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乡龙(白族)》、《小龙井(白族)》、《二龙戏珠(白族)》、《龙牌(白族)》、《金鸡斗恶龙(白族)》、《错救金角龙(白族)》、《吞珠变蛟(白族)》……施珍华、何显耀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大理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大理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念乡龙(白族)》、《小龙井(白族)》、《二龙戏珠(白族)》、《龙牌(白族)》、《金鸡斗恶龙(白族)》、《错救金角龙(白族)》、《吞珠变蛟(白族)》……施珍华、何显耀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大理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百龙会》、《龙凤配(白族)》、《龙肝(白族)》、《金龙报仇(白族)》、《千黄鳝变真龙(白族)》、《龙公主阿妹(白族)》、《小白龙和奶金山(白族)》、《念乡龙(白族)》、《小龙井(白族)》、《二龙戏珠(白族)》、《龙牌(白族)》、《金鸡斗恶龙(白族)》、《错救金角龙(白族)》、《吞珠变蛟(白族)》……施珍华、何显耀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大理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创世神话 鹤拓(白族) 九隆神话 九隆神话(白族) 观音神话 观音治罗刹(白族) 天生桥(白族) 负石阻兵(白族) 传说 白王的传说 白王出世(白族) 白王与石鼓(白族) 白王的死(白族) 白姐阿妹(白族) 龙的传说 小黄龙(白族) 龙母(白族) 红圭龙潭(白族) 大红龙和红宝珠(白族) 百龙会 龙凤配(白族) 龙肝(白族) 金龙报仇(白族) 千黄鳝变真龙(白族) 龙公主阿妹(白族) 小白龙和奶金山(白族) 念乡龙(白族) 小龙井(白族) 二龙戏珠(白族) 龙牌(白族) 金鸡斗恶龙(白族) 错救金角龙(白族) 吞珠变蛟(白族) 阿义和龙王三太子(白族) 白龙掌印(白族) 玉白菜(白族) 洱海金月亮(白族) 龙王上门(白族) 小黄龙戒赌(白族) 青龙潭(白族) 龙女花(白族) 二猎神怒斩母猪龙(白族) 银龙泉(白族) 幺龙王 火龙 洱海龙王请客 赶龙 本主传说 太阳神——大理市喜洲镇阁 洞滂村本主(白族) 中央本主段宗膀一大理市 湾桥乡上阳溪本主(白族) 白王与金姑—大理市下关 大关邑、七五村本主(白族) 清平官郑回——大理市大理 西门本主(白族) 沙漠大王——大理市挖色乡 大城等村本主(白族) 大义宁国皇帝杨干贞——大 理浒i挖色乡渺荡掘-本主(白族) 大理国王段思平——大理市 银桥乡鹤阳村本主(白族) 傅友德与杨高珍——大理市 银桥乡沙栗木庄、庆安里村 本主(白族】 小邑庄与瓦村本主——大理 市本主故事(白族) 药神孟优——大理市海东乡 海东村本主(白族) 董法师——大理市凤仪镇北 汤天村本主(白族) 段本主恨鸡——大理市银桥 乡双鸳村本主(白族) 铁捆将军——大理市喜洲镇 上作邑本主(白族) 四海龙王——大理市城邑乡 才村本主(白族) 雨神李定国一大理市城邑 乡车邑村本主f白族) 九坛神——大理市喜洲镇本 主【白族) 县官求雨——大理市城邑乡 夜梦村本主故事(白族) 五谷神王——大理市海东乡 康廊村本主(白族) 三星太子——大理金梭岛本 主【白族) 大黑天神——大理市湾桥等 村本主 赤子三爷——大理市甸中村 本主 斗凶猴(白族) 将军洞——唐李宓将军庙 (白族1 风物传说 蛇骨塔 蝴蝶泉 望夫云(白族) 辘角庄 火烧松明楼(白族) 美女石(白族) 大理石和玉带云(白族) 三塔寺(白族) 感通寺(白族) 三月街(白族) 绕三灵(白族) 大理风花雪月四景(白族) 下关风 上关花 苍山雪 洱海月 故事 地名故事 喜洲(白族) 豆糠坡(白族】 海印村f白族) 波罗旁(白族) 桃源村(白族) 文人故事 杨桂楼的故事(白族) 峨眉访仙 画驴 李元阳的故事(白族) 灭十族 油鱼洞 赵雪屏的故事(白族) 一升米 一袋糠皮 阮尚宾的故事(白族) 杨升庵的故事(白族) 充军碧鸡关 巧进大理城 草鞋换布鞋 种生姜 正塔池 缺米无柴 玉汤盆 杨宗尧和杨士云的故事 让解桥 担当的故事 画墨龙 杜文秀的故事 杜文秀起义 没父儿 干大事的人 怒杀蓝老三 杜老五拜帅 分牛 赶三月街 严办坏乡府 穷孩子上学堂 能工巧匠的故事 雕龙记 鲁班造船 葛和梅 幻想故事 山茶花(白族) 红山茶(白族) 映山红(白族) 仙人掌(白族) 棕榈树(白族) 牛和猪的故事(白族) 狗为什么咬猫(白族) 布谷和阳雀(白族) 乌龟为什么缩头(白族) “狗误我”鸟(白族) 老虎和猴子(白族) 生活故事 要鸡粪(白族) 山神不开口老虎不吃人(白族) 宝葫芦(白族) 审大门(白族) 两老友赶马(白族) 聪明的阿黑(白族) 害人终害己(白族) 聪明的秀姑(白族) 五弟兄分节气 三女婿(白族) “啊呀呀” 荷叶帽和百褶裙(彝族) 牛颈山下吊草村(彝族) 灯笼山上石老虎(彝族) 笑话 艾玉的故事 对联 谁放屁 吃银子 你挑剩的都是我的 判刑一百年 黄丈三的故事 讨吉利 打赌 骑瓮赶羊 巧斗“吃面狼” 秀才和农夫 憨姑爷 狗咬圣旨 懒婆算命 寸步不让 死错了人 唱乡戏 敲门 试读章节 罗刹说:“岂有反悔之理,你尽管拿袈裟铺好了。” 