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本由谭龙曼编著的《中国俗语》讲述了中国俗语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俗语/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谭龙曼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本由谭龙曼编著的《中国俗语》讲述了中国俗语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这本由谭龙曼编著的《中国俗语》讲述了中国俗语的故事。 《中国俗语》包括了四面楚歌;一亩三分地;为何以“桃李”指学生等内容。 目录 第一篇 人物称呼篇 连襟 “泰山”与岳父 “老公”与“老婆” 两口子 宋弘不忘“糟糠”妻 “千金”与伍子胥 “足下”的典故 “百姓”原是指百官 为何以“东床”代指女婿 “万岁”原是民间欢庆语 “驸马”原是替死鬼 妯娌 领袖 黄花闺女 老板 黑马 靠山 “丈夫”原来是尺量出来的 “好好先生”司马徽 二百五 “半吊子”原来是钱币 马大哈 “硬脖子”董宣 狼心狗肺 狐狸精 缺心眼 下三烂 铁公鸡 “衣冠禽兽”原是褒义 三脚猫 花架子 两面派 “眼中钉”原是“眼中‘丁’” 走错帐篷变“混账” 刘邦这个“臭小子” 不三不四 替罪羊 乌鸦嘴 第二篇 行为心理篇 吃醋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朝三暮四 临时抱佛脚 露马脚 “马马虎虎”惹大祸 抬杠 敲竹杠 水仙“装蒜” 出洋相 吝啬 吹牛(皮) 公子宋“染指”吃甲鱼 穿小鞋 吃豆腐 不管三七二十一 护短 皇帝不急太监急 拍马屁 揩油 活见鬼 戴高帽 得陇望蜀,贪心不足 快刀斩乱麻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拜倒在石榴裙下 欠打 无事不登三宝殿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见钱眼开 葫芦里装的什么药 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眼不见为净 不见“关财”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 心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贾岛作诗,反复“推敲”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生有幸 今朝有酒今朝醉 第三篇 人生感悟篇 竹篮打水一场空 无巧不成书 真人不露相 有眼不识泰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有眼不识金镶玉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有“猿”千里来相会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君子之交淡如水 哪壶不开提哪壶 大海捞针 真“经”不怕火炼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人心不足蛇吞‘宰相” 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初生牛犊不怕虎 树倒猢狲散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解铃还需系铃人 五十步笑百步 一日夫妻百日恩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河东狮吼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欲速则不达 宰相肚里能撑船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一句秃驴骂通庵 可怜天下父母心 暗送秋波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浪子回头金不换 小巫见大巫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吃不了兜着走 第四篇 社会现象篇 上当 破天荒 依样画葫芦 “开后门”和“走后门” “倒霉”原是“倒楣” 买“东西” 倒插门 闭门羹 狗尾续貂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大水冲了龙王庙 三句话不离本行 一字千金 此地无银三百两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不打不成相识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说曹操曹操到 有钱能使鬼推磨 八字没一撇 近水楼台先得月 对牛弹琴 飞蛾扑火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半斤对八两 东施效颦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程咬金的三板斧 第五篇 功德成败篇 风马牛不相及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一不做,二不休 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寸不烂之舌 小不忍则乱大谋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不敢越雷池一步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四面楚歌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百闻不如一见 挂羊头卖狗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功夫不负有心人 新官上任三把火 过五关,斩六将 一个铜钿逼死英雄汉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六篇 事物由来篇 “座右铭”原来是一种酒具 解手 乌纱帽 孔方兄 翘辫子 一亩三分地 五花八门 口头禅 乱七八糟 三长两短 八拜之交 在太岁头上动土 为何以“桃李”指学生 跑龙套 “弹指”源于佛门 “才高八斗”有多高 铜臭 一问三不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试读章节 连襟 在我国民间,人们把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称做”连襟”,就像衣服和袖子的关系一样. “连襟”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大诗人杜甫笔下。 杜甫晚年时在川东生活,在当地结识了一位姓李的老翁,两人非常投缘,经常聚在一起饮酒谈天。相互了解得较深之后,他们竟然发现两家还有转弯抹角的亲戚关系。于是两个人的关系就更加亲厚了,如果几天没见面,还要互致书信。 后来,杜甫要离开峡东去湖湘了。