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细菌研究历史
大家都知道,牛奶、葡萄酒、啤酒和许多食品放置过久以后会变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作怪呢?很长时间以来,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1822~1895)通过精心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的奥秘,原来是微生物细菌在作怪。下面,让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一起开始激动人心的细菌发现之旅。
谁先看到了细菌?
由于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用肉眼无法看见,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17世纪后期以前,人们并不知道有细菌这样一类生物。17世纪后期,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许多微小的生物。一次,他把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吃惊地看到许多小生物。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他把发现的小生物绘制成图,寄给英国的皇家学会,发表在学会的会刊上。从此世人知道了这种小生物的存在。但是还不知道,这种小生物就是细菌。
为了表彰和鼓励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英国皇家学会吸收他为会员,一个小学徒终于成了著名科学家。从此列文·虎克工作更勤奋了,成果也不断产生。1684年,他通过观察血液,准确地描述了血红细胞。1702年,他在观察轮虫时,偶然发现雨水中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是怎么来的呢?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做了一个实验:收集开始下雨时的雨水来观察,里面并没有微生物。到了第四天再观察,就有许许多多微生物和灰尘出现在雨水中。由此,列文·虎克得出了一个结论:风能将空气灰尘中的微生物带入水中。以后经过对昆虫、海贝和鳝鱼等的研究,列文·虎克进一步指出:微生物不是从河泥或沙子中产生的,而是和动物一样,有卵、幼虫等完整的繁殖过程。这一有趣的发现使列文·虎:克名扬世界。
想一想 议一议
食物为什么会变质
生活中我们一定见到过这样的现象,本来一碗非常好喝的牛肉汤,你没有喝完,想留着第二天再来喝。当你第二天早上再看到它的时候,这碗牛肉汤已经变得浑浊了。你一定想,糟了,它变质了,不能喝了,好可惜呀。那么你知道它为什么变质吗?
名人介绍:勤劳的看门人———一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荷兰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幼年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当学徒。中年以后在代尔夫特市政厅当了一位看门人。这种工作收入不少且很轻松,使他有较充裕的时间从事他自幼就喜爱的磨透镜工作,并用之观察自然界的细微物体。由于勤奋及本人特有的天赋,他磨制的透镜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人所磨制的。他的放大透镜以及简单的显微镜形式很多,透镜的材料有玻璃、宝石、钻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个透镜,其中有一架简。单的透镜,其放大率竞达270倍。
他是第一个用放大透镜看到细菌和原生动物的人。尽管他缺少正规的科学训绦,但他对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的细致观察、精确描述和众多的惊人发现,对18世纪和19世纪初期细菌学和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他根据用简单显微镜所看到的微生物而绘制的图像,今天看来依然是正确的。
细菌——“小棍子”?
后人发现,当年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看见的只是干枯木头的一些纤维组织,最早证实细菌的存在的是路易斯·巴斯德。他用曲颈瓶实验指出,细菌是由空气中已有细菌产生的,而不是自行产生的,并研制出“巴氏消毒液”。他还发现细菌可导致疾病。
细菌这个名词最初由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在1828年提出,用来指代某种细菌。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为“小棍子”。
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建议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单细胞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和原生动物)。
1878年,法国外科医生塞迪悦提出使用“微生物”来描述细菌细胞或者更普遍地用来指微小生物体。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