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勇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人高马大,我像他们一样,也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

父母希望我长大后打篮球,可我却迷上了拳击。我的房间里挂满了拳坛高手的画像,我尤其崇拜拳王泰森,我发誓有朝一日也能当上拳王。

我成了小学里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我每天都沉浸在“称王称霸”的自我陶醉中,动辄对同学动手动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知道后,痛打了我一顿。

好了一阵后,我又旧病复发。

父母如法炮制,又暴打我一顿。

好不了几天,仍然故我。

如此反复多次,父母失去了信心,撒手不管了。

我却乐得一蹦三跳。

第二天上课,却遇到了麻烦,老师不要我了。

我可怜巴巴地站在走廊上。

不知过了多久,我被一位美丽的女老师带到她的班上。

事后我得知,她叫李香玉。

香玉老师待我如亲姐姐,使我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我的成绩慢慢回升了。

父母知道后,又认我这个调皮的宝贝儿子了。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那天放学后,我见社会上几个“油子”欺负几个女生,怒发>中冠,大喝一声,上前奋力将几个流氓一一放倒。

由于我出拳太重,将一个流氓打成轻伤,另外几人也成轻微伤。父母为此出了一大笔钱,学校给了我严厉的处分。

从此,我成了光杆司令,从前的铁哥们儿纷纷离我而去。父母也彻底伤透了心。

在我颓废至极的时候,香玉老师给了我信心和勇气。她说,喜欢拳击不是什么坏事。如果在认真学习的前提下,业余进行拳击训I练,也许有一天会成为拳击比赛的冠军呢!

香玉老师的话,我听进了心里。

自那以后,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精力充沛,学习刻苦。

同时,我也未放弃心爱的拳击。

那年高考,我如愿金榜题名。

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我美梦成真,登上了拳击领奖台。

颁奖仪式后,我被记者围得水泄不通。记者们问: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我笑着回答:最美的花儿献给您——我的老师李香玉。

(载《湖北农院报》2001年12月15日)

雁南飞  娇娇断奶后,妈妈要上班了,不得已,只好将年幼的娇娇送到乡下婆婆家。

婆婆不识字,却会讲故事。

不久,娇娇便喜欢上了婆婆。

春天里百花开,天空中出现一排排向南的雁阵。娇娇看见大雁后欣喜若狂,嘴里禁不住唱起婆婆教给她的童谣:“雁儿雁,扯长线,排成一字不断行。雁儿雁,扯长线,排成一字让我辨。”

婆婆在太阳底下洗衣服,望着牙牙学语的孙女,笑得合不拢嘴。

夏天的夜晚,天气依然炎热。婆婆在院子里摆上一张凉床,娇娇躺在婆婆怀里怎么也睡不着。这时,婆婆会轻轻地拍打着娇娇的身子,小声唱着童谣:“虫虫飞,虫虫走,虫虫咬了伢儿的手,伢儿躺在灶门口。”唱着唱着,娇娇进入甜蜜的梦乡。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上学的时候,娇娇还小,只能眼睁睁看着哥哥姐姐们背上新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

婆婆知道娇娇的心事,揽她入怀,又唱起了童谣:“三岁的伢,穿红鞋,摇摇摆摆上学来,先生不打我,等我吃了奶再来。”唱得娇娇扑哧笑出声来。婆婆跟着笑,笑声连成一片,响彻天空。

到了冬天,便进入了农闲时候。乡亲们办喜事的多起来。

村里有姑娘要出嫁,婆婆便抱了娇娇前去凑热闹。

看着看着,婆婆的嘴痒起来:“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半个月,我要回去学打铁,打到了张家门口卖茶叶。茶也香,酒也香,十个鸡蛋摆过江。”

婆婆刚唱完,娇娇也学婆婆模样,奶声奶气唱起来。闹亲的人笑得前仰后合,达到了高潮。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眨眼之间,娇娇到了上学的年龄。

娇娇死活不肯离开乡下,更不肯离开婆婆,妈妈生气了,动手打了她。

娇娇哭喊着离开了乡下,离开婆婆。

娇娇进城了,上学了,却总是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与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处理得不好,成绩一落千丈。

