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鹤庆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钱得生无钱死》、《再不说不吉利的话了》、《做厨》、《寿礼》、《三秀才》、《赵成偷羊》、《打城隍》、《倮波答题》、《智解难题》、《收租》、《酿酒分成》、《巧揍师爷》……杨诚森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鹤庆卷)》收录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

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寿礼》、《三秀才》、《赵成偷羊》、《打城隍》、《倮波答题》、《智解难题》、《收租》、《酿酒分成》、《巧揍师爷》……杨诚森编写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鹤庆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数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数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创世神话

劳谷劳泰

人和五谷是怎样来的(白族)

虎公虎母造万物(彝族)

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苗族)

兄妹成婚(傈傈族)

葫芦传人种

石什(白族)

长寿祖太(傈僳族)

妊阳爹佛(彝族、藏族)

铜鼓老祖包登(壮族)

传说

本主传说

风流的东山老爷(白族)

虹竹(白族)

歌仙和花神(白族)

月亮姑娘(白族)

门神爷是谁(白族)

白文的由来(白族)

药神(纳西族)

龙的传说

龙神(白族)

牟伽陀开辟鹤庆(白族)

蝌蚪龙与银河(白族)

小白龙不应彭家水(白族)

牧童和龙女(白族)

笛声吹动龙女心(白族)

女龙王(白族)

龙爪(白族)

刘家龙潭

龙耍珠生五谷(白族)

风物习俗传说

朝石§缸LI的由来(白族)

火把节的来历(彝族)

祭乌节(白族)

剽羊节(白族)

催春节(彝族)

祭月节(彝族)

日月甲马(白族)

漂河灯(白族)

立夏节吃凉粉的由来

清明节上坟为伺要插杨柳

五老山(白族)

王子城

飞来寺

北衙三宝塔(白族)

云鹤楼(白族)

火烧桥

鱼山

雷打石

冲牛石

三瓶酒(白族)

箩漏河

洗马池(白族)

白族妇女服饰的来历(白族)

系满襟围腰的由来

抢婚(彝族)

歌乐潭

呼须(白族)

鹤庆千酒(白族)

故事

地名故事

鹤庆“屯”“登”“营”

虹潭村(白族)

松桂(白族)

阿隆坝(彝族)

琵琶山(傈僳族)

石崖村(彝族)

灵母山、鹦鹉水与鹦哥

浦(白族)

公鸡石与癞石坡

人物故事

诸葛亮的故事

“一箭”之地

斩蛇留五宝

黄坪火把节

孟获“空城”退诸葛(白族)

忽必烈与火把山(白族)

建文皇帝的故事(白族)

“建文还有白云山”

油炸关

眠龙洞

渡龙桥

紫金皇帝的下落

蒋宗汉的故事(彝族)

捉蟒得宝刀

天生桥救牧童

火牛阵大败洋鬼子

福水灌福地

红军故事

红军三万三,路过波罗庄

(白族)

慈母泉

贺龙泉(白族)

对弈

草鞋田与骡子地

刘三得宝

五角红星

红军帽

红军树

“红军好”鸟

生活故事

赛宝(白族)

啊呀呀(白族)

赌鬼偷卖生死簿(白族)

懒汉与懒鬼(白族)

牛皮圣旨(白族)

亲姊妹不如破篦子(白族)

石头妹(白族)

金豆子

拣金子

玉花瓶

麻雀田

治懒病(壮族)

三月桃与筛子水(苗族)

幻想故事

雁池海(白族)

石葫芦(白族)

青蛙讨媳妇(白族)

杜鹃鸟(白族)

泥鳅的来历(白族)

水牛报仇(白族)

牛与狗

马、驴和骡子为何没有角

(白族)

黄鳝和水牛(白族)

猫为什么吃耗子(白族)

马蜂和蜜蜂为何结仇

熊和兔的故事(彝族)

鹦鹉仙子(傈僳族)

草乌和都拉(白族)

梧桐树(白族)

树木和石头(白族)

当归的故事(白族)

当归鸟

树的故事(彝族)

南瓜娃娃讨媳妇

笑话

赵成的故事(白族)

吃多了胀肚子

半夜绣花

秧苗也饿昏了

“是!”

