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独行的咏叹(真情四部曲)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朱法元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1996年,我脱下军装,结束了我受之培养受之锤炼为之奋斗为之自豪的军旅生涯,回到地方工作。

转业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次艰难选择。从军20年,官至正团,可以说是军队改变了我的命运,不是有幸进入了军队这所大学校,我恐怕一辈子都只能在山沟里当一个愚顽之徒。我对军队的崇仰、感恩是刻骨铭心的。可为什么又要离开军队呢?个中原委真是理不清道不明。我只能说,信仰不改,忠诚不变。归根结底,是性格决定了走向。

军转干部安置历来是一件难事,地方单位不愿接收,军转干部本人有苦难言。说来又都情有可原。军转干部都是部队多年培养起来的优秀人才,并非淘汰下来的,牺牲奉献几十年,回到地方想安排个好些的工作,有什么错呢?而每年一批干部涌向地方,哪个单位都是僧多粥少,仅有的位子,多少人望眼欲穿在等待?军转干部一来,又填满了,岂不是招来了女婿气死了崽?所以,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说接收军转干部是政治任务,事关国防大业。从中央到地方,每年都要郑重其事召开会议,下发文件,拿出许多措施,但安置工作还是异常艰难。

这是否是体制之痛?

可我确实是个例外。

我转业安置不是自己找单位,而是几个单位“抢”我。这一是说明了个人素质的重要,二呢,我就在省军区工作,与地方靠得太近,容易了解。我干的宣传工作本是军地相通的,其时我不仅在军队,而且在地方一些部门已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点自夸,但是事实)。所以一听说我转业,好几个单位便纷纷到军转安置办去要人。搞得省军区领导把我当做典型,多年后还在宣传。

最后,我被安排进了省委组织部。

刚开始我真的不知道组织部有什么好。按我起初的想法,是想进宣传部,因为我毕竟在部队干了多年宣传工作,属于本行,轻车熟路。因此当省委组织部的徐祖松副部长找我谈话时,我还说要考虑考虑。徐部长是我在部队时的老领导,德高望重,很受我尊敬。他满脸堆笑,一边吸着烟一边意味深长地说,那我给你一天时间,考虑好后回我的信。我其实自己没什么考虑的,只是几十年养成了良好的组织纪律性,什么事情都要听领导的,于是赶快把这个消息向部队领导作了汇报。省军区领导听罢连连埋怨我,说能到组织部还有什么说的,是天大的喜事啊,别人挤破头都进不去,你傻逼一个还考虑啥呢?赶快答应吧!我这才知道这管官的部门有多么大的吸引力。后来还深知,世态在这里是如此聚焦,多少角色在这里尽情挥洒,官场万象层出不穷!

这是否又是体制之痒?

我进入了这个当今政界漩涡的核心,却没有做核心的事,而是担任了研究室的调研员。看来部长刘德旺真的是把我作为“人才”引进的,不仅在我不知晓的情况下把我“挖”了进来,而且没有按常规降职安排,正团就安排了正处。部长的意思是,既然引进了人才,就要善待人才。为此,我至今对部长感恩于心,深怀敬意。进来的第二年,研究室主任下县里挂职锻炼两年,部长要我主持工作,这样,我便当了两年的代理主任,我戏称是帮主任打了两年工。

P2-4

后记

编完这本集子,我总觉得有几句话要说。

何为独行?古人云:“我或读经罢,独行观水痕。”我的乡贤、国学大师陈寅恪有名句云:“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我想,崇尚独立精神,放飞自由思想,担当社会责任,淡化名利追求。应该就是我的独行主张。人生若果能达此境界,就能尊享独行之乐。

纵览我这一生所走过的路,大抵是与众不同的另类选择。少年当民办教师时,总是心猿意马,躁动不安,那时唯有一个想法,就是要跳出大山,跳出农门,跳出苦难,于是踊跃报名参军。到了军界,整整奋斗了20年,正值红得发紫之时,我却突然“大江歌罢掉头东”,转业地方工作。在地方,我可以说是进入了当代中国政界最耀眼的位置——组织部门,而且又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直干到部领导的岗位。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我是轻易不会离开的。可我竟然做出了令许多人不得其解且大为惋惜的决定,急流勇退,转到了出版集团工作。这么一条轨迹,竟形成了一个怪圈:由最初的从文,到弃文从武,再到弃武从政,最后又是弃政从文。从搞文化开始,到搞文化终结。起于文而终于文,似乎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不是人生的定律?我这样踽踽地一路走来,虽也有说不尽的酸甜苦辣,记不完的盈亏得失,然终为能昂起头、挺起脊梁走路而痛快,也终为能“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言”而欣然,还终为能避开许多俗流烦恼、看清许多世态炎凉而感慨。友人朱向前君赞之日:“大好啊!”

