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云龙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勇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云龙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李勇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云龙卷)》收灵了云龙境内十二个乡镇的各族民间故事,有创世神话、民族起源、本主起源、民间传说等。故事内容上及神鬼朝野、下及民间草莽,花鸟虫鱼,无一不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以及对壮美山川的赞美和挑战。

目录

神话

观音治牛

玄天

洪海

观音度文昌

观音卖桃子

观音庙

人为什么会说话

狗氏族

传说

龙的传说

志奔山龙王(白族)

阿波潭

金鸡和黑龙

龙三公主(白族)

天池(白族)

未堵好的湖(白族)

龙女和阿果(白族)

欧铁匠梦游龙宫

云龙塘(白族)

智斗小黑龙

二龙抢宝

龙的老友

本主传说

白岩天子(白族)

本主观音

杨秉哲智斗土司官

狩猎神

本主大黑天神

白石村本主

阿奔祭本主(白族)

风物习俗传说

没搭成的桥

麻草鞋

羊生目

母猪精

“七月半”的来历

金搅银饭,龙须虎眼汤

张果老激鲁班(白族)

张果老做贼(白族)

吕洞宾踩飞龙桥

弼马温偷荞种

哑泉和媳姑坝

张飞和曹叶娥对哑谜

铁匠工具的来历

故事

地名故事

豆寺村

太极锁水(白族)

诺邓盐井的来历(白族)

牛过滩(白族)

马会坪的来历

白羊场

白羊场的由来

一驮和九十九驮

筷桃

马鞍山土地一自身难保

唐古拉山

文人故事

马翰林的故事(白族)

惩罚土地山神

买书

艳遇

巧遇乾隆爷

镇妖龙

孔雀胆

杨名飚的故事(白族)

六月君王

子路一转

充军

断案

少对

幻想故事

尼松

回龙潭

梭罗塘(白族)

阿丽

状元除妖

唢呐匠斗怪物

仙人下凡(白族)

张古老的头

蛤蟆讨媳妇

香香屁(白族)

家畜和野兽的来历

鼠为大哥

牛无上牙

老水牛顶豹子

老熊和兔子

老熊和水牛

“漏”的故事

撵山狗(白族)

狗和猫的故事

白猫捉五鼠

鱼的来历

鲤鱼姑娘

竹林和猴子

种麻雀

鹦哥

白鹤香姑娘(白族)

公鸡、蜈蚣和马鹿

乌鸦报信(白族)

一棵小草(白族)

鹿含草

蛤蟆和耗子(白族)

生活故事

大脖子挂给你(白族)

偷谷穗(白族)

后悔药(白族)

惩逆岩(白族)

两老友

狗驸马

状元楼(白族)

口弦的由来

银戒指

一碗水(白族)

雷公电母(白族)

月亮和木瓜树

鬼的故事(白族)

杨道士除妖

除妖记

斩蛇妖(白族)

断地脉

山神为什么没有老婆(白族)

仙人打歌

找哥雀(白族)

独奶母猪

藤子精

笑话

六八的故事(白族)

婴儿进碓窝

老爷吃老爷的

化脓的鸡

空水壶

财主家的末日

偷花瓶

敲锣打鼓偷财主

宝碓窝

水牛进堂屋

好酒

朵兮薄不敢闭目祷告了

阿龙的故事(白族)

对半分

三份分

考女婿

一字不识

黄张三的故事

顽老的故事(白族)

教念观音经

行贿

读祝文

从脚步看行市

怪僻一例

阿英爹的故事

皮匠驸马

名医和名裁

天对鸡屎(白族)

父子进士

魁星与城隍(白族)

凑四句

三朋友打平伙

财帛星饿死在床上(白族】

朵兮薄醉了(白族】

选女婿(白族)

姐夫追弟弟(白族)

憨姑爷的故事(白族)

生得个“哇”

要裤子

拦轿大哭

恭喜火烧房子

给铁匠泼水

打人反挨打

给水牛劝架

公鸡打架也害怕

饿老虎婆娘

懒碓的婆娘也死了

阿憨

三岁娃娃会捉弄人

试读章节

观音庙

讲述:杨顺新

记录:何秀池

1984年采录于云龙石门

传说在民建乡边江村丙栗村子旁边,有一个像观音的岩子。距离岩子上面二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口小井名叫一碗水,那里有一条母猪龙,每年一到六七月,那条母猪龙就出来作怪,将石头、烂泥往下拱,使居住在那里的人们不得安宁。有一天,人们实在没办法,只得到老君庙求神拜佛。有个道士说:“如在岩子上建一座观音庙,就能镇住母猪龙。”听道士这样一说,回去后他们就召集人在岩子上建起了一座观音庙。从此,母猪龙真的不再作怪了,那里的人也就安居下来了。