屎抹脸

画财神

对句

不禽不兽的东西

有钱得生无钱死

再不说不吉利的话了

做厨

寿礼

三秀才

赵成偷羊

打城隍

倮波的故事(彝族)

倮波答题

智解难题

收租

酿酒分成

巧揍师爷

兰季子会大哥(白族)

现世宝(白族)

朱公地龙经(白族)

憨姑爷和巧媳妇(白族)

吴翰林敲钉锤

“还我的盐巴钱”

试读章节

太阳被吞进龙腹后,在龙腹中更炽热地燃烧起来,把龙肠烧得像黑栗炭,像胭脂菌,像紫茄子,像雏荷包……

大金龙受不了,大吼一声,想把太阳从腹中吐出来,谁知太阳不但没有被吐出来,反而不上不下地哽在了喉咙中,把大金龙卡得喘不出气。大金龙再也受不住了,脑壳一甩,一头撞在螺峰山上。哽在喉咙中的太阳,变成了一个大肉团,从龙腮中进出来,在螺峰山上炸开了。

炸开撞碎的肉团,变成了无数肉片、肉丝、肉粉末,到处乱飞。飞进到天上的,变成了云朵;悬在空中的,变成了鸟雀;落在山岭上的,变成了树木花革;落在山箐的,变成了走兽飞禽;落在地上的,变成了昆虫;落在海底的,变成了鱼虾龟鳖;落在水面的,变成了海藻……

撞不碎的肉核,滚进了螺峰山半腰的螺洞中,左边一半核先落地,变成了一个女人;右边一半核后着土,变成了一个男人。先出现的女人叫劳泰,后出现的男人叫做劳谷。从此,世上有了人类。

劳谷和劳泰在螺眼洞中结成了夫妻。渴了,到山泉里喝泉水;饿了,采摘些野果充饥;冷了,摘些树叶茅草围在身上。

螺峰山顶上的杜鹃花开了三次,螺眼洞外的布谷鸟唱了三回,劳泰怀了孕,一胎生了十个女儿十个儿子。生孩子时先生女,后生男。十双儿女生得又白又胖又俊俏,乐得劳谷、劳泰两口子睡梦中都笑醒了好几回。孩子生下地后,马鹿跑来给他们喂奶,蜜蜂飞来给他们送蜜,画眉给他们催眠唱歌,蝴蝶为他们跳舞逗乐。不到一年,十双儿女就长成了大人。十个儿子长得比牯牛还壮实,十个姑娘生得比孔雀还俊美,乐得劳谷、劳泰两口子嘴都合不拢来。劳谷、劳泰商量了九天九夜,给自己的儿女取了些又响亮、又吉祥的名字。大姑娘取名雌吾——红云;大儿子取名岛锁——大山;二姑娘取名舍忽朵——鲜花;二儿子取名巨鲁王——雄鹰;三姑娘叫锁虚——山泉;三儿子叫岛召块一大石头;四姑娘叫害脑些——星;四儿子叫岛稿——大海;五姑娘叫圭忽——桂花;五儿子叫毕什——风;六姑娘叫班卓芝——白鸟;六儿子叫亨卓枝——黑雀;七姑娘叫吉介——金鸡;七儿子叫舞努——黄龙;八姑娘叫亨老——黑虎;八儿子叫弗整——栗树;九姑娘叫谷卓——弓弩;九儿子叫亥特——打雷;十姑娘叫几米然——闪电;十儿子叫细肝飘一心肝宝贝。

俗话说:人上十口,敲下牙齿有一斗。劳谷、劳泰二十多口人的一个大家庭,一个月吃的果子,要摘光一个岭的树;三天时间里,围身的叶裙草衣,要拔完一片坡的茅草。一日三,三日九,螺峰山上,野果摘尽了,青藤、茅草扯光了。到了下雨下雪天,一家人只能躲在螺眼洞中挨饿受冻。十个儿子饿得头昏眼花,十个姑娘冻得脚摇手抖。 劳谷同劳泰商量:“让我带上十个男孩外出去寻找一个果多林密的地方吧。等找到了这样的地方,我再回来接你们。” 劳泰听了劳谷的话,头摇得像风吹摆动的果子,对劳谷说:“一出洞就是鹅毛大雪,石头土块都冻硬了,你们怎受得了?这时出洞,冰天雪地,你们去哪里找果多林密的地方?还是另想别的法子吧。” 十对儿女听了爹妈的话,像归窝的喜鹊,七嘴八舌地一齐回答:“螺峰山、螺眼洞是爹妈生养我们的地方,我们爱它!永远不离开这里。眼下没有吃的,我们咬咬牙就忍受住了。等到雨停了,雪化了,我们兄妹一齐外出去寻找吃的,穿的。”

