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书从汉武帝出身及其时代说起,追溯了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也对他政治决策的失误带来的恶果作了评论,反映出一代雄主内心的凄凉与矛盾。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汉武帝/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许结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汉武帝一直以来都是一位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评价有褒有贬,有人说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汉武帝在他当政之时犯下许多过错。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书从汉武帝出身及其时代说起,追溯了他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思想方面的贡献,也对他政治决策的失误带来的恶果作了评论,反映出一代雄主内心的凄凉与矛盾。 内容推荐 汉武帝属于一个时代,本书全面梳理了汉武帝一生的贡献。书中对其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以及文教方面的成就都一一作了详尽的介绍。他虽为一代雄主,但他的内心始终存在着困惑与矛盾,通过本书,读者同样可以看到汉武帝心中对于爱情、现实、权利的凄凉与悔恨。 研读中国古代思想人物,有助于我们研习古人的道德修养,继承他们伟大的思想遗产,为提升自己的道德与智慧,开辟新的路径。 目录 小引 一、汉武帝的出身及其时代 二、从胶东王到皇太子 三、“金屋藏娇”与两代外戚 四、亲政后的改制与施政 五、群贤并举的武帝朝堂毙 六、中官制度的建立 七、元朔改革与易后立嗣 八、推恩削藩与淮南王案 九、抗匈名将卫青、霍去病 十、贰师将军与卫、李家族的兴衰 十一、张骞两通西域 十二、求仙与鼎湖之病 十三、巫蛊之祸 十四、武帝托孤 试读章节 一、汉武帝的出身及其时代 公元前157年,汉武帝刘彻出生。这一年,他的祖父汉文帝刘恒去世,他的父亲汉景帝刘启登基,刘彻是刘启与王美人所生之子,也是景帝的第十个儿子。武帝初名刘彘(zhi),彘,就是猪,他的父亲为他取这个不太雅观的名字,据说还有一段灵异的故事。根据《汉孝武故事》记载,有一天,景帝梦见汉高祖刘邦对他说,王夫人生子可以起名“彘”,后来果然生了男孩,就是武帝。相比之下,《汉武帝内传》写得就更为神奇:“武帝出生时,景帝梦见一赤彘(红色的猪)从云中窜了下来,直接奔入皇宫内的崇芳阁。景帝醒来,坐在阁下,果然看见有赤龙(古有猪龙之说)如云雾般地环绕在窗口,宫内许多嫔妃也都看到了这红色的彩霞,像赤龙般盘绕在梁栋之间。……景帝又梦见有神女捧着一轮太阳交给王夫人,王夫人接过就吞下了肚,不久就生下了武帝。” 这刘彘不同凡人,三、四岁时就表现出“智术”,聪明过人,宫内的人都非常喜欢他。他的记忆力超强,好读书,会说话,据《汉武帝内传》记载,某一天,景帝问他最近读什么书,他说自伏羲以来圣人的书我都读了,好大的口气!到了他七岁那年,他父亲汉景帝觉得“彘”这名字不雅,就替他改名,叫刘彻,“彻”,意思是聪慧洞彻。父亲对他才智的欣赏,为他以后的辉煌前程留下了伏笔。 刘彻出生的时代是幸运的。在他掌控国家之前,他的祖父与父亲,经过两代人的惨淡经营,以“无为”之道行“有为”之实,发展经济,休生养息,使从战国到楚汉以来战争给人民与国家带来的严重创伤得以疗复,出现了被历史学家称颂为“文、景之治”的局面。同时,刘彻出生时代又充满了忧患。自他的曾祖父刘邦开辟汉朝以来,这六十余年间,那是外患频仍,内忧不断,所谓“文、景之治”,也只是在安抚与妥协中求得的短暂的稳定与发展。早在汉文帝时代,贾谊就曾经上疏陈说政事,有“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它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的说法。到了景帝时期,贾谊上面所说的问题虽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其中可“痛哭”、“流涕”、“太息”的重大问题,直到武帝继位后,仍是非常严峻的。 其中有几大问题值得一提。 首先是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匈奴的关系。汉武帝一生都没忘记汉代的开国皇帝刘邦被匈奴王围困于平城(史称“平城之围”)的羞辱。这是汉高帝七年(前200)冬天的事,当时刘邦正在攻打韩王信的部队,韩王败走,刘邦乘胜追击,谁知到了平城这个地方,却遭遇了匈奴大军,汉军被围困了七天,人饥马乏,刘邦也几乎被捉,结果还是靠谋臣陈平的“离间计”得以脱身。说起这“离间计”,指的是陈平叫画工绘美女图,悄悄送给匈奴王单于的阏氏(yan zhi王后),告诉他汉地女子极美,现在汉人皇帝被围困,打算送美女给单于作为脱身的交易,阏氏一听这话,十分惊恐,生怕这些汉地美女以后受到单于宠幸,会冷落自己,于是防患于未然,找出很多理由,逼单于退兵,这样刘邦才得以逃脱。这件事不仅是汉朝王室的耻辱,也是汉代史家忌讳说的。其实,自三代以来,作为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匈奴王室,与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汉人,有着长期的争战与交往,秦汉时“长城”的修筑和重视“马政”(饲养战马),都与此相关。尽管汉初朝廷也采取了“战”(征伐)与“和”(和亲)两种形式调协与匈奴的关系,匈奴的不断侵扰,仍成为汉朝发展的一大障碍,这自然是汉武帝登基后的一大心病,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削藩”问题。所谓“藩”,指的是诸侯王的封国。汉初,刘邦以平民登上皇帝宝座,为了笼络人心,他对同姓宗族及异姓功臣,大加分封,赐给土地,这就逐渐形成了具有割据势力的“藩国”政治,从而出现了长期与中央政府争权夺利的情况。刘邦之后,虽然经历了“吕氏之乱”(“吕氏”指刘邦的皇后吕雉的家族),王室实行“非…… P5-8 序言 古代中国不仅是人类的文明摇篮之一,也是人类的精神摇篮之一。 按照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ls,1883—1969)的观点,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和中国文明出现之后,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间,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世界上又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称之为轴心时代(Axial Age)。