可是梵僧坚持请他这样做,罗刹也就答应了。他当众发了誓,还立了字据,表示永不反悔。之后,梵僧不慌不忙,把袈裟一铺,竟把苍山洱海的整个地面都铺没了。又叫小白犬跳了三跳,从下关跳到上关,占尽了上下两关的地面。罗刹看了,大吃一惊,立刻反悔。观音就作起法术,叫五百天兵、天龙八部在云端里现出金身。罗刹知道对手本领高强,一看势头不对,枉自悔恨,莫可奈何,只好苦求梵僧说:“这样一来,我的全部土地都属于你了。我们父子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这怎么办呢?” 梵僧说:“这个好办,我可以找一个天堂胜境安排你们居住。” 罗刹急问:“在哪里?” 梵僧就把邯日溪涧内一个石洞变成一座富丽的宝殿,白玉为阶,黄金铺地。又把螺蛳化作人的眼睛,化沙为其他食物,美味佳肴,无所不备。罗刹到那里一看,觉得比自己住的堂皇得多,非常高兴,就要求梵僧把自己的一家接来同住。梵僧都答应了。等到罗刹父子一家^搬进洞内,梵僧就大显神通,用—块大石头塞住了洞门,自己变个黄蜂飞了出来。又请了当地的铁匠用铁水浇固洞口,同时又造了一座宝塔压在洞上。从此,罗刹父子就永远不能出来残害民众了。 现在大理苍山上阳溪口的罗刹阁、罗刹洞就是这段传说的遗迹。梵僧把罗刹父子压进石洞后,又把海水从下关的西洱河引出去。现在大理三月街的街场,相传就是观音和罗刹立字据的地方。 观音收服了恶魔罗刹父子以后,又授意细奴罗为南诏国国王。当时正值唐朝时代,细奴罗就连年进贡唐朝,他的子子孙孙都被封了王位,一直传了十三代,共二百三十七年。 天生桥(白族) 讲述:黄诚斌 姜世雄白族 记录:姜祥白族 1984年5月采录于洱源邓川 流传地区:大理、洱源 很早以前,大理坝子全是水。北从洱源的下山口,南至凤仪的定西岭④,都是一片汪洋大海,人们都居住在四周的山坡上,日子过得艰难。 苍山龙泉峰④上有个小伙子,名叫阿虎,生得铁铁实实,力气很大,勇猛过人,心肠也好,人们都很喜欢他。 一天,阿虎出外打猎,发现山顶的悬崖峭壁上有个石洞,洞前有许多老鸹在“哇哇”地叫。他越看越觉得奇怪,于是就爬上那堵悬崖峭壁。爬到洞口,见里面有个五颜六色的大鸟蛋,出于好奇,他就把它带回了家。 当天晚上,当阿虎睡得迷迷糊糊时,观音老母忽然来到了他的床边对他说:“这是个凤凰蛋,谁吃了它,不用修炼就有半仙之份。你吃了它吧!这是仙家的安排。但今后要多行阴功多积德。如遇到什么为难之事,可到西天来找我。”说罢便不见了。 第二天,阿虎果真把凤凰蛋吃了。不久,他的身上忽然长出一对翅膀。阿虎又惊又喜,他牢牢地记住了观音所托的梦。今天从苍山飞到凤仪鱼木山的摆衣坡②,明天又飞到定西岭的停船坝⑨,去为人们降服猛兽和治服洪水,人们都感激他,又佩服他,都说他是仙家派往人间的神灵。 有一天,人们向他诉苦说:“住在坡上吃的东西越来越少,又时常受到毒蛇猛兽的伤害,要是能到坝子里去找个地方住就好了,可惜坝子里全是水。阿虎,你能给我们想想办法吗?”阿虎说:“好,我试试看。” 从此,阿虎便凭着他的飞天本领,经常在坝子上空盘旋,想找个能把水引出去的口子。后来,他发现苍山斜阳峰㈤南边的山箐是个最好的出水口,只要把那里的岩石打开一个洞,就能把大理坝子的水引出去。 他高高兴兴地回到山坡上,把他看到想到的讲给了大家听,人们都说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就挑选出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带上工具跟着阿虎凿山引水。但他们凿了几天也没有把岩石凿通,那个地方的岩石很特别,头夭挖开了一个洞,第二天早上一看,岩石又长成原样了。再怎么挖也挖不穿。阿虎叫大家先回去歇息,他张开了翅膀,飞往西天去找观音老母帮助。他飞啊飞,飞过了一山又一山,飞过了一岭又一岭。他正为找不到观音老母发愁时,忽然观音在云端出现了。阿虎正要开口,观音说:“我都知道了,跟我走吧!”于是,观音驾着五彩祥云在前面走,阿虎扇着翅膀跟在她后面飞。P9-10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大理市位于祖国西南边疆滇西高原中部,东与宾川、祥云两县相连,南与巍山、弥渡两县相邻,西接漾濞,北与洱源县接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滇西地区交通、通信、金融中心和重要物资集散地,为我国与东南亚文化交流、通商贸易的重要门户。现全市国土面积1815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多人,下辖大理、下关、凤仪、海东、挖色、双廊、上关、喜洲、湾桥、银桥、七里桥和太邑等十一镇一乡,以及大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有白、彝、汉、回、藏、傈傈等多种世居民族,是一座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中小型边疆城市。 大理气候温和,山川秀美,自然环境优越。