劳谷、劳泰听了儿女们的话,心里像喝了蜂蜜一样甜。

第二天,劳谷、劳泰醒来出洞一看,天睛了,雪化了。劳泰进洞叫醒了儿女。儿女们跑出洞口一看,一个个乐得在地上打起滚来。

为了寻找幸福,阿爹阿妈只得让十双儿女离开自己。阿爹在洞口折了十枝小树枝,给一个儿子一枝;阿妈在洞口捡了十个石蛋,递给一个姑娘一个。临走时,阿爹对儿女们说:“你们是刚出土的笋子,还受不住太阳晒,不要遇到一点难处,就折回头。哪天找到了幸福,哪天才回来!”阿妈对儿女们说:“你们是刚出窝的小鸟,还经不住风吹雨淋,只要舍得吃苦,就会找到幸福。”P4-5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北大门”。地跨东经100。01’~100。29’,北纬25~57’~26。42’。东有金沙江与永胜县分津,南临鸡坪关与宾川县接界,西擎马耳山与洱源、剑川县接壤,北眺玉龙山与丽江市毗连。总面积2395平方公里。总人口260088人,白族为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57.5%;其他为汉、彝、傈僳、苗、壮、纳西、藏、回、傣等民族。全县设云鹤、草海、辛屯、松桂、朵美、西邑、黄坪镇和金墩、六合、中江乡10个乡镇。县治设云鹤镇,距州府所在地下关136公里,距省府所在地昆明.480公里。

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汉以前属昆明部落,是“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初,未单独建置,分属益州、永昌、东河阳等郡的叶榆县。南诏时期始建郡,称谋统郡。大理国时期称谋统府。南宋宝祜元年(蒙古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置鹤庆路,县名由此始。明洪武年间,设鹤庆军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撤府为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1949年7月1日鹤庆解放后,属丽江专区,1956d~!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鹤庆,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地方,被人们称之为“文墨之邦”。这方“人类和万物的来源”的诞生地,在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诸葛亮南征,曾戍边屯军于此,给这里带来了巴蜀文化;南诏时期,唐王朝曾有10多万中原将士和商贾游民,留居南诏境内,给鹤庆带来了黄河文化;明、清两代的军屯、民屯、商屯和开疆移民举措,又给这里带来了长江文化。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鹤庆商帮逐渐形成规模,拓宽了蜀身毒道、茶马古道,鹤庆成为这些驿道上的后轴,也成了传播民族文化的壤床……南北文化的交流,再融合本地白、彝、苗、傈傈、汉族等民族的本土民族文化,便孕育和浸润出多元的鹤庆民族文化。民间文学,是鹤庆民族文化的主体。

民间文学,是滋生于本土的一种劳动人民口头创作,靠口耳相传,广泛传播于劳动人民之中的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它是人类历史上为适应基本需要,借符号之创造和传播为人群所熟悉、掌握和传播的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类行为模式和社会行为的历史积淀,是融人类价值标准、意志、能力和创造性的社会活动产物,是人类长期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总汇,是劳动人民的一个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一其内容反映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抒发了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表现了人们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鹤庆各族群众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像群星般璀璨、各呈异彩的各类民间文学作品。

鹤庆民间文学蕴藏颇为丰富。新中国成立至今,所收集到的散文体作品有10—0()佘篇(部),约2500万字;歌谣类作品约30万行。这些作品中的有些篇章,新中国成立前就辑入《云岭牧歌》等书刊中。大部分优秀作品,新中国成立后亦分别在《民间文学》《山茶》《边疆文艺》《大理文化》等刊物上发表或集辑成书出版。据不完全统计,仅新中国成立至今,鹤庆的民间文学作品发表于公开出版刊物上的就有《石祖太》《虎公虎母造万物》等300余篇,约100万字;单行出书有《刘三得宝》《红军传说故事》等23本,约80万字。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和黄坪镇文化站,还分别编辑、出版了《鹤庆民间故事集成》《黄坪民间文学集成》二书,约60万字。已发表和出版的民间文学作品,共计约240万字,得到各方好评。