这些文明中出现了一些大思想家,对人类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脱或超越的目标与途径。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奥义书》和释迦牟尼佛,希腊的诗人荷马、悲剧家修昔底德、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图、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几乎是同时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创立了人们至今赖以为精神基础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们仍然与我们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为坐标,再用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来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的孔子恰恰是中国文明进入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他处在中间点和转折点上:中国文明出现到孔子,孔子到我们现今的时代,前后备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国,有思想但没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国古代思想家层出不穷,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而孔子开创的“温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则,影响了中国的阐释传统,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遗产,不断地理解、发展古人的思想,从中获得思考和应对宇宙、社会、人生问题的资源,这也是我们今天为读者奉献这套《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的缘由。 纵观悠久的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思想家们贡献出的成果具有极高的造诣与价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很多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而言,可谓日久弥新,极具生命力。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博大宏深的汉唐经学、简易幽远的魏晋玄学、尽心知性的宋明理学是思想学术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禅悦、道教的神仙修养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经世济民的政治、经济理想,巧夺天工的科技、工艺之道,风雅传神、丹青不老的文学艺术……都蕴蓄着丰富的思想。中国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辩论,水火不容,一方面百虑一致,殊途同归;一方面开宗立派,门户林立,一方面互相启发,入室操戈。儒、释、道三教可以论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总之,中国的思想成就丰富多彩,贯穿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刚健中和等精神传统,在继承、阐释中变化演进,一代有一代之胜,表现出综合创新的特色。 不过,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并没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学家之类的称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贤人、哲人、智者、诸子、大师等等,这些词汇恰恰概括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们的社会身份往往是教师或学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与智慧。当然,从更广泛的范围看,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法律、工艺、科技、文学、艺术、宗教等诸多文明领域内皆有贡献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们的言论、著作或被后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内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国人就以“三不朽”作为追求超越的途径,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说,为人类社会立下的大功、个人道德修养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学说等都是不朽的历史遗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思想家的内涵大大地超出了我们现代人习惯认为的职业思想家、哲学家或宗教先知,我们在撰写《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时,也本着这样的标准选择传主。 众所周知,由南京大学已故名誉校长匡亚明教授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中国20世纪以来最为宏大的中国思想家研究工程。在这套简明读本系列编撰和出版之际,首先要对这200部《评传丛书》工作表达深深的敬意。站在这位巨人的肩上,简明读本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基础,而且一定会呈现出新的风貌。这种新的风貌就是深入浅出和引人入胜:精炼的选择,简明的评述,生动的故事与智慧……在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本读本通过介绍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向每一个愿意了解中国思想的读者提出一个又一个我们和古人共同面临的问题,引导大家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展开心灵的对话。 编委会 2008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