西边连绵起伏的苍山十九峰、层峦叠嶂、萦云载雪,散布峰谷的十八溪水飞流奔泻,长年不息;东边妩媚多姿的洱海碧波荡漾,白帆点点,一山一水构成了一幅千古奇秀的山水画,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大理的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到西汉时期,以洱海为中心的大理地区经济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大理设置叶榆县,属益州郡,大理便正式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汉文化也随之大量传入了大理。唐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南诏国在这里崛起,宋朝初期大理国又在这里建立,使大理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云南乃至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南诏、大理国历时500多年,加上元、明、清等历史时期,大理人民始终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中原文化和先进技术,并经过长期的融合和酝酿,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老文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元世祖平云南碑、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众多的文物古迹独放异彩;南诏时期创作的大型乐舞《南诏奉圣乐》、南诏中兴二年创作的《南诏图传》、宋代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元末明初首创于大理、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大理洞经古乐等艺术精品名播四海。而且,大理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神秘古朴的本主文化;儒、道、释共荣共存的宗教文化;以“三月街”“绕三灵”“蝴蝶会”“火把节”“耍海会”等和众多“本主节”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充满人生哲理的“三道茶”文化;艳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文化以及以大车曲、白族调、田家乐、霸王鞭、八角鼓等为代表的民族民间艺术等,它们构成了大理一幅幅多彩的民族风隋画卷,辉映着苍洱大地,辉映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与此同时,大理地灵人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大理各族人民还创作了大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 大理市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种类繁多,白族本主神话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主为白族人民特殊的宗教信仰。凡是白族人民居住的山村,就有一个本主神(一村一个神,或两三个村、四五个村一个神)。在这些本主神中,有的是南诏或大理国的帝王,如细奴逻、皮逻阁、凤伽异、蒙世隆、隆舜、赵善政、杨干贞、段思平等;有的是南诏或大理国的清平官,如段宗膀、段奕琮、郑回、杜光庭等;有的是唐将或明将,如李宓父子、张公健、傅友德等;有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志士,如段赤诚、杜朝选、三星太子等;有的是刚毅坚贞的烈妇,如白洁圣妃、阿南夫人等。除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外,也有对自然崇拜的龙王、太阳神、苍山神,以及对大石崇拜的石头本主,图腾崇拜的黄牛本主、白牛本主、猴子本主等。总之,本主类别较多,来源不一,但其中多数是以有功于国、造福于民的人物为主。千百年来,这些人物都受到白族人民的敬爱和崇拜,他们的传说故事也在白族民间广为流传。 这些本主的传说故事,人间气味十分浓厚。他们有父子、夫妇、兄弟、姐妹、朋友和亲属的关系;有亲密和仇怨,有爱憎和喜恶,有饮食男女的欲望、嗜好和避忌;有向恶势力搏斗争取自由幸福的勇气;有为人民利益牺牲自我的精神,充分表现出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也保存了一些古老而纯朴的民情风俗和地方特色。这些传说故事在白族人民中口耳相传,吸引着一代一代的人,他们欣赏它,喜爱它,完善它,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人们不断地向大自然做斗争,向一切恶势力做斗争。 白族人民对本主的信仰是虔诚的。