸟》就是在他们的引领下修改五轮,才补救了不少初稿存在的诸多遗憾。《穿云鸟》栖歇重庆出版社枝头,或许不算是最高的选择,却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有五千余年的文明史,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翻卷波澜到黯然退潮,总共只有一二十年,并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实在是远比百姓如吞苍蝇的“官场文学”更值得后世考究。同时,这一段渐行渐远的岁月,正在有意无意间被人们遗忘。恰当地说,《穿云鸟》是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的文字,是站在光明年代对阴暗年代的回望,是艺术层面的现实生活的再现,我试图力求这个巨幅历史画面更有立体感、更清晰、更接近于生活的本来面貌,并能为更多的今人认同。然而,由于我的才力和生活接触面有限,它毋庸置疑地存在许多缺陷。况且,读者对它的解读必然存在认知上的各类差异,有的说它是“知青小说”,有的说它是“青春小说”,有的说它是“乡愁小说”。好在,虽说法众口不一,毕竟都归类于“小说”。一位俄罗斯大作家有句名言“形象大于思维”,对于人们超出作者创作初衷的解读,或许,我唯有摊开无可奈何的两手,报以一份尴尬的苦笑。

《穿云鸟》创作的着力点,是写“文化革命”中的“文化”和身处逆境的“追求人”。在写作过程中,我并没有着意去考虑发表问题,我素来对自己的文学才华评分不高,自视为文坛的“门外汉”,属一个戴不惯高帽子的非“作家”,对浮名虚誉懒得去栈恋,不过是想吐诉心中沉甸甸的积蓄而已。所以,《穿云鸟》实在是无意取悦什么,或招惹什么,无非是一个平常人的个性文字。素来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对万千读者的口胃,只好留下众口难调的“超级遗憾”。对此,我既歉疚又羞赧。

但是,这句话字字出自我的肺腑:“《穿云鸟》——它,是一份献给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的今天的心灵礼物,也是一个作别世人步履艰难的阴郁年代的苍凉手势。”

若说我对《穿云鸟》有什么奢望,那就是祈愿它能荣幸博得纸质读物圈的游猎者们真诚无伪的欣然认可,引发一声声吐自心弦的清越共鸣。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在观察、描写地方特色和典型环境上是细腻真切的,是充满了感情的。这恰是优秀文学作品所应该具备的。这样的描写,对像我这样的既有知青经历、又是家乡人的读者来说,很有亲切感和吸引力。

——重庆出版社副总编编辑 杨希之

在《穿云鸟》的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了川南地区插队和知青的众生之相,他们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幻灭、成功与挫折,激荡着我的心灵。尽管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主题,但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来说,似乎都会经历相似的思想蜕变过程,这个过程在蒋涌先生细腻的笔触之下,跨越了时代,不愧为一场心灵的盛宴,很值得一读。

——凤凰网原知青频道主编 刘延清

《穿云鸟》之新,主要新在,它不是简单地去重揭“文革”的伤疤,去展示“知青”的苦难;而是站在一个历史的制高点上,真实地、深刻地,同时也是冷静而充满激情地,去抒写那个远逝的特殊年代的青春史诗——也可以说是写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的心灵史诗。

——著名作家与红学家 邓遂夫

只有这样的文字,才能留住逝去了的青春。它不仅属于作者,而且属于全体知青。

——国家一级作家、著名诗人 李加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