爸爸妈妈非常着急,聘请家庭教师也不顶用。

妈妈愤怒了,挥动手,打下去的时候,被爸爸接住了。

父女二人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沟通后,爸爸终于松了一口气。

翌日清晨,一家三口驱车来到乡下。

刚下汽车,娇娇便拼命地在田埂上疯跑起来,嘴里还大声唱着《雁南飞》。

(载《农村新报》2009年7月11日,新西兰《华页报》2011年5月7日)P1-4

后记

后记:我为文学而生

陈勇,笔名,秋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1963年2月出生,1985年8月毕业于湖北电大中文系。1998年以来,连续出版《在水一方》等微型小说集十部,《中国当代微型小说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选》等文学评论集六部,《老人与狗》、《鱼鹰》、《神秘的派克钢笔》等几十篇作品获全国大奖。2008年10月8日,小小说作家网开辟陈勇评论专栏。2009年1月16日,湖北作家网文学鄂军作家专栏推介陈勇。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协在武昌召开陈勇作品研讨会,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了陈勇作品研讨会影像资料,录音,与会人员照片。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分别收藏了《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和《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百家论》。文学评论集《声音》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江:陈勇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采访。据说您想用毕生精力写100本书?

陈:我以前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百部书。这是最高目标。最低目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三十本书,其中,微型小说占三分之一,评论占三分之二。我想,经过我的不懈努力,这个目标是有可能实现的。

江:能否谈谈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涉足小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期间有没有遇到挫折,有什么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陈:1989年8月29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满目阴霾、痛定思痛的日子。劳累终身的慈父,突发脑溢血,五日后逝世。一时间,痛失父亲的悲哀,品评人情的冷暖;还有那既繁且杂的家政,一阵阵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天天地灼伤我的思维。此情此景,让我深感迷惘而精神难振:老母要赡养,兄妹要就业,自己要成家……此时此刻,我也感立马成就而欲秉承父志。用康群的话说:“一种怀念与倾诉的欲望迅疾涌向笔端,化为了真情的文字,这就是他的处女作《父为媒》。”从此,文学创作成了我心灵的寄托与支撑,我开始了苦涩而艰辛的跋涉。我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带刺玫瑰》,于2003年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湖北监利文联主席袁呈彦在《谈陈勇的文学评论》序中总结了我写评论的三个原因:“一是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的文人品格。二是推介文学新人,全力扶持培养文学新人。三是出自于他的社会责任感。”当然,《带刺玫瑰》是综合评论集,既有长中短篇小说评论,也有诗歌、散文、报告文学评论,还有小小说评论。真正从事小小说评论,是2006年。2007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我著首届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评论集《号角》,2008年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我著第三届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评论集《鼓手》,2009年内蒙古出版社出版了我著第二届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评论集《声音》。目前,我著《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评论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已杀青,即将出版。

写作过程中遇到不少挫折,仅举一例。入选《中国当代情诗文大展》的《卖鸡蛋的小女孩》,先后寄了43家刊物(当时没有电脑),均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正当我对文学绝望之时,《江汉工人报》“星光”副刊编辑芦伶莉女士,慧眼识文,将“枪毙”了43回的《卖鸡蛋的小女孩》发表了!那一刻,我流泪了。真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江:我认为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请您对自己的经历做一下介绍。

陈:我同意你的观点: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关于我的经过,在紧挨着的提问中有详细回答,这里不再重复。

江:您的创作有没有经历过转折或者说转型,如果有都经历哪些?