无论有什么大小事,他们都要向本主诚心祈祷,主要是祈求吉祥平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这就是他们今生的希望。他们既把本主看作是神,具有超人的力量,又把本主看作是人,有值得歌颂的行为,但也有错误甚至卑劣之处,所以,白族人民对本主也有嘲笑、讥讽、指责、怒骂,对本主的自私、偷盗、赌博和不轨行为都使之形象化,寓教其中,生动感人,很有生活气息。 龙神话传说是大理市民间故事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龙神话传说的产生和发展与白族的社会历史、生产生活等有密切的关系。 白族生活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滇西高源湖泊群边上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据考古发掘,洱海地区的大理马龙、宾川白羊村、剑川海门口、祥云检村等新石器遗址分别有大量的螺蛳壳、碳化稻种等发现。最可贵的是这些遗址里还发现了鱼鹰的踪迹,证明白族是世界上驯养鱼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种驯养技术一直相沿到今天。这就充分说明白族先民在夏、商时期就定居在以洱海为中心的湖泊群边上,以栽种水稻、捕鱼捞螺等为生,也饲养家畜,已不是随畜迁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 正因为这样,白族龙的传说故事自然要比山地游牧民族丰富得多,据了解,有近千篇之多。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十二个县市仅大理市就有九十九条神龙的故事在代代相传。大凡沟、塘、溪、涧、小河、大河、水井都有一段龙的故事,且各成一体,互不雷同,百听不厌、各讲不同,具有浓烈的地方民族特色。 而且白族崇龙的历史十分久远。近年在大理太和城遗址附近的大展屯出土的东汉时代的墓葬中就有水田模型和双龙盘柱的器物发现。其双龙形状似蜥蜴,短身、四足、长尾。造型十分原始古朴,颇具地方民族特色。可见两千多年前,大理就有龙的艺术造型了。 当然,白族对各种各样的龙,是以不同的方式对待的:恶者如大黑龙(见《绿桃村龙母的传说》等)就憎之、杀之、斗之;善者,如小白龙就助之、敬之、崇之,而不是一味地崇龙。这是白族龙文化与佛教中的龙文化、氐羌文化中的龙文化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地方。 大理风景迷人,文物景点众多,一山一水、一石一村、一村一寨、一庙一堂都有独特的故事传说,而且形成了风物传说的鲜明特色。例如,对风花雪月的地方诠释就有《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等生动的传说;又有《蝴蝶泉》《杜朝选》《绕三灵》《三月街》《望夫云》《妇负石》《辘角庄》《三塔》《蛇骨塔》《天生桥》等,都是此类的代表作。 白族妇女历来以勤劳、聪敏著称,由此产生的《白洁夫人》《姑四人》《聪明的秀姑》《憨姑爷与巧媳妇》《配天婚》等,都把杰出女性讲述得活灵活现,令人倾倒,不得不佩服这些女中丈夫。甚至把传播佛教的印度梵僧也幻化为美丽端庄的“阿嵯耶”观音老母。这是大理的女人当家习俗的一种艺术的再现。 大理白族的汉文化水平比较高,智力也比较发达,因而产生了不少人物故事。有文人故事、英雄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等,如《杨桂楼》《李元阳》《杨升庵》《段赤诚》《段思平》等,都闪现着智慧的星光。 此外,还有许多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社会、风俗与爱憎,都是白族民间故事中的珍品。 本卷的编成,是依赖前人的成果进行的,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李星华等收集整理的《白族民间故事说集》,20世纪8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大理市文化局编的《龙神话传说》《白族本主神话》,90年代大理州文化局编的《白族民间故事选》《白族民间神话传说集成》等,以及民间文艺工作者提供的稿件。2004年5月由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编成初稿并印成《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之《大理卷》约30万字的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抢救工作(杭州)会议上,听取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后,再由白族在北京的专家杨亮才先生精心校改和补充,最后才形成此卷稿本。 整个编纂过程,得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大理州文联、大理州文化局的指导和支持,尤其是大理白族文化研究所给予了人员、经费、工作条件的全力支持,使本卷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