我的独行不是特立,并非“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更不敢“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我的独行,充其量只是性格的修炼,情感的寄托,是自我心灵的洗涤,是披肝沥胆的咏叹。可谓“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如是,知我者了然,亲我者安然,观我者释然。

非常感谢我的至爱亲朋,一路上,他们对我关怀备至。对我的选择,不理解时为我担忧惋惜,理解时为我赞许叫好;有业绩鼓舞我,遭坎坷鼓励我;遇困难同划策,见不平共愤慨。因此我说,我的独行并不孤独,一路上有同仁,有声援;有驿站,有港湾;有景致,有思辨;有品茗之雅,有醉饮之趣。更有申义立言之慨,有寄意山河之怀,有贯古通今之畅,有挥洒恣肆之情。

禅者曰:独行天下,何其快哉!

目录

代序《赣风》记者访谈录

第一辑 咏事

 选择

 X光机的故事

 人机对话

 忠诚

 回望洪流

 南方雪

 心香数瓣

 听涛弄涛

 企鹅归巢

 教堂的启示

 毛利人

 堪培拉驰思

 悉尼歌剧院随想

 宝岛情思

 感叹南非

 啊,马塞马拉

第二辑 咏人

 修水人

 悦说四贤

 门卫轶事

 机关车队的师傅们

 驻足清华园

 热风吹雨洒江天

 郑渊洁印象

 纠结的畸情

 悲歌三曲祭恩师

 创业者记略

 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

 莫言一事

 山里走来自在客

 追逐红日的人

 平淡的风度

 又见修江涌新潮

 翻身

第三辑 咏时

 寒秋一叶

 也说遗憾

 男人手中的风景

 南洋雨树

 另辟蹊径

 期盼

 都市之烦恼

 戒烟记

 读书的故事

 马虎一点

 气量

 观遛狗者

后记

序言

人生写意——《赣风》记者访谈录

赣风(以下简称GF):作为省里文化出版界的高层领导,您常用“三从四得”这个词来戏说自己的人生轨迹,不知您的“三从四得”具体如何解析?

朱法元(以下简称朱):“三从”指的是职业,早年从军,中年从政,后来从文。“四得”指的是这些职业带来的主要收获:笔杆子、枪杆子、官帽子、够用的票子。这当然是一种幽默的归纳,也表明我对生活有一种知足而感恩的心态。

GF:文化官员的思维确实处处显示着文化人的幽默和豁达。据说,您还曾用20年作时间单位来为人生分段,具体情形是怎样的?

朱:这也许是巧合吧,我早年在故乡上下求索的时间刚好20年,后来在部队从军的时间也是20年,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时间也快20年了,如果健康条件允许,退休后我争取再活20年。

GF:人们都说部队是大熔炉,您在这个熔炉里j台炼了20年,主要收获是什么?

朱:部队生活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从初中到大学的课程我都是在部队完成的,所以我说部队培养了我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部队也培养了我的做人品格,比如:武官不惜死,文官不贪财,这样的观念就是从部队开始受到教育的。当然还有好多,部队对我的培养是全方位的,我终生受用不尽。

GF:近些年江西散文现象引起全国性的关注,江西散文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三名的说法也已深入人心,作为江西散文名家中的一员,您是怎么和散文写作结缘的?

朱:这要追溯到70年代末的福建莆田,那是我走出深山、走进军营的第一站。莆田又是散文大家郭风的家乡,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我迈上了散文创作的道路。

江西是文章节义之乡,早在宋明时期,江西的散文创作就名列中华前茅,很多名家名作都出自江西。近年来,江西的散文创作可说是异军突起,阵容强大;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散文创作特别引人注目,这理应引起关注。我虽算不上名家,但与散文已结下了不解之缘,这应该和我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关。

GF:文学创作的体裁很多,您为何对散文这个文体情有独钟呢?