陈:转折有多次:1989年,年仅56岁的父亲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了我,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转折。1990年元旦,我与曾爱华结为百年之好。这不仅是我人生也是我文学创作的转折。1991年,我所在的化肥厂倒闭,上有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我面临巨大压力。1992年10月1日,我以优异成绩考入监利县司法局当上一位律师至今。身为律师,我有机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更深入地贴近了生活,更广泛地接触了生活,更清楚地洞悉了世态,更全面地了解了民风,更准确地把握了生活中的一枝一叶,人物的一言一行。这些,无疑为我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我也从中提炼出了生活的真金。“他的小小说创作就此如虎添翼,翱翔到了更高远的天空。”(康群语,见《为伊消得人憔悴》一文)2006年5月19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年仅45岁的胞兄离我而去。噩耗传来,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同年6月13日,因患甲状腺我第一次走上了手术台。经历了两次生与死的考验后,我的创作趣于理性了。2008年7月11日,在我连续申报八次之后,终于传来佳音:我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协。2008年10月8日,小小说作家网开辟了我的评论专栏,给了我一个很大很好的发展平台。2009年1月16日开通的湖北作家网,在文学鄂军作家专栏推介陈勇。专栏分简介,作品列表,访谈,评论,作品样书等栏目,并配发照片。该专栏已推出碧野,姚雪垠,方方,刘醒龙,池莉,陈应松等77位湖北作家。2009年4月25日,湖北作协在武昌召开了我作品研讨会,中国小说学会,美国教授穆爱莉等30多位知名人士及组织发来贺信,湖北作协主要负责人和武汉大学博导,教授,著名评论家樊星等20多人出席研讨会。湖北作协为小小说作家召开研讨会,我是第一人。20lO年6月13日,我的文学评论集《声音》参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这不仅是对我评论的肯定,也是对小小说理论的一种肯定,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小小说作家网2010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为我召开网上研讨会,这又是一个转折。转型有一次,即由小小说写作转为小小说评论。时间应当从2010年元旦写《中国当代小小说百家论》开始。

江:在转折时期作家苦苦的思索,我认为弥足珍贵。能不能结合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做一下阐述。

陈:一个作家首先应当是思想家。我十分欣赏法国哲学家笛卡儿那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在连续出版了《在水一方》等十部小小说集后,我便开始进行认真的思考:下一步文学之路该怎么走?思考的结果,决定写评论。之所以写评论,目的有三:一、1980年尝试写小说,我就对评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逛书店时,既买小说集,也买评论集。在写小说的同时,我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文学理论专著,仔细地进行了一些理论思考,结合创作实践,写了一些评论文章,有的收入书中,有的在中国作协会刊《作家通讯》、《百花园》、《写作》、《小小说月刊》、《短篇小说》、《金山》、澳大利亚《汉声》等刊物发表,产生了一定影响。二、当小小说达到一定数量后,应当给自己留下一段时间充电,使创作有一定的沉淀期。这样,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力量会更大一些。三、当下小小说评论,在创作技法总结与探索,作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具体文本解读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单篇小小说评论有一些,但结集的很少,一至六届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尚没有评论。另外,恕我直言,眼下的小小说评论,鲜花掌声太多,一针见血的评论太少。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小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我试图在一至六届全国小小说获奖作品评论集中,改变一下这种状况,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2008年lO月8日,小小说作家网开辟了我的评论专栏,《鼓手》等评论集里面的文章相继发表,反响不错。有的网友说,看了陈勇评论想看原作;有的网友说,看了陈勇评论后觉得很过瘾。对于我个别批评意见较多的评论文章,绝大多数获奖者和读者表示理解,这些颇令我感动与欣慰。

江:请您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作家虚构的世界与现实有什么关联与区别?

陈: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在我看来仅仅有生活是不够的。对于作家来说,除了生活积累外,还应当有感情积累和知识积累,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当然,悟性与天赋也很重要。这里要特别说一下感情积累。小小说家对此似乎认识不够。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尘埃落定》作者阿来说过一句颇有见地的话:“小说的深度取决于感情的深度。”当然,他是就长篇小说而言的。我想,这话也同样适合小小说创作。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也需要日积月累。

想象力是文学与生俱来的根本性特质。没有想象力,文学的存续将失去生命的基础。没有想象力,文学将沦为社会生活一般性的文字记录和写照,文学非但不可能重返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而且很可能是文学大陆逐渐沉降的开始。

鲁迅先生说过:“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采取鲁迅先生所说的典型化手法创作,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想象力和虚构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想象力丰富的人,虚构能力也比较强,反之亦然。

人即使活上一百岁,也不可能事事亲生经历。因此,间接经验对小小说写作就显得非常重要。间接经验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书本知识,二是道听途说。我手头有几十个笔记本,专门记载道听途说的东西。

我凭《监利县志》几百字的介绍,以家乡老江河为背景,写了一部十几万字的小小说集《在水一方》,受到美国教授穆爱莉和读者的好评。

可见,没有见过或经历过的东西,同样可以写,并且写得好。当然,在写作时,我调动了我以前生活积累,感情积累和知识积累。

江:成熟的作家都有独特的风格。能否结合您自身的创作谈谈怎样才能形成独特的风格?