临别之际,杜甫回忆起两人的相交经历,就写了一首《赠李十五丈别》,其中有几句是:“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 襟就是衣襟,袂是衣袖,杜甫以此来形容自己与李翁的关系就像衣服的襟与袖一样密切。但是最初用“连襟”来称呼姐妹的丈夫之间的关系的,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洪迈。 当时,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是很顺心,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便写了一封荐书,推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事成之后,洪迈的堂兄非常感激妻子的姐夫,于是托洪迈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有这样几句:“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就是用了“襟袂相连”来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厚关系。 后来,人们又将“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作为姐妹的丈夫之间关系的俗称。 “泰山”与岳父 “泰山”是我国五岳之首的名称但是在民间,“泰山”也是女婿对岳父的称呼.这其中有什么典故呢? 据说,唐玄宗于开元四年(716年)去山东泰山封禅祭天。大臣张说被任命为封禅使,提前到泰山修庙铺路,以迎接圣驾。 张说领旨后,给自己的女婿郑镒安排了一个职务。这个郑镒贪得无厌,在建设时偷工减料,缩小了碧霞祠的面积,把铁墙改为砖墙,金瓦换为铜瓦,捞了不少油水。而且他倚仗张说的提携,从九品官连升四级,成了五品官.官服从绿色变成了大红。他还趾高气扬地四处炫耀,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朝廷上下议论纷纷。 这件事最终传到了唐玄宗的耳朵里,在一次宴会上,郑镒穿着红色的官服耀武扬威,被唐玄宗看到了。唐玄宗便问郑镒怎么突然穿上了红色的官服,变成了五品官。一旁的张说大惊失色,不敢做声。郑镒也支支吾吾地无言以对。 这时,宫廷艺人黄幡绰便替郑镒回答道:“此乃泰山之力也!” 这句话一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看在张说的面子上,就没有追究这件事情。 后来,人们便把妻子的父亲称做“泰山”,把泰山祭坛旁的那个石峰取名为“丈人峰”。又因为泰山被称为“东岳”,是五岳之首,所以又把妻子的父亲称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妻子的母亲就被称为“岳母”或“泰水”。 “老公”与“老婆”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麦爱新的人,为了考取功名一直寒窗苦读。他的妻子贤良淑德,知书识礼,一直默默地支持着他。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麦爱新考取了功名。他步人仕途之后,觉得年老色衰的妻子配不上自己了,就起了抛弃老妻、再纳新欢的念头。 可是麦爱新毕竟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他不好意思直接跟妻子开口,便写了一个上联——“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放在桌上。 麦夫人看到后,立刻明白了丈夫的用意。但她既不哭也不闹,而是写了一个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她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对得既工整又新颖,而且“新粮”又与“新娘”谐音,一语双关。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她的才思和爱心打动了,对她的态度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麦夫人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又拿起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又续了一个下联:“老婆一片婆心。”因为妻子的聪慧,这对老夫老妻终于和好如初。 这个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的夫妻们就互称“老公”和“老婆”。从唐朝到现在,··老公”和“老婆”的称谓已经沿用了一千多年。 两口子 在清朝乾隆年问,山东有一个才子名叫张继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他认识了一位女子,这女子是当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名叫曾素箴。张继贤和曾素箴竞一见钟情,于是三天两头约会。 石万仓是个酒鬼,一次他饮酒过度,一命呜呼了。可石万仓的家人却认为是张继贤和曾素箴下毒害死了他,于是告到县衙,说曾素箴因偷情谋杀亲夫。 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人大牢,判为死罪,押到京城去候斩。 他们两人也是命不该绝。一次乾隆皇帝检阅案卷时,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了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途经微山湖的时候,得知这里有两个地方,一个叫“卧虎口”,一个叫“黑风口”,离得不远。于是,乾隆便下旨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P1-4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诗、词、赋、曲艺、建筑、戏剧、民俗、绘画、雕刻、烹饪、医药、服装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综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和创新。例如,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不断地被改造,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了韩国、日本、朝鲜等近邻,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常常钳制和禁锢文化学术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糟粕。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期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丛书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