鹤庆民间文学多种多样,体裁完备。散文体有神话、传说、故事、寓言、童话、笑话等,韵文体有创世长歌,甸北田埂调、白族调、白依踏鲁调、汉调、西山“打歌”调、阿勒勒调,对口山歌、傈傈调,上下旬调、四句调、民谣、儿歌、谚语、谜语等。凡民间文学领域里所有的表现体式,鹤庆民间文学都无所不包。

鹤庆民间文学,内容最丰富,所反映的领域较为全面,其艺术情趣及特点,都各具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因鹤庆历史悠久,传统及民族文化蕴含丰厚,民族众多,民俗文化资源鲜活,又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口,就必然会孕育和萌生出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不同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不同神性、神格的神奇瑰丽的神话。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互不相同、优美动人的风物传说。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都有其恢弘炽烈的风俗故事。每个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朝代,都有其悲壮激昂的历史人物故事,多姿多彩的匠人传说,妙趣横生的机智、幽默人物故事和寓意深远的生活故事,名闻遐迩的土特产品传说,以及近代孕生的可歌可泣的红军传说故事,文人及文化风情传说。还有灿如山花、风韵旖旎、势如江海、气似长虹的民歌、民谣……这些,组合成璀璨的鹤庆民间文学星宇。

在万紫千红的民间文学百花园中,鹤庆及外来的一批批文化“园丁”,默默地辛勤耕耘着。早在20世纪30年代,宣伯超、章正举、王懋程等先辈,就在园中拓荒。分别采录、出版了《云岭牧歌》《鹤阳旧话》(手抄本)等书稿。建国后,章虹宇、史园林、洪伟、熊元正等青年学子,亦投身于鹤庆民间文学的采录工作,采录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并分别发表和出版了《红军颂》《黄栗坡》《刘三得宝》等约30万字的散文和上千行民歌作品。1958年,省白族民间文学调查组、省军区、大理军分区组成的各路革命军队资料征集组到鹤庆采风,共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散文约20万字,民歌近万行。“文革”以后,鹤庆民间文学再逢阳春,章虹宇、杨铠、杜宽活等一大批民间文学工作者,重进“百花园”抢救无形文化遗产。20年来,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约百万字,发表和出版了近50万字的作品。在20世纪80年代,老民间文学工作者杨知勇、傅光宇先生,分别多次带领云南民院、云南大学中文系部分学生到鹤庆采风,采录到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编辑“三套集成”之际,鹤庆成立了民问文学集成办公室,再度对县内无形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抢救,新采录到民间文学资料约50万字。并编辑了歌谣、谚语集成约3万行,出版了34万字的《鹤庆民间故事集成))o

人们把鹤庆比作是民间文学的海洋,这话并不过分。在鹤庆境内,凡有人居住的地方,唱民歌、讲传说故事的活动,就像身影一样同人们并存。纵观鹤庆民间故事的流布情况,山区白、彝、傈僳、苗族间,多流传原始、古朴的神话及神性人物故事。西山区为民间文学的“富矿”,这儿多“产”创世神话和本主故事。《人类和万物的来源》《石祖太》等名著,就孕生和采录于此地。草海、辛屯两镇,多风物故事和节日、民俗传说。金墩乡和松桂镇,多文人、工匠故事和土特产品传说。六合、中江乡多动、植物故事和生活故事,六合乡的白依人多创世神话和动、植物传说。朵美、西邑两镇,多风俗、匠人和历史人物故事。其中,傈僳、苗族居住地,多神眭人物和生活故事。云鹤、黄坪两镇,多历史人物、机智人物和传奇、幽默故事及节日传说、红军传说故事……其中,云鹤、草海和黄坪镇,为鹤庆民间文学宝“矿”中的“矿晶”产地。

鹤庆民间故事数量如此之多,流传如此之广,除故事传承人的功劳外,举办民俗活动与传承民间故事融为一体,亦是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在举办传统节日、祭祀本主和祭山川树石等民俗活动中,都有歌舞娱神的仪式。而这些仪式所颂赞的内容,即是讲述所祭主体“业绩”故事的集体活动。这样,讲“故事”丰富了民俗活动,民俗活动又成为传承民间故事的载体。故而,得使民间故事世代传承。