人为什么会说话

讲述:杨伟冲

记录:杨七匠李淳

1984年采录于云龙民建

古时候,人和所有的动物一样,都不会说话。有一天,观音在一座仙山上放了数不清的碗,碗里都盛满了水。观音传下话,叫大地上的动物都来仙山喝水。其中有一碗水是从瑶池里舀来的琼浆玉液,谁喝了谁就会说话。

蛤蟆是通仙的,它晓得哪碗水喝了会讲话。但因为自己个子矮小,’又是四脚八张,跳得很慢,赶不上其他动物,于是便将人找来,打手势说给人:仙山上那些金碗、玉碗里的水你都不要喝,看到有个缺口的土碗里装的水,你就端起来喝半碗,留下半碗给我。喝了土碗里的水就能说话了。

人点头答应后,就急忙往仙山赶去。一路上,人追过了许多动物,但也有许多动物跑到了人前面。

当人赶到仙山时,先到的那些动物已争先恐后地端起缠龙绕凤的金碗、玉碗喝起来。人想着蛤蟆的话,不和它们争抢,在金丝亮晃的碗堆里,找到了那个有缺口的土碗。土碗里的水清亮亮的,还隐隐飘出一股香味呢。

动物们看到人端起破土碗,都大笑起来,兔子笑破了嘴唇,老牛笑掉了上牙。

人把土碗里的水喝了一半,留下一半给蛤蟆。不一会儿,人便说出了动听的话来。动物们急了,一下子全都围了过来,把人团团围住,伸手和人抢留给蛤蟆的那半碗水。人左遮右挡,也抵不住动物们,只好把土碗高高举起,不想顽皮的猴子一下跳了起来,抓翻了土碗,半碗水全都泼在地上了。

动物们散去后,人痛心地拾起土碗,见碗底还有一滴水。人恐怕太阳把这滴水晒干,赶紧摘来一张芭蕉叶,盖住碗口,等待着蛤蟆。

蛤蟆第二天晚上才跳到仙山上,人小心地把土碗捧给它。蛤蟆喝了这滴水,鼓了鼓肚皮,张开口“哇!哇”地叫喊起来。可是,因为水太少了,不抵事。所以直到现在蛤蟆也不会和人一样把话说明白,只会学小娃娃才出世时候的哭声。

狗民族

讲述:马继才

记录:施连山

1984年采录于云龙白石彝族寨

很古以前,云龙的一个山寨里,住着聪明的两姊妹。她们还只有两三岁的时候,爹妈就离开了人世。

有一天,姊妹俩正在菜地里摘青菜叶,忽然来了一个老倌,对两姊妹说:“如果我摘的菜比你们多,你们就得和我去闲④;如果你们摘的菜比我多,我就去你们家闲。”

老倌大把大把地摘,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大捆菜。两姊妹一叶一叶地摘,半天才摘得一小捆菜。

原来,老倌是个妖精,经常把人骗到他家去杀吃。聪明的两姊妹早就看出来了,但一时跑不脱,只好抱着那一小捆菜跟妖精去了。

妖精一路上哈哈大笑。到家后就把青菜煮了当晚饭。妖精有两个女儿,样子生得很像姊妹俩。夜里,妖精叫两姊妹睡在两个女儿外面。自己到灶房里烧水,磨刀子。

不一会儿,妖精的两个女儿就睡得像死猪一样了。两姊妹赶紧翻进里面,脸靠墙,假装睡着了。

妖精拿着磨得非常锋利的刀子,悄悄摸进房里,一刀一个,把睡在外面的两个女儿杀了,拖到灶房里,放到砧板上,砍成几大块,丢进开水锅里煮起来。

鸡叫的时候,妖精又进来了,他狂笑着,使劲摇了摇两姊妹,说:“我已经把睡在你们外面的那姊妹俩杀了,肉也煮熟了,快点起来吃。”两姊妹说:“昨晚上,青菜吃多了,肚子胀,不想吃。”

“那么,留给你们两个脑壳和两条腿在土锅里。我要去你们姑奶家,送给她两副心肝肺。”妖精说完,大笑着走了。

两姊妹赶紧起来跑了。她们刚跑到一棵大树前面,妖精就追来了,姊妹俩赶快爬在树上。妖精一面跑,一面说:“你们要跑到哪儿去?’’