陈:风格既是作家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作家的锁链。我的1至7部集子中,揭露讽刺居多,而后面集子则展示对关的渴望的多。这与工作环境与人生经历有关。写作1至7部集子时,工作环境不理想,体现在作品中就是讽刺居多。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加,对人生与写作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心态渐趋平和冲淡,写作更加趋于理性化。

江:您认为优秀小小说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陈:一是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的统一。二是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三是留下诸多艺术空白。有人写文章说,q-国作家未获诺贝尔奖的原因之一,是作品写得太饱满。他是针对长篇小说而言的。在我看来,小小说更存在太饱满的问题。汪曾祺说过:“空白,是小小说的特点。可以说,小小说是空白的艺术。”此言善哉。我认为,优秀小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人们在阅读小小说时,优秀之作撼人心魄催人泪下的魅力,常常使读者在感喟之余,获得大于原作的二度创作的快感。这足以说明,优秀小小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江:生活对您的创作有没有影响?

陈:有不少记者采访时都问我:“你每年出一部书,天天写作,头不疼吗?”

我笑着回答:“相反,不写作,头才会疼。世上最幸福的是什么?是写作!写作犹如女人生孩子,孕育过程虽然说是痛苦的,但结果却是异常快乐的。写作结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品发表了,自然非常高兴。二是作品没有发表,但欣赏自己的“孩子”,同样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

又有人问我:“你的文学情结来自何处?”

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用生命写作》,收入我微型小说集《九头鸟的传说》。

有人为爱而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有人为情而生: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有人为金钱而生: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我呢:为文学而生!

江:您创作的小小说灵感都来自哪里,能否分几个类型阐述?

陈:一言以蔽之,来自于现实生活。分以下几类:一是亲身经历。《卖鸡蛋的小女孩》就是我在清晨买菜时所见所闻。当然,我作了艺术处理。二是书本知识。《少女与小偷》是我看到的一则真实报道:在一个超市,一个小偷偷了一个少女钱包,少女发现后紧追不舍,而路人则纷纷避让。最后,少女给小偷下跪,小偷才良心发现,丢下钱包扬长而去。我在写作时,将这个画面移到了农村,同时也作了艺术加工。我在报上看到一个富人重金刊登一则寻狗启示后,产生了灵感,虚构武子这个人物,写了一篇小小说《老人与狗》,在《写作》等十几家刊物发表,获首届全国小小说评比三等奖。三是突然产生了灵感。2000年春天,在家乡老江河参加笔会,可见一条小船前站着两个鱼鹰,一下子来了灵感,抓起笔一气呵成《鱼鹰》,在《金山》,《芳草》等多家刊物发表,获第四届全国小小说评比二等奖。

江:从素材到作品需要一个生发的过程,能否结您的作品对小小说爱好者谈谈?

陈:素材即作家在现实生活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尚未经过集中、提炼和虚构的原始生活材料。素材随时随处可见,就看你能否发现并表现之,故《红楼梦》有诗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于作品生发过程,我在创作灵感来自哪里的提问中已经作答,这里不再赘述。

江:您认为自己的创作有没有局限或不足之处?

陈: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因此,任何一位作家都有创作局限或不足之处。2008年4月7日,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学系教授穆爱莉,幕名到我家对我进行长达三个半小时的学术专访,她曾问过类似问题:“穆爱莉:你写评论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陈勇:优势在于我既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又有一定的文学理论修养,而且,二者结合得比较好。我写评论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而非从理论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理论。劣势显而易见,我的文学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江:您认为理论著作对初涉文坛的作者有用吗?如果有,都有哪些?

陈:在我看来,应当是有用的。任何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我在一、二、三届全国获奖小小说评论集《号角》,《鼓手》,《声音》开列了一个理论书的单子,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一看。

江:您还有没有想补充的?

陈:我还想谈一下写小小说与写评论的关系,或许对读者有所帮助。以下是《百花园》副主编任晓燕对我访谈录《我思故我在》的片段:“任:小小说写作应该属于形象思维,而文学评论则是逻辑思维,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据我所知,在小小说界这样的小小说家屈指可数。在创作过程中,您是如何进行角色转换的?双栖写作是否能带来相得益彰?

陈:我的小小说力求写出我对人生与社会独特的看法和体验,力求每篇有一点新意。在写小说时,我常常处于亢奋之中,写到忘情时,或开怀大笑,或手舞足蹈。而一旦写评论,我会立马变了一个人似的.正襟危坐,凝眸深思,不苟言笑,极其严肃。不过,人的情绪有时候难以一下子转变过来。遇到此种情况,我便将小小说和评论交叉写作。

创作与评论对我来说,是相得益彰的。

我发表了1000多篇小小说,出版了十部小小说集,《老人与狗》、《鱼鹰》、《神秘的派克钢笔》等几十篇小小说获全国大奖,《老人与狗》还入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微型小说卷》(1976~2000)。这些,对于我写评论,是一大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样,我的评论就建立在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之上,使之更有针对性,能谈到点子上,而非空对空。换句话说,我的评论是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而非从理论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理论。反过来说,写评论,能够从评论的层面来观照创作,通过对别人作品优劣的剖析,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作品,更能发现自己创作中的经验与问题,并对症下药加以解决。同时,还可以举一反三,由面到点,超前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防微杜渐,起到预防作用。

江:您对网络研讨会有什么建议?

陈:以你为首举办的网络研讨会,已经成为小小说作家网的品牌栏目。将网络研讨会单独列一个专区,就是明证。为使网络研讨会更上一层楼,特提几点建议:一、每期请一位教授或其他对小小说有专门研究的知名人士,撰写一篇有分量的评论,以此进一步提升评论质量和网络研讨会的影响。二、与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合办,借助高校师资力量,扩大规模与影响。三、在《文艺报》等主流媒体大张旗鼓宣传网络研讨会,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读者受益。四、将历届网络研讨会评论结集出版,充分展示网络研讨会的风貌。

江:谢谢陈勇老师中肯的建议。我计划研讨会的评论到一定数量结集出版。其他几条建议也非常好。但是我个人能力毕竟有限。我希望能得到小小说界的知名人士和各地组织的帮助或合作,以研讨会为平台,推动小小说发展。发展小小说,是所有小小说爱好者愿望和义务。研讨会是开放式的,她是所有小小说爱好者展示自我的平台。

江:您的《百家论》添补了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理论研究的空白。《百家论》在小小说作家网您的评论专栏发表后,好评如潮。请问:您写作《百家论》的目的何在?《百家论》选择标准是什么?是否还要写《百家论》续集?

陈:2000年,收到中国矿业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顾建新专著《微型小说学》,获益匪浅,尤其是其中的24位作家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是,我产生了写《百家论》的念头。我把这一想法说过顾教授听,他大力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写作的信心与力量。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先后出版了第一、二、三届全国微型小说获奖作品评论集《号角》、《声音》、《鼓手》。2009年,我又完成了《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评论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写作(即将出版)。有了600篇评论作基础,加之2010年6月11日我文学评论集《声音》参评鲁迅文学奖,使我更有决心完成《百家论》。

2010年元旦,我正式开始写《百家论》。第一个写的是浙江黄克庭,评论《独具特色的三栖作家》及访谈录《作家的价值取决于对人类的贡献》,分别在《金山》2010年第4期,《浙江作家》20lO年第5期,浙江作家网2010年5月24日发表,对我是极大的鼓舞。接着,《文艺报》2010年4月2日,又发表评论《用灵魂写作——河南平萍论》。其后,中国作家网,湖北作家网,《澳门文艺》,《黑龙江作家》,《鄂尔多斯晚报》,《悦读时代》,《华夏文学报》,《精短文学》,《江苏微型小说》,《昆山日报》,《鄂东晚报》,《泰州日报》,《今日泰兴》。《华山文学》,《群岛》等诸多刊物先后发表了我的评论。《着力挖掘女人的内心世界——福建吴富明论》,收入吴富明微型小说集《一个人的视角》,中国文化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尚有不少评论收入各种书中,陆续出版。

简介:箫江,本名:江双世。小小说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小小说月报》《小小说选刊》《小小说读者》《百花园小小说原创版》《微型小说》《天池小小说》《辽河》《文艺生活》《新课程报》《爱情婚姻家庭》,作品入选多种选本。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来自以下几方面:

1.中国作协会员:29人

2.中国小小说36星:2人

3.中国小小说50强:1人

4.《中国新文学大系1976—2000微型小说卷》:5人

5.尚振山总策划《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11人

6.张海军主编《青少年必读的当代小小说丛书》:3人  7.中国小小说典藏品:4人

8.新世纪风云人物榜未来之星:2人

9.新世纪风云人物榜明日之星:1人

lO.中国小小说八骏:3人

11.湖北作协签约作家:1人

12.河北省小小说艺委会:2人

13.河南省水利文协副主席:1人

14.小小说作家版主:12人

15.报刊杂志网站主编.11人

16.港澳台作家:8人

17.博士研究生:1人

18.其他:5

由于各种原因,还有许多有影响的微型小说作家未能收入《百家论》。以后有机会,再收入《百家论》续集之中。

目录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

雁南飞

卖鸡蛋的小女孩

月儿弯弯照小船

谁来探视

驼背上的爱

兰花

珍品

相逢在酒吧

要命的一字胡

狗保姆

胭脂河畔

高手

哑女

国香

素质

姊妹花

英语世家

红衣女侠

非常男女

时尚男女

水姐

美人鱼

名狗

神偷

水嫂

鱼鹰

残阳如血

神秘的派克钢笔

床觞

女人鸟

分家

水鸟

蝴蝶

茶楼

老枪

爱情鼾声

紫色水壶

征婚启事的时代变迁

酒歌

水上酒吧

爱是苦莲

秋香

神鸟

心锁

土憨巴

抠郎中

摸剃刀

犟瓦匠

酒漆匠

烟厨子

瞎丧鼓

神剪

神刀

医圣

国宝

亡国之君与倾城之貌

梓树

报复

鱼与熊掌

神灯

青花瓷瓶

刘备借东风

少女与小偷

满月酒

哭泣的钻石

狗殇

水痴

最后一条鱼

花灯

红娘

最怕谁

网上恋爱

感应灯

狗仗人势

挂历

引蛇出洞

赛诸葛

小凤仙

奔猪图

大蒜的自白

枫叶红了

孝子

与狗约会的人

跟着领导走

绝唱

奇石

掌声响起来

最后的演出

出气公司

小广播

神医刘

算盘王

出奇制胜

音乐爱情

爱之谜语

喝酒的女人

第999朵玫瑰

怪病

文学老年

密码时代

马三炮

厂长与小偷

后记:我为文学而生

内容推荐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由陈勇编著。

《最美的花儿献给您》简介:在小小说界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作家陈勇,已经用自己对文学的执着,为自己的家乡,为年轻人谱写了一曲曲赞歌。作家很多处都描写了老江河的如画美景。像“此时的老江河,水天一色,被黑夜融化了”(《鱼鹰》);“雨中的老江河,一片灰蒙蒙的,这是老江河最寂寞的颜色”(《水嫂》);“旭日东升的老江河,渔船碧水相映,白云与渔民共影”(《水姐》);“傍晚时分,老江河神奇莫测,气象万千。晚霞的光芒,依然将江面上细小的波纹映得熠熠生辉,几只洁白的鸟儿舒展双翼,自由地翱翔在江天之间”(《吹萨克斯的男孩》)等等,这样描写老江河美景的句子俯拾皆是。

编辑推荐

小小说是生活的浓缩,如雨后新荷凝聚的水滴,晶莹剔透,折射着世界的每一缕阳光。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它在小说家族中,讲究“速率、审美、刺激”。优秀的小小说既拥有瞬间的冲击力,又拥有长久的回味力。它们虽是“微型”,但仍是“小说”,用自己特有的精短手法展现人物和情节,以其篇幅的短小性、主题的集中性、视角的新颖性、针砭的有力性、阅读的快捷性,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最美的花儿献给您》汇集了作者(陈勇)的小小说佳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