收集、编辑和出版民间故事,是一项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无形文化遗产,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的功在千秋的文化工程。我们遵照《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编辑委员会的部署、要求和有关规定,编辑《中国民间故事丛书·云南大理·鹤庆卷》(下简称《鹤庆卷》)。在上级编委会和中共鹤庆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局的直接领导、关怀下,经百日的努力,终于编辑完成了《鹤庆卷》初稿。在编辑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编辑全书要“全”“真”和“三要”“三不要”的方针和要求,争取把《鹤庆卷》编辑成收集最全面、内容最丰富、体裁最完备、体例最科学的精品工程,使之成为为国家、为后人保存最有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书稿中所入编的作品,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再三复核而选入的。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选自新中国成立后发表于各种公开出版刊物上的优秀杰作;另三分之一,选自《鹤庆民间故事集成》和《黄坪民间文学集成》二书;其余皆为新采录的优秀故事。在编辑此书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鹤庆民间故事太丰富了,好比是取之不尽的珍珠,颗颗各具璀璨的光彩,因受容量之限,只得忍痛割爱,不能全部入书。我们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用根彩线,把一颗颗五光十色的珍珠穿串起来。挖掘和淘浣珍珠者,是鹤庆各族人民。 《鹤庆卷》中入选的作品,宛若是从石宝秀岭、漾江河畔采摘来的一束束散发着泥土芬芳的鲜花。它折射出鹤庆的湖光山色,传送着鹤庆田园风光的馨香。这些作品的一大特色,是进泻出强烈的浪漫主义理想色彩。故事借助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篇篇人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瑰丽神话。以朴素的宇宙运动和变化的进化论,创造了《人类和万物的来源》《彝族白族本是亲兄弟》《日月甲马》等神话传说。借助于豪壮、旖旎、丰富、多彩的想象之翼,驰骋于上穹星空,海底龙宫。人神一体,千变万化,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熔为一炉,气贯山河。这些作品,是从人们精神世界中进放出的艺术花朵。它直接地或曲折地、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产生它的那个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风俗、道德观及审美观,堪称是积淀人类远古社会的活化石。

鹤庆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素有龙潭之乡、鱼米之乡的美称。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物产资源,必然孕生出优美而独特的龙故事、山川风物和名优特产品传说。在鹤庆,一座山(《五老山的传说》)、一条河(《箩漏河》)、一个石(《美人石》)、一潭水(《歌乐潭》)、一棵树(《树木的传说》)、一朵花(《百合香》)、一味药(《草乌和都拉》)都被人们赋予生命,用来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理想。这些故事和传说,内容广泛,想象丰富,景、物、人的个性与哲理美,交相辉映。人们把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对宇宙的认识,借助于自然界和物来表达,凝聚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是人民思想感情和智慧的结晶。把景、物、人融为一体,凸现人生哲理、表现民族精神,是《鹤庆卷》作品中的另一特色。

鹤庆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民风淳朴,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文化底蕴丰厚,就必然会产生出反映它们的动人故事。本主故事光彩四溢;历史人物蒋宗汉、杨玉科的故事深沉凝重;机智幽默人物故事中的赵成、倮波是那么大智大勇;传奇故事中的意境又是那么隽永无穷……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尽管他们的面貌、性格、经历、语言各异,均被人们刻画得各具特色,栩栩如生。他们身上,展示出各族人民共有的勤劳勇敢、朴实善良、大公无私、助人为乐、心灵手巧、聪敏机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高尚品质。从作品中,让

__人们得到关于人生、理想的种种有益启迪,增强人们识别真假、美丑、善恶的能力。这些故事,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闪耀着鲜明的地方民族色彩,这是本卷的又一特色。

编选入《鹤庆卷》这个集子中的作品,仅只是鹤庆民间文学沧海中的一粟。透过它,折射出鹤庆各族人民的历史光斑,透视出社会发展的年轮,展示出异彩纷呈的风土民情,再现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人们追求幸福自由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为理想不屈不挠斗争的信念和决心。它“是人们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它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录。”(拉法格语)它不但有艺术魅力、娱乐作用、认识价值、现实的教育意义,同时,对研究我国的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都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可把它称做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编辑此书,难免得珠失宝,只待今后续编时,再撷英补遗。

2004年12月1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18:40:17