“我们一处也不去,爬来树上乘凉。”

“我也要上来乘凉。”妖精说着,就往树上爬。

原来妖精回来后,发现错杀了自己的女儿。姊妹俩心想,这下可要被妖精拉下去杀吃了,都伤心地落下了泪。眼泪滴到妖精的手背上,妖精抬起头说:“你们咋个屙下来尿?”聪明的大姑娘连忙说:“阿爹,不是尿,是我们的汗水。”能干的二姑娘说:“阿爹,你去抓些牛屎敷在树身上,把刀尖朝上立在树根上,一点也不消费力气,就能爬到树上来了。”

妖精信以为真,照着做了。他刚爬到半中腰,牛屎一滑,仰面朝天跌下树来。刀尖戳通了妖精的胸口,血一股股流了出来,流着,流着,变成了一条江,绕着大树流淌。

两姊妹下不来了,只好在树上哭。突然,惊惊慌慌地跑来了一只麂子。大姑娘急忙擦了擦眼泪,向它哀求说:“好心的麂子哥,请你把我们救下来吧,我们愿意嫁给你。”

麂子喘着气,说:“狗在后面撵我呢!”说完就跑了。

紧接着,一条狗“汪汪汪”地叫着跑来了。二姑娘急忙擦了擦眼泪,向它哀求说:“好心的阿狗哥,请你把我们救下来吧,我们愿做你的媳妇。”

狗高兴极了,急忙跳进江里,游到树子旁边,把姊妹俩背过江来。

从此,两姊妹和狗成了亲,生了五个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发展成了狗氏族。P7-9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云龙县位于滇西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东连洱源、漾濞,南领永平、保山,西靠怒江,北接兰坪、剑川。总面积4400.95平方公里。县城石门镇距州府大理市158公里,距省会昆明市518公里。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dY6-)设比苏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唐(南诏)分属永昌、剑川节度。宋(大理)称云龙赕。元设云龙甸军民总管府。明清称云龙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辖石门、漕涧、旧州、白石4镇和团结、关坪、果郎、检槽、长新、宝丰、表村、民建8乡,共87村(居民委员会)。

2002年末人口197293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68017人,占总人口甘勺85.16%。

云龙,地处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横断山的两大山脉云岭、怒山及两大国际河流怒江、澜沧江纵贯全境,形成江河纵横、山高谷深的地貌特征。

云龙也是进入怒江、澜沧江两大峡谷的大门,是我围山地白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以云龙为中心,大理州州、怒江州、保山市等三地州8个县(区)的山地白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与其他山地民族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一格的山地民族文化。而在云龙这块4401平方公里的沃土上,则出现了8个民族世居繁衍共建家园的局面。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对云龙山地民族文化影响甚微。在云龙广袤的山区仍然保存着大量山地民族原生态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遗存可以从一个个侧面折射出云龙山地民族文化的厚重和多姿,她说明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云龙虽然地处边远,但在两干多年中没有昏昏沉睡,在滇西北地区的不同历史时期,她总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文化。而云龙的民间故事就是这些种种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块宝藏。它以纯民间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为我们演绎了我们的先民们怎样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怎样谱写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壮美篇章,是云龙悠久历史的又一有力佐证。

能够全面地收集和整理云龙的民间故事,使这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一直以来都是云龙县文化工作者的一个美好愿望。而云龙的几代文化工作者也都曾为此作了不懈的努力,先后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以手刻蜡纸油印、铅版油印的方式出了三册云龙民间故事集。虽然有很多资料,但终因资金、人力等方面的原因,有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再出过专辑。只在《云龙文化》中部分刊载。适逢国家为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而花大力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而其中就有《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卷》,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契机。于是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大力督导下,云龙县文化体育局倾力在民间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现在这本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这是读者之幸、也是云龙之幸。这本书收灵了云龙境内十二个乡镇的各族民间故事,有创世神话、民族起源、本主起源、民间传说等。故事内容上及神鬼朝野、下及民间草莽,花鸟虫鱼,无一不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以及对壮美山川的赞美和挑战。

成书之际,首先要感谢国家提供这次结集出版的机会,感谢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同志们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们付出的艰辛。各乡镇党委政府及战斗在第一线千辛万苦做收集工作的人员,也付出了辛勤的汗水。所有这一切,最终促成了此书的编定。在此,谨再次致以谢意!并希望藉此推动云龙的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工作,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

编者

2004年9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8: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