朱:早年我也写过小说、报告文学和诗歌,但由于工作压力一直特别大,很少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散文的篇幅较短,比较适合在零星的空闲时间完成。另外,我长期从事宣传、组织工作,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比较多,相比于其他文体,散文对思想和情感的阐释比较快捷,便于表达,但又不像时评和杂文那么直接,同领导干部的思维有相近之处。还有就是,散文的文体比较自由,形散而神不散,语言和结构都可以尽情追求优美,这些都让我着迷。

GF:有作家说,写作的习惯就像生理需要,不写就难受,您是这样的吗?

朱:我不这样认为。我写作更多是出于一种责任。我想人生在世,除非为生计所迫,是应该考虑为社会做点什么的。否则光想当多大的官,赚多少钱,追逐一己之欲,那就是没有担当。做其他工作是履行社会责任,写散文同样也是一种社会担承。我对自己有三个心灵拷问:走出了苦难,有没有忘记苦难?走出了山沟,有没有忘记百姓?走上了领导岗位,有没有忘记肩负的责任?我把这些拷问贯注于散文之中,期望对他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起到一点启示和推动作用。这就是我写作的宗旨,也是对散文创作的定位。

GF:您曾经是省委组织部的领导,为何会选择到出版集团工作,是不是多年的文化情结在起作用?

朱:的确如此。我在省委组织部工作了10年,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和收获。在有些人的眼里,组织部是灼手可热的地方,组织部的官员是管官的官,出来可惜。可我不这么看,我厌恶顶着光环做人,很害怕握权自重。我从骨子里就是个文人,对文化情有独钟。你看,我现在是写书、编书、策划书,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其意义说多大有多大,不是其乐融融吗?我分管出版工作时,和大家一起,致力于人才、精品、营销、走出去、延长产业链“五大工程”,给自己定了四个目标,即:培养、推出一批出版人才,尤其是要推出大量的新人新作;组织出版一批有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的精品力作,同时努力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打造精品教材教辅,为教育服好务;自己在工作之余,努力多写点作品。还好,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方面都有一些收获,我感到很欣慰。

GF:从您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您早年在故乡的生活是极其贫困和艰辛的,但您对那段生活的回忆却又是深情的,为什么会这样?

朱:苦难造就了我对故乡的深情。我觉得人生不可不经历苦难,没尝过苦就不知道甜,没经历过苦难就不知道何为幸福,就生不出真正的感情。我们不必要制造苦难,但苦难是客观存在,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历练。经历过苦难之后,你才会记住那片让你刻骨铭心的土地,以及和你一同走过苦难的人。我觉得从政者必须有苦难的经历,这样他才会了解民间的疾苦,从而做到体恤民情,执政为民。否则就只会以权谋私,欺压百姓没商量。

GF:以您现在的阅历,您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朱:抽象点说是品德,具体点说是心态,再说得深入点就是禅心。面对人生的奔波劳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一定要有禅的心境。有了禅心,对己就会安然,对人就会释然,对事就会淡然。禅心并不是说不求上进,而是一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心态。我主张在事业上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强求;在社会交往中要情感为重,不要利益为重;在个人生活上也要恬淡自然,不要被欲望和虚荣所绑架。即便是教育子女也要如此,不要强求优秀,能把人做好就行。

内容推荐

《独行的咏叹》系散文家朱法元先生的新著,分为咏事、咏人、咏时三辑,文字质朴如木质纹理,思想超脱如云中飞雁,境界空灵宛如一潭秋水。从书中,既能读到作者悲天悯人仰望星云的大襟怀,也能看到作者俯下身来忧喜在底层人物的命运里慈悲心。

编辑推荐

朱法元著的《独行的咏叹》以大情怀大境界大手笔为我们娓娓讲述着一段段深刻的记忆。在这本书中,读者既能读到作者悲天悯人仰望星云的大襟怀,也能看到作者俯下身来忧喜在底层人物的命运里慈悲心。阅读本书后,也能让我们更懂得怀爱知恩,豁